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优化水田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 ,1997~2001年 ,我们在水田上试验示范了“冬瓜 -晚稻”种植模式 ,取得了经粮双丰收。现将该种植模式种植的效益和配套技术总结如下。一、“冬瓜 -晚稻”种植模式的效益1999~2000年三年全年示范推广该模式200hm2,平均每667m2产值2518.4元 ,成本785.7元 ,利润1735.1元。与对照“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比较 ,每667m2 利润增加1493.4元。三年示范推广 ,该种植模式比对照总增收448.77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诸暨市调整粮田产业结构 ,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优质、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户欢迎。针对浙江省诸暨市结构调整中冬季抛荒田增多 ,早稻面积减少 ,单季晚稻面积扩大的实际情况 ,我们研究和示范推广了“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 ,以替代“麦 -稻 -稻”、“稻 -稻”等种植模式 ,达到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绿色过冬和粮油双丰收的目的。一、“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效益和优势1.油粮双丰收 ,增效显著2000~2002年三年全市示范推广“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2378hm2,每667m2 产值1235.22元 ,利润727.12元。其…  相似文献   

3.
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kg/667m~2以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连作早、晚稻机插产量,通过2010-2012年的水稻机插试验与大田示范,提出连作早稻机插单产500 kg/667 m2、连作晚稻机插单产400 kg/667 m2,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早稻选择中早39、台早733,晚稻选择嘉优2号、甬优9号等高产抗病品种(组合),采取"基质育秧,适龄早栽,插足苗数,提早搁田,配方施肥,增施穗肥,实地病虫防治"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对姜堰区246户农户、125.38 hm2水稻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低于抛秧,但比直播稻高31.0 kg/667 m2;在中、低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高于抛秧,比直播稻高50.0 kg/667 m2左右。机插秧的成本比抛秧、直播方式低,而净效益却比抛秧高48.2元/667 m2,比直播稻高166.8元/667 m2。表明机插是姜堰区目前3种主要种植方式的最佳选择,也是今后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稻-虎纹蛙”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稻-蛙”模式中。经济效益达2163—4683元/667m^2,而对照单纯种植水稻的试验地中,经济效益仅607元/667m^2。“稻-蛙”模式是单纯种水稻经济效益的3.56—7.71倍。值得提出的是。“稻-蛙”种养模式栽培出的水稻由于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其稻谷的质量要比对照单纯种植水稻的稻谷更好。“稻-蛙”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活动空间;通过鱼鸭的活动及捕食,能有效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同时鱼鸭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减少肥料的施用,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轻农田污染有着重要作用;稻田中的深水域还有蓄水、缓解灌溉水短缺等作用。"稻-鱼-鸭"共生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生产试验,研究了"青虾-稻""甲鱼-稻"和"河蟹-稻"三种池塘种稻模式下稻米安全和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在养殖青虾、甲鱼和河蟹条件下,每667 m2水稻产量分别为186 kg、300 kg和250 kg;稻米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在经济效益方面,池塘种稻模式下每667 m2青虾、甲鱼和河蟹养殖的利润分别为6 409.1元、9 815.0元和4 377.0元,与传统单养模式相比,每667 m2分别增收2 534.2元、2 075.0元和120.0元;产投比和成本收益率分别提高31.7%、19.6%、16.6%和69.2%、192.0%、37.4%。试验证明,池塘种稻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养殖利润、产投比和成本收益率,而且能够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生产优质稻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了淡水养殖和粮食种植的有效统一,体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初步探索出水稻、鱼、木耳共生共育生产模式,实现节本增效,达到效益最大化,可节省防治病虫草害的药剂投入50元/667 m2以上,收入1 458.4元/667 m2,比常规水稻栽培收入1 014.7元/667 m2增收443.7元/667m2,并可以生产出绿色食品稻米。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稻、鱼、耳共育栽培,是一种可行的高附加值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活用工也越来越紧张,已经影响了机插水稻的育秧和栽插环节,因此直播稻近年来又逐步兴起.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近几年引进西瓜种植后,水稻种植的茬口分为西瓜-小麦茬和水稻-小麦茬.为了解不同肥料运筹对当地不同茬口直播稻苗情动态、群体质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计了水稻-小麦茬施氮量21.0、24.0、27.0 kg/667 m2 3个水平,西瓜-小麦茬施氮量19.0、22.0、25.0 kg/667 m2 3个水平,每个施氮量水平中有穗肥1遍(倒2.5叶施用)和2遍(分别在倒3.5叶、倒1.5叶施用)2个处理.结果表明:水稻-小麦茬直播稻施用纯氮24.0 kg/667 m2、2遍穗肥处理的RN2S2产量最高,为583.43 kg/667 m2;西瓜-小麦茬直播稻施用纯氮19.0 kg/667 m2、2遍穗肥处理的WN1S2产量最高,为642.81 kg/667 m2.因此,水稻-小麦茬直播稻一生用氮量在24.0 kg/667 m2左右,西瓜-小麦茬直播稻一生用氮量在19.0kg/667 m2左右,且在倒3.5叶、倒1.5叶施用2遍穗肥时取得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12.
西瓜后茬种一季杂交稻,杂交稻收后种一茬萝卜,一般每667m^2产值3200元左右,除去生产成本,纯收入达25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该栽培模式已经成为安徽泾县大部分乡镇农户的种植模式,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水稻-秋豌豆-大麦”种植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并总结了该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菜-早稻-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两年试验示范,“高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是提高种植效益的经粮双丰收的高产高效模式。本文完善和总结了此模式的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糙米储藏特性启动我国糙米储藏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稻米生产大国,每年储存的稻谷500亿kg。由于稻谷的外壳即果皮厚约10μm,占稻谷总重量的15%,加之稻谷表面粗糙,容重较糙米高(稻谷容重800kg/m^3,糙米容重500kg/m^3),1容积糙米储量实际等于1.60容积的稻谷储量。因此,精明的日本人较早就考虑改储藏稻谷为储藏糙米,这样不仅能节约大量的仓容,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劳动  相似文献   

16.
高菜、胡瓜是诸暨市主要出口蔬菜。在以诸暨市出口食品厂为龙头的“公司 +农户”模式的出口蔬菜产业化经营过程中 ,通过农技部门和农户的不断试验摸索 ,形成了“高菜—胡瓜—晚稻”这一轮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完善配套 ,该模式面积不断扩大 ,效益稳步提高 ,已成为诸暨市效益农业的典型。该模式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粮经兼顾效益高。一般每667m2 净收益1800元 ,并产出晚粳谷550kg左右 ,符合在保证一定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发展效益农业这一思路 ;二是温光资源浪费少。目前一般单季稻生产一年有近7个月时间田块处于抛荒 ,这一轮作模…  相似文献   

17.
南钟浩 《北方水稻》2012,42(6):12-14,22
2003年在01-124稻田里发现不育株36-20S后,先后两年南北两地高低温条件下未得到不育株种子,因而采用"逐代展开法"保留其不育基因。2011年9月,发现其杂交后代不育株率高达42%。利用冬季南滨变温幅度大的条件,观察x186不育株稻茬、可育株单株和同代原种不育株的育性。结果表明x186G1S、x186HS是温敏不育系,起点温度为21~22℃,x186G2S、x186-1S、x186-2S是反温敏不育系,临界温度为25~26℃。x186同时含有温敏型不育基因和反温敏不育基因,因而称作"龙凤胎"。同时选育育性类型截然不同的两系不育系,既拓宽时空,又便于制、繁种。反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将为两系法杂交粳稻育种的发展和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带来变革,x186便是北方早粳稻区两系法育种的拐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采用“三良”模式和“五精”栽培技术,即“良种,良方,良法”和精选良种,精细整地,精确施肥,精量播种,精心管理技术,创造了2001年黑龙江省大豆小面积667m^2产307.9kg的实产最高纪录。说明了技术要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甜菜喷施“大西北”牌多元微肥、丰甜液体肥和高效腐殖酸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甜菜增产增糖均有促进作用,比对照提高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为4.7%~19.7%、0.13~1.05度和7.1%~27.4%,其中“大西北”牌多元微肥以200g加水30kg处理的效果最佳,平均比对照提高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为19.7%、1.05度和27.4%。3种肥料对降低甜菜有害氮含量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用优势强、品质优的杂交组合,早季中熟搭配晚季迟熟组合,培育壮秧,控制分蘖肥用量,增大后期施肥量,超前搁田控制苗峰,在一定穗粒基础上,实现总粒数、实粒数和经济系数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