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瑞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9-22760,22780
分析了农村文化环境对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的影响,提出城乡文化冲突视域中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的路径优化: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德育环境的深刻变化,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特征,以及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决定了新时期高校德育必须要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德育积极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体现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入学就面临着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异带来的冲击,以及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个社会角色转换的压力。研究这类大学新生的适应过程,帮助他们及早完成再社会化过程,及时适应城市生活和大学生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需要,急需构建一套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针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社会化路径,以期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增进大学生社会化和高校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王军 《高等农业教育》2006,(9):86-88,92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完成青年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内容与方式等因网络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社会化对于指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时代正确的成才观,对高校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梅 《甘肃农业》2016,(1):53-57
采用失地农民市民角色认同问卷和普遍性适应不良问卷对兰州市安宁区197名失地农民进行调查,探讨失地农民角色认同与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关系.结果发现:(一)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不高;20岁以下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失地农民,征地1年以下失地农民角色体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收入比以前差的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二)男女性失地农民适应不良得分均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收入比以前差的失地农民社会适应不良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失地农民;(三)失地农民社会适应不良得分与角色认同的角色认知维度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6,与角色体验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这表明,失地农民角色认同水平不高,存在社会适应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踊跃投身于农村地区进行创业,对于缓解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及高校作用,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机制进行构建,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农村创业环境。本文探究了政府和高校在构建大学生农村创业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机制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永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81-10083
在阐述政府和学者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剖析了大学生村官职业角色失调引发的问题,指出由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角色的模糊,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农村工作时存在职业角色障碍,使大学生村官很难适应所从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岗位。为此,提出应着眼于基层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职业定位研究,赋予大学生村官职业感。  相似文献   

9.
广东高校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问卷调查,对广东高校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基本状况及偏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社会化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角色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出台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符合中国实际的重要决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程度的不同,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际效果。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实现,通过实践调查,对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就加强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建议从政策的执行主体和执行对象两方面,完善相关机制、强化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多元化激励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曾国平  张甲庆  赵璨  吴士健  权英  乔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922-17923,17926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重要作用和制约大学生村官作用充分发挥的多重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多元化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学生村官政策”、“报考大学生村官意愿”及“大学生村官作用”三个层面对某农业高校女大学生的认知现状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女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真正了解,虽然大多数女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发展作用很大,但因农村条件差、对公职不感兴趣或对农村不了解等原因而不愿报考村官一职。改变女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认知现状,即在校园内强化村官政策的宣传与实施、深入开展“三农”主题教育及性别平等价值观的培育,才能使更多的女大学生愿意报考大学生村官,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  相似文献   

13.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60-16661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我国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了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提高他们英语听说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实习支教作为教育实习的改革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搭起了稳定的实践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进行了探究,认为实习支教显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承载性、传导性、实践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实习支教加深了师范生对我国农村和农村教育现状的认识,帮助师范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了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充分发挥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要帮助师范生做好实习支教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对实习支教的支持力度,规范教学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分子,肩负着服务“三农”事业的重担。文章基于对北京四所高校的在校生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较为愿意从事“三农”工作,但选择工作地在农村的意愿极低。此外,文化水平、专业、父母是否务农、户籍、去农村的频率、认为农村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愿意在农村生活以及认为农村生活是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途经对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有积极影响;大学生越认为农业不适合投资,则未来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越弱。因此,提升大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意愿的关键在于高校教育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生态道德理念与特定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课题组对南京4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水平与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城乡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结果对比,调查表明,当前农村大学生在生态认知、态度与行为方面的表现较弱,特别相较于城市大学生而言表现均差异较大。笔者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农村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效果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任爱红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64-166
农村生态社区环保志愿活动是大学生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社区建设做贡献的重要途径,也为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农情与民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探讨农村生态社区环保志愿活动对培育当代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积极影响,对提高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各地出现的"美丽乡村"也成为当地最热门的旅游地区。文章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展开,分析了当下"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回乡对解决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探讨了鼓励大学生回乡的方法,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籍学生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重视.通过对农村籍学生在农业职业院校学习现状的SWOT分析,帮助农村籍学生适应农业职业院校学习,国家应遵循“扶弱”原则,为在农业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多的适合农村籍学生的工作机会.农业职业院校方面,明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紧扣农村发展现状,在思想建设和经济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无边界职业生涯与农村大学生就业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88-20490
通过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概念特征和农村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提升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其充分就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