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侵染大丽花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学性质,初步鉴定在厦门地区种植的大丽花上表现花叶症状的病株上分离的1个病毒分离物属于黄瓜花叶病毒。在供试的11科39种(或品种)植物中,该分离物通过摩擦接种能侵染其中的9科35种(或品种);失活温度为50-55℃,稀释终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24-28h;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8-30nm。经间接ELISA测定,该分离物与烟草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番茄不孕病毒、西番莲木质病毒的抗血清均无反应。与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具有强阳性反应,鉴定该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2.
侵染西瓜的黄瓜花叶病毒的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生物学、血清学及电镜技术鉴定了西瓜花叶病毒分离物 (XZ -1)的基本属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分离物可侵染 6科 17种植物。其中 ,在葫芦科、茄科、菊科、苋科几种植物上表现为花叶 ;在苋色藜、蚕豆上表现为枯斑。桃蚜 (MyzusPersicae)可传毒 ,病毒汁液极易摩擦接种。该分离物汁液的致死温度为 5 5~ 60℃ ,稀释限点为 10 - 3~ 10 - 4,体外存活期约为 2~ 3d。分离物形态为典型球状 ,其提纯物紫外光吸收的最高峰在 2 60nm ,最低峰在 2 40nm。A2 80 /A2 6 0 =0 .69。该病毒核酸含量约为 11.3 %。ELISA测定该分离物与黄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学反应为阳性 ,初步鉴定该分离物隶属于黄瓜花叶病毒 (CMV)  相似文献   

3.
侵染西瓜的西瓜花叶病毒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学、血清学及电镜等技术鉴定了侵染西瓜花叶病毒宿州分离物的基本属性。研究结果证明 ,该分离物侵染西瓜、南瓜等葫芦科植物并表现花叶 ;在苋色藜、千日红表现局部褪绿斑 ;桃蚜可传毒 ,该分离物汁液的致死温度为 5 5~ 5 8℃ ,稀释限点为10 - 3~ 10 - 4,体外保毒期为 6~ 10d。病毒粒体为线状 ( 73 0nm× 16nm)。该分离物的提纯物紫外光最高吸收峰在 2 60nm处 ,最小在2 40nm处。A2 6 0 /A2 80 =1.3 2。其病毒的RNA含量约为 8%。ELISA测定该分离物与西瓜花叶病毒 2号 (WMV -2 )的抗血清学反应为阳性。初步确定该分离物隶属WMV -2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4.
自然侵染豌豆的大豆花叶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京郊区豌豆病株上分离到的 P-65分离物,汁液摩擦接种6科25种植物,能侵染8种豆科植物及藜科的苋色藜.体外抗性:失毒温度50~55℃;稀释限点10~(-2)~10~(-3);体外存活期2~3天.桃蚜非持久性传播。病毒粒体线条状,平均长度为750nm.病叶组织中有风轮状及束状内含体.大豆花叶病毒抗血清对该分离物的粒体有强的捕捉和修饰作用,SDS 双扩散试验中可见明显的沉淀线,故该分离物属大豆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5.
 从叶片表现为白色斑驳的唐菖蒲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通过寄主范围测定,可侵染豆科、藜科、苋科、番杏科中的8种植物。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0~60 ℃,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3~4 d。病毒是长度为700~750 nm的线状粒子,血清学反应与标准BY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可认为该病毒分离物为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  相似文献   

6.
1985年在河北省红小豆主产区红小豆罹病植株上采集了38份标样,从中分离出8502分离物。二年重复鉴定表明,该分离物可以侵染茄科、豆科、藜科等7科31种植物。体外稳定性測定:钝化温度60°—65℃,稀释限点10~(-3)—10~(-4),体外保毒期(室温)1—2天。病毒可通过摩擦接种传毒。并由桃蚜做非持久性传播。该分离物和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电镜下病毒形态为球状粒体,大小30nm。根据上述性状判断,8502分离物属于黄瓜花叶病毒(CMV)。用琼脂双扩散法检测该病毒在田间自然感染率约为12.7%—36%。可以认为黄瓜花叶病毒是红小豆病毒病的主要病毒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7.
芜菁花叶病毒非蚜传株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从南京蚕豆苗上采得斑驳症状的标样,分离到病毒标样B-98。用汁液摩擦接种在10科50种植物上,有7科20种植物表现不同类型的症状。在苋色藜上产生大块的褪色枯斑,在油菜、青菜上产生系统花叶症状。热钝化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11天(8℃)。不能经蚜虫传播,也不能经种子传毒。病叶的汁液及粗提纯样品在电镜下均可见到大小为680—850×12—15nm的线状病毒粒体。免疫电镜和SDS-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病毒分离物B-98与芜菁花叶病毒有十分密切的血清学关系。B-98为芜菁花叶病毒的一个非蚜传株系,定名为TuMV-NAT株系。  相似文献   

8.
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是危害兰花的重要病毒。为对建兰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运动蛋白TGBp1进行研究,本试验制备了TGBp1多克隆抗血清,将CymMV广东分离物TGBp1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以其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血清,并对TGBp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GBp1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5 kD,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并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成功制备了TGBp1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抗血清与融合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反应;间接ELISA结果显示其效价高达524 288倍。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结构特征与已报道的CymMV其他分离物基本一致。本研究所制备的TGBp1多克隆抗血清具有专化性,为该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西瓜花叶病毒类型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从江苏镇江农科所西瓜试验田的西瓜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二种病毒分离物,试验的代表分离物分别为W_3和W_(40)。 W_3分离物的寄主范围较窄,除葫芦科植物外,只侵染苋色藜引起褪绿黄斑;体外抗性:失毒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4),体外存活期为21天;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病毒粒体为线条形,长度为600—750nm;在病叶细胞的超薄切片内可观察到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与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2)抗血清呈阳性反应。W_3分离物是西瓜花叶病毒二号的一个株系。 W_(40)分离物的寄主范围广,除葫芦科植物外,还能侵染茄科、菊科、苋科、豆科等作物。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10~(-3),体外存活期为3天,棉蚜、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病。与黄瓜花叶病毒(C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W_(40)分离物为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 在86年调查田间西瓜花叶病中,WMV-2占病株的70%,CMV占18%,还有4%左右的混合感染病株。  相似文献   

10.
从珊瑚豆(Solanum pseudocapsicum L.var diflorum(Vell)Bitter)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SPV—I),汁液摩擦接种和桃蚜(Myzus persicea)、棉蚜(Aphis gossypii)均能传毒。两次试验证明该病毒不经种传,人工摩擦接种可侵染7科中的21种植物。在黄瓜、心叶烟等植物上能引起系统花叶,能引起苋色藜、昆诺阿藜接种叶片局部枯斑。该病毒钝化温度为65~70℃10分钟;稀释限点为10~(13)~10~(-4);体外存活期为1~2天(22℃)。琼脂免疫双扩散表明,此病毒与黄瓜花叶病毒有明显的血清学关系。浸蘸法制备样品,2%醋酸铀负梁,透射电镜观察,该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其直径为28~30nm。根据此病毒的生物学、血清学特性和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初步认为该分离物是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