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化肥磷减施25%、化肥磷增施25%、化肥磷增施50%处理的土壤化学性质、磷素有效性特征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含量。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在3.0%~16.10%、29.20%~111.77%、70.10%~72.10%之间,各速效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2.12、1.53、22.85 mg·kg-1。全氮、全磷、全钾增幅分别在21.10%~35.10%、1.60%~54.0%、9.30%~10.90%之间,各全量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0.03、0.06、0.41 g·kg-1。施磷150 kg·hm-2时,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活化能力均显著最强,磷活化系数达2.13%,有效促进了土壤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均在施磷150 kg·hm-2时显著提升,增幅均在11.86%~36.50%之间,有机质年均增长0.33 g·kg-1左右,由于受北疆石灰性土壤自然特性和气候条件限制,结合碳氮磷比表明土壤有机质处于缺乏状态。对土壤pH和总盐分别呈下降和提升的趋势,范围分别在7.91~8.05和1.55~1.85 g·kg-1之间,但效应均不显著。连续5 a施磷150 kg·hm-2,能在确保棉株整个生育时期养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磷肥用量且对棉花增产效果最佳,籽棉产量可达4 658 kg·hm-2,与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6.83%、15.01%、11.63%。本研究综合土壤养分、肥料投入、棉花产量指标,得出在北疆灰漠土棉田施磷150 kg·hm-2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我国葡萄测土推荐施肥系统,本研究检索了我国葡萄施氮的相关文献,提取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缺氮处理和施氮处理的产量数据,采用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新方法,研究了我国葡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我国葡萄土壤有机质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75、36~75、17~36、8~17、4~8、2~4、1~2和<1 g/kg,土壤碱解氮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88、158~288、87~158、48~87、26~48、15~26、8~15和<8 mg/kg。当氮肥利用率为30%~50%、葡萄目标产量15.0~60.0 t/hm2时,氮素丰缺级别第1~8级土壤适宜施氮量分别为0、14~90、27~180、41~270、54~360、68~450、81~540和95~630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葡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可为我国葡萄测土施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三大要素之一,为了科学指导冬小麦施磷技术,技术人员在肥效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探明了新野县冬小麦有效磷丰缺指标,为开展耕地土壤有效磷丰缺评价、制订冬小麦施肥配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2P2K2处理(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知模型拟合成功。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本研究土壤肥力条件下多花黄精产量达14 000 kg/hm2以上及根茎多糖含量达100 mg/g以上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2年生多花黄精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N 145~167 kg/hm2,P2O5 129~158 kg/hm2,K2O 59~80 kg/hm2,m(N)∶m(P2O5)∶m(K2O)为1∶0.92∶0.4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浙北平原区桑园氮磷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流失系数,开展了典型桑园原位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区和不施肥区对照处理,通过一个施肥周期(2年)内的径流氮磷流失量监测分析,研究了桑园氮磷养分的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氮磷流失率。结果表明,桑园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约为0.253,一次施肥周期内常规施肥区TN和TP累积流失总负荷达到36.13 kg·hm-2和3.49 kg·hm-2,其中由施肥引起的N、P养分径流流失量分别达到6.415 kg·hm-2和1.090 kg·hm-2,肥料N、P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744%和3.047%。常规施肥区径流氮流失以可溶态为主,其中NO3-N和NH4-N分别占比约38.3%和14.4%;而常规施肥区径流液磷的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比约为68.9%。施肥后前期的肥料氮磷养分流失较为严重,且磷流失风险比氮更大,施肥周期内桑园由降雨地表径流引起的氮、磷养分累计流失量与产流次数呈幂函数增加(R2>0.95)。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而实行分区施肥,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的草莓产业为例,利用长丰县的测土配方项目收集了1 986个土壤采样点位的有机质数据,借助普通克里格(OK)、随机森林(RF)、随机森林残差克里格(RFRK)3种预测模型,结合与土壤形成相关的地形、植被等6个环境协变量,对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绘制空间分布图,并依据有机质含量划分施肥分区,针对各个分区提出不同的草莓施肥方案。结果表明,3种模型所预测的土壤有机质总体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有机质总体含量为8~30 g·kg-1。根据土壤有机质的丰缺程度,将有机质含量为15~25 g·kg-1的地区划定为中等施肥区,建议施用农家肥 45.0~52.5 t·hm-2;有机质含量高于 25 g·kg-1的地区为低施肥区,建议施用农家肥 37.5~45.0 t·hm-2;有机质含量低于15 g·kg-1的地区为高施肥区,建议施用农家肥52.5~60.0 t·hm-2。本研究根据预测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划定草莓施肥分区、制定施肥方案,为不同地区的草莓种植提供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广西省当地甘蔗种植中出现的过量施肥、氮磷钾配比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基于广西省蔗区土壤肥力状况,结合甘蔗养分需求规律,分别对广西省甘蔗中低产区和高产区的氮磷钾施肥量进行推荐,结果表明中低产区推荐氮素施用量200-220 kg/hm2,推荐磷肥施用量77-94 kg/hm2,推荐钾肥施用量249-281 kg/hm2,中微量元素肥推荐48-54 kg/hm2的CaO、36-40 kg/hm2的MgO、12-13 kg/hm2的B;高产区推荐氮素施用量220-260 kg/hm2,推荐磷肥施用量94-100 kg/hm2,推荐钾肥施用量281-314 kg/hm2,中微量元素肥推荐54-63 kg/hm2的CaO、40-47 kg/hm2的MgO、13-14 kg/hm2的B。按照甘蔗养分需-供匹配优化施肥方案,科学进行施肥管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晰施肥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能为区域设施蔬菜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研究在施肥情况调查和土样测试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设施蔬菜化肥施用情况和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设施蔬菜氮肥施用量平均为883.05 kg·hm-2,磷肥施用量平均为601.50 kg·hm-2,钾肥施用量平均为598.05 kg·hm-2。与推荐施肥标准比较,所有样点氮肥施用量整体偏高,磷肥施用量整体偏大过量明显,钾肥施用过量和不足问题并存。②与耕地相比,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富集不明显;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富集极为明显,分别高出耕地的389.92%和46.49%;土壤pH达到8.06,高出耕地0.47个单位,出现碱化趋势。根据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丰富和缺乏现象并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主要表现为盈余。③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pH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出现累积趋势明显。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在重视设施蔬菜优质有机肥投入基础上,更加注重平衡施肥,以降低设施菜地面源污染环境风险,并达到节本、增效和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配方施肥总施肥量氮肥(N)181.5 kg/ hm2,磷肥(P2O5)63 kg/ hm2,钾肥(K2O)115.5 kg/ 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占52%、29%、19%,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基肥、穗肥分别占61%、31%,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45.47%、23.37%、48.7%;通过配方施肥全素处理、缺肥处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NPK比NP、NK、PK、不施肥处理增产分别为568.4kg/hm2、876.8kg/hm2、3166.7kg/hm2、3335.1kg/hm2增产率分别为5.0%、7.7%、27.9%、 29.3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配方施肥氮、磷、钾对水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最后是钾肥,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而影响水稻总产量。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71,有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9.3529Ln(x)+46.928、r=0.486,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为:r=0.023x+4.463、r=0.716,有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为r=-4.1001Ln(x)+24.834、r=-0.817;提出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极低、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指标及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的磷、钾肥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为给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对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荒漠绿洲区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为≥77、57~77、42~57、31~42、23~31、17~23和<17 mg...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指导中国的桃测土施钾,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中国桃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桃土壤速效钾第1~5级指标依次为≥312、170~312、92~170、50~92、<50 mg/kg。当桃的目标产量为15~60 t/hm2、钾肥利用率为50%时,桃土壤速效钾第1~5级的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19~76、38~151、57~227、76~302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桃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中国桃测土施钾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肥条件对杨树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神木试区因水肥不协调而导致大面积低效低产林的现状,以1龄杨树幼苗为指示植物,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水、氮(N)、磷(P)3因子对杨树生物量的协调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分对杨树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和氮肥,说明水分是影响杨树生物量的主导因素。水分和氮肥、氮肥和磷肥间存在交互效应,且水分和氮肥的交互作用>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作用,而水分和磷肥的交互作用不明显。3个因素中,N,P2个因素对杨树生物量的边际效应较为敏感,说明合理施肥对改善杨树的生长状况有重要意义。以上结论说明,黄土高原低效低产林改造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土壤含水量,培肥土壤,改善其水肥不协调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连作设施番茄产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以传统施肥为对照(CK),设置微生物有机固体肥+微生物菌剂灌根(T1)、微生物有机固体肥+微生物菌剂灌根+蚯蚓液体追肥(T2)处理,探究微生物菌肥与蚯蚓液体肥对连作番茄生长和土壤肥力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对CK,T1、T2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相对生长速率、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总生物量,分别为5.14%、3.12%,25.77%、34.02% 和 18.10%、14.65%。相对CK和T2处理,T1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生长速率和果实产量,分别为3.77%、4.46% 和 18.37%、19.90%;相对CK,T1处理显著增加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17.06%、35.19%、37.57%和22.44%。综合肥力指数表明,T1>CK>T2,T1综合肥力指数SFI显著高于CK和T2处理,分别为11.21%及19.03%。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综合肥力指数、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呈显著性正相关。总之,相对CK,T2处理显著促进植株生物量增加,T1处理对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和增加土壤肥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盆栽试验表明,在EC值较高的土壤上,苋菜施用低盐胁迫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干物质积累量比施用中、高胁迫型复混肥及全化肥提高29.5%~51.8%,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6.8~11.2个百分点;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不同氮磷钾供源对土壤的致盐力依次为NH4Cl, (NH4)2HPO4, KCl组合>(NH4)2SO4,(NH4)H2PO4,K2SO4组合>尿素,SSP,K2SO4组合;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小粉土,大棚内连续种植3季蔬菜不揭膜,施用高盐胁迫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使土壤的电导率达到作物盐害临界值.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作为氮磷钾基本供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延缓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苏北潮盐土地区水稻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2011年水稻"3414"磷钾二因素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苏北潮盐土地区在土壤有效磷达到12.5 mg/kg、速效钾达到86.6 mg/kg时,水稻施用磷、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增加用量后会使其当季利用率降低。推荐本地区(土壤有效磷达到12.5 mg/kg、速效钾达到86.6 mg/kg时)水稻磷(P2O5)、钾(K2O)的施用量分别为45 kg/hm2和22.5 kg/hm2,全部一次性基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肥力下玉米氮、磷、钾肥最佳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回归设计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下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养分投入量间的数量关系及土壤养分的供应潜力。结果初步建立了高、中、低肥力土壤上的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效应方程,求其最佳施肥量:高肥力.N 58.4 kg/hm~2.P_2O_5 194.3 kg/hm~2,K_2O 200.4 kg/hm~2;中肥力,N 187.9 kg/hm~2,P_2O_5 170.3 kg/hm~2.K_2O 173.2 kg/hm~2;低肥力,N 293.4 kg/hm~2,P_2O_5 214.8 kg/hm~2.K_2O 183.2 kg/hm~2。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在连州市主要土壤类型烟田进行不同氮、磷、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烤烟的适宜施肥量紫色土旱地为N6 kg、P 6~7 kg、K 12.5 kg,牛肝土水田为N9 kg、P8 kg、K12.5 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绿肥和施氮对黄土高原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从酶学角度筛选最佳绿肥品种和施氮量。【方法】样地位于2008年开始的黄土高原长武绿肥长期定位试验站,于2012年6月和9月采集土样,研究不同绿肥品种(大豆、绿豆、怀豆和休闲)及不同施氮量(不施氮肥和施氮量为当地常规施氮量135kg/hm2的80%,100%,120%)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5种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种植和翻压绿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对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不明显。除大豆降低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外,绿肥均显著提高了5种土壤酶活性,其中怀豆处理土壤总体酶活性增幅最大,绿豆、大豆处理次之,且均显著高于休闲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6月除外)、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总体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绿肥和施氮量对土壤酶活性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种植和翻压绿肥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且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在黄土高原旱地怀豆是一种可推广的优质豆科绿肥;种植和翻压绿肥后可减少氮肥施用量,氮肥最佳用量以108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比菌肥对土壤养分及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年生油茶盆栽施用不同配方的生物素菌肥K1(5 g菌肥)、K2(5 g菌肥+21.40 g N肥)、K3(5 g菌肥+18.86 g P肥)、K4(5 g菌肥+50 g复合肥)、K5(10 g菌肥)、K6(10 g菌肥+21.40 g N肥)、K7(10 g菌肥+18.86 g P肥)、K8(10 g菌肥+50 g复合肥),分析不同菌肥配比对油茶植株生长量、生理指标和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油茶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提高,但K7处理的生长量最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叶片可溶性糖、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K7处理油茶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K8处理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最大;不同菌肥配比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但K7处理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提高最显著;而K6处理土壤速效N和速效P含量增幅最大。因此,K7处理为促进油茶生长的最佳生物素菌肥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