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辣木果荚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分类地位,为辣木果荚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辣木种植基地感病、带黑色颗粒物病残体的辣木果荚进行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显微形态特征观察、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辣木果荚腐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不分隔、透明,孢子顶端呈尖锥形弯曲,基部平截,具油滴,大小为15.7~22.1μm×2.5~4.3μm;厚垣孢子壁厚,呈黑褐色,簇生或成链状。该菌株ITS和β-tubulin基因的序列与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菌株IMI103806的同源性高达99%(ITS登录号:GU227894;TUB2登录号:GU228188)。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与兰生炭疽菌(C. chlorophyti)具有很近的遗传关系。【结论】兰生炭疽菌(C. chlorophyti)能侵染辣木引起果荚腐病,是为害辣木果荚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疆库尔勒地区的香梨树上发生的腐烂病进行病原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采集到的腐烂病病组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疆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树上分离获得32个分离物,未发现有性型.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表明:28个分离株的形态特征与Cytosperma sacculus(Schwein.) Gvrit的特征描述相吻合,二者在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类;剩下的4个分离株的形态符合C.schulzeri Sacc.&P.Syd的特征描述,且rDNA-ITS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结论]新疆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C.sacculus(Schwein.) Gvrit和C.schulzeri Sacc.&P.Syd,其中C.sacculus是主要种.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疆核桃树腐烂病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新疆南疆核桃腐烂病菌种类.[方法]从南疆3个地方采集核桃腐烂病样10份,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0个分离物,根据科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8 S rDNA-ITS、β-tubulin两个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经形态学特征鉴定,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与已报道的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一致;从18 S rDNA-ITS、β-tubulin两个基因序列分析可以得出,18 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与C.chrysosperma(登录号:KP114125.1)相似性为99;,β-tubulin序列分析结果与C.chrysosperma(登录号:KP117038.1)相似性达到98;.[结论]新疆南疆核桃树腐烂病菌为金黄壳囊孢C.chrysosperma.  相似文献   

5.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蔗梢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自广西崇左市甘蔗种植区的甘蔗梢腐病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结合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应用十字交叉法进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rDNA-ITS序列长度为496 bp,与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同源性达99%,与轮枝镰刀菌(登录号EU047)的遗传关系最近.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70℃;菌丝生长最适pH为8,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碳源为甘露醇.[结论]引起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的病原菌是轮枝镰刀菌,该菌适宜在高温高湿、弱碱性、光暗交替及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7.
梨树腐烂病的病原菌鉴定和化学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梨树腐烂病的病菌种类,对采自中国河北、山西和安徽3省症状疑似梨腐烂病的树皮与病枝进行病菌培养和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选用22种常用杀菌剂,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分离纯化的6个菌株中有5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var.pyri)形态特征相似;以这5个菌株菌丝接种梨树健康枝条后出现与田间相同的病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发现,这5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登录号JQ618018),且与意大利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DQ241769)、陕西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GU174590)、新疆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HM013819)的rDNAITS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另外1菌株与内生菌巴西拟隐盘孢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同源性达到99%;丙环唑等8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菌丝生长抑制力强,丁香菌酯等11种药剂对分生孢子抑制效果好,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20%丁香菌酯悬浮液165倍液与97%嘧菌酯原药15 000倍液对田间病斑治疗效果较好。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3省采样地区引起梨腐烂病的病原菌为Valsa mali var.pyri;咪鲜胺、嘧菌酯和丁香菌酯等3种杀菌剂可作为梨树腐烂病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其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病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采自广西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观察其形态特征,测定其致病性,分析其rDNA-ITS序列,鉴定引起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结果]从采自广西各百香果种植基地的典型百香果茎基腐病症状植株中分...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引起桑椹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2017年从湖北省采集病果,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用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菌丝块针刺和孢子液注射接种健康果均可致病,形态学鉴定发现其形态学特征与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一致。在GenBank进行Blast比对,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Botrytis cinerea和Botrytis fabae相似率最高为99%,用区分Botrytis cinerea和Botrytis fabae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检测,同时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进一步表明该菌为Botrytis cinerea。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湖北省桑椹腐烂病的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近年发生的一种与枣花叶病有密切关系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回接证病,以及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有明显花叶症状和褐色叶斑的病叶以及有畸果症状和褐色斑点的病果中分离获得多个真菌单孢菌株,用针刺法将其接种到枣叶和幼果后出现与田间症状基本相似的褐色坏死斑,确定其对枣叶、果的致病性;该菌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头状茎点霉基本一致,3个分离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头状茎点霉的同源性达到99%。【结论】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