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马铃薯品种‘鄂马铃薯8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实验了生长调节剂、光照、碳源、生长部位对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初步表明:室温为18℃的条件下,结薯与切段苗龄有关,基部切段结薯情况好于顶部切段;采用暗培养,6-BA浓度为4mg/L,蔗糖浓度为8%,对试管薯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腐熟的薏仁糠与珍珠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作为生产脱毒马铃薯原种的无土基质,以单独使用薏仁糠为对照(CK),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基质上试管苗的成活率、苗情长势、农艺性状及成薯量等性状。结果表明:在按照1∶1混合处理的基质上,脱毒试管苗的各方面性状均优于对照处理和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与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4种不同的培养方式,分别就不同状态培养基、用量及添加时期对试管苗和试管薯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固体培养基相比,采用液体培养基减量、分次添加使用方法试管苗各项生长指标均达极显著水平,茎粗增加0.89cm,单株有效节数增加2节,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分别提高了4.15g和0.27g,成苗天数减少5.5d。试管薯的结薯期提早2-3d,单株结薯数达到2粒,单薯重多为100-1000mg,且生产成本降低了72.42%。  相似文献   

4.
基质中添加适宜玉米秸秆促进马铃薯脱毒苗生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铃薯微型薯常用栽培基质中,草炭是不可再生的,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蛭石一般可使用一年,重复利用率低,且生产成本高。在马铃薯微型薯栽培基质中,玉米秸秆基质还未得到有效利用,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该试验对玉米秸秆基质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试验结果,以期找到玉米秸秆在马铃薯微型薯栽培基质上较适宜的应用比例。该试验以马铃薯‘春薯四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将玉米秸秆进行发酵腐熟,草炭过1 cm筛后,用玉米秸秆、草炭、蛭石、沙子、田园土5种基质材料按照不同体积比混配成6种复合基质,分别为M1(草炭:蛭石=1:1)、M2(玉米秸秆:草炭:蛭石=1:1:2)、M3(玉米秸秆:草炭:沙子=1:3:4)、M4(玉米秸秆:草炭:沙子=1:1:2)、M5(玉米秸秆:沙子:田园土=3:4:1)、M6(玉米秸秆:田园土=3:2)。基质材料按比例混配均匀后使用50%的多来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杀虫灭菌。将试验棚内土地耙平整,地面上方铺设防虫网,用砖砌9个2.4 m×1 m(长×宽)的试验槽,槽间过道宽40 cm,将每个试验槽分隔成2个面积相等的试验小区,共18个,每个小区面积1.2 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次重复试验。马铃薯脱毒苗定植前在试验棚上方放置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待马铃薯脱毒苗缓苗期过后将其取下。从马铃薯脱毒苗定植开始每隔15 d进行随机采样,测定指标,分析比较6种不同配比基质对马铃薯脱毒苗形态指标株高、茎粗、叶片数、茎节数、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鲜质量的影响,及生理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2(玉米秸秆:草炭:蛭石=1:1:2)的更有利于马铃薯脱毒苗的生长,缓苗时间短,植株较健壮,其中株高、茎粗、地下部鲜质量增长量多于其他基质,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增长稳定且优于其他基质,可以有效地为微型薯的生长发育积累更多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5.
以‘紫云一号’马铃薯脱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生根素组分浓度配比及浸泡时间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生产的紫色微型薯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扦插生产紫色脱毒马铃薯种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有利于紫色微型薯获得花青素含量的浓度配比为萘乙酸(NAA)50 mg/kg+吲哚丁酸(IBA)25 mg/kg,浸泡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6.
从雾培室准备、水培、雾培苗移栽、生产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庄浪县马铃薯微型薯雾培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郑薯2号和大西洋为材料,进行了试管薯诱导研究,结果显示:黑暗环境对试管薯形成是必要的;8%的蔗糖浓度适合诱导试管薯;在含8%蔗糖的MS培养基中添加6-BA 2 mg/L可提早结薯,且大小均匀;在含3%蔗糖的MS培养基中添加6-BA 4 mg/L诱导结薯的效果显著,但结薯期长且大小不均;在MS+6-B...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植物工厂繁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中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缺乏合理指导的问题,该文以马铃薯脱毒组培植株为试验材料,在LED植物工厂中,分别针对苗期、块茎形成与膨大期及成熟期设置了营养液不同类型和浓度组合管理的3个全生育期栽培试验,探究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对植株生长和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霍格兰(H)营养液处理的苗期叶面积显著高于MX营养液(MX)和日本园试(J)营养液处理,H营养液对马铃薯脱毒植株的苗期生长更具优势;MX处理的单株薯数、单株有效薯数及结薯数大于3粒的植株比率分别为3.2粒、2.8粒和83.33%,均高于J和H营养液处理。在块茎形成与膨大期,0.8倍浓度的MX营养液(0.8MX)引起植株纤细徒长,1.2MX抑制株高伸长,1.0MX对植株形态发育有利。在成熟期,0.8MX+MX+0.6MX(B)组合处理的单株薯数、单株有效薯数、单株薯质量、单株有效薯质量及结薯数大于3粒的植株比率分别为4.0粒、3.5粒、23.66 g、23.18 g和100%,显著高于0.8MX+0.8MX+0.8MX(A)和0.8MX+1.2MX+0.6MX(C)组合。0.6MX处理马铃薯植株的株高、地上部干样质量、叶面积、种薯质量均高于0.7MX处理,表明成熟期0.6MX处理对种薯产量形成有利;H+MX+0.6MX(D)组合处理的单株薯质量和单株有效薯质量均为29.78 g,显著高于0.8MX+MX+0.6MX(E)和0.8MX+MX+0.7MX(F)组合。综合考虑植物工厂对营养液管理调控的便捷性、操作管理的可靠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要求,H+MX+0.6MX的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对LED植物工厂中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二倍体马铃薯在盐胁迫下试管薯的诱导及生理特性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研究育体条件下盐脉迫对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和窄刀薯杂种(PHU-STN)无性系间的差异。以耐盐、中度耐盐、感盐的二倍体马铃薯富利亚和窄刀薯杂种无性系各5份为试验材料,用0(对照)、30 mmol·L-1的Na Cl进行胁迫,通过试管薯直径、个数、最大薯薯重、产量及生理指标的测定,观察不同耐盐性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情况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试管薯直径、个数、最大薯薯重、产量均降低,SOD活性升高,POD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且二倍体马铃薯组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试管薯块茎性状以及生理特性SOD、POD活性、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可以作为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沈升法  项超  吴列洪  李兵 《核农学报》2020,34(8):1848-1854
为给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的甘薯实生系筛选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122份甘薯品系,进行密度25株·m-2、生育期60 d的基质栽培(T1)与密度5株·m-2、生育期90 d的大田常规栽培(T2)的对比试验,测定单株重、单株结薯数和典型薯块的单薯重、直径、长度等产量性状以及干物质、胡萝卜素、花青素、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含量和熟薯食味等品质性状,研究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与大田常规栽培90 d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T2相比,T1除了花青素含量差异较小外,块根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均明显下降。在产量性状上,2种栽培方法间的单株重、单薯重、单株结薯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薯块形状呈弱正相关。在品质性状上,与T2相比,T1微型薯的花青素、胡萝卜素、干物质、熟薯可溶性糖、熟薯还原糖含量和食味均存在劣变型、稳定型和优变型3种品质变化类型,但2种栽培方法间的薯块品质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利用高密度短生育期基质栽培,可以进行微型薯的薯肉色、干物质含量和食味品质筛选以及单株重、结薯数、典型薯块重量和形状的早熟性筛选,为早熟优质食用甘薯选育的实生系筛选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适用于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微型薯原种繁育的地膜覆盖方式,本研究以小于2 g的微型薯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垄作白膜覆盖(RSWPF)、垄作黑膜覆盖(RSBPF)和传统露地平播(CFS)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特征以及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SBPF种植方式可有效增加马铃薯生育前期耕层0~25 cm土壤的热量条件,在4月20日-8月3日(播种到末花期),RSBPF较CFS增加土壤温度2.33~4.64℃,增加土壤积温327.88℃;在日变化8:00、18:00低温时,RSBPF较RSWPF具有几乎同等的保温作用,在14:00高温时,RSBPF较RSWPF温度低1.26℃,增温、降温较平缓,稳温效应明显;在地温垂直变化中,RSBPF同样具有稳温效应。RSBPF较CFS,表现出旱季蓄水保墒和雨季防涝,能显著优化耕层土壤水分环境;提前出苗期至成熟期各生育时期10~15 d,促进生育前期营养生长效果明显。RSBPF较RSWPF和CFS,增加单株结薯重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RSBPF产量最高,达到46 612.35 kg·hm~(-2),较CFS增产16.56%。因此,垄作黑膜覆盖(RSBPF)是该试验区域利用小于2g微型薯进行原种繁育的有效栽培措施。本研究为西北高寒阴湿区利用小于2 g的微型薯进行马铃薯原种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MS培养液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对马铃薯试管薯的产量、 质量、 薯内钙含量及生理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液中不添加钙时,试管薯的结薯数量、 薯重及大薯率大幅度降低,没有>100 mg 的试管薯,薯表面出现明显的黄褐色粗糙斑块,个别薯块现水浸状腐烂,腐烂率2.21%。薯内干物质、 淀粉、 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也较正常钙用量下分别降低了36.8%、 41.39%、 10.7%.和.39.43%,丙二醛含量上升。4℃下贮藏6个月,薯皮失水皱缩严重,平均病害率达53.77%;室温下放置3周,发芽率25.53%,芽生长缓慢;MS 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钙,茎段结薯数和薯重随钙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大薯率和薯皮表面光泽度呈上升趋势,与正常钙水平相比,薯重增加了2.7%~47.86%、 结薯数增加了-11.49%~22.64%、 大薯率14.43%~26.08%。薯内干物质、 淀粉、 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均随钙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较正常钙用量下增加了4.43%~8.62%(干物质)、 6.79%~16.49%(淀粉)、 3.89%~6.31%(可溶性糖)和 4.63%~8.29%(蛋白质)。薯内钙含量大幅度上升,平均值为177~267 g/g(最高值为9 mmol/L处理),薯皮光滑无水浸状腐烂。4℃下贮藏6个月,薯皮正常,生理病害率随薯内钙含量升高呈下降趋势,病害率为1%~8.9%,决定系数R2=0.3812,且试管薯芽的萌发和生长能力正常。确定MS培养液中添加 9 mmol/L CaCl2是新大坪品种试管薯数量和质量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雾培试验研究4种不同比例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对马铃薯品种米拉和川芋802植株生长及原原种生产的影响,为种薯生产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定植60 d,全硝态氮处理(0∶4)的植株干物质积累、匍匐茎数量及叶面积指数最高;而增铵营养更利于植株定植60 d后的生长发育,其中铵硝比(2∶2)处理下植株干物质积累、匍匐茎数量、叶面积指数增幅最大,表明块茎形成期全硝态氮更利于植株生长。铵硝比(2∶2)处理下,两个品种的氮积累最高,表明增加一定的铵态氮能增强马铃薯氮素利用率。产量上,全硝态氮处理(0∶4)单株结薯数最高(米拉115.5粒/株,川芋802为42.5粒/株),随铵硝比增大,单株结薯数降低,但大薯比例随之提高,最高为铵硝比(3∶1)处理(米拉64%,川芋802 76%)。因此,全硝态氮能增加结薯数量,增铵能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培快繁重点杂交组合(L9712-2×L0202-2)建立F脱毒群体,组培扩繁基因型126份,平均每份基因型生产原原种123粒,共生产15 490粒。经鉴定试验筛选F群体表现优异的基因型20份,田间表现薯形美观、芽眼浅,小区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44.4%,淀粉含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2.6%。品系F80在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的16份参试品种(系)中表现优异,薯块性状表现良好,薯形椭圆,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小区产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产25.4%;薯块淀粉含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3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加48.0%;薯块炸片评分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14.3%。  相似文献   

15.
酸性转化酶是植物体内降解蔗糖为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的关键酶,而还原糖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低温贮藏中的快速积累是影响油炸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品质改良,本研究利用所克隆的酸性转化酶基因构建了RNA干涉载体,并转化马铃薯品种N2。经PCR、Northern鉴定,酸性转化酶基因的干涉片段已经成功导入马铃薯植株中。对干涉转基因株系的试管苗和试管薯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植株的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平均下降69.8%(Ni-1除外),最大降幅为78%(Ni-4),而试管薯的酶活性最大降幅为68%。与反义RNA的表现较好的转基因株系进行比较,RNA干涉对酶活的调节作用与之相当。研究结果表明,RNA干涉对马铃薯内源酸性转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显著,这种转录表达的调控技术对马铃薯低温糖化改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肥(900kg/hm~2)、中肥(750 kg/hm~2)、低肥(600 kg/hm~2)3种施肥水平下进行了2种种植密度(40 500株/hm~2和49 500株/hm~2)试验,对其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在高肥水平下,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量、大中薯数量、大中薯质量、产量及商品薯率均达到最大值,49 5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达29 577.63 kg/hm~2、商品薯率达到80.6%;不同种植密度除在低肥水平下对马铃薯的单株结薯质量和大中薯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各项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组合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也不显著。综合来看,900 kg/hm~2的施肥量与49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为该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垄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栽培商品薯率高、结薯数多,折合产量35 606.1 kg/hm2,较露地垄作增产7 310.6 kg/hm2,增产率25.8%。建议在庄浪县大面积推广马铃薯黑色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CaMV 35S启动子驱动的反义class Ⅰ patatin基因导入马铃薯(Solarium tuberosum)品种鄂马铃薯3号中。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反义class Ⅰ patatin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反义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能正常转录并导致内源classⅠ patatin mRNA含量的下降。对转基因植株试管块茎分析显示,其蛋白质含量和酯酰水解酶的活性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程度最大的株系分别比对照减少36.4%和31.4%。同时部分转基因株系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的结薯株率、单株结薯数和有效薯率较对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氮素水平对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雾化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主栽品种川芋117和米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干物质含量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对川芋117和米拉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匍匐茎数、全株干物质含量、单株结薯数、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品种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匍匐茎数、全株干物质含量、单株结薯数、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除叶绿素含量外,植株的各农艺性状在氮素水平为240 mg/L处理最高,氮素过高,反而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随氮素水平的增加,叶、茎、根和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均在240 mg/L氮素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氮素水平对川芋117和米拉的单株结薯数和结薯产量均影响显著,随氮素水平从120 mg/L增加至600 mg/L,单株结薯数和产量先增加后显著下降,氮素浓度为240 mg/L时,两个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及产量达到峰值,较高氮处理,增幅分别为71.6%和107.8%,91.7%和83.1%。600 mg/L氮素处理,0.5~1 g小薯比例显著高于240 mg/L氮素处理。总体来看,240 mg/L的氮素浓度为雾培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20.
1.马铃薯栽培技术(1)马铃薯播种前的准备。①品种选择:选择全生育期80天以内、前期产量高、结薯集中、商品型好的超早熟或及早熟马铃薯品种。如早大白、早50、尤金、东农303等。②种薯质量:选用的种薯必须不患环腐病、晚疫病,不受冻害、不伤热的脱毒种薯。种薯纯度不低于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