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崇礼区拥有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以及良好的旅游资源,极为适合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农"与"旅"结合度不高,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开发类型单一,同质性现象极为严重,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经营规模小,缺乏专业化人才,基础设施不完备,特色产业知名度不佳,未形成相应产业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加强农旅融合度;开发多种类型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重视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品牌产业链;利用冬奥会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7,(11)
<正>农旅融合发展契合五大发展理念,符合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方向,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浙江省宁波市提出要把农旅融合产业培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大产业",农民创业就业的"大平台",做深做透农旅融合促增收的"大文章",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1.做法与成效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围绕绿色、生态、安全,引领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例,从分析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的基础和优势入手,剖析了实施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诸多困难,进而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和举措,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旅企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农旅+互联网企业,产品的多元销售能力将直接影响粤北农旅企业在新时代的市场能力。该文针对粤北典型农旅企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从企业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农旅企业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与旅游业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农旅互动融合的理论基础上,利用各省的相关数据构建出耦合协调模型,以此测算2010—2018年全国各地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再借助中介效应实证检验出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内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在加快农旅互动融合的过程中,资本积累和消费需求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对发展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中国各产业的结构优化,既有现实基础,又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以期为促进中国农旅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央一号文件多年连续提出振兴乡村经济和大力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政策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而使得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为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本文对国内外农旅融合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农旅融合的定义、发展现状、作用意义、对收入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综述。现有研究将为农旅融合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从研究方法上看,过去的研究主要涉及方法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但调查的样本量和覆盖面还有提升空间。从研究内容上看,过去的研究囊括农旅融合的定义、作用机制,但在农旅融合造成的影响上鲜少涉略。对于农旅产业融合的研究,学术界多数偏向于从宏观视角切入,缺乏微观层面的研究。因此,未来应从微观层面出发,加强对特定地区的农旅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旅融合发展背景,以林源镇农旅融合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六次产业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林源镇农旅融合的现状,分析农旅融合与农户增收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法的研究表明,农旅融合能够显著增加参与农户的收入。提出了促进林源镇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的建议,并为政府部门制定农旅融合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旅融合产业是在农旅融合模式下,以农业生产功能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产业链、农村旅游和配套商业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整体服务大众和推动农村发展的一体化产业.本文以四川省剑阁县盐店镇五指村为例,进一步探索对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有效测度了我国农旅融合水平,利用2010—2017年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整体水平偏低,目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农旅融合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粮食非主产区农旅融合通过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和促进劳动力"回流"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而粮食主产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劳动力和耕地资源的"挤出效应"明显。山区农旅融合对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平原地区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加大贫困山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优化粮食非主产区农业固定资产配置,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紧密,在尊重农业发展的前提下,农旅融合作为乡村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是融合旅游产业、合理开发乡村资源、带动村民致富的有力措施;是响应和践行村庄规划发展中的大势所趋。目前,基于农旅融合的村庄规划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视角相对狭窄,偏经济学、社会学方向,很少从规划的角度思考。本研究从农旅融合角度出发,以屏边县大份子村庄规划为例,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农旅融合”和“大份子村规划”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大份子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发展关系。结合耦合性结论提出相对应的科学性建议,为村庄未来的规划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农村产业融合必然的发展趋势.武隆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涉农产业基础较好,具备农旅融合的先决条件.采集武隆区旅游业与其他涉农产业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测算农旅融合水平,发现武隆农旅融合达到一定水平,旅游业同农业、林业融合较好,同牧业、渔业融合有待提升.继续提升武隆区农旅融合水平还存在服务人才缺失、宣传力度低、品牌效应低等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12-116
基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视,摸清目前苏州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对蒋巷村与三山岛两个农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个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其产业基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发展路径等,以求发现农旅融合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制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政策和区域农村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实证依据,并尝试从政府和经营主体两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旅一体化是陕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陕西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条件,从产业、配套、保障3个方面提出了农旅一体化的发展策略,旨在充分发挥陕西省农业经济的产业优势,构建以旅带农、农旅互动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陕西省农业经济的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结合四川烟区农业现状,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打造烟区特色农业产业,以实现烟区促农增收。以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烤烟-油菜种植的农旅融合模式为例,从彩色油菜品种选择、彩色油菜造型、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阐述了烟区围绕"以烟为主调结构,农旅融合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四川烟区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贵阳市息烽县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调、生产环境负效应日益凸显等系列问题不断出现,单一的农业资源急需向多元化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加快农业产业园的农旅融合发展迫在眉睫。该研究尝试从贵阳市息烽县农业产业园目前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进行分析总结,把握农业旅游的融合原则,进行从共性到个性的探究。结合实例探索出适宜在息烽县小南海地区进行的农旅融合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以期为息烽县其他区域的农旅融合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背景下济源市农旅融合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农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济源市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农旅深度融合;完善旅游设施,区域协同发展;增强旺季营销,提升淡季旅游;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宣传力度等农旅融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农旅融合产业链理论研究,结合苍溪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农业生产原始资源、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产业链条中融入旅游要素的苍溪县农旅融合产业链构建路径,并提出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农旅融合产业链、努力拓展横向资源和加大对人才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分析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文中采用熵值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对2012~2021年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较快,并呈现出高耦合高协调的良好发展趋势;现阶段阻碍广西农旅融合中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国际旅游收入、国外游客人数、星级饭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提出夯实产业基础,发展精品农旅产业;数字赋能产业,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坚持生态理念,推动农旅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广西农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旅同步是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也是整合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农旅同步的概念、原则和基本模式进行简要阐述,总结了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改善策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旅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渠道。新发展理念背景下,福建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选取2009—2019年福建省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依据“三生”理论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农旅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Geoda和STATA软件从时空角度分析农旅产业耦合发展水平、空间相关及空间聚集特征并探讨影响农旅产业耦合的因素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旅耦合协调度总体曲折向好发展,实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六级逐步跨越;福建省各地级市农旅产业融合效应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莫兰指数呈现“W”形的波动变化,聚集类型由低-低聚集向低-高聚集再向高-高聚集后呈高-低聚集变化,最后再进入低-低状态,开始新一轮循环;从影响农旅产业融合效应的因素来看,资源供给、人才要素、科学技术、政府支持、产业带动、生活水平及需求升级均对农旅产业融合存在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推动农旅产业融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平衡好农旅产业协调、重视现代化农业建设,统筹好农旅空间规划、促进要素资源相融合和发挥好农旅融合机制、加强内外部正向因素等措施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