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p.STSY-3的耐盐特性研究,为工程嗜盐菌的筛选提供方法和参数指导,同时为高盐废水的生化处理过程中工程菌的选用、问题诊断和工艺优化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p.STSY-3试验材料,利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盐度、接种量、阴阳离子和渗透冲击对该菌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Halomonas sp.STSY-3具有较强适应盐度变化的能力,菌株生长的盐度范围为1%~11%(NaCl,W/V),最适生长盐度为7%(NaCl,W/V);在系列NaCl浓度下,菌液接种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加强菌株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在12种不同的阴、阳离子中,仅有Cl-和Na+最适宜其生长,该菌株对SO42-也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结论]该研究为高盐废水的生化处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耐盐特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将湖北省荆州拍马造纸厂的高盐污水,采用平板划线法筛选并纯化培养后,得到3株单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颜色、形状和鞭毛等特征,将菌液进行革兰氏染色试验、需氧性试验和淀粉水解等生理生化试验,可将这3株菌株初步鉴定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都属于中度嗜盐菌。耐盐度试验结果显示,3株菌株能在1.5%~20.0%NaCl中生长,且最适生长浓度为12.0%。pH生长试验表明最适生长pH为7.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方人工湿地耐冷菌株对模拟污水的处理效果。[方法]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采集人工湿地污泥,从中分离出6株耐冷菌株(编号为菌株A、B、C、D、E和F),并筛选出综合去除效果最好的菌株,确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当温度为8℃时,6株耐冷菌对COD、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1.27%~62.92%、7.16%~61.20%和3.86%~58.63%,其中菌株E对该废水的净化效果最好。菌种E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6℃,在最适生长温度下菌株E对COD、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有所升高,分别为8℃时的1.20、1.25、1.02倍。[结论]菌株E在湿地污水处理冬季运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57-159
[目的]从陕西定边盐湖高渗极端环境中筛选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并对筛选获得的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通过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极端嗜盐菌株,该菌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p H值8.0。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因子试验、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获得一株最适生长盐浓度在10%~20%的细菌菌株A426,初步鉴定其为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菌株。[结论]成功获得定边盐湖地区中度嗜盐菌株A426。  相似文献   

5.
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乌鲁木齐10号温泉的沉积物中筛选出反硝化作用较强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用稀释法,从沉积物中分离纯化了28株反硝化细菌,通过Giltay液体培养筛选出反硝化作用较强的一株菌NSA4.对该细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最适生长条件测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确定了分离菌株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地位.[结果]在接种NSA4菌株的试管内5 d后培养基开始变蓝,并有小量气体产生,滞留在小试管中;7 d后培养基由绿色变为蓝色,小试管内的气体明显增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经PCR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表明,由16S rDNA序列比较可知该菌与Pseudomona brassicacearum同源性达99;.[结论]这一耐盐反硝化细菌可以用于新疆硝酸盐污染农田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李晓琳  邵坚  田秉晖  辛丽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17-7919,7922
[目的]探讨极端嗜盐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最适生长条件以及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方法]以一株盐生盐杆菌SYGJ-1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极端嗜盐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不同生长条件(盐度、温度、pH)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并探讨了该菌对苯酚的降解效果。[结果]极端嗜盐古菌SYGJ-1的最适盐度为19%,盐度17%或者25%时,生长量急剧下降;SEM图片表明,菌体在最适盐度时呈饱满短杆状,盐度小于15%时菌体呈球状,在盐度大于29%时会同时出现球状及长杆状菌体;最适温度为37℃,对数生长期为12~66 h;适宜pH范围为6.8~9.0;在苯酚浓度200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此时对苯酚的去除效率约为40%。[结论]极端嗜盐菌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并且菌体生长量与降解效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原油为惟一碳源,通过富集驯化的培养方法,从新疆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2株石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XD-1和XD-2。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XD-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XD-2属于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环境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XD-1和XD-2可生长的pH范围为6.0~9.0,最适生长pH为7.5;可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45℃,最适生长温度为30℃;菌株XD-1有较高的耐盐能力,Na Cl浓度生长范围是0~70.0 g/L,2株菌的最适生长盐度为5.0 g/L。在此环境条件下,通过7 d液体降解试验,菌株XD-1、XD-2对1 000 mg/L石油降解率分别达到62.14%和63.66%。该研究为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株从连云港青口卤水中分离纯化出的细菌LYG2#进行分类学鉴定。[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分析和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对该细菌LYG2#进行鉴定。[结果]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形态为圆形,粉红色。电镜下观察菌体为螺旋状,长1.50~2.00μm,宽0.24μm。LYG2#最适生长盐浓度为9.6%,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为8.5。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与Spiribacter salinus M19-40~T的相似度最高,为95.98%。菌株LYG2#在中国科学院的保藏号为CGMCC 1.12136,Gen Bank序列登录号为JQ087462。[结论]分离的菌株LYG2#为一株中度嗜盐菌,是Spiribacter属的一个新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方法]从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文库中选择优势菌株,在米糠培养基、燕麦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以及以上3种材料按比例混配的4种组合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状态。[结果]同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不同,不同菌株在同一种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不同,在含有米糠、燕麦、马铃薯3种成分的M7培养基上稻瘟菌生长量最大。[结论]M7培养基为鄂西南地区稻瘟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盐碱土壤进行嗜(耐)盐碱菌的筛选。[方法]采用不同Na Cl浓度梯度的Sehgal-Gibbons平板筛选,利用琼脂块法获得对人参锈腐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嗜(耐)盐碱菌株,并将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大庆地区盐碱土壤中共分离出48株细菌,其中60.4%的菌株为耐盐菌,其余为中度嗜盐菌。所有菌株的耐碱能力在pH 8.0~11.0,其中64.6%的菌株耐碱能力高达pH 11.0,除2株为嗜碱菌,其余均为耐碱菌。人参锈腐病毁灭柱孢菌R2拮抗性筛选获得3株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3株菌分别为Halomonas elongata、Halomonas xianhensis和Oceanobacillus iheyensis。[结论]从盐碱土中获得3株对人参锈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嗜(耐)盐碱菌,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各水稻品系的耐盐能力及其耐盐机理。[方法]将转入BADH和mtlD基因的5个旱稻新品系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不同含盐量地块种植。分别测定新品系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及其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转基因耐盐旱稻脯氨酸含量高;转基因耐盐旱稻植株相对电导率低;脯氨酸可作为耐盐植株的选择指标进行选择。[结论]新品系99-4、99-5有较强的抗逆和耐盐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逆境下光合器官的光合潜力,为提高全株光合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Pokkali(耐盐)、Peta(盐敏感)幼苗为材料,研究叶绿体光能转化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净光合速率、叶绿体放氧活性、ATP含量下降;100 mmol/L NaCl胁迫下,叶绿体ATP酶活性先上升后基本不变,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先上升后下降;200 mmol/L NaCl作用下,叶绿体ATP酶、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性一直下降;且耐盐品种Pokkali下降的程度明显小于盐敏感品种Peta。[结论]盐胁迫下耐盐品种叶绿体光能转化能力强于盐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盐胁迫下植物的耐盐生理机制。[方法]用NaCl模拟盐胁迫条件,将耐盐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置于0.4%NaCl溶液培养5 d,水培为对照,测定其叶、根、芽鞘的渗透势及渗透调节能力。[结果]在盐胁迫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的饱和渗透势均呈下降趋势,且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之间差异显著;耐盐品种沧麦6001和RH8706-49的渗透调节能力均高于不耐盐品种沧麦071和H8706-34。耐盐品种不同器官的渗透调节能力均为芽鞘最强,根次之,叶子最弱;不耐盐品种沧麦071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叶次之,根最弱,H8706-34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根次之,叶最弱。[结论]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小麦品种渗透势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不耐盐品种,且小麦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下栽培型番茄Na+、K+吸收、分配和转运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明确盐分胁迫下栽培型番茄离子吸收、分配和转运特性。【方法】以栽培番茄为试材,以NaCl溶液为盐分胁迫条件,通过苗期耐盐性鉴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耐盐性番茄品种体内离子含量,对盐分胁迫下番茄体内离子积累、分布和转运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番茄对Na+的吸收随盐分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各器官的积累量顺序为根>茎>叶。对于较耐盐品种,Na+在体内的积累总量低于盐敏感品种。盐分胁迫后,番茄叶片、茎和根系中Na+/K+比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耐盐品种的Na+/K+比低于盐敏感品种。离子在体内的区域化分布情况是,较耐盐品种的Na+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较高,盐敏感品种趋向于向叶片分配。K+在较耐盐品种的分布集中于叶片。在盐胁迫初期,盐分处理浓度超过200 mmol•L-1时,番茄植株对K+向地上部的选择运输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低于200 mmol•L-1时,表现出很好的选择运输性,耐盐品种的Sk/Na(运输)高于盐敏感品种,根系表现出更强的向地上部运输K+的能力。【结论】盐分胁迫下,叶片中较低的Na+含量和更强的向地上部运输K+的能力是番茄耐盐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3株耐盐细菌(S1 Microbacterium sp.、G12 Zhihengliuella sp.和Y3 Pseudomon putida)对多环芳烃的利用性能,分别测定其在以萘、菲、惹烯和苯并[α]芘为唯一碳源并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0、0.5、1.0、1.5 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3株菌在上述培养基中作用7 d后对4种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性能,同时测定出3株菌的生长量并计算出单位细胞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3株菌均能够利用4种PAHs作为碳源,且在无糖的萘-无机盐培养基的中生长量高于其他3种PAHs-无机盐培养基,在萘、菲、惹烯-无机盐培养基的生长量均与含糖量成正比,但0.5、1.0、1.5 g/L葡萄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1.0 g/L葡萄糖时,3株菌对4种PAHs的降解率均可达到最高值,对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4.06%(S1)、70.56%(Y3)和50.98%(G12),对菲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9.66%(S1)、45.87%(Y3)和38.29%(G12),对惹烯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6.13%(S1)、61.31%(Y3)和56.20%(G12),对苯并[α]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9.42%(S1)、65.79%(Y3)和65.01%(G12)。研究表明,3株菌对4种PAHs单个细胞降解速率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呈剂量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任立凯  王龙  李筠  浦汉春  李强  孙中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4-17055,1705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小麦发芽期芽长、根长、根数及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耐盐品种德抗961、山融3号,当地主栽品种烟农19、连麦2号、连麦6号、陕229及相关品系为材料,不同盐浓度进行处理。[结果]耐盐品种在芽长和根长生长势方面均高于普通品种;根数的分生则出现两个方向,在0.5%盐浓度下刺激根的分生,根数要高于正常水平,在1%盐浓度下则表现为抑制根的分生,根数低于正常水平;而发芽率在低于1.5%盐浓度下不受影响,高于1.5%盐浓度则表现为只露白,无生长势。[结论]发芽期盐胁迫主要影响小麦芽和根的生长势,所以在耐盐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关键的管理技术是控制盐对小麦生长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金耀  杨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1-18692
[目的]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刚萌发的水稻幼苗根系浸入5 mg/L盐藻DNA溶液中培养2d,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处理后的水稻幼苗栽于含有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结果]水稻幼苗用5 mg/L盐藻DNA处理后,在含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15 d,其平均株重为150.7 mg,比对照增加了10.3%;平均株高为15.28 cm,比对照增加了6.1%;平均存活率为45.0%,比对照增加了125.0%;平均根数为7.15条,比对照减少了2.8%;平均根长为3.83 cm,比对照缩短了8.4%。说明盐藻DNA提高了水稻幼苗的耐盐适应性。[结论]盐藻DNA可提高水稻的耐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耐盐鉴定基质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海  孙景合  王秀萍  刘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06-3207,3209
[目的]为耐盐资源的鉴定评价、耐盐棉花适应性筛选、耐盐棉花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个棉花品种在6个全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地下咸水、NaC l溶液、盐碱原土3种基质的萌发期试验,测定发芽率、出苗率,分析盐胁迫对棉花发芽率、出苗率的影响。[结果]NaC l溶液处理的棉花发芽率偏高,地下咸水溶液处理和盐碱土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相近;利用NaC l单盐溶液进行发芽期耐盐性鉴定,鉴定浓度选用0.50%;利用地下咸水和盐碱原土进行耐盐性鉴定,鉴定浓度选用0.40%。[结论]采用地下咸水做棉花耐盐鉴定基质,最切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9.
苏卫国  王小琼  高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80-10881,10898
[目的]为盐碱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耐盐植物的选育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单盐、复合盐不同浓度的处理,研究盐胁迫对女贞的生长量、存活率及叶片生长的影响,探讨女贞的耐盐能力。[结果]在高于4g/kg的盐处理下,随着单盐或复合盐盐胁迫程度的加深,女贞新梢生长量逐渐降低;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植物存活率下降,叶片发黄、叶缘枯萎面积都有上升趋势。相同浓度复合盐处理的植株要比单盐处理的植株成活率略高,复合盐处理时所表现出对植物的伤害程度要轻于单盐处理。[结论]女贞苗木对单盐、复合盐的耐盐临界浓度是5~6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