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源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2.5万公顷以上,居湖南省之首,也是双季稻的适宜区域.为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粮食超高产,2005年~2011年,桃源县每年被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定为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开展双季稻高产创建.随着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早稻单产、总产不断提高,并为提高区域面积产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县早稻由2004年的种植面积2.96万公顷、总产稻谷13.7万吨、单产310公斤/亩,上升到2011年的种植面积4.9万公顷、总产稻谷26.39万吨、单产444.80公斤/亩,分别增加了1.94万公顷、12.63万吨、138.80公斤/亩.七年来,全县每年设立农业部、省农业厅双季早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形成了"稻稻油"优势产业带,示范片平均产量425.95公斤/亩,较示范片外平均产量351公斤/亩增产74.95公斤/亩,增产率达21.4%,现将桃源县双季稻高产创建早稻栽培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耐密植新品种"天育108"是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15年~2016年高密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3563.4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5%。2016年,吉林省高密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3080.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7%。该品种具有耐密植、产量高、茎秆坚韧、抗倒伏、品质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7052,正式定名为"天育108"。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熟区种植,耐密植,公顷保苗6.5~7.0万株/公顷。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在册耕地18.7万公顷,实际播种面积22万公顷。其中玉米14.5万公顷,水稻2.5万公顷,大豆0.2万公顷,蔬菜两瓜1万公顷,苗木花卉等0.5万公顷。未在册的3.3万公顷主要种植玉米。2012年粮食总产27.6亿斤(不包括未在册)。2013年,力争实现粮食增产3.4亿斤,达到粮食总产突破31亿斤的目标。预计今年玉米单产1.96万斤/公顷,水稻单产1.68万斤/公顷,大豆单产5500斤/公顷。  相似文献   

4.
<正> 为充分挖掘玉米生产潜力,潜江市推出了玉米叶龄促控高产栽培新技术,力争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全年粮食增产挑重担。玉米叶龄促控高产栽培方法,是根据玉米的外部长相(叶片生长)与内部分化(穗部发育)的关系来确定栽培措施的一项新技术。近几年来,通过对紧凑型杂交玉米叶片生长规律的系统观察和研究,发现玉米叶片生长与根、茎、叶、节、穗和粒等器官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同伸关系,在栽培上根据叶龄的不同差数期,既可判断植侏体内器官的发育进程,又可将不同差数期的形态指标,作为促控管理的诊断标志,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实现促控器官的相应效益。自1991年以来,潜江市在春、夏和秋种玉米生产上,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8万公顷,平均单产9772公斤/公顷,分别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25.3%。1996年,笔者与王场、高石碑、张金等镇农技站举办的1033.4公顷春、秋玉米连作示范样板,平均单产11250公斤/公顷。与园林办事处举办的春玉米高产田  相似文献   

5.
玉米免耕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除草和免深耕技术处理,前作耕地未经翻耕犁耙,直接在旱地播种、施肥,直至玉米成熟收获。该法省去了大田播前的犁耙工序,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赶上季节、保墒抗旱等优点。2003年该技术在广西河池市推广面积达8000公顷。经验收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豆也村67公顷秋玉米免耕高产示范片,平均667平方米产量363.6公斤,最高达499.6公斤,比对照平均每667平方米增产65.2公斤,增产率21.8%。玉米兔耕栽培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讨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红河州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试验、示范活动。2017年落实玉米绿色高产创建地19.69851万亩,全州10个县市、22个乡镇、115个村、59921个农户及红河州农科所、红河州植保站参加了项目,示范区实收测产平均达626.783472公斤/亩,比非示范区增产81.503769公斤/亩,每亩节本63.72元,亩增效86.85元。文章通过对玉米节本增效生产模式的生产效益进行调查,以期分析节本增效的潜力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应用粮食节本增效技术攻关模式、推广模式,达到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将抗旱种衣剂与磷酸二氢钾接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健身防病技术综合应用在玉米上,达到了苗齐、苗壮,抗病早熟,提质高效的目的,增产918.3公斤/公顷,增产8.4%。增加效益1265.55元/公顷。  相似文献   

8.
2008年莎车县玉米播种面积3万公顷,玉米单产526.6千克,667米,其中复播地膜玉米2.3万公顷,种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77.8%,复播地膜玉米平均单产533.6千克/667米^2,常规玉米平均单产520千克/667米^2,地膜玉米比常规玉米667米增产13.6千克。  相似文献   

9.
<正> 土壤瘠薄且保水性差的旱薄地,产量低而不稳,一直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平衡发展。提高旱薄地春玉米产量对提高丰南市粮食总产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从90年代初开始,对旱地春玉米种植形式,从栽培、耕作、生物、激素等多方位进行了抗旱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了旱薄地春玉米蓄水保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1992年示范1.2万亩,平均亩产424.3公斤,比常规种植的对照田增产91.5公斤,增产率达到27.5%;1993年示范推广3.5万亩,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自然降水较正常年份少55毫米,少13.5%),平均亩产375.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85.5公斤,增产率达到29.5%;到2001年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0.
郝耕 《世界农业》1991,(8):23-24
朝鲜是种植大豆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大豆栽培起始于公元前4—5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就该国的自然条件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大豆分布较广,品质也佳。 1989年统计每年大约种植10万公顷。其中水稻田埂豆5万公顷(占全国水稻面积的近1/10),夏播大豆2.5万公顷,与玉米或其他作物间种2.0万公顷,一季春大豆1.5万公顷。全国大豆平均单产2.5—3.0吨/公顷,总产每年27.0万吨,每人年平均占有量约为10公斤,略高于我国的人均占有大豆量。  相似文献   

11.
我县汾河灌区发展了井汾双灌,大搞田面平整,改大畦为小畦。井灌区大搞打井配套,发展节水工程,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333公顷。中都乡建成二级引汾提灌工程,扩大水地面积267公顷,其中种植玉米220公顷,总增产85.8万公斤。南政乡建成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岚皋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3万亩,产量17万吨,随着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马铃薯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1年全县建立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1个,示范方平均亩产2132.9公斤,较前三年同区域平均亩产1338公斤,亩增产794.9公斤,增长37.3%.现将本县马铃薯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技术具有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节省秧田,增产增效的优点.重庆市涪陵区从1995年引进该项技术试验获得成功,1998年达到14.6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水稻面积的27%.在推广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过程中,涪陵区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逐年上升,2002年达到43955亩.据涪陵区科委、农办、农业局验收测产: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平均亩产548.1公斤,与软盘旱育抛秧亩产551.7公斤基本持平,比旱育手插秧亩产515.6公斤增产32.5公斤,增产6.3%.  相似文献   

14.
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002年梅河口市推广了2万亩优质米水稻,并且参加了通化市“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秋季测产每公顷单产8085.5公斤,比前三年水稻平均单产7369公斤,增加716.5公斤,增产幅度达9.7%,总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实施效果六年来,扶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在太白、城关、召公、杏林四乡镇建立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13个,百亩核心攻关田20个,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在太白乡建立的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经农业部专家组实产验收,平均亩产526.7公斤,首次实现了全省万亩小麦过千斤的实产记录;2009年-2012年小麦高产万亩示范方平均产量连年攀升,2012年万亩方平均亩产达到561.5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加172.5公斤,较2008年万亩方亩增产34.8公斤。大旱之年的2013年万亩方平均亩产达到517.5公斤,超过高产创建目标任务。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全县粮食生产的九连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我站在新凡乡百亩高产栽培的示范推广工作中,实行杂交玉米地膜覆盖加宽窄行的科学种植方式.其中1.358亩(1亩=1/15公顷,下同)试验地,获得了585.8公斤/亩的好收成,其余都在500公斤/亩以上.据统计部门资料,全县玉米平均单产只有267公斤,因此,合理地使用科学栽培技术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吉梗83(又名丰优307)是于2002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又一水稻良种。该品种生育期142天,属中晚熟粳稻品种。在吉林省中部近四年的种植中,表现尤为突出,平均公顷产量为1万公斤,高产地块可达1.2万公斤。比其他品种增产10%以上。该品种与吉粳88(超级稻)一并成为抗病、抗倒高产稻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岚皋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3万亩,产量17万吨,随着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马铃薯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1年全县建立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1个,示范方平均亩产2132.9公斤,较前三年同区域平均亩产1338公斤,亩增产794.9公斤,增长37.3%。现将本县马铃薯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20.
4月27~28日,农业部在重庆召开西南西北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动员会,明确了西南西北地区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攻关试点县玉米平均亩产提高50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提高150公斤。继黄淮海小麦玉米、长江中下游水稻油菜和东北水稻玉米之后,西南西北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的启动,标志着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