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将网络化和动态企业建模技术引入温室农业生产中,提出将一定区域的单个的温室农业生产组建成温室农业生产网络并和市场网络连接构成温室农业网络,在网络中建立动态的温室生产模型和市场预测模型,使生产管理定量化,提高温室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环境监删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明显的优势.ZigBee网络容量大、功耗低、易于扩充并且支持自组织组网.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简述了ZigBee的特点及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的特点,包括网络协调器节点和传感器节点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设计可构架一个较大范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温室...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44(1):128-134
蔬菜温室内植株和温室结构会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传输,同时节点间相互干扰也会造成网络性能下降。考虑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对高容量低能耗功率控制方案的需求,首先以黄瓜温室为例,通过实验对信号损耗特性进行测试,并建立了信号路径损耗模型。基于此,引入节点信噪比阈值和节点剩余能量均衡比为每个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义效益函数,在动态博弈下研究了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方案,并得到节点效益函数的适宜匹配权重因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基于设施黄瓜温室无线信号传输特性提供了1种功率控制策略,节点通过动态感知剩余能量与路径损耗能够实施高效节能的功率控制方案,从而降低网络能量损耗,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温室环境测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在温室环境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温室环境测控系统,为实现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温室环境相结合,达到智能化、自动化的目标,进而提高温室条件下农作物生产效益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生态智能监控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优势,利用集成了S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CMD4161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节点实时动态采集温室生态环境参数,利用基于zigbee协议的CC2430芯片实现传感器网络的建立和数据传输.相比有线监控系统,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温室环境监测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温室环境监控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GSM无线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的智能温室监控系统。该系统以GSM网络为远程通信平台,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监测和近距离通信平台;采用ARM9微处理器和MSP430单片机为核心构建系统硬件平台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控。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和装设灵活等特点,是一种实现智能监控温室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农业温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GIS和ZigBee技术的农业温室监测系统,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该监测系统采用CC2530芯片搭建ZigBee网络,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GIS平台中,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测试结果证明,监测系统工作稳定,能准确地采集温室信息,用户可实时掌握温室情况,为下一步的温室远程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立艾  唐娟  于华丽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72-374,380
针对传统有线网络布线繁琐、维护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监测平台两部分构成.网络内节点均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的方式,能实时监测和记录温室参数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经ZigBee网络传输到监测平台,实现数据显示和存储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组网速度快、节点灵活、显示清晰、运行稳定,能有效地对温室中的参数进行监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温室环境监控存在的地域、距离限制以及监控系统布线冗杂、数据时延性等问题,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温室监控系统。首先以CC2530芯片为核心,搭建了基于ZigBee的星型拓扑无线传感器网络。然后设计WSN与PLC的通信协议,实现环境检测数据的实时动态传输。最后,提出PLC现场控制的温湿度模糊控制策略,以应对温室控制的强非线性。该系统传感网络组网灵活,温室数据实时远程发布,为物联网和PLC现场控制系统融合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实现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实时性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方法]根据温室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应用特点,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针对WSN中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存在的负载均衡策略不完备性及系统高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实时阈值路由算法(Real-time Threshold Routing Algorithm,RTRA)。[结果]通过MATLAB对RTRA的网络生存期和网络时延性能测试发现,在相同测试环境中,RTRA较LEACH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节点能量,延长了网络生存期,该算法能够满足农作物温室系统对实时性和节能性的要求。[结论]该试验设计的智能温室监测系统满足了实时性需求,为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三连栋日光温室的温度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连栋日光温室结合了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的结构特点,实现了日光温室的连栋化和连栋温室的节能化。作者以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对照,对三连栋日光温室不同时段的温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连栋日光温室冬季和早春的温度介于连栋温室与日光温室之间,果菜较连栋温室冬季延迟采收20~30 d、早春提早定植15~20 d;夏季温度低于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果菜能够正常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原理及标准建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北纬34°~43°地区冬至前后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温室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温室结构等的优化设计原理及依据,并以此建立起可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的统一、实用的日光温室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新旧膜棚内小气候差异及其对樱桃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千禧樱桃番茄为研究材料,对新旧膜棚内冬春季大棚密闭保温时段和春夏季全天通风时段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樱桃番茄生育期并记录测定两种棚膜栽培条件下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新旧膜棚内均可比外界提高日均温近3 ℃,且两者差异不明显;冬春季晴好天气下,大棚密闭的白天时段,新膜比旧膜增温效果好;其余时段无论晴雨或大棚开闭与否,两者增温、保温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季节或通风与否,旧膜的棚内湿度均显著低于新膜,平均偏低3.6%,旧膜在降湿防病方面有一定作用;新旧膜棚内光照差异明显,新膜棚内太阳辐射平均值比旧膜棚高20.6%;在新膜条件下,可以不同程度地将樱桃番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提前3~5 d;果实大小和病果数受新旧膜影响差异显著;单果质量、果实含糖量以及果实产量等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枢  郭茂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06-11507,11547
提出一种温室环境智能控制模型。该模型从模式识别的角度解决温室环境最优控制问题。具体算法是根据作物生长模型、当前外界环境条件等,创建温室环境控制目标;对控制目标与温室内外环境条件的差值等特征参数模糊化;通过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决策,选择适宜的温室环境调控措施,达到对温室环境最优控制的目的。将采用该模型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应用于安徽蚌埠地区的Venlo温室。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三维不可压缩流体的RNG k-ε紊流模型,分别对拱型、屋脊型和斜顶型大棚内部气流场进行精细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大棚在进气口附近都存在着多个回流区.流动呈现高度的三维特性,流态较为复杂,而在远离进口的大部分区域,流动趋于均匀。大棚进口两侧的回流区范围较大,其具体范围因大棚形式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大棚形式对其内部气流流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冬季加温热负荷的计算和热风炉补温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冬季补温热负荷以及相应加温设备配套功率选型的准确性,计算日光温室冬季能耗的热损失,研究温室专用热风炉补温设备与理论计算能耗一致性问题。【方法】分析温室的总体热损失,研究各个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取值计算温室总热损失量,分别计算出温室围护结构热损失、冷风渗透热损失以及温室内地面热损失占温室总散失热量的比例。【结果】温室理论计算单位面积能耗为166 W/(m2·h);单位面积能耗为142 W/(m2·h),二者基本趋于一致。【结论】各个围护结构的热工值取值合理,温室加温设备配套功率选型较为准确。温室加温热负荷计算时,不应考虑白天温室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应将温室夜间最低温度时刻和极端灾害气候下温室需要补充满足的热量作为温室的加温热负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型的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给出了温室环境调控中温度的适宜值、夜平均温度和24h平均温度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模型的温室环境调控系统。系统能够根据当前温室内环境参数给出温室的环境调控方案,并能与温室环境控制器连接进行温室环境调控,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上海市现有景观温室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大致上可分为3种,即以科技博览为主题的展览型温室,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观光型温室和以绿色商业活动为主题的绿色商务型温室,阐述了这三种类型的温室绿地的景观现状,并总结各类型温室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天津市及国内外其它地区用于花卉生产的温室设施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适合天津市花卉生产的温室模式。天津市应该大力发展钢架结构的节能型日光温室;因地制宜、适宜发展竹木结构和混合竹木结构的简易日光温室;现阶段不能盲目引进国外大型现代化智能温室应用于生产,应该将国外先进技术应用于中国的节能型日光温室中,实行中外结合,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花卉温室设施。  相似文献   

20.
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日光温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节能型日光温室性能的影响,以北方高纬度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哈尔滨日光温室合理的前屋面角。在确保日光温室采光性能的基础上,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温室结构进行了三维分析,讨论了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日光温室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北方高纬度地区常用的脊跨比为1:2的日光温室,当后屋面水平投影长与脊高之比为24%~25%时,日光温室结构比较合理。前屋面角大于哈尔滨最小前屋面角29.2°,有利于日光温室的采光和积雪的滑落,钢结构承栽能力比较好,是适合课题组即将建设的北方高纬度地区的日光温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