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夏芝麻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驻J1 8为试验材料 ,通过 1 999、2 0 0 0年两年定株观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夏芝麻茎的最快生长时期在出苗后第 2 6~ 65天 ,日平均增长量最大。从出苗至第一对真叶出现需要 7天 ,之后叶片出现所需天数呈递减趋势。从现蕾至开花的时间 ,下部节位蕾需要 7~ 8天 ,上部节位蕾需要 4~ 5天。第 7~ 34节蒴果长度均在 3cm以上。植株中部蒴果有效粒数最多。单蒴粒重与壳重比为 1 .0 0 7~ 1 .1 44时千粒重可达 3.0 0 g以上。蒴果籽粒千粒重低于 1 .85 g时 ,为无效蒴果  相似文献   

2.
1.花铃期一般在什么时间? 棉花花铃期一般在7-8月份,当50%棉株开花到50%棉株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棉农俗语“花见花、四十八”.一般历时50天左右。花铃期是营养生长(根、茎、枝、叶)和生殖生长(蕾、花、铃)两旺期,盛花期后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3.
大豆开花落花及时空分布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豆开花、落花全过程,分析不同品种开花、落花特点和规律,为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6个品种的72株植株逐日(42 d)观察开花、落花及节位。【结果】材料开花过程呈现每天开花数量“少-多-少-极少”的变化规律,可分为初花、盛花、慢花、末花4个阶段:初花期阶段很短(3 d左右),每天开花量4朵以下,阶段开花量5.73朵,占总花量4.09%,开花集中在植株中部节位;盛花阶段每天开花多在5—12朵,持续时间较长(12—18 d),阶段花量108.75朵,占77.60%,开花由中部向上下两端延伸分布,其中以中部最多;慢花阶段每天开花1—5朵,持续时间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阶段花量21.24朵,占15.16%,分布在植株各个节位;末花阶段每天只有部分植株开花,平均不足1朵,直至开花结束,阶段开花4.42朵,零星分布在植株上。初花期3 d后至终花期或终花期后落花普遍发生,落花节位遍及开花的所有节位,落花率为末花阶段(77.96%)>慢花阶段(65.54%)>初花阶段(51.76%)>盛花阶段(36.97%);每天平均落花3—9朵的不正常脱落高峰与该阶段阴雨寡照的气候有关。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最早开花部位为中部,随后向上部、下部扩展,开花3—7 d以后扩展到底部,9—15 d扩展到顶部。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最早开花部位是中下部(7—10节位),随后向下部、上部扩展,初花2—3 d后达到最下部,随后向上部扩展,初花24—26 d以后扩展到顶部。【结论】大豆不同开花阶段每天开花数量差异明显,开花节位、持续期有所不同,不同阶段花的脱落率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选用2个强优势组合95149、518及其亲本,研究黄瓜苗期子叶面积、真叶面积、鲜重、干重、第1雌花节位、出苗至第1雌花开放天数、苗期茎粗、下胚轴长度、株高、前期产量、总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黄瓜子叶面积、苗期叶面积、苗期鲜重、第1雌花节位、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在早期预测黄瓜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棉花花铃期管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花铃期一般50天左右。花铃期的长短因品种和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一方面继续长根、茎、枝、叶,另一方面又现蕾、开花、结铃。尤其从初花到盛花的2~3周,棉株生长非常迅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出现高峰。盛花后,营养生长逐渐减弱,生殖生长逐渐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6.
南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下陆地棉干物质生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南疆棉区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下陆地棉的干物质积累呈 S型曲线增长过程 ,高产棉花总积累的干物质为 1 1 8.7g/株 ,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段在 8月 2~ 1 2日(出苗后 85~ 95天 )。地上部干物质分配中心随生育进程发生着如下动态转移 :真叶→茎枝→蕾花→幼铃→铃壳→籽棉。棉铃内部的干物质分配、运输转移随时间及节位的变化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地膜油葵的生长规律与密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膜覆盖下油葵G1O1的生长规律与密度效应,结果表明:①油葵株高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覆膜油葵的旺盛生长期在出苗后22~42d,不覆膜油葵在出苗后28~53d;②叶面积指数在各个时期覆膜处理均高于不覆膜处理;③干物质积累也符合Logistic曲线;覆膜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为出苗后36~59d,积累量为163.830g/株;不覆膜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为出苗后41~64d,积累量为119.821g/株;④覆膜油葵的产量比不覆膜的增加23.6%;覆膜油葵的适宜密度为66150~80250株/hm^2。  相似文献   

8.
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开花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占 63S开花习性观察表明 :其单株花期 12d ,盛花期集中在始穗后的 3~ 6d ,11:0 1~ 15 :0 0为盛花时段 ,最高盛花时为12 :0 1~ 13 :0 0 ,占全天花量的 2 3 .3 6% ,午前花为全天花量的 3 4.78% ;单株喷施“92 0”能明显缩短花期 1~ 2d ,盛花期提早近 2d ;喷“92 0”单穗花期为 7.3d ,较未喷“92 0”单穗提早 1.6d ;而喷“92 0”后的 1天 11:0 1~ 12 :0 0为盛花时 ,占全天开花总量的 2 1% ,午前花总量占全天花量的 65 .3 2 %。广占 63S对激素“92 0”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我所于1980年开始引进试种,1981年又扩大试种,在温室和大田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繁殖方法和就地留种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现将试验结果简结如下:一、生育情况及形态特征甜菊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播后7~8天出苗。第一对真叶小并紧贴地面,第三对真叶出现时开始拔高,但增长速度很慢。第六对真叶时株高7~10厘米,之后,生长速度加快。苗期打尖时分枝发育快,一般单株分枝数为10~26个;没打尖的6月中旬开始出现分枝,生长速度较慢。6~7月生长速度较快,7月底株高达到80~100厘米,成熟时株高为1.1~1.3米。在金县地区自然光照下,出苗至现蕾需150天左右,现蕾至开花15~20天,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在苏州地区引种大百合,丰富该地区百合科球根花卉的种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为期2年的大百合引种试验中观察其适应性,并进行鳞茎繁殖试验。[结果]11月至翌年1月为其休眠期。其鳞茎中央芽2月中旬开始萌动,3月初破土.1个月后株高约为25cm。4月上旬茎节开始伸长,直立茎顶端花芽已经形成。4月下旬株高可达1m,花芽高10cm。5月10日前后进入始花期。1周后进入盛花期,6月初花谢子房开始膨大。6月下旬果实长至7cm左右,色泽加深。疏林下生长的大百合平均株高达1.73m,光照充足时平均株高为1.51m。疏林下生长的大百合单株花朵数为16.88朵,花序长为16.17cm,平均开花天数为24d;光照充足时单株花朵数13.16朵,花序长为14.96em,平均开花天数为18d。[结论]该研究对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野生大百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团花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团花幼苗生长习性、苗木生长特性以及14 a解析木的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团花在云南西双版纳生长十分迅速,14 a团花株高可达25 m,胸径可达55 cm.团花幼苗从子叶出现到长出第7对真叶以前(播种后19~140 d),生长较为缓慢,月均高生长约1 cm.之后(播种后140~200 d)其生长的速度迅速提高,月均高生长是17.85 cm.同时,团花在西双版纳一年四季都在生长,生长最快的是8~10月份,苗高月增长量超过40 cm,生长最慢的是2~5月,苗高月增长量仅为4~6 cm,其高生长的节律变化与当地的降雨量和气温的节律变化基本吻合.在栽培后2~5 a树高生长最快,年增高2~3 m,5 a以后高生长减缓;而胸径的生长高峰期出现在3~7 a,年增粗3~4.5 cm;材积的生长高峰期出现在5~10 a,单株材积增长约0.2 m3,10 a以后逐渐减少,其增长仍在0.15 m3以上.说明团花具有生长快速的特点,而且衰老也比较缓慢,它既适宜于快速提供一定径级的小木材,而且也适宜于培养大径级的木材.  相似文献   

12.
雨养状态下‘晋小豆2号’生物产量积累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红小豆在雨养件下的生物产量积累的特性,为红小豆科学经济种植,科学有效的利用自然降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2年开展以‘晋小豆2号’红小豆在雨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研究试验。‘晋小豆2号’出苗后20天开始大田取样、采集数据。通过采集‘晋小豆2号’根、茎、叶花、果实等农艺性状的生物产量动态数据的方法来研究‘晋小豆2号’在雨养条件下全生育期内的生物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晋小豆2号’株高发育和生长天数呈现线性关系,线形相关方程式为y=12.097x-4.863,两者的拟合度达到0.8371;对生真叶在出苗后30天内叶面积的生物产量都持续增长,30天后呈下降趋势,50天后消失;三出复叶的生物量积累呈现抛物线形。干鲜重生物积累分别符合y=-2.5229x2+48.458x-87.103和y=-0.3822x2+7.8570x-14.878函数分布;茎生长和三出复叶生长同步,茎的生物持水量低于三出复叶;‘晋小豆2号’根的生长表现为先快,后缓,8月以后根的生长呈现比较平缓的锯齿状变化,土壤和外界改良对根的发育作用较大;主茎分枝和品种特性有关,是相对基本稳定的一个性状;节在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有增多的现象,但是生物产量的增加主要因节间距的伸长为主,控制株型可在出苗后50天左右进行。花脱落严重,成为有效结荚花在立秋前后。鼓粒、灌浆时间大约持续40天左右。鉴于此,‘晋小豆2号’可适当选择晚播;雨量充沛年份注意防止植株徒长;开花前期注重保花保蕾,以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3.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为材料研究了麦套花生在7500 kg·hm-2产量水平下植株的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植株的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结荚前期,植株的叶龄数、分枝数、主茎高、侧枝长的净增长速率均在出苗后50-60d达到高峰,出苗后70-90d基本停止增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也均在...  相似文献   

14.
顾玉霞 《农技服务》2010,27(6):744-745
黄连木种子小蜂在安徽省1~3年发生1代,但均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蛹期10~15d,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在果壳内滞留3~5d,出壳后交尾产卵,寿命达4~15d。每雌产卵25~47粒,卵期3~5d。幼虫5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取食胚外海绵组织,食量少而生长缓慢,1龄期长达65~75d,当种胚膨大、子叶开始发育时,幼虫钻入胚内取食子叶和胚乳,此时2~5龄为快速生长期,仅20~25d,当子叶被食光后,幼虫老熟,进入休眠阶段,在被害的空果壳内越冬,分别于第2、第3或第4年羽化外出。  相似文献   

15.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花生9 t/hm2产量水平下植株的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植株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植株的叶龄、分枝数、主茎高、侧枝长的净增长速率均在出苗后50~60天达到高峰,出苗后90~100天基本停止增长.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90天达到高峰,峰值在5.8左右,≥3的叶面积指数维持65天左右.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16.
在南京地区观察浙江黄岩紫莳药的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浙江黄岩紫莳药营养器官快速增长期为出苗后45~86 d,营养器官衰退期为出苗后86 d以后。块茎加速膨大期在出苗后86 d前后,块茎膨大表现为:出苗后86~110 d快速增粗,出苗后86~167 d快速伸长,同期也为块茎快速膨大期和块茎鲜重快速增长期,而块茎干物积累快速增长期在出苗后110~167 d,出苗后165 d左右块茎占整株重量80%以上,为紫莳药块茎采收始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野香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云南野香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野香苏种子萌发需5~8d,幼苗期生长较为缓慢,出苗后第10~15d长出第1对真叶。种子从萌发到成熟需133。196d,尽管播种期相差61d,但成熟期基本一致。营养生长期103~164d,繁殖期37~45d。播种期早,营养生长期较长,繁殖期花序和花的数量较多,穗数和产量较高;播种期晚,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繁殖期花序和花的数量较少,穗数和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木薯品种新选048是广西大学木薯课题组从木薯种质资源ZM93-16的自然变异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再经过系统选育和定向选择育成的木薯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好,不分枝,茎杆节密,种茎发芽快,长势旺,结薯多,薯块大,结薯集中,容易收获,适应强,丰产性好。一般1公顷产鲜薯45000-60000公斤,高产的达75000公斤, 鲜薯淀粉含量28~30%。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生长发育与根瘤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根瘤生长发育与大豆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持续观察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大豆根长、根系生物量、株高、植株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整个生育期内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变化均从缓慢增长、迅速增加、到迅速下降、再到缓慢下降的过程。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的66天、72天、66天和60天。根长在出苗后一直处于较快增长期,到出苗后48天到78天均维持在一个不显著的缓慢增长期。而根瘤数量在出苗后的20天至30天迅速激增,然后经过一个缓慢增殖期,至54天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由此得出,大豆根瘤数量在植株生长早期迅速增长且在最大值附近维持较长时期;而根瘤鲜重生长规律同植株地下部或地上部干重的增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大西洋”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锦慧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4):267-271,3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脱毒马铃薯(大西洋)的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大西洋在生育前期生长迅速,块茎形成早,根、茎、叶在花期达到最大生长量;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在孕蕾期、现蕾期和花期最快,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星同样的动态;在生育前期,干物质及养分主要分配在叶片中,随着植株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在块茎中的分配逐渐增加,到成熟时,块茎中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分配占全株的80%以上.大西洋植株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素积累动态与出苗后天数间可用三次函数较好拟合.大西洋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175:2.142;生产500 kg块茎,需吸收氮素(N)1.609 kg.磷素(P2O5)0.281 kg,钾素(K2O)3.445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