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对马铃薯与玉米间作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水平和密度水平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为2753~3070穴/667m2范围内,施农家肥2500kg/667m2、磷肥40kg/667m2、钾肥20kg/667m2、尿素7.5kg/667m2,马铃薯单产最高,比农家肥1 500kg/667m2、磷肥20kg/667m2单产高47%。  相似文献   

2.
1.需肥规律一般每生产50千克芝麻籽粒,需吸收纯氮4.5~5千克、五氧化二磷1.25千克、氧化钾5~5.2千克。2.基肥施用目标产量为每亩75千克芝麻籽的施肥方案:农家肥15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3~4千克(砂姜黑土可以不施钾肥),尿素2~3千克或碳酸氢铵10~15千克。目标产量每亩100千克的施肥方案:农家肥  相似文献   

3.
<正>马铃薯正成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几年非常重视,发展很快,但在生产管理上,还比较粗放。因此要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各地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给出的意见,针对性改进、科学施肥。一、成都平原区、川中丘陵区和盆周山区1.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磷、钾肥施用量不足。2.施肥管理要点1增施有机肥。施用农家肥1000~2000公斤/亩。2增施钾肥。保证施用肥料中K2O  相似文献   

4.
<正>1播种播种时间以5cm地温稳定达到13℃以上为准。薄膜规格宽度为65cm,株距为24cm,薄膜上的行距为40cm,相邻膜两行间距为55~60cm。播种机用可以调节播种量的玉米播种机为宜,每667m~2播种穴数为5000~6000穴,每穴播种3~4粒,出齐苗后每穴留3株为最理想。2施肥及管理底肥以磷酸二铵及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磷酸二铵30~40kg,可在犁地时先施30kg,再在播种时播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水平下深层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Geoprobe?深层取土18m,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厚不饱和层土壤中NO3--N的迁移变化。发现不同施氮处理下NO3--N在一个生育期的淋失变化主要体现在0~4m土体内,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峰下移深度为0.2~0.6m,高施肥土体中,深层土壤6.7~8m和13~15m土体中也有少量硝态氮淋失,施氮量越高,淋失量和累积量也越高;不同施肥处理下,厚不饱和层土壤中NO3--N累积量变化主要体现4m土体特别是根区土层中,在2 m土体内,土体中NO3--N的累积量与施入的氮肥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根区以下不饱和层中NO3--N累积量超过1800 kg/hm2。  相似文献   

6.
水稻蚕豆轮作条件下长期定位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水稻蚕豆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在云南省通海县碧溪村通过15年的定位施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制度对水稻和蚕豆的增产效应和稳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水稻平均产量OM+NPK〉NPK〉OM〉CK,蚕豆平均产量OM+NPK〉OM〉NPK〉CK;农家肥和化肥配施(OM+NPK)、氮磷钾配施(NPK)和只施用农家肥(OM)3种施肥结构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5.37%,33.12%和30.76%,对蚕豆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2.79%,38.14%和39.47%;农家肥化肥配施有利于水稻蚕豆轮作体系作物高产、稳产,农家肥完全替代化肥时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减少,但后茬蚕豆产量有所提高;从蚕豆实际产量分析,只在前茬水稻进行施肥不能满足后茬蚕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要实现蚕豆高产、稳产需要适当施用磷、钾肥及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7.
在选择理想制种地块的基础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提高肥水的利用率 首先要改变习惯施肥方法."前重中轻后补",最好是有机肥无机肥并施.底肥施优质农家肥1.5万~3.0万kg/hm2,二铵30kg/hm2,钾肥150kg/hm2,锌肥22.5k g/hm2,拔节肥施尿素450kg/hm2,穗粒肥施尿素225kg/hm2.在父本拔节期,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父本发育壮大,保证充足的花粉量,满足母本授粉.  相似文献   

8.
<正>1选用高效品种实践证明,实现超高产栽培在品种利用上应选用优良高水肥的品种,若配合良好的栽培方法,均提高产量。2增磷补钾,平衡施肥高效栽培肥料运筹总的要求是:在原有地力和施肥基础上,通过稳氮、增磷、补钾,调节氮、磷、钾的平衡关系,充分发挥不同营养元素的整体效益。在产量4500~5250kg/hm2的地力基础上,施优质农家肥4.5万~6.0万  相似文献   

9.
为设施栽培葡萄合理施肥灌水,实现淡季供应葡萄的优质高产,以4个灌水水平和3个施肥水平对设施葡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氮肥施入水平下,随着灌水水平的降低,葡萄纵径、果形指数呈减小的趋势;设施葡萄产量随灌水水平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水肥仍是设施葡萄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在高产的同时,却又降低了水分生产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适当减少灌水量能提高葡萄的品质,但同时却降低了葡萄的产量,产量和品质仍是新疆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0.
大棚蔬菜若施用肥料不当,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引起蔬菜肥害,而且还会使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大棚蔬菜生产上,一定要慎施化肥,科学施肥。大棚蔬菜科学施肥应注意以下七个方面: 一、农家肥要腐熟 大棚蔬菜施用农家肥时要充分腐熟。因为没有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存有病菌和虫卵,给蔬菜施用后,容易使病害得到传播。另外,如果将农家肥放到大棚里再进行腐熟,将会产生氨气烧伤菜苗。因此,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农家肥养分含量齐全、肥效持久,施用后不仅能改良菜地土壤。还可为蔬菜提供多种养分。每666.7m^2大棚施农家肥至少要达到3m^3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促进葡萄幼苗营养生长、有效施肥,以一年生巨玫瑰葡萄幼苗为试材,采用田间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对植株进行叶面施肥和土壤施肥2种追肥处理,于新梢成熟期分3次进行整株解析测定,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葡萄幼苗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方式处理均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生长,3个测定日期叶片全氮叶抹土施,至9月30日叶抹处理对叶片全氮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新梢成熟期2种不同施肥方式下各器官的Ndff存在差异,以9月10日影响最大,9月10日各器官Ndff值均为叶抹大于土施,且差异性显著;9月30日新梢Ndff值叶抹处理为10.03%,显著大于土施处理(5.61%)。3个测定日期叶片15N分配率叶抹土施,表明叶抹处理葡萄叶片对氮素的竞争能力强于土施处理。8月20日和9月10日整株15N利用率叶抹土施,两者间差异性显著。至9月30日,不同施肥方式下各器官15N分配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器官Ndff、及15N利用率趋于一致。叶面施肥有利于葡萄幼苗叶片对氮素的征调,能够提高植株氮素利用率,促进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脂肪、赖氨酸、色氨酸等含量均高于普通玉米,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现将甜玉米巧施肥的方法介绍如下:1.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数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70%。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基肥应深施、匀施。我区在干旱时采取施基肥后再以稀粪水浇入播种沟中垫底或盖种的施肥方法,效果很好。若采用大窝塘种甜玉米,施基肥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化肥施用量,探索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在中高肥力大田条件下,通过设置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郑单 958进行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均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 40kg/667m2 与 50kg/667m2 处理、施肥 2 次与施肥 3 次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建议在当地中高产田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施肥总量为 40kg/667m2,分 2 次施入:底肥施 16kg/667m2,8 叶期追肥 24kg/667m2。  相似文献   

14.
王巍 《种子世界》2014,(7):64-64
<正>1选种与隔离播前对制种用的亲本进行人工选粒,淘去异型粒、病粒、无胚粒,选后进行包衣。制种田地块选择土质肥沃,茬口适宜,有施肥基础的旱涝保收地块,合理布局,一律采用空间隔离法。隔离带不得少于300m,在隔离区内房前房后一律不准种植其他品种玉米或亲本。2整地与施肥播前整好地,施好农家肥,种肥追肥施用措施,请参照当地配制玉米杂交种制种施肥种类、数量、方法进行适当增加钾、锌肥施用量。追肥在玉米6~8片叶,结合趟二  相似文献   

15.
尾巨桉幼苗根系分布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量对尾巨桉1年生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桉树生态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4因素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3水平为磷肥2 g、6 g、12 g,氮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为1 g、3 g和6 g。对尾巨桉根系采取全根挖掘法,测定根系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范围,称其鲜质量,进行生物量测定,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对尾巨桉根系垂直分布范围影响最大的为磷肥,其他3种肥料对其分布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远小于磷肥的影响。各种施肥根系的垂直分布为32~57 cm;(2)对尾巨桉根系水平分布范围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根系水平分布为57~86 cm;(3)对尾巨桉根尖数量影响最大的为氮肥,是最主要因素,其他3种影响相差不大。根尖数量为47~71个;(4)对尾巨桉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影响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是最主要因素。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范围15.2~30.5 cm;(5)根系直径在0~2.0 mm、2.1~5.0 mm、5.1~10.0 mm及大于10.1 mm的根系生物量分别为0.879~2.718 g、2.141~3.663 g、0.841~7.268 g和5.179~17.628 g,呈现出随根系直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6)不同施肥处理根系总生物量达14.739~29.336 g。施磷肥对尾巨桉根系总生物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苎麻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方式对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采用2种复合肥施肥方式与2种尿素追肥方式,结合复合肥和尿素的不同施肥量,共设置8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方面,表现最好的为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06 kg/m2),其分株数42.00株/蔸、叶茎比2.04、干鲜比0.15;饲用产量方面,表现最好的是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108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其产量鲜重达17.07 kg/m2,明显优于其他处理;饲用品质方面,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108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复合肥分2次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06 kg/m2)3个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为提高饲用苎麻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彬 《种子世界》2012,(9):42-43
近年来,我公司引进韩国梨瓜品种,根据其开花习性和授粉、受精特点进行杂交制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土地准备梨瓜制种应选择肥沃的沙壤土种植,前茬以小麦、玉米为宜,与其他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其他梨瓜品种隔离500m以上。春季深耕耙耱,保证土壤疏松,底墒良好。施优质农家肥4.5万~6.0万kg/hm2,磷肥600~750kg/hm2,复合肥300kg/hm2。梨瓜制种田应用高畦栽培,水旱塘宽2m,旱塘宽1.6m,水塘宽0.4m,沟深0.4m,以南北行向较好。播种前7~10d覆膜。2播种  相似文献   

18.
云南宾川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肥力状况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本研究采集云南宾川县鲜食葡萄基地10个生产核心区域的土壤样品,分析了pH、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指标,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宾川土壤处于偏酸水平,平均值为5.87,有部分不适合鲜食葡萄的生长;有机质含量缺乏,平均值为1.09%,处于低级水平;全量氮、磷、钾总体处于高等水平,总体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碱解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速效磷、钾含量处于高水平,各采样点含量相对变化较大。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基地土壤肥力为Ⅰ级,即肥沃水平。单项肥力指数有机质处于稍低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对此,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来进行针对性的施肥,增施农家肥或石灰,提高宾川鲜食葡萄原料基地的土壤肥力和调节土壤pH。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北玫葡萄果实品质、叶片养分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贵阳市开阳县葡萄园进行了不同梯度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北玫葡萄的产量指标,产量最高增产120%,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甜度极显著升高,总酸度降低,但当施氮量超过285.0 kg/667m2后产量和品质反而下降,北玫葡萄种植的产投比也在该施氮水平下最高。另外,施氮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葡萄叶片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综合来看,施氮量在不超过285.0 kg/667m2时,施氮可以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但继续增加施氮量反而降低葡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杨涛  马兴旺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38-243
通过新疆内陆区干旱区棕漠土棉田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在常规施N(24kg/666.7m2)、优化施N(16kg/666.7m2)条件下,棉花需肥比例、生产常用施肥比例、推荐施肥比例三种施N方式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N量下的推荐施N比例可获205.24kg/666.7m2的皮棉产量;常规施N和优化施N对棉花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纤维可纺系数影响差异可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棉花纤维整齐度、伸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常规施N的推荐施N比例可使棉花净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达到20μmolCO2/m2.s,并可获得高产;常规施N和优化施N条件下,推荐N比例的棉花叶绿素SPAD值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