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放线菌菌株JK-1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K-1为微白黄链霉菌变种(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var.)。为明确JK-1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该菌株粗发酵液对4种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对稻瘟病菌,抑制率达到91.14%±0.04%。进一步对粗发酵液进行了冻干浓缩和甲醇提取。提取液在稀释2 000倍后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3.42%±1.29%,表现出优良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植物病原菌拮抗放线菌BOS-013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BOS-013-Ⅱ抑制水稻稻瘟病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农用抗生素对水稻相关蛋白的影响可以看出,经BOS-013-Ⅱ处理的水稻植株,其体内产生了与病程相关的蛋白,从而起到诱导抗病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真菌M1的种类,明确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真菌M1的ITS测序,序列比对鉴定真菌种类.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M1发酵液培养稻瘟病菌,分析真菌M1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的拮抗作用,计算抑制率.[结果]ITS序列比对确定该真菌M1为蜜环菌(Armillaria novae-zelandiae),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密环菌与稻瘟病菌平板对峙培养其抑制率为48.80%;当发酵液浓度达50%时,稻瘟病菌菌株Y92-66b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78.79%.[结论]蜜环菌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稻瘟病生防菌的候选真菌.  相似文献   

4.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西藏色季拉山22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20株。以水稻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菌、烟草赤星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圈直径>15 mm的菌株7株。将这7株放线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个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2152无论是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4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78.6%。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橘色糖丝菌XA-1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成分的分布及抑菌效果,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结合渗漉法,以辣椒疫霉病菌为供试靶标进行活性追踪,对发酵液中活性成分进行初步提取、分离;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和10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株对活性粗提物进行抑菌谱研究,对100μg/mL浓度下抑制率在80%以上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A-1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甲醇粗提物中,其在100μg/mL浓度下对10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除对豇豆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48.0%外,对其余9种菌株的抑制作用均高于59%,其中对高粱炭疽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3.3%和89.8%,EC_(50)值分别为19.33和22.24μg/mL。以上结果明确了橘色糖丝菌XA-1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成分的分布、抑菌效果及敏感菌株,有望从中开发出防治辣椒疫病和高粱炭疽病的新型抗生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灵香草系统溶剂提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和水为溶剂制取灵香草浸膏,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浸膏的抑菌活性。[结果]在浸液浓度为10 mg/ml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8种病菌的抑制率为100%;氯仿提取物对甘蔗凤梨菌、芒果叶枯菌、玉米炭疽菌的抑制率高于90%,对香蕉炭疽菌、柿角斑菌的抑制率为88.39%和87.68%;甲醇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100%,对甘蔗凤梨菌、水稻纹枯菌的抑制率高于90%;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下;水提物的抑菌活性最弱。预试试验表明,灵香草中含有萜类、黄酮类、醌类、内酯类、酚类和鞣质、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结论]灵香草粗提物对10种植物病原菌具有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离鉴定竹荪连作土壤中拮抗细菌,研究其抑菌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方法分离、鉴定竹荪菌拮抗细菌,用平板对峙试验探究该菌对竹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竹荪连作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竹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该菌及其发酵液均对竹荪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8.37%、64.81%,而经高温灭菌和过滤膜除菌后的发酵液对竹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大大降低,说明发酵液所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能是一种对高温敏感的蛋白质,该结论为竹荪连作障碍的全面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病害生防菌株L1的鉴定及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从寒地水稻根际筛选并鉴定了1株生防细菌,初步命名为芽孢杆菌L1,芽孢杆菌L1发酵培养5 d时发酵液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水稻稻瘟病菌及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都达到最高,分别达74.57%和83.23%,随时间延长抑菌效果不再增加;芽孢杆菌L1的发酵液用硫酸铵梯度沉淀法提取粗蛋白,7个梯度下的粗蛋白对两种菌菌丝均具有抑菌作用,但对稻瘟病菌起主要抑菌作用的蛋白在硫酸铵饱和度50%~60%下沉淀,而对水稻纹枯病菌则在60%~70%,说明芽孢杆菌L1分泌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起主要抑菌活性的蛋白可能不是同一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 Champ.ex Benth)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研发新型高效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山橙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结合菌种形态学和18S rDNA序列比对对其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真菌对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香蕉炭疽病菌和火龙果溃疡病菌等13株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山橙的根、枝和叶中分别分离得到4、5和11株共20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测定结果显示其中的菌株M4对白腐盾壳霉菌、向日葵霜霉病菌、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火龙果溃疡病菌等6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在30.0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与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菌株M4为Phanerochaete sp.,其菌株发酵液在20 mg/mL浓度下对马铃薯黄萎病大丽轮枝菌、马铃薯黑白轮枝菌、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和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等7株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40.92%,显著高于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率(P<0.05).[结论]山橙内生真菌富含抑菌活性菌株,蕴藏着潜在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具有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棉杆促腐菌剂,进行棉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棉杆纤维素分解菌SJ-3,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达到69.1 U/mL,滤纸酶活(FPase)达到48.5U/mL。该菌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达到24.7%、23.1%。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较高的发酵液浓度能增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最高抑制率为21.6%,而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较弱,最高抑制率仅为6.2%;发酵液对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高分别达到32.2%、21.4%。经鉴定,菌株SJ-3为普通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  相似文献   

12.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瘟病拮抗链霉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自然生态环境中寻找对水稻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土壤中筛选出4株对稻瘟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链霉菌St-10、St-85、St-107、St-120,通过测定拮抗带宽度并对拮抗菌株发酵液拮抗性的测定,最终得到1株高拮抗活性物质菌株St-10,抑菌率为52.0%。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能否用于田间防治水稻稻瘟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物农药的防治原理,寻找防治稻瘟病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系列稀释平板法测定生防菌TW-2对水稻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的抑菌活力,计算生防菌的抑菌活力回归方程式、EC50值和相对毒力。[结果]生防菌TW-2对田间水稻穗期的穗颈瘟的防效在80%以上。[结论]生防菌TW-2对水稻稻瘟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放线菌A1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放线菌A19菌株发酵液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其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管碟法、盆栽试验等方法,测定了A19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发酵液中有效成分的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并以活性追踪为指导,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室内生测发现,A19菌株发酵液对10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对枯草牙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L-链球菌3种病原细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1 mm。盆栽试验表明,A19菌株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54.3%和65.0%。A19菌株发酵液对热稳定,对酸碱不稳定。从A19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1,15-2和15-3 3种化合物,其中15-2鉴定为7-羟基-3异丁基六氢吡咯[1,2-α]吡嗪-1,4-二酮。【结论】放线菌A19菌株发酵液抗菌谱较广,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测定法研究了绿菇菌丝体,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液对灰霉菌的拮抗效果。[结果]绿菇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长抑制作用,对峙生长抑制率介于 46.9%~52.3%,重寄生现象明显。PDB培养基培养绿菇获得的发酵液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辣椒灰霉菌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1.59%;发酵液热稳定性良好;绿菇菌丝提取液对供试灰霉菌无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灰霉菌的分化和药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A01059的发酵液进行研究,以获得有抗稻瘟病活性的化合物;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然后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析,最后使用制备液相获得相应的活性部位;结果获得分子量为508和522的两个活性化合物;实验首次对放线菌Streptomyces sp.A01059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研究.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DFG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采用不同化学物质处理方法结合琼脂打孔法研究不同培养基、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温度、蛋白酶、酸碱、紫外线照射和反复冻融等因素对其抑菌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培养基培养的DFG菌株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4cm;发酵液经100℃处理30min,抑菌率仍达65%;对酸碱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经紫外线照射和反复冻融后性质稳定;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蛋白酶K不敏感,可用有机溶剂对短短芽孢杆菌DFG菌株抑菌物质进行部分萃取。  相似文献   

19.
朱英波  史凤玉  李建英  龙茹  武云鹏  乔亚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7-21078,21081
[目的]鉴定野生大豆内生芽孢杆菌BHL3501并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鉴定了从野生大豆根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具有杀线虫活力的内生细菌BHL3501,并研究了BHL3501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力的影响。[结果]BHL3501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发酵原液处理24h后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8.3%;10倍稀释液处理下相对抑制率为79.5%,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发酵原液处理24 h后,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1%,各稀释浓度处理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结论]BHL3501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其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放线菌WZ162菌株发酵液抗香蕉枯萎病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线菌WZ162菌株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其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WZ162菌株的发酵液在温度低于80℃的条件下热稳定性良好;在自然光照及紫外照射条件下稳定,发酵液不发生分解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在酸性条件下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在24.92%-34.73%之间,在碱性条件下抑菌率在11.21%-25.39%之间,发酵液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比在碱性条件下的好;pH为1-12的发酵液经不同时间的100℃水浴处理后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未经水浴加热处理的,其中pH为1时的发酵液稳定性比在其他pH条件下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