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物品质除了受品种、生态因素影响外,也受栽培技术的影响。在栽培技术中,施肥方式对不同作物、不同品质成分的作用不同。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对施肥方式与小麦、水稻、烟、玉米、大麦品质关系的研究状况,供研究、推广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芋艿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奉化芋艿头的施肥试验,研究了施肥对芋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认为钾素和有机肥是影响奉化芋艿头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采用增施有机肥和氯磷钾结合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3.
栽培技术条件对苹果梨品质影响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西走廓中部张掖荒漠绿洲地区不同苹果梨栽培技术条件下果实成分含量的测定、果实外观品质和内质的评定,在Statistics软件下成功建立了栽培技术条件各因子与果实成分含量、果实外观品质以及果实内质之间的多元归方程,求出栽培技术条件各因子对果实成分含量、果实外观品质及果实内质的偏相关系数,从中反映出栽培技术条件各因子对苹果梨综合品质的影响程度,从数量上揭示了海拔高度对苹果梨品质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技术条件各因子对果实成分含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海拔高度>间作>树形>施肥>病虫害防治>密度>树龄,对外观品质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树形>密度>树龄>施肥>海拔高度>间作>病虫害防治,对果实内质的相关程度依次为病虫害防治>树龄>密度>树形>间作>施肥>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4.
苜蓿—作物轮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苜蓿-作物轮作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其作用受作物种类与种植年限,苜蓿地耕作方式及耕作时间,苜蓿品种与种植年限,作物对土壤中苜蓿-N利用率及施肥水平的影响。苜-作物轮作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N素,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设施土壤及作物生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该文综述了施肥措施对设施土壤及作物品质、产量的影响,指出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施对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的重要性,而过量施肥(有机肥或化肥)或偏施氮肥均导致土壤、植物养分平衡失调,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力变化规律监测研究:1991—1995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全国9个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1991-1995年监测试验资料,研究9衙 农耕在地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和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改善土壤状效果最好,作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奉化芋艿头的施肥试验 ,研究了施肥对芋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认为钾素和有机肥是影响奉化芋艿头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采用增施有机肥和氯磷钾结合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8.
苜蓿-作物轮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苜蓿-作物轮作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其作用受作物种类与种植年限、苜蓿地耕作方式 及耕作时间、苜蓿品种与种植年限、作物对土壤中苜蓿-N利用率及施肥水平的影响。苜蓿-作物轮作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N素、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苜蓿通过生物脱盐和大量吸水可降低地下水位,改良盐渍化土壤,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冲刷量,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田群体结构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叶层光能截获量除受群体叶面积影响外,还与叶倾角有关。当作物叶层光能截获量相同时,叶倾角大的作物品种,群体叶面积大;叶倾角小的作物品种,群体叶面积小。黄淮海平原高产麦田,可采用3种不同的栽培技术一精播高产栽培、传统高产栽培和晚播独秆栽培。不同栽培技术麦田的播种期、播种量和水肥管理不同,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中,肥料和抑菌性农药施用是两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施肥过程中,点状和条状施肥是主要的施肥方式,易导致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养分以斑块状分布,因此根系趋肥性对农田中作物获取养分具有重要性。而在施用抑菌性农药时,药剂能够通过淋溶等过程进入土体中,对土壤生态环境和根-土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有关农药施用是否影响作物根系趋肥性,进而改变产量表现还不清楚。本研究选用旱地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通过等量肥料下隔行施用的方式构建土壤养分斑块,在此基础上进行广谱性杀菌剂浇施土壤,研究抑菌性农药对作物利用异质性养分的影响。两年的大田试验数据表明,一定程度上,抑菌剂浇施和隔行施肥能够显著地影响作物的植株生物量、产量,根系生物量及分布,且对玉米生物量影响具显著交互效应,表现为隔行施肥对生物量的显著提高发生在抑菌剂浇施条件下,而抑菌剂对玉米生物量的提高则主要表现在隔行施肥条件下。同时,抑菌剂浇施能够提高作物的根系觅养精确度,其中在马铃薯上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抑菌剂浇施对作物适应土壤养分斑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抑菌农药和养分斑块在影响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显著性受作物类型和种植年份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因此,进一步针对不同作物、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探讨抑菌剂农药在作物适应养分斑块中的作用以及对作物根系趋肥的影响机制,对于了解农药施用对化肥利用的影响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云南省通海县过度施用氮肥、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的现状,在田间布置了两季作物的有机无机配施及减氮试验,以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在烤烟-蔬菜轮作情况下对土壤质量指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量施氮的肥沃土壤上,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在农户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氮20%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单施无机氮肥,会造成土壤pH、有机质明显下降,施用量越大,土壤酸化越严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单施有机肥,土壤质量改善明显,但对作物养分供应不及时,造成产量较低;减氮的同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在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同时对土壤质量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期定位施肥对灰漠土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长期定位施肥对灰漠土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灰漠土土壤的生物活性(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基本肥力比试验前有所提高;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N素和有机质含量是制约灰漠土土壤酶活性和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烟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作种植不同于传统的连作种植,是通过轮番种植不同作物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的种植方式。烟稻轮作一般是指在同一块土壤中,先种植烟草,在采收之后再种植水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这两种作物所需要的土壤营养是一致的,在水稻采收之后,可以通过对土地进行修养或者种植绿肥的方法来提升土壤的品质,从而实现更好地种植农作物。基于此,对烟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设施土壤及作物生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施肥措施对设施土壤及作物品质、产量的影响,指出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施对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的重要性,而过量施肥(有机肥或化肥)或偏施氮肥均导致土壤、植物养分平衡失调,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5.
马强  宇万太  张璐  周桦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4):283-288
利用持续16年的长期田间试验与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下辽河平原不同施肥与降水条件对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养分在籽实与秸秆中的分配比以及每形成单位籽实产量所收获养分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及养分在籽实与秸秆中的分配比例明显受施肥、降水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在平水年条件下,养分在籽实内累积的比例最高,其中N、P、K分别较偏旱或偏涝年景平均相对提高26.2%、33.3%和21.3%。同时,作物生长状况愈好,形成单位籽实产量所需养分量有减少的趋势,这些都说明良好的水肥条件有利作物生长,也有利于提高作物体内养分的转化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4年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养分水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差异较大,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的配合施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养分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当代生态农业》2012,(Z1):2+175
农业部(吉林)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吉林农业大学作物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隶属吉林农业大学,是集玉米、大豆、高粱新品种选育、品质改良、土壤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机具的选型、配套及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甲基汞的超富集作物,研究稻田土壤汞甲基化过程至关重要.综述不同农艺措施对稻田土壤汞甲基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的轮作、灌溉及施肥方式对土壤汞甲基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秸秆和地膜覆盖模式下土壤水热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夏斐  李强  李富翠  王朝辉  蒋锐  赵英 《土壤》2014,46(4):716-724
采用减氮追肥、垄覆沟播、秸秆还田等措施种植冬小麦,研究其对冬小麦产量、土壤储水量、土壤水热动态变化过程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土壤水分差异显著,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既随降雨量波动,又受不同覆盖栽培条件的影响。"推荐施肥+垄覆沟播"模式0~100 cm土壤储水量最高。不同处理之间日间土壤温度差异较小,但温度日内变化差异较大。不同处理的增温效果为推荐施肥+垄覆沟播推荐施肥推荐施肥+夏闲秸秆。同对照相比,旱地"推荐施肥+垄覆沟播"模式使小麦增产5.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2.06%,是适合旱地作物生产的栽培措施。HYDRUS-1D模型模拟值同实测值拟合度较好,可用于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热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钟山县公安镇荷塘村某水稻种植田为研究对象,从产量因素、群体动态、群体质量、农艺性状四个方面,对不同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从碾米品质、稻米外观、蛋白质含量三个方面,对不同配方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对提升不同配方施肥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