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皇甫川流域系黄河中游地区一条多沙粗沙支流。据采用水保法分析计算 ,80、90年代流域水保措施年均拦蓄水量分别为 2 842 5、5 2 49 2万m3 ,年减水效率分别为 18 3 1%、3 4 87%;年均减沙量分别为 849 6、1611 5万t ,减沙效率分别为 16 63 %、3 6 5 7%。水文法计算结果是 :80、90年代实测减水分别为 490 6 0、7778 0万m3 ,其中降雨变化减少分别占 5 1 6%、40 7%;实测减沙分别为 2 0 65 7、3 5 3 1 6万t ,其中降雨变化减少分别占 3 1 0 %、46 0 %  相似文献   

2.
以称钩河坝系流域降水、径流、泥沙和水土保持措施的5 a监测统计数据为依据,Quick Bird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ArcGIS 9.3及Region Manager 5.5软件支持下,研究该坝系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分析坝系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效益。结果表明:2007—2011年间,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是该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坡面治理措施面积增加133.04 hm2,坝系流域总控制面积达到8 843.58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4.80%。坝控范围内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8.80 t/km2,侵蚀模数减少5 581.20 t/km2。  相似文献   

3.
砒砂岩区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在小纳林沟试验观测 ,该区农耕地、荒坡地、林草地的年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64 2 4、5 95 6、12 10t/km2 ,汛期 6~ 9月份侵蚀厚度占全年侵蚀厚度的 68 3 5 % ,流域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8670t/km2 ,其中沟谷地年侵蚀产沙量占流域年侵蚀产沙量的 84 89% ,沟间地年侵蚀产沙量占 15 11%。水蚀、重力侵蚀是该区主要的侵蚀方式。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减水减沙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泾河、北洛河、渭河 ,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土壤侵蚀模数达 5 0 0 0~ 15 0 0 0t/km2 。采用“水保法”、“水文法”分析计算 ,1970~ 1996年 ,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 5 45 6亿m3,年均减沙 2 2 3 8亿t ,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泥沙淤积 1 5 7亿t。水土保持措施是实现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5.
岷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0年遥感土壤侵蚀调查(RS)资料为基础,结合2005年实地调查资料,研究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规律,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探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分区与对策。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现状表现为:侵蚀总面积19 907.7 km2,占幅员面积的43.77%;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88.24%;侵蚀等级以中度侵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44.07%。与1995年相比,土壤侵蚀面积减少369.6 km2,减少比例为0.81%。计算表明岷江流域2000年土壤侵蚀量为8.94×107t,平均侵蚀模数1 966 t/(km2.a)。(2)应用Markov模型对2005-2025年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的预测结果显示: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将呈逐年减少趋势。到2025年,土壤侵蚀面积将比2000年减少1 452.87 km2;未来20年内土壤侵蚀量每5 a以3.17×107t的速度减少。(3)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在以全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选择优先治理区和重点治理区,以不同类型的治理工程为主要途径,推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松辽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2 8 16万km2 ,区内水蚀、风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均很活跃。黑龙江省黑土区坡耕地每年流失 6~ 7mm厚的表土 ,有 10 4 7万hm2 的坡耕地表层黑土已流失殆尽而失去耕种能力。水土流失危及农业生产、影响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 ,1998年松花江、嫩江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80 0多亿元。介绍了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松辽流域水保工作开展现状及今后水保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九华沟流域综合治理开发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属干旱半干旱山区的甘肃定西县九华沟流域 ,从上游到下游、从坡面到沟道 ,建成了完整的径流调控体系 ,把导致水土流失的降雨径流变为产业结构调整、侵蚀劣地改造、发展高效农林牧业的有效水资源。通过综合治理、综合开发 ,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治理程度达到 86 3 % ,年土壤侵蚀模数由 5 40 0t/km2 降低到 915t/km2 ,林草覆盖率由 2 4%提高到 5 7 1%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治理后的鹿山河流域,引水有渠、排洪有道、沉沙有凼、蓄水有池,林草覆盖率由24. 5%上升到42. 6%,年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的8. 61万t减少到2. 15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由2 427. 4t/km2 降至607t/km2,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2 935万km2 ,虽比 1985年减少 1 0 5 3万km2 ,但各类型侵蚀程度却明显加重 ,土壤风化、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 ,水土流失发展令人担忧。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十五”期间全省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5 6 70km2 ,2 0 0 6~ 2 0 15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 134万km2 ,2 0 16~ 2 0 30年使全省 80 %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整治 ,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实现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10.
从无定河流域“94·8·4”暴雨洪水看林草措施的减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型调查表明,在无定河流域绥德县80年—遇日降雨量120多mm条件下,林草措施具有显著的减蚀作用:农坡地一次降雨侵蚀模数达36660t/km~2,而一般草地侵蚀模数为5000~12000t/km~2,草地减少侵蚀70%~90%;坡度35°、被覆度70%的林地,加上工程整地措施,侵蚀模数为2000~5000t/km~2,减少侵蚀85%~95%;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林地减水效益为27.5%,减沙效益为47.7%,在有整地措施条件下,林地径流量较自然荒坡减少42.2%~77.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按流域成立有权威的、统一的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机构是解决水资源矛盾的有效措施;高效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矛盾的主要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4.
海冰水灌溉对棉田水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海冰水(全盐含量为3‰)灌溉与井水灌溉对比,结合3种施肥措施:无机肥(传统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和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海冰水灌溉对土壤水分、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花整个生育期海冰水灌溉处理1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均高于井水灌溉的处理,尤其在灌溉后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约为12个百分点。2)海冰水灌溉条件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较传统无机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盐碱地棉花籽棉产量,分别增产约10%、27%,井水灌溉处理也有相同的趋势,分别增产约12%、22%。3)无论井水或海冰水灌溉,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或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海冰水灌溉小区的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两种施肥处理均高于传统无机肥处理,约为8%、30%。两种灌溉水源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保水剂构件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水土流失造成的肥料养分流失及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进行节水保肥的系列研究,阐明保水构件的保水保肥效果及其应用前景。[方法]利用保水剂加工成各种形状的保水构件,并使其获得的保水保肥效果优于把保水剂和土混匀的常规方法。[结果]在同等淋水量的情况下使用保水构件可减少65%的水分流失,N,P,K养分流失可减少89%以上;盆栽试验中,在干旱胁迫情况下,保水构件可使玉米增产155%;大田试验显示,自然降雨条件下,保水构件可使玉米增产26%,甘蔗增产10.5%且糖度增加。同时N,P,K养分下渗流失减少而对养分的吸收增加。[结论]系列试验说明保水构件可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李铮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6):151-153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有效的水权理论以及水权交易体制是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法律对水权概念界定模糊,水权交易体制存在较大弊病,因此,有必要明确水权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对现行水权交易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18.
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兴利、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首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土流失易造成干旱和水荒,加剧洪水泛滥,河库淤塞,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水体污染与水质下降,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2004年,笔者提出了"水土生态保持"一词,随后又撰文多篇探讨其内涵,阐述其意义。结合这些年的生产实践,笔者又对水土生态、水土生态保持的内涵与外延及其意义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希望专家学者指正或争鸣。  相似文献   

20.
对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粒径,溶液的pH值以及不同种类化肥溶液对KSAP吸液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测试了不同吸液率凝胶水分活度,并与植物根系水分活度进行了比较;且对KSAP的农林保水应用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KSAP在pH值为6~8,KSAP粒径>1 mm时,吸液性能最好;不同种类的化肥溶液对保水剂吸液倍率的影响按:(NH4)2SO4>KH2PO4>Na2SO4>KNO3>KCl>(NH2)2CO>去离子水的顺序递增;吸液率大于100倍时KSAP的水分活度高于植物根部水分活度,可充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且可有效减缓水分的自然流失和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