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在福银高速尤溪洋中段森林生态景观示范段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黄山栾树造林,连续调查造林当年、第二年、第六年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冠幅,分析生长效果,结果表明,黄山栾树在各类立地造林当年和第二年成活率都很高,树冠生长在Ⅲ类地、Ⅳ类地略显缓慢。造林6年的保存率在Ⅰ类地、Ⅱ类地、Ⅲ类地仍然达到95%以上,而在Ⅳ类地仅77. 5%;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在Ⅰ类地和Ⅱ类地生长较大,在Ⅲ类地较小、在Ⅳ类地极小,说明黄山栾树适宜在Ⅰ类地、Ⅱ类地造林,在Ⅲ类地造林生长缓慢,不适宜在Ⅳ类地造林。  相似文献   

2.
以木麻黄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样地调查法对同一造林技术措施在沙岸地、泥岸地、岩岸地木麻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沙岸地营造木麻黄成活率85%~90%;泥岸地营造木麻黄成活率80%~83%;岩岸地营造木麻黄成活率60%~70%。沙岸地木麻黄比泥岸地木麻黄生长快,长势好;泥岸地木麻黄比岩岸地木麻黄生长快,长势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星星草种群的取样调查,定量地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两样地星星草种群分蘖株的数量与生物量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在种群的平均水平上,开花期两样地均以营养蘖占优势地位,其中割草地营养蘖占63.48%,放牧地占54.69%,割草地略高于放牧地。籽实成熟期生殖蘖数量割草地是放牧地的2.05倍。在生物量分配上,开花期生殖蘖生物量割草地大于放牧地;籽实成熟期生殖蘖生物量割草地小于放牧地。  相似文献   

4.
不同立地条件香椿人工林木材材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香椿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硬度:Ⅰ级地<Ⅱ级地<Ⅲ级地,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冲击韧性:Ⅱ级地>Ⅰ级地>Ⅲ级地,顺纹抗剪强度:Ⅱ级地>Ⅲ级地>Ⅰ级地。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Ⅰ级地、Ⅱ级地、Ⅲ级地间差异不显著。香椿人工林木材干缩性和力学性质指标Ⅰ级、Ⅱ级、Ⅲ级地3者间有的指标差异极显著,有的指标差异显著,大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油松育苗与前茬地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抓好油松育苗与前茬地有直接关系,油松重茬地最佳;新茬地通过客土改良,也可起到一定效果;未经土壤改良的新茬地最差。重茬地是培育油松优质壮苗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川西亚高山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是上层大于下层。在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10~2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云杉林地退耕还林地农田。上下层平均值来看灌木林地有机碳含量最高为79.86g.kg-1,是云杉林地的2.85倍,是落叶松林地的1.49倍,是退耕还林地的1.62倍,是农田的3.34倍,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上下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上下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松林地灌木林地云杉林地退耕还林地农田。  相似文献   

7.
关于古林地研究在西欧尤其是在英国很受重视。通过对古林地的概念和古林地面积的最小限制,英国制作古林地名录清单的方法以及古林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等的介绍,为国内开展古林地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漆皮加固是中国古代大漆家具修复的关键,其强度受地仗层结构的影响。结构粗糙的地仗层,漆皮的加固强度较大;结构较细腻的地仗层,漆皮的加固强度减弱。通过内结合强度测试的方式,对被黏结在料灰地仗与漆灰地仗上的漆皮进行强度测试。漆皮、黏结材料(生漆、骨胶与乳胶)以及木方(附着料灰与漆灰)是本实验所用的材料,通过力学试验机,可得漆皮(分别以生漆、骨胶与乳胶为黏结材料)在料灰地仗与漆灰地仗上的内结合强度;通过扫描电镜,可对料灰地仗的结构、漆灰地仗的结构以及黏结材料的渗透性进行观察;通过裸眼观测法,可知黏结材料在料灰地仗与漆灰地仗上的黏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料灰地仗结构粗糙,漆灰地仗结构较细腻。以生漆、骨胶与乳胶黏结漆皮的内结合强度在料灰地仗层上较在漆灰地仗上强。生漆、骨胶与乳胶在料灰地仗上的渗透性与黏结情况较在漆灰上好。分析可知,地仗层结构对漆皮的加固强度具有影响作用,在结构粗糙的地仗层上,生漆、骨胶与乳胶的渗透性与黏结情况良好,以三者黏结漆皮,其加固强度较大;在结构较细腻的地仗层上,生漆、骨胶与乳胶的渗透性与黏结情况较差,以三者黏结漆皮,其加固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9.
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中,各种地类面积是通过总体的基本单元——样地中取得的,即每个样地确定一个地类,然后将每一地类个数累计并按扩大系数换算成各种地类面积。可是,在实际调查工作中常遇到一些样地(特别是平原丘陵区的样地)不仅仅为一个地类,而是包含二个或三个甚至四个地类(亦称跨角样地),这种含多个地类的样地,如何正确地确定地类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全国各省(区、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确定样地地类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样地西南角点所在地定地类,这个点理论上是不含有面积,落到什么地…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原始红松林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原始红松林的标准地资料比较丰富,我们根据这些资料进行了原始红松林年龄结构的研究。共用51个标准地的资料,其中Ⅱ地位级标准地23个,面积15.7ha,Ⅱ地位级标准地14个,面积10.35ha,Ⅳ地位级标准地14个,面积5.88ha。每个标准地面积在0.5—1.0ha之间,平均为0.62ha。  相似文献   

11.
郭强 《中国林业》2012,(2):51-51
滇朴材质较细腻,经久耐用,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可作房屋建筑、胶合板、桥梁、农具、地板、枕木、坑木、造纸等用材。一、滇朴育苗技术1.选择育苗地。为了造林方便,育苗地可选在造林地附近的水源方便而又排水良好的背风当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平整的地块,不能选择背阴的低凹地。2.育苗地预整地。育苗地要进行精耕细耙,开成宽1.5米、长度视育种量而定的带状苗床地,并在苗床地的四周拢起10厘米高的地埂。苗床地与苗床地之间要留出足够的距离,便于播种后搭建简易的塑料保温大棚。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必须有计划地、科学开展育苗工作,采用先进育苗技术,实行科学育苗,培育优质壮苗,提高苗木产量,以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当前在科学育苗中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选择适宜的育苗地慎重地选择适宜的育苗地是搞好育苗的基础。育苗地的基本要求是,距离造林地较近,地势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种植牧草对秦王川灌区土壤风蚀和养分的影响,试验以种植春小麦和无芒雀麦地及裸地(CK)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地表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地表湿度、粗糙度、土壤含水率和地表风蚀量,比较了不同处理对地表土壤细颗粒物和土壤养分流失的差异。结果表明:裸地风蚀量最大、达1.7 kg/m~2,小麦地次之,雀麦地最小、仅为0.8 kg/m~2;小麦和雀麦地土壤有机质分别比裸地提高近5.5%和7.3%,土壤有机质损失量大小顺序为裸地小麦地雀麦地;植被盖度、地表湿度、地表粗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指标的大小顺序均为:雀麦地小麦地裸地。在风蚀季节,秦王川灌区裸地的风蚀量和有机质流失量均为最大,种植雀麦可显著减少耕地土壤风蚀危害,减少土壤有机质流失。  相似文献   

14.
桂东区杉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昭平县2009年二类调查控制样点的数据中的杉木的地径和胸径、树高为样本数据,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数理统计知识,对地径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建立地径与胸径、地径与材积的相关关系或曲线回归模型,最后选出最优模型,从而可利用模型由地径推算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地径与树高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地径6~20 cm径阶与胸径之间最佳的回归模型为D1.3=-0.199+0.851D地,地径22~40 cm径阶与胸径之间回归模型为D1.3=-1.652+0.913D地,精度是98.7%;同时地径与胸径也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地径与材积的回归模型为V=0.000 082D地2.486 79,精度为95.2%。本次所建立的模型精度在允许范围内,可应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猕猴桃种植修复地以及核桃种植修复地,在灌草自然修复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中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酸杆菌属;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放线菌门和嗜热油菌纲;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则分别是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纲。将不同修复样地下的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浓度随植被由猕猴桃种植修复地、核桃种植修复地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土壤氮、磷、有机质、pH值在自然恢复后呈现出微弱的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语录     
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林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方法】基于浙江省安吉县6个行政村112户农户256块竹林地块微观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劳动力老龄化、竹林地投入量、竹林地利用效率三者间的影响路径,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对所构路径进行实证验证。【结果】劳动力老龄化不仅对竹林地利用效率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而且通过竹林地投入量这一中介变量对竹林地利用效率产生间接正向影响;效应测算结果显示,劳动力老龄化率的直接效应为0.288,竹林地投入量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196。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家庭劳动力规模、竹林收入占比对竹林地投入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经营竹林地面积、竹林地距家距离对竹林地投入量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力健康水平、受教育年限、竹林收入占比及竹林地质量对竹林地利用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竹林地块数对竹林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结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并不是提高竹林地利用效率的障碍因素,老龄劳动力从事竹林生产提高了竹林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了竹林地的利用效率,但这种优势可能会受到林业现代水平不断提高的冲击。基于此,提出提高竹林生产的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加强老龄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加快竹加工产业的发展、改善竹林地立地质量及细碎化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云勇林场的公益林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在林场内选取JK1、JK2样地、K1和K2样地共4个样地主要树种,测定了林地内树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根据观察植物的荧光生理的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JK1样地与JK2样地为针阔混交林样地,JK2样地的米老排比JK1样的荷木混交更具优势。K1样地和K2样地为阔叶林,K2样地的米老排比K1样地火力楠更具优势。对比4个样地指标情况,阔叶林比针阔混交林的环境适应性略强,米老排最具有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影响大保当地区砂地柏天然林衰退的气候与人类活动等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气候的变化是砂地柏退化的根本原因,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是砂地柏退化的强化因素。因此,砂地柏天然林的更新必须辅于人为措施,将其外围枝条进行人工埋压,以促进砂地柏的生长,达到扩大砂地柏天然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旅游管理是自然保护地管理的重要内容,适宜的治理模式是自然保护地实现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和旅游利用多重管理目标的社会条件。文中在分析自然保护地治理统计数据和自然保护地旅游治理案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全球自然保护地治理及其旅游治理模式,总结模式选择的特征,并提出我国模式探索的建议。研究认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治理应以政府治理为主,分类、分区域探索多样化的治理模式,因时、因地拓展多主体参与治理,旨在为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管理效率、创新自然保护地多元治理提供借鉴,进而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