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用激素诱导泌乳的方法对8只怀孕中后期因饲养原因而注产的奶山羊进行诱导泌乳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奶山羊基本达到了正常泌乳的水平,经F检验,日均泌乳量与正常分娩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用激素诱导泌乳的方法对 8只怀孕中后期因饲养原因而流产的奶山羊进行诱导泌乳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奶山羊基本达到了正常泌乳的水平 ,经F检验 ,日均泌乳量与正常分娩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但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该方法安全可靠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择空怀萨能奶山羊采用"诱乳素"进行诱导泌乳.结果表明;经过短期处理,母羊达到产奶的高峰,但母羊之间有差异(P<0.05).综合比较,经诱导泌乳产奶后,乳汁品质正常,与正常产羔的奶山羊奶汁没有区别.采用相同处理程序对德国内用美利奴绵羊进行处理.结果睥明;虽然母羊开始出现泌乳的时间不同,但达到正常产奶量的时间和达到本品种母羊最高泌乳量的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诱乳素"处理,萨能奶山羊于处理后13d,德国肉用美利奴母羊于15d出现发情症状,经第二个发情期统一人工授精,已妊娠.实验观察了诱导泌乳生产的山羊奶与普通牛奶对初生的羔羊哺乳补奶的效果.结果表明:给初生羔羊哺乳牛奶,羔羊表现拉稀、生长发育缓慢,羔羊成活率低(P<0.01);使用奶山羊奶哺乳和自然哺乳绵羊奶的羔羊,未出现拉稀,羔羊的成活率达到100%(P<0.01).利用奶山羊诱导泌乳.而后为绵羊羔羊充当保姆,可以大幅度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实验结果证实,此模式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1关中奶山羊养殖总收入本文采用的关中奶山羊因都是初产羊,所以效益以初产羊进行分析,分析的时限为一个养殖周期。1.1关中奶山羊产羔收入关中奶山羊产羔数按照本次调查显示为一胎多羔,一年一胎,经产成年奶山羊平均产羔数为2.36只。每只奶山羊羔羊按当前市场行情公羔300元,母羔在每只600元以上,我们将公母羔价格按均价450元计算,那么一只泌乳羊年产羔收入为1062元。  相似文献   

5.
<正>奶山羊泌乳前期(产后6~20 d)以体力、生殖器官和消化功能的恢复为主。奶山羊泌乳高峰期是产后20~120 d,尤以40~70 d泌乳量最高。奶山羊泌乳稳定期是产后120~210 d。奶山羊泌乳后期是指产后210 d至干乳这段时间。奶山羊的繁殖泌乳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如下。1泌乳前期的饲养管理母羊产后6~20 d为泌乳前期,也称恢复期。母羊产后常有饥饿感,但消化力弱,1周内应主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取9只健康处于泌乳期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按体重、泌乳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RA组和恢复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SARA组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为1.02、1.24、1.63和2.58的日粮诱导试验奶山羊发生SARA;恢复组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后自由采食青干草4...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催乳素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上皮细胞可作为乳腺生长发育及泌乳功能调控机制研究的细胞模型。本研究对已建立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的泌乳功能进行评价。应用SDS-PAGE、TG试剂盒及HPLC方法对体外培养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总蛋白、乳脂和乳糖的分泌情况进行了测定以确定胰岛素、催乳素处理后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泌乳功能。结果表明: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铁蛋白-硒钠、标准胎牛血清的DF12培养液中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具有乳脂、乳蛋白及乳糖的分泌能力。胰岛素处理48 h后对细胞的泌乳功能无显著影响,催乳素处理细胞48 h后可使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糖分泌能力显著升高。从而建立了具有泌乳功能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为奶山羊、奶牛等重要经济动物泌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乳房炎是奶山羊常见病之一,尤其是高产奶山羊的泌乳盛期多发,有时在产前及干乳期也可见到此病的发生。该病可直接影响奶山羊的泌乳机能和产奶量,严重时可导致乳腺失去泌乳性能,甚至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miR-142-3p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选取泌乳期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为研究材料,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抑制miR-142-3p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试剂盒等检测miR-142-3p基因沉寂后其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iR-142-3p基因沉寂后,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增强,β-酪蛋白及甘油三酯分泌增加。由此可知,miR-142-3p通过抑制靶基因作用,影响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分泌β-酪蛋白及甘油三酯等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此试验旨在研究褪黑素膜受体(Melatonin membrane receptors, MT)在奶山羊乳腺中的分布和表达及褪黑素对奶山羊乳腺β-酪蛋白(β-casein)表达的调节作用。以泌乳期奶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T1和MT2在泌乳期不同阶段奶山羊乳腺中的表达和分布;褪黑素处理体外培养的泌乳期乳腺组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β-酪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1)MT1和MT2 mRNA在泌乳期奶山羊乳腺都有表达,并具有相同的表达趋势,泌乳高峰期(泌乳期60 d)显著高于泌乳上升期(泌乳期30 d)和泌乳下降期(泌乳期120 d)(P0.05);(2)MT1和MT2主要定位于乳腺上皮细胞,泌乳高峰期为强阳性,泌乳上升期和下降期阳性反应较弱;(3)褪黑素处理能显著下调乳腺组织β-酪蛋白mRNA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褪黑素能直接作用于乳腺,调节泌乳期奶山羊泌乳活动。  相似文献   

11.
赵会茹  王正新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4):128-128,132
乳房炎是奶山羊常见病之一,属于乳腺组织的综合性炎症,常发生在泌乳期,尤其是高产奶山羊的泌乳盛期常发生该病,有时在产前及干乳期也可见到此病的发生。本病可直接影响奶山羊的泌乳机能和产奶量,严重时可导致乳腺失去泌乳性能,甚至造成羊只死亡。因此,在我们奶山羊基地县将该病作为严重危害奶山羊产业发展的三大疾病之一。可见,积极探索奶山羊乳房炎的有效防控方法和诊治技术,在理论和生产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健康奶山羊及关节炎脑炎(CAE)阳性奶山羊泌乳初期乳中 cAMP、cGMP的测试分析,发现 cAMP 升高,则 cGMP 降低,反之亦然。这一变化规律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阴阳学说相吻合。正常的泌乳发动过程与 cAMP、cGMP 这对阴阳物质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同时发现 CAE 阳性纽乳中 cAMP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导致阳亢,从而影响泌乳发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北安市近年来随着奶山羊饲养量逐年增多,乳房炎时有发生。但是泌乳奶山羊乳房炎的发病及损失情况不详,为了摸清其发病及损失情况,我们对北安地区部分泌乳奶山羊乳房炎进行了实地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 从1990~1993年(5~7月份)间,选择8个乡镇泌乳奶山羊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4.
奶山羊从产羔以后开始产奶,到乳房停止泌乳的这一阶段为泌乳期。1产前护理奶山羊冬季怀羔期间,遭受了寒冷天气的不良影响,加上缺乏优质青绿饲草。会掉膘减重。春季分娩应激又使血钙降低,致使体质及抗病力下降。因此,及时补喂含能量、蛋白质与维生素较多的饲草饲料,恢复增强体质,有计划地控制挤奶量。对增加羊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奶山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很高,属于乳腺组织的综合性炎症。在泌乳期,尤其是高产奶山羊的泌乳盛期常发生该病,有时在产前及干乳期也可见到此病的发生,给世界各国奶山羊饲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可直接影响奶山羊的泌乳机能和产奶量,严重时可导致乳腺失去泌乳性能,造成羊只死亡,甚至影响乳的品质,危及人们的健康。因此,积极探索奶山羊乳房炎的有效诊断与防治技术,在理论和生产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泌乳是奶山羊生产的重要时期,泌乳期的饲养管理是母羊生产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泌乳量的多少、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根据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做好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饲养管理,对于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发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奶山羊CIDEa基因序列并检测其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从奶山羊乳腺组织扩增CIDEa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IDEa在干奶期和不同泌乳时期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通过克隆测序得到奶山羊CIDEa基因CDS区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与GenBank公布的绵羊、牛、人和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6%、85%、85%。奶山羊CIDEa蛋白属于碱性、不稳定亲水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CIDEa蛋白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不规则卷曲组成。奶山羊CIDEa在泌乳前期、盛期和中期乳腺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干奶期(P<0.05)。说明CIDEa可能参与奶山羊乳腺的泌乳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奶山羊乳腺组织中的功能及对乳品质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解析母羊出生年度、季节、胎次、泌乳阶段4个固定效应对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脂肪酸性状的影响。选择2010—2017年出生的104只泌乳奶山羊,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实验个体羊奶中37种不同乳脂肪酸含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SAS 9.4软件的GLM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脂肪酸以C16:0、C18:1n9c、C14:0、C18:0和C10:0为主,其中含量最高的为C16:0,达26.6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2.27:1,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5.52:1;泌乳阶段效应对乳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年度、季节、胎次效应对于乳脂肪酸组分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显示,泌乳阶段是影响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脂肪酸性状的主要非遗传因素之一,泌乳早期的乳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奶山羊在一个泌乳期中,产奶量呈规律性的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变化与遗传、激素分泌水平和饲养管理密切相关。但是,不同的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它反映了一头奶畜的产奶特性,而泌乳曲线则是这种产奶规律的数学表达。因此,研究奶山羊的泌乳曲线,在奶山羊的饲养管理和育种实践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泌乳期崂山奶山羊适宜蛋白质需要量,试验选择泌乳中期崂山奶山羊2胎母羊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成3组,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06%、13.79%、16.56%的3种TMR日粮,定期测定体重、采食量、产奶量及乳成分。结果表明:16.56%组崂山奶山羊平均产奶量最高,13.79%组羊乳中乳蛋白量、乳脂率均高于11.06%组和16.56%组;泌乳期崂山奶山羊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RCPm)为3.37 g/(kg W0.75·d),转化为可消化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RDCPm)为2.24 g/(kg W0.75·d);泌乳期崂山奶山羊每产1 kg奶需要粗蛋白质129.70 g,可消化粗蛋白质86.42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