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优化许昌烟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研究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和湿度的4种不同组合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外观质量以及香气质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8℃(36±0.5)℃稳温24 h、42℃(37±0.5)℃稳温20 h、47℃(38±0.5)℃稳温24 h、54℃(39±0.5)℃稳温20 h的组合能够提升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同时改善烤后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许昌烟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研究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和湿度的4种不同组合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外观质量以及香气质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8℃(36±0.5)℃稳温24 h、42℃(37±0.5)℃稳温20 h、47℃(38±0.5)℃稳温24 h、54℃(39±0.5)℃稳温20 h的组合能够提升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同时改善烤后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81-183
为进一步提高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减少烤后烟青杂比例,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在定色前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密集烘烤45℃稳温时间长短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下部烟叶在45℃稳温5 h,中部烟叶稳温8 h,上部烟叶稳温12 h,可以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的等级结构,减少青杂烟叶比例,但随着45℃稳温时间的延长,烟叶颜色趋淡,橘黄烟叶比例有降低趋势。各处理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以45℃温度点处下部叶不延长或稳温5 h、中上部叶不延长表现较为协调,但是否与田间差异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不同部位烟叶烘烤的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僵硬光滑烟的影响,人们缺乏深入的认识。试验在烘烤过程中分别于38,42,48℃稳温不同时间,开展对比试验。结果发现,42℃温度点是淀粉和总细胞壁物质降解很关键的温度点;稳温时间为14 h,有利于烟叶中的淀粉降解转化,而总细胞壁物质在42℃时减少量占整个烘烤过程的50%;试验处理光滑烟比例最低为0.6%。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密集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以K326品种为材料,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烟叶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在密集烘烤过程中,42℃前烟叶淀粉含量迅速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迅速升高;42 ~47℃,烟叶淀粉含量缓慢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升高;在47℃后,烟叶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很小.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随烘烤进程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较小;氮碱比变化不大.[结论]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使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密集烤房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与湿度组合对不同产区烤烟品质的影响,通过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在不同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与湿度组合条件下处理平顶山、大理两产区烟叶,并对烤后烟叶色素、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经济性状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T3处理下两产区的化学成分较为适宜,协调性较好,外观质量、经济效益较好,T4处理的烤后烟色素含量较低;相同处理下不同产区样品烟的色素含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差异较大,大理产区烤后烟类胡萝卜素含量稍高、均价较高、能耗较小,平顶山产区的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更加适宜。因此,烘烤方案T3[38℃(35±0.5℃)稳温18 h;42℃(36±0.5℃)稳温16 h;47℃(37±0.5℃)稳温12 h;54℃(38±0.5℃)稳温12 h]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在云南普洱市景东县开展了烟叶烘烤定色后期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致香物质、感官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球温度54℃、湿球温度39℃时,稳温8h处理的烟叶外观质量好、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质量最优,经济效益最佳.稳温16h处理的烟叶物理特性好,致香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9.
以南江3号为试材,采用不同密集烘烤工艺,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及烘烤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叶采用T2(即变黄温、湿度为37℃和35℃,定色温、湿度为48℃和37℃,干筋温、湿度为65℃和42℃)、上部叶采用T5(变黄温、湿度为36℃和34℃,定色温、湿度为48℃和36℃,干筋温、湿度为65℃和42℃)进行烘烤时,其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最高,杂色烟比例低,收购均价高,烘烤成本低,烘烤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品质的影响,确定有利于提升烟叶品质的关键参数。采用高效热泵烤房,通过延长变黄和定色阶段关键温度点的稳温时间,分析评价高端烟叶产出率、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处理高端烟叶产出叶位主要集中在第7-8片,产出率均高于对照CK,以H2处理最高;烟叶的外观质量以H3处理较好,评价高于对照CK,H2处理与对照CK相当,H1略低;3个处理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均优于对照CK,物理特性以H3处理较好,H1次之,化学成分以H2处理较好,H3次之。延长烟叶烘烤变黄和定色阶段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能提高高端烟叶产出率和品质,其中H2处理(干球温度38℃稳温18h;干球温度42℃稳温16h)高端烟叶产出率相对较高,烟叶内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云烟85、K326、红花大金元(HD)3个烤烟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变化及烟叶脱水速率对烟叶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含水率的变化与烤房相对湿度的下降幅度密切相关;红花大金元烟叶对烤房温湿度的变化比云烟85、K326烟叶更为敏感,脱水速率更快;烟叶脱水速率过快是导致剧烈膜脂过氧化作用和丙二醛含量大幅升高的直接原因.烘烤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除受烤房温度的影响外,还与细胞膜过氧化导致丙二醛浓度升高有关.丙二醛可以作为烘烤过程中烟叶脱水速率和细胞膜结构破坏程度的指示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强制通风条件下密集烘烤过程中烤房内部温度、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强制通风条件下,烤房内部温湿度更加均衡,平面温度在可控范围,烟叶变黄、失水差异不大;层间平均温差≤1.5℃,54℃以前纵面干球温度呈上高下低趋势,纵面湿球温度呈中间高上下低趋势.平面湿球温度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小于干球温度,利于烟叶内部化学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南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烟草最佳适种品种,优化湖南烟草种植结构。[方法]对湖南不同在种烟草品种在烘烤过程中外观和烟叶内部含水率变化以及烤后烟质量比例进行比较。[结果]研究表明,云烟87在变黄期和定色期相对于9506和G80更容易变黄和定色,而9506在变黄期要优于G80,定色期两者变化基本相似,三者在干筋期无很大差别。[结论]烘烤过程中可以根据各阶段不同品种的烘烤特性,灵活控制烤房温湿度,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满足卷烟工业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试验采用温湿度自控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烘烤时不同工艺条件对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香吃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变黄条件下,缓慢升温定色,烤后烟叶颜色偏淡,光泽发亮,能提高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改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增加烟叶的香气物质的含量;烤红烟和挂灰烟的比例低.在高湿快速升温定色时,烤后烟叶颜色加深,光泽发暗.上等烟比例和均价较低.烤红烟和挂灰烟的比例高.烟叶在烘烤时,适当提前进入关键温度段并适当延长其时间,再控制合适的湿度条件,能够有效地改善烟叶的内在质量,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培育抗逆性强的满江红品种,以采自湖南的4种满江红(CD,XT,HY和YZ)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培养的方法对其繁殖系数、适宜生长温度、光照强度、pH及湿度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21d时4种满江红的繁殖系数均达最高,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4~28℃,光照强度15 000~20 000lx,pH 6.0,湿度60%~80%。其中,满江红YZ具有较强的繁殖性能和耐高温能力,XT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研究对象,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探讨丹桂乌龙茶精制过程中变温烘焙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4B1C4D2E3及A3B2C4D3E1处理茶品质最佳,具有清香稍带甜香、滋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或花香显、滋味浓醇、汤色金黄的品质特点。丹桂乌龙茶变温烘焙包括3个阶段,即高温去杂、低温慢焙、高温提香阶段,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或110℃、30 min,90℃、140 min,130℃、10min。烘焙对丹桂乌龙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可显著增加其水浸出物及咖啡碱含量。极差分析表明,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DEABC;第三烘焙阶段中的烘焙温度、时间为烘焙的主效因子。  相似文献   

17.
高温老化处理对棉花种子抗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99B、晋棉32号、中棉41号3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高温老化处理,研究了棉花种子在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45±1)℃)、高湿(相对湿度100%)密闭环境条件下,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棉花品种的种子活力均表现出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种子在高温处理过程中,POD,SOD,MDA活性均呈双峰曲线,MDA含量变化与POD,SOD活性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关键温度点不同湿球温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兆佳 《山西农业科学》2014,(4):338-339,352
采用自控温湿度电烤箱,研究了关键温度点不同湿度控制处理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大烘烤时在干球温度42℃时,需要湿球温度配合37℃左右的,干球温度54℃、湿球温度39℃的烤后烟叶质量较好,在一定范围内能改善烤后烟叶的可用性,对改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方面效果明显,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吸食质量可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湘烟3号烘烤过程中温湿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摸索湘烟3号的一般性烘烤工艺及烘烤过程中的诊断指标,为制订湘烟3号的烘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烤烟3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和定色期湿球温度和烟叶变黄程度指标,设4个处理,在3地从烘烤成本、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4个方面,分别考察上、中、下部烟叶的烘烤工艺。[结果]湘烟3号在烘烤过程中,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时,下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7成,叶片变软,主脉1/2变软,中、上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9成,叶片变软,主脉1/3变软;变黄后期中、下部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8℃,上部烟叶的湿球温度应稳定在39℃。[结论]初步研究了湘烟3号变黄期的温、湿度及烟叶变化状况,至于其田间成熟规律和基本表象、烟叶的变黄和失水速度及其协调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