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减少东北地区农户储藏稻谷的损失率,以传统储粮方式为对照,进行农户用钢骨架长方体水稻储粮仓储粮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编织袋内的稻谷相比,储藏在钢制仓内的稻谷水分下降快,且霉变粒、鼠害粒、黄粒的数量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稻谷在高温干燥和储藏过程中品质损失问题,设计了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利用冬季环境下形成的自然冰为高含水率稻谷制冷,以减少高温干燥稻谷工序并减少储藏期间稻谷的品质劣变。试验检测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内稻谷的储藏品质与加工品的变化,并与传统常温仓做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供冷均匀、能耗低、无污染,其制冷系统的能效比为3.54;初始含水率为16.5%的高含水率稻谷在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能安全储藏5个月,平均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最终达到(15.1±0.5)%;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粮温稳定,平均粮温为9.8℃;储藏期结束后,稻谷脂肪酸质量比为18.3 mg/(100 g),发芽率为86.75%,霉菌总数为5.1×104CFU/g,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比常温储藏的稻谷分别提高了5.41个百分点和9.57个百分点,裂纹率比常温仓的稻谷降低了13.88个百分点,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显著优于常温仓中稻谷。  相似文献   

3.
为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用稻壳对粮面进行压盖密闭隔热。试验结果表明:稻壳拌合保粮磷压盖,能使粮堆温度保持在较低状态,有效控制储粮的呼吸作用,抑制储粮害虫和有害生物的生长繁育,降低粮堆水分散失。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接近50000万吨,近60%的粮食为农村储粮,农村储粮鼠、虫、霉害多,防护措施少,仓储条件差,造成产后粮食损失大,浪费大,农户损失率在8%~10%之间,所以推动粮储方式变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汪宁  王旭峰 《农业机械》2011,(20):124-126
本文对机械通风在高大平房仓储粮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机械通风,可以有效地降低粮堆温度和储粮水分,改善粮食的加工工艺品质,对提高储粮稳定性,减少虫霉侵害污染,延缓粮食品质陈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规露天储粮是将油布直接盖在粮面上(简称塌顶堆,下同),直接受太阳辐射,风吹雨淋,储粮易生虫、发热、结露变质,这给保化人员带来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露天堆塌顶储粮改为堆顶架空储粮,这既能使粮堆温度变化小,也能使储粮安全度夏,在机械通风作用下,便于熏蒸,杀虫效果好,且有近8个月的准低温(平均粮温15℃以下)储存期,起到了延缓粮食品质劣变,不易发热结露,也对露天堆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JSBZ-020型彩钢板组合式圆形农户口粮稻谷自然通风干燥仓,在辽宁省桓仁县开展为期7个月的农户口粮稻谷储藏品质跟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偏高水分的稻谷在本仓型内储存期间自然通风降水、干燥效果良好,具有防潮、防霉、防变质等效果,可有效解决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储藏问题,对粮食减损、安全储粮乃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2013,(29):32
《粮食储藏》创刊于1972年,是粮食储藏专业的学术性刊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粮、油、食品储藏,储粮有害生物(害虫、螨类、鼠类、微生物)防治、粮油仓储现代化机械、仪器仪表、粮油品质及有害物质检测等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代表我国粮食储藏研究水平。《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创刊于1985年,是专门面向全国粮油仓储保管、防化、质检和管理人员的科技刊物,全国公开发行。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粮食方面的方针、政策,报道粮油仓储管理经验和粮油仓储技术,促进全国范围的粮油仓储科技交流,及时反映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好经验和粮油企业多种经营信息,更好地为粮食  相似文献   

9.
贮藏条件直接影响贮藏损失及粮食品质。为了确定农户贮藏小麦的较佳条件,保证贮藏过程中尽量减少储粮损失及保障其品质安全,对农户采用铁皮和塑胶两种不同材料装具贮藏小麦时品质(质量损失率、水分含量、脂肪酸值、蛋白质、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和虫害)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贮藏过程中,第1年的质量损失率大于第2年;水分呈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变化不大,整体上略有增加;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呈现上下波动趋势,最终和初始值相差不多;遭受虫害侵害的状况受季节温度影响。综合考虑贮藏的质量损失和小麦的品质指标,塑胶装具贮藏优于铁皮装具。  相似文献   

10.
大米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两种大米在常温(15℃)和高温(30℃,40℃)下储藏前后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含量、粘度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判断高温储藏条件下大米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大米的水分含量、粘度值、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脂肪酸值则呈上升趋势,且高温30℃和40℃时比常温时的品质劣变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米陈化过程中脂肪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港五四农场生产的越光大米为原料,测定不同条件下大米储藏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探讨大米脂肪酸种类变化规律,研究大米陈化及品质劣变的机理,为采取适宜的大米储藏方式、保证大米营养品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规模农场晒粮无场地、储粮损失大的问题,设计了小麦智能烘干仓储一体机。与传统存储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对储粮效果与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智能烘干仓储一体化机能够实现高水分小麦安全存储,较传统方法存储净减损率为6.74%,质量减损率为2.98%,减损效果明显;较传统方法存储节约成本61.87元/t,且不受传统晾晒场地和天气条件的限制;小麦可在蜡熟末期收获,小麦籽粒千粒质量提高约1.16g,可增加小麦产量约300kg/hm2,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辅助热泵综合就仓干燥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由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泵和翻粮机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用于粮食就仓干燥.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平均热效率达到63%,热泵性能系数达到5.4,联合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稳定的热量,并且干燥效果明显、干燥时间短、耗电量小、干燥均匀性好.应用该系统可安全、节能、有效地降低仓储玉米含水率.  相似文献   

14.
黄永忠 《农业工程》2014,4(6):71-73
研究了不同粮库的稻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储藏品质指标如脂肪酸值、水分、还原糖、非还原糖和黏度等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储粮品质的影响,从而探讨出较符合稻谷储藏的条件,以此来保证稻谷的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的脂肪酸值是一个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指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脂肪酸值的变化速度加快,在低温低湿的环境则变化缓慢。稻谷中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储藏条件的不同,其值变化不是很大。另外,稻谷的非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在逐渐降低,特别是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其值变化越明显,下降速度越快。最后,稻谷的黏度会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新稻的黏度较大,陈稻的黏度较小,且温度和湿度越大,其值下降得也越快。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由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泵和翻粮机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用于粮食就仓干燥。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平均热效率达到63%,热泵性能系数达到5.4,联合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稳定的热量,并且干燥效果明显、干燥时间短、耗电量小、干燥均匀性好。应用该系统可安全、节能、有效地降低仓储玉米含水率。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粮食孔隙度就仓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粮食孔隙度测量新思路,旨在探索一种就仓测量粮食孔隙度的新方法,为研发粮食孔隙度就仓测量仪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模型仓内测量小麦、玉米的孔隙度,各自测量75次。为了降低模型仓进气初始阶段的流量波动现象对结果造成的影响,需要求出所有实验中同一时刻流量的平均值,用Excel对不同时刻的平均值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平均流量-时间曲线,用1stopt对曲线积分,将积分值连同测得的压力、温度代入相应公式可以计算出孔隙度。用该方法得到的小麦孔隙度为34.5%,玉米孔隙度为41.6%,与用排水法得出的参考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55%和4.00%。结果表明:由该测量系统测定时无需取样,可以测出粮食在仓储状态下的孔隙度,测定结果比取样后测定的数值更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7.
果蔬在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品质劣变,食用价值降低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障果蔬品质,减少产后劣变导致的资源浪费,本文综述了果蔬品质劣变传感检测与监测技术最新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类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优缺点。其中,机器视觉可检测果蔬外部品质和表面缺陷,电子鼻可监测果蔬的劣变气味,近红外光谱可检测果蔬内部品质和隐性缺陷,高光谱成像能实现可视化检测果蔬内外品质、监测劣变过程,拉曼光谱可检测果蔬腐败菌及其代谢产物,多技术联用和多信息融合能综合评价果蔬劣变。以各种传感器为感知节点构建物联网监测系统,进而实现果蔬品质劣变信息的智能化实时监测,为解决果蔬加工过程中品质劣变控制技术难题提供参考,对降低果蔬产后的经济损失,推进果蔬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产于江苏省东台市的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含水率(12.10%、14.16%和16.34%)的稻谷和糙米,在低温(8℃)、准低温(15℃)及室温(20~25℃)3种储藏条件下的含水率、脂肪酸含量、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在245d的储藏期内,稻谷和糙米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储藏前,偏高含水率样品的食用品质优于正常和偏低的样品。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和糙米的含水率和食味值均逐步降低,而脂肪酸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初始含水率、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脂肪酸含量、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不同的储藏温度下,不同含水率稻谷和糙米的食用品质都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其中,较高含水率的样品在较高储藏温度下品质下降的程度更高,而且糙米食用品质下降的程度高于稻谷。另外,试验结果还显示,在低含水率条件下(12.1%),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稻谷和糙米食用品质变化都很小,表明在较低含水率下将水稻以稻谷的形式进行储藏,有利于保持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9.
储粮害虫会降低粮食及其产品的重量、品质和营养健康指数,并且我国粮虫检测方式仍然以人工检测为主。为满足储粮害虫快速检测的需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获得了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的主要特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根据这些化合物的性质筛选出多个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并以传感器阵列为核心开发了储粮害虫电子鼻检测装置。该装置采集了赤拟谷盗、被赤拟谷盗侵染的面粉、被长头谷盗(Latheticus oryzae Waterhouse)侵染的面粉3种实验对象的气味信息,提取每条响应曲线的相对变化值和相对积分值作为原始特征矩阵(10×2),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PLSR)对原始特征矩阵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实现了对面粉中赤拟谷盗和长头谷盗虫口密度的预测。优化后的传感器数量由10个减少至8个,赤拟谷盗样品的两个主成分累计的贡献率为79.4%。基于PLSR的预测模型对面粉中赤拟谷盗的数量有很好的预测效果(校正集:相关系数r=0.88,均方根误差为8.09;验证集:r=0.89,均方根误差为7.75);该预测模型对面粉中长头谷盗的数量也有很好的预测效果(校正集:r=0.94,均方根误差为5.85;验证集:r=0.94,均方根误差为6.08)。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满足判别储粮中不同虫口密度样本的基本需要,并且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稻谷水分含量是衡量国家稻谷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定等指标,也是判断储藏过程中稻谷是否安全的一个监测指标。因此。水分含量是影响稻谷储藏安全的关键因子。传统的储藏技术是先将稻谷的含水量降至在当地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够安全储藏的水分再入库储藏。但是,经过干燥降水后的稻谷会增加爆腰粒,加工时碎米率高,加工出的大米蒸煮品质变差,失去应有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