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针对凤凰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旅游投诉增多、网上负面舆论蔓延等严重影响凤凰旅游形象的现象,提出:整合优势资源,塑造主题形象;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形象;加强舆论引导,矫正形象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维护凤凰旅游形象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钟玉锋  张汶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08-9810,9844
分析了磁器口旅游资源,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总结出磁器口的旅游现状,即目标市场范围狭小,以中青年为主,消费层次偏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游客回头率高,美誉度较好,但形象特色不够鲜明。磁器口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特质,但缺乏针对性的旅游形象塑造。为促进磁器口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笔者导入旅游形象识别系统(TIS),在理念形象塑造(MIS)、行为形象塑造(BIS)、视觉形象塑造(VIS)3个方面提出塑造磁器口古镇的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马仁山森林旅游区是安徽省芜湖市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本文通过对马仁山森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确立 了该旅游区的旅游形象,并针对性提出强化旅游形象的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旅游形象的"认知——情感——态度"层面,概念化处理旅游目的地旅游总体形象,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测量模型。研究设计采用半结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旅游形象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5.
华益梅  李如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84-7386
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主要依据之一,旅游形象测量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基础和依据。地质公园具有"自然"与"公园"双重属性,其形象测量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形象测量方法。回顾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相关研究基础,结合地质公园特点,认为在测量时必须遵循综合性、独特性及科学性三原则,构建了适合于地质公园形象测量的"天平"模型。  相似文献   

6.
晋中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针对晋中市旅游形象做了整体策划,并提出可行性传播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石象湖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景区建设、整体规划以及目前旅游形象影响等因素的分析,对石象湖旅游形象进行规划定位,并提出石象湖旅游形象推广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丽 《长江大学学报》2013,(11):113-117
随着全国各级风景名胜区的不断建设和升级,其周边的小城镇在发展中注入旅游功能,不仅能满足风景区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升级换代的要求,也将是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众多的旅游城镇建设热潮中,如何利用城镇自身资源,进行特色形象策划与塑造是关乎到旅游城镇的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武汉市木兰山风景区罗汉街旅游城镇规划实践为例,对旅游城镇的特色形象塑造、形象引导以及形象控制3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提出塑造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城镇的规划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15-118
旅游标示(logo)是旅游景区形象化信息的视觉印象浓缩体,是旅游景区品牌核心的重要支撑体,担负着塑造旅游形象、招徕旅游者的重要使命和扩大景区知名度、影响力的主导作用。在市场化博弈的过程中,优秀的标志成为了左右旅游景区逐鹿客源市场的胜负手之一。面对国内各大景区在设计和征集标志中暴露的种种问题以及目前旅游标志设计领域产品良莠不齐的状况,本文在整合国内几种旅游地形象理论的同时,结合旅游地形象认知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了具有系统性理论索引的旅游景区标志设计与传播流程,并成功导入至乌江画廊旅游区的应用实践中,且利用该标志设计了周边产品和营销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双核结构模型的提出丰富了经济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旅游业经济分析入手,选取渭南市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渭南市旅游业资源空间分布和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渭南市构建"华阴—合阳"双核型旅游空间结构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康玲  李权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72-5773
在归纳旅游地吸引力概念、构成以及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襄樊市自然环境与旅游资源、文化、区位与交通、经济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等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襄樊市旅游吸引力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任志艳  刘宗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89-16291
以渭南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渭南市1961~2010年年均降水数据和1959~2009年年均温数据,运用Excel和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渭南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措施,以促进渭南市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韩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47-9748
基于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渭南市主城区的建成区数据,结合GIS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渭南建成区的扩展面积和扩展速度,计算了城市重心和扩展方向.结果表明,近年来(1994~2013年)渭南建成区的面积和扩展速度都显著增加,并达到一个相对高的稳定值;随着城市西部高新区的建设,城市重心移动的主基调是由东向西移动,市政府搬迁规划的实施以及各个重大项目的兴建,使其有向北扩展的步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方法,并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评价分析西安市旅游形象的感知特征与存在问题。[结果]西安的旅游形象显著表现为文物历史古迹氛围,以兵马俑、城墙、大雁塔、华清池等为主要载体,总体上呈积极性。旅游传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等方面对西安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结论]游客对旅游资源评价高于景区评价,表明西安的旅游资源虽具有较高知名度,但缺乏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和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需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提高旅游者对西安的熟悉度,西安旅游景区的发展须要关注旅游者需求变化,注重新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增强游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秩相关系数法评价渭南市1985~2003年生态安全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清  于学峰  黄艳燕  张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41-16342
用秩相关系数法再分析了前人报道的渭南市1985~2003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发现19年间渭南市生态足迹具有显著上升趋势,生态安全具有显著下降趋势,表明该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6.
陈木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8-189
分析了英德市红茶文化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介绍了英德市旅游发展概况,认为英德市红茶文化与其旅游业耦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助推红茶文化与旅游业相协调发展、茶园融入文化体验型旅游元素设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红茶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发展路径,强调科学规划、建设品牌形象、创新旅游观光元素、提升红茶文化内涵与层次。旨在探索英德市茶叶及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推进英德市旅游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渭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上蓟马种类及寄主。[方法]调查陕西渭南地区及其周边县区的果树、农田作物、蔬菜、花卉等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及寄主。[结果]经过鉴定发现蓟马种类共36种,属于2亚目4亚科15属,其中烟蓟马、华简管蓟马、稻简管蓟马为危害渭南地区植物的优势种类。[结论]研究结果为蓟马的防治和虫情测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会南昌市为案例地,通过软件云采集游客旅游游记、评价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的高频词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等技术,对旅游地的意象感知特征和意象结构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结果表明,人文景观类旅游地是游客对南昌市旅游地感知的整体意象;感知意象成分可综合归纳为英雄城、历史文化名城、娱乐休闲、美食购物、自然风景、拥堵火炉6个意象主题;游客网络文本的语义网络呈现"核心三角-内包围-外包围-发散点"结构。  相似文献   

19.
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盆地东部,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生产基地,但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渭南种植业生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渭南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渭南市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