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环洞庭湖拥有滩地20多万hm2,近几年来,随着杨木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中、高住滩地成为营造杨树速丰林基地重要区域.滩地杨树人工林的兴起,不仅使滩地的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同时滩地的水分、光照、植被等环境因子也发生了改变,有害生物种类随地面高程提高呈递增态势,成为制约滩地杨树生长量和木材材质的瓶颈.连续6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在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南埂长江滩地不同时期所做的杨树解析木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滩地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长量,并建立了其材积生长方程和生物量方程。结果表明:长江滩地杨树林分具有较高的生长量和森林生产力,并且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快生长,这有利于长期维持滩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有效地发挥“抑螺防病林”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长江滩地杨树的数量成熟迟于一般杨树林分,约在22年左右;长江滩地杨树树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在60%以上,树枝17%左右,树叶3%左右,树根大致在13%-19%之间,树干生物量分配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枝叶则略有下降,而树根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3.
根据同一滩地、不同高程杨树林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杨树造林保存率和材积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而减小。东南湖滩地根据其杨树宜林性分为3类:①高位滩地,适于建速生丰产林基地;②中位滩地,可作一般用材林、防浪林、抑螺林的造林;③低位滩地,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4.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以来, 我国一些林业学者在总结长期生产和科研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为主, 抑螺防病"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科学设想, 即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采取以林为主, 生态学、环境学、农学、系统工程学以及流行病学等众多学科结合, 林、农、副、渔等多种经营, 创立融抑螺防病、经济、生态三效一体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防病林。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低丘滩地的治理与开发模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抑螺防病综合治理模式, 形成了以生物为主与工程措施相互结合的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抑螺防病林体系。目前在长江流域湖区5省建立抑螺防病林试验点19个, 试验区面积6万多hm2, 抑螺防病效果十分明显。同时,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还兼具湿地保护、促进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有效降低滩地钉螺密度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人类干扰对安庆沿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安徽安庆沿江滩地湿地,研究了天然芦竹、芦苇湿地,次生旱柳林和意大利杨人工林3种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旱柳林,也高于自然芦竹、芦苇湿地。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最大,杨树人工林次之,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最小,而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生态优势度则不那么明显;同时也说明在长江中下游滩地湿地上,天然次生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较高,而杨树人工林的生态优势度较小,它的物种丰富程度要高于旱柳天然次生林。人工杨树林的均匀度指标高于天然芦竹、芦苇湿地,也高于天然次生旱柳林。不同高程不同生态系统内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高程的升高,物种总数量降低,但植物多样性指数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林龄的林分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安徽沿江洲滩地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沿江洲滩地调查57块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标准地.根据各林分优势木材料,选用公式H=0.374 155 3.037 824A-0.091 17A2作为树高导向曲线数学模型,编制了安徽省沿江洲滩地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该表对安徽省沿江地区杨树定向培育、丰产栽培、生长预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津市发展杨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津市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20世纪90年代初杨树栽植面积不到667hm^2,现已达到了3333hm^2。杨树在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防浪护堤、抑螺防病,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显著效益,但必须统筹规划,避免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3个人工杨树林下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及原始无林滩地资料为基础,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长江中下游江河滩地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林下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栽植后植物多样性升高了,且不同林龄人工林的植物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3年生的人工林多样性指数最高,8年生的人工林均匀度最高。说明滩地造林明显增加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但随着林分的郁闭会限制其下植物的生长,导致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可见人工林林分郁闭度左右着林下植物的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滩地水文状况与杨树造林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洞庭湖主要水文站点多年观测资料,将汛期水位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转变为滩地淹水时间与高程的数学模型。洞庭湖滩地根据不同高程汛期年均淹水时间变化规律,分为湖泊型和河道型两类。湖泊型滩地淹水时间与高程遵循指数函数y=a·ebx变化规律,河道型滩地在涨水初期、退水后期,淹水时间与高程为线性函数y=a+bx关系,在中、高高程地段又为指数函数关系。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在滩地上造林,其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均随滩地高程的降低、淹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高程—淹水时间林地的生长差异有所减小,表明其抗水淹能力有所增强。在流动水的情况下,洞庭湖滩地年均淹水时间30d以内的,可建速生丰产林基地;年均淹水30~65d的,可造一般工业用材林、抑螺林、防浪护堤林等;年均淹水65d以上的,如不采取挖沟抬垄等工程措施,不宜用作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澧县连续9年实施兴林抑螺科研与工程项目的经验教训,分析总结了影响兴林抑螺效果的诸多因素,对今后开展兴林抑螺、发展湖区杨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活污水胁迫对Ⅰ-72杨树人工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Populus spp.)是中国的优质乡土树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由于杨树生长快、根系深、能够吸收大量水分,所以常常用于污水植物修复.杨树可吸收净化许多污染物,包括化肥污染、金属与非金属污染、石油类污染物等.然而,用污水灌溉林地,污水中的化学成分将危害林木,污水对林木的危害包括:对叶的损害、使叶早熟老化、生物量减少等[1-2].了解污水对林木在野外的短期不良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短期的影响往往可以预示长期的影响.生长量与生物量是最常用的林木受污水胁迫的指标.用生长指标及时地指示污水的胁迫是不太现实的,而其他指标诸如叶长与叶不对称性可以作为鉴定污水胁迫快捷而又方便的指标[3-4].  相似文献   

12.
对季节性淹水的洞庭湖滩地进行开沟抬垄造杨树林试验。结果表明:滩地开沟抬垄造林降低了杨树林地的相对淹水时间和高度,提高了杨树造林保存率,促进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提高单位面积蓄积,提高径阶≥12cm的林木的比例和林分木材的价值;开沟抬垄造林能显著提高杨树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开沟抬垄营造的7年生杨树单株生物量、保存林分生物量、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32.32kg/hm^2、32.34t/hm^和4.62t/(hm^2·年),分别是未开沟抬垄的1.43、3.16和3.2倍;滩地开沟抬垄与未开沟抬垄营造的杨树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均遵循干〉根〉皮〉枝〉叶的规律;开沟抬垄造杨树林增加的木材效益比开沟抬垄工程总投入多,经济效益较好,第1个轮伐期年均利润为166.3元/(hm^2·年),投入产出比是0.95。  相似文献   

13.
杨树木材性状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杨树人工林材质性状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及杨树材性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如何利用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杨树材性遗传改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30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显著。杨树人工林的边缘效应率达1.26,边缘效应深度达林内30 m,边缘部分杨树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林内,多出108.6%。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显示,土壤养分含量随着边缘的深度不断深入,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并随着边缘深度的增加,升高的趋势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不同立地杨树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洞庭湖区的岳阳市君山区、沅江市、临澧县、常德市鼎城区,选择2008年春造林的杨树人工林,按平原、滩地、丘陵平地与丘陵坡地4种立地类型设立标准样地,对洞庭湖区不同立地杨树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滩地、丘陵平地、丘陵坡地等4种立地,6年生杨树林的年均树高生长量分别为2.8m、2.3 m、2.6 m、1.5 m,年均胸径生长量分别为2.6 cm、2.6 cm、2.3 cm、1.9 cm,年均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为0.024 0 m3、0.018 0 m3、0.018 0 m3、0.006 3 m3,年均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分别为20.0 m3/hm2、15.5m3/hm2、15.5 m3/hm2、7.8 m3/hm2;4种立地以平原地的杨树生长最好,并且立地条件越好,杨树进入快速生长期也越早;在平原,6年生杨树的胸径生长已经因林分过密而放缓,但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都还处于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control methods (mowing and cultivation between plantation rows, herbicide application and cover plant sowing) on hybrid poplar (P. maximowiczii × balsamifera) growth, biomass allocation and leaf carbon assimil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two plantations (1- and 2-year-old) established in previously forested sites of south-eastern Québec. Any vegetation control treatment applied the same year in which the plantation was established did not have an effect on hybrid poplar aboveground growth. Howev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belowground, where the removal of the competing vegetation at the tree base increased the fine root:leaf biomass ratio of plants, thus probably facilitating their establishment. In contrast, 2-year-old plants grew better when treated with herbicides, but no positive effect of the mechanical treatments was detected. In both sites, trees growing on herbicide-treated plots showed considerably higher leaf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leaf N concentration which were both strongly correlated. We conclude that a strong vegetation competition for nutrients takes effect on hybrid poplar plantations on previously forested sites since there was no water shortage for any treatmen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地经营杨树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比较了两种经营措施对南方退耕还林地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林农间作显著促进杨树的生长,连续间作2 a后,其胸径、树高和蓄积量比对照分别增加5.8%、56.1%、130.7%。密度对南方退耕还林地3 a生杨树蓄积量有显著的影响,蓄积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15倍。  相似文献   

18.
调查近2~4年常德引种的16个杨树品种造林生长和抗逆性情况,以及不同立地条件、培管措施等因素对杨树品种生长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杨树品种,并对杨树造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寒地杨树纤维用材林新品种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选育出适应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平原杨树优质速生纤维林新品种(系),有目的选配杂交组合,获得14个杂交种。初步选择种子饱满、种量大、杂种苗生长状况好的5个杂交组合,可望在试验林中继续选择抗性、速生、纤维含量高的优良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培育出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平原杨树纤维用材林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