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2.
袋栽香菇脱袋转色是香菇袋栽关键技术之一,转色成功表现为绒毛状菌丝倒伏,呈现一薄层棕褐色有光泽的菌膜。然而生产中常因转色失败而前功尽弃。现将其失败原因及采取措施介绍如下:1转色太浅或不均 菌简呈灰白色或深黑色,其原因是脱袋后连续数天遇20℃以上高温,或一直处于12℃以下的低温,使菌丝体生长不良。挽救措施:高温天气早晚应及时通风换气;气温过低白天可去掉覆盖物,或拉稀菇棚上的遮阳物,以利阳光射入提高菇房温度,使室温保持在15℃以上,并尽量缩短通风时间。2菌丝徒长 原因主要是:①培养料内加入的■皮和尿素…  相似文献   

3.
包金亮  李强 《食用菌》2006,28(1):34-34
我国香菇生产大多采用长筒袋(15cm×50~55cm),其转色采用脱袋或刺孔增氧等方式。香菇菌包采用17cm×33cm或20cm×32~35cm的规格生产的。菌包生产台湾称太空包,日本称菌床,菌包脱袋转色时失水较多,对后期出菇和管理不利;采用刺孔增氧转色时,转色效果较差,影响香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香菇代料栽培过程中,转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转色失败,则明显减产且品质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无收。 1 转色失败原因 ①培养料配方中麸皮用量偏多,造成菌丝营养生长过盛。②脱袋时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脱袋后菌丝继续营养生长,造成菌丝徒长。③脱袋后气温偏高(25℃以上)造成菌棒表面气生型菌丝徒长。④脱袋后气温偏低(18℃以下),表面气生型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滞。⑤脱袋后菇床内湿度不足或遮阳不够,造成菌棒失水,抑制了菌棒表面气生型菌丝的正常生长。⑥发生病虫害前三种情况往往造成菌棒转色太慢,菌皮过厚,颜色发黑,出菇明显推迟,菇量少个体大,潮次不明  相似文献   

5.
露地袋栽香菇,在转色出菇期间,经常会碰到因菌筒的腐烂而影响香菇优质高产。现将菌筒腐烂的症状、成因及防治办法简介如下:一、症状及原因(一)菌筒松散解体。菌筒松而无弹性,手触摸即散于畦面,培养料无异味,多发生在菌简开袋转色时或已出了1~2批菇后。主要原因是:在菌简发菌过程中,培养室通气不良严重缺氧;菌丝生长后期产生大量菌温,加上气温高,没有及时进行翻堆散热,由于温度超过33℃以上而使部份菌丝死亡;当气温下降后虽有部分菌丝能恢复生长,但菌筒已变得松软无弹性,重者脱袋即解体,轻者转色后菌皮薄,出了1~2批菇后(?)如通风不良(?)喷水过多也会松散(?)  相似文献   

6.
1春栽香菇难出菇和出畸形菇的原因及对策1.1难出菇春栽袋料香菇不出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转色过度,呈黑褐色。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制袋拌料时水分过多,越夏时菌袋接地汲潮浸水过多,或拌料不均,营养失调。由于袋内水分偏大,影响培养基内菌丝养分的吸收,菌袋表面气生菌丝突长,易形成封闭的转色过深的菌丝体。对策:进  相似文献   

7.
正香菇菌棒发菌结束后,开始转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保持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1袋栽香菇转色管理方法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香菇转色管理应该在菌袋达到以下4个标准时进行,并严把"四关"。  相似文献   

8.
香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效敏 《中国食用菌》2006,25(5):56-56,60
香菇代料高产栽培。首先要掌握好制袋技术和做好菌袋培养,其次是脱袋后能正常转色.出菇管理及时到位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气温徒降,昼夜温差大,对于秋栽正在发菌、养菌、转色的香菇菌棒极为不利,菌棒菌丝生长缓慢,分解能力差;或过早出菇,或迟迟不能转色,导致菌棒达不到生理成熟,以致出现畸形怪胎菇,严重影响着香菇的产量和质量。针对秋末冬初天气干燥少雨、温差大、气温低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田袋栽香菇已成为发展香菇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栽培方式的生产工艺,最难掌握的是脱袋转色,可以说是大田袋栽香菇成败的主要关键。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与看法,供同行参考。一、脱袋转色的作用香菇菌丝达到一定菌龄,在营养与外界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即从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将菌袋剥离,促使菌柱表面接受空气,温、湿差和光线的刺激,以加速生理成熟的进程。随之,菌柱表面开始出  相似文献   

11.
赵增吉 《食用菌》2000,22(3):28-29
环境条件及其调控是香菇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试验通过各种小气候环境下香菇生长规律的对比观测,取得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环境因子与香菇菌丝、子实体生长之间的线性关系,提出了各时期调控措施。1试验方法1.1试验品种高香一号:高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5℃左右,出菇适温14~28℃。香农68和花菇99,均为中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5℃左右,出菇适温8~ 24℃,生物效率如%左右。1.2栽培季节与方法南昌地区栽培香菇时间应选择9月,以便10月底脱袋,11月底开采,加上合理的出菇管理,争取较高的冬菇产量…  相似文献   

12.
辛颖  朱正威 《食用菌》2016,(4):31-31
正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脱袋的时期和脱袋摆菌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菌袋的转色和出菇。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设施栽培香菇脱袋时期和脱袋摆菌棒要注意问题,供大家参考。1脱袋的时期脱袋必须掌握最适合的时期。根据笔者经验,菌丝生理成熟主要从菌龄、形态、色泽、基质4个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判断,也就是通常所要求的脱袋"四个标准"。菌龄:从接种日算起,经过发菌培养,到离开培养室之前的天数为菌龄。这个时间参数,因受培养期间的温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香菇菌筒栽培法目前发展较快。当菌袋通过室内发菌培养 ,菌丝长满整个袋内后 ,便要把装培养料的薄膜袋去掉 ,取出袋内菌筒 ,移至露地排放 ,这时即进入常说的菌筒转色期。正常情况下 ,脱袋后的菌筒 ,其表面白色菌丝先是倒伏 ,颜色略转粉红 ,随后逐渐变为棕褐色 ,形成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但转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往往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有必要及时处理 ,以免影响产量、质量。重庆合川市钓鱼城办事处小塔村九社黄正是种菇大户 ,他针对下列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1 菌丝徒长 菌筒表面的菌丝一直生长 ,长达 2mm时还不倒伏。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4.
花菇培育有新方法首先,在从选育适宜代料栽培的优质高产菌种着手,实现提高香菇产量、质量和花菇产出率。其次,改用传统的生料装袋灭菌为发酵装袋灭菌,提高菌袋成品率。另采用脱袋覆土、自然转色、开放出菇、拉大干湿差、实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刺激花菇大...  相似文献   

15.
袋栽香菇接种后,经50~60天的发菌即可转入出菇期的管理。当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自然或人为)下,培养料表面逐步由白色转变成褐色,并形成褐色菌皮(菌被),这一过程称之为转色。生产实践表明,转色迟早,颜色深浅、菌皮厚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君伟  陈作毅 《食用菌》2001,23(1):17-17
竹屑营养成分与木屑相似,是栽培香菇的好原料,竹子自然繁殖,生长快,质地坚硬,利用竹加工厂的下脚料来栽培香菇,对缓解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竹屑难免含有尖刺状物,易刺破菌袋,原香菇熟料栽培工艺,培养料装袋后需经高温湿热灭菌,因破袋造成污染率高,而使竹屑无法被利用作香菇的培养料。笔者应用生料灵拌入竹屑、麸皮培养料中,杀灭培养料中的各种杂菌,接入香菇菌丝后,在适温范围内,菌丝生长良好,正常转色、出菇。1 袋 栽①菌株:香菇Cr04,福建三明真菌所提供。②配方:竹屑79%,麸皮20%,石…  相似文献   

17.
养菌与刺孔:养菌恒温好,避光防温差;菌穴将连窝,手工刺小孔;菌棒发满菌,刺孔好时机;刺孔五六十,增氧促菌瘤。防出自由菇:防止自由菇,养菌要恒温;二三至二五,不出自由菇;挤压控生长①,高温不出菇;转色出菇好,白棒②菇形差。白棒子出菇:白棒要出菇,防止出菇密;脱袋选晴天,促使菌皮干;手摸柔光滑,温差促出菇;幼小出菇期,尽快剔畸形。转色与脱袋:转色控温度,二十上下三③;发现出菇多,尽快脱外袋;脱袋菇全剔,防止畸形菇;湿度低九十④,利于出菇稀。  相似文献   

18.
畸形香菇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东 《食用菌》2001,23(5):34-35
袋栽香菇往往会出现蜡烛菇、松果菇、荔枝菇等畸形菇,亦叫变形菇,其形态不一。畸形菇没有商品价值或价值较低,如果不及时处理,菌筒养分消耗,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这里就着重谈袋栽香菇发生畸形菇人为方面的原因和解决措施。1 人为方面的主要原因1.1 品种选择不对路 香菇有低、中、高温三大品系,又有早、中、晚熟三种性状。由于种性不同,栽培者选择不对路,畸形菇就容易发生。如,海拔较高的山区,应该选高温型菌种,如果选了低温型菌种,虽然栽培季节提前,菌筒转色好,但菇蕾一出现,遇到低温早临,便萎缩不长,形成长盖不长…  相似文献   

19.
国平2号是我菌协专家小组从国平1号平菇的一变异菌株中经组织分离选育出的一个黑色优良新菌株。经2年的多点栽培实践表明,其生物性状稳定,抗杂力强,发菌快,转潮快,出菇早,菇形美观,口感风味好,耐高温,韧性好,耐运输,菌盖色黑亮丽,产量高,市场俏销,是春、秋季平菇栽培的一个优良品种。一、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接种后5~7天菌丝长满管。早秋发酵料袋栽,菌丝15~17天满袋,18~20天现蕾,转潮4~6天。菇体蓝黑色,袋栽子实体丛生大朵、肉厚,菇盖直径8~24cm,柄长2~3cm…  相似文献   

20.
孟庆国 《蔬菜》2011,(2):16-18
香菇菌棒发菌结束后,开始进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和保持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因此,掌握转色的正确方法,明确转色异常原因,并掌握应对措施,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