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为了揭示芳樟矮林的生长、生物量、精油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芳樟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对不同月份间芳樟矮林的地径、株高和冠幅、生物量、出油率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5月底至6月底,芳樟矮林地径生长缓慢,6月底至7月底地径快速生长,7月底地径显著高于5月底和6月底,之后地径生长又缓慢,之间差异不显著;5月底至7月底,芳樟矮林冠幅不断增长,7月底冠幅显著高于5月底和6月底,与5、6月底比较,7月底冠幅分别增加了62.05%和30.83%,之后冠幅生长缓慢,之间差异不显著;芳樟矮林的株高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9月底株高生长达到最大,显著高于5、6和7月底,与5、6、7月底相比较,9月底株高分别增长了66.29%、29.34%和15.12%.2)5月底至8月底,芳樟矮林单株鲜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之后单株鲜质量基本不变,与5、6、7月底相比较,8月底单株鲜质量分别增加了395.63%、148.40%和69.92%;芳樟矮林单株叶和小枝鲜质量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8月底至9月底可以获得较大单株叶和小枝生物量,而芳樟矮林单株主枝鲜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3)芳樟矮林叶片出油率高,且随着时间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7月底叶片出油率(1.52%)最高,而叶片含水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芳樟矮林小枝和主枝出油率均较低,随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而含水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芳樟矮林叶片精油芳樟醇含量超过95%,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基本不变.[结论]芳樟矮林的采收在8月中下旬为宜,此时枝叶生物量大和精油含量高,可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放置时间樟树叶出油率探讨推迟提取精油是否会影响精油提取效率,并在油细胞水平进行观测验证。[方法]选取3株出油率不低于1.4%,精油中芳樟醇含量不低于70%的健壮优良单株进行放置试验。采集时将树冠分为上中下3层,经过0~72 h的放置,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出油率,用含水率测定仪测定含水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精油成分,用透明法观察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油细胞密度、直径。[结果]随着自然放置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出油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大约从1.17%提升到1.28%;樟叶片含水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大约从51.54%下降到34.79%;精油中芳樟醇含量虽然随着叶片的放置而产生变化,但在放置时间内,精油中的芳樟醇含量差异均不会达到显著水平;每个单株的叶片在放置72 h内,油细胞密度、油细胞大小在各个阶段差异性均不显著,也就是说油细胞密度、大小不会随着叶片的放置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结论]樟叶在采后经过72 h的自然放置,出油率虽会升高,但0 h与放置后的差异并不显著,芳樟醇、油细胞密度、直径在放置24、48、72 h时均不会产生显著性差异。由此推论生产上暂时放置矮林樟树不会显著影响精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喷施6-BA对芳樟矮林萌芽和生长的影响,为芳樟矮林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芳樟矮林为材料,设置5个6-BA浓度梯度,采用SPSS对芳樟矮林的萌芽数、萌条数、地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出油率进行分析。结果:6-BA对萌芽数、萌条数有显著促进作用,100 mg/L 6-BA处理的萌芽数和萌条数最多,其次是25 mg/L 6-BA处理;6-BA处理对地径和株高生长也有显著促进作用,随6-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以100 mg/L 6-BA处理地径和株高最大,其次是25 mg/L 6-BA处理;6-BA对冠幅的影响不明显;6-BA对芳樟矮林生物量有促进作用,25 mg/L和100 mg/L 6-BA处理的单株鲜重、单株小枝鲜重和单株主枝鲜重较大;喷施6-BA对鲜叶出油率的影响不明显,25 mg/L 6-BA处理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最高。结论:综合生长和精油产量指标,喷施100 mg/L 6-BA对芳樟矮林萌芽、生长、单株鲜叶精油产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下2种樟树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比较猴樟(Cinnamonum bodinieri Levl)和芳樟(C.camphora L.(linalool-type))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揭示樟树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为北方地区耐寒樟树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猴樟和芳樟的1年生幼苗为试材,采用室内低温处理的方法,对2种樟树在0℃下处理12,24,48h及在-5,-10℃下处理24h,取样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樟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对2种樟树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适当低温胁迫,导致2种樟树叶肉细胞器中叶绿体结构首先发生膨大变形,淀粉粒出现降解现象,液泡内含物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过度的低温胁迫导致叶绿体结构分解,淀粉粒消失,甚至出现质壁分离、细胞器崩溃降解现象。相同低温条件下,猴樟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的程度及淀粉粒降解速度均小于芳樟,至-10℃胁迫24h时,芳樟叶绿体、细胞核等器官均已遭到严重损伤,而猴樟细胞结构尚能维持完整。【结论】低温胁迫下,猴樟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稳定性大于芳樟,其对低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5.
以芳樟醇型樟树半年生组培苗为研究材料,设计4个土壤水分梯度,测定芳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最适合芳樟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55%~60%,植株在此含水量处理下,芳樟叶片组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幅度不大,其平均叶面积、株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678.33 mm2、15.39 cm和4.78mm,均为各处理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揭示不同留茬高度对芳樟矮林萌芽更新、生物量积累和精油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设置4种不同的留茬高度(0.7,1.0,1.2,1.5 m),并以0.3 m为对照,应用SPSS19.0对不同处理下萌条数量、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精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芳樟单株总萌条数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各处理间的差异主要由靠近主干基部的萌条数变化造成。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芳樟萌条叶面积分别增加了8%、24%、18%和0.7%;(2)芳樟矮林生物量积累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在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单株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均表现为1.2 m1.0 m1.5 m0.3 m0.7 m,留茬高度为1.2,1.0 m处理与CK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各处理枝干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在各处理中均表现为叶片枝干。(3)留茬高度对芳樟精油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叶片的精油含量大于枝干。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植株不同器官的精油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留茬高度为1.2 m时单株产量达到最大,除留茬高度1.0 m外,与其余各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叶片的精油产量大于枝干,占单株总产量的90%以上。【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茬高度有利于芳樟萌芽更新数量和单株叶面积的增加,主要通过生物量的积累来提高精油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柠檬香茅草产业在贵州地区的发展,以种植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香料资源圃内不同来源(东兴、景洪、广州、兴义和望谟)的柠檬香茅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法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采收期(7、10月)和不同部位(叶片、茎秆)香茅草挥发油得率及成分。结果表明:10月采收的香茅草茎秆和叶片挥发油得率分别为6~11.31和13.37~21.89 mL/kg;7月采收的香茅草挥发油得率显著高于10月,茎秆和叶片部位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0.2~19.08和21.99~34.5 mL/kg,且兴义香茅草叶片挥发油得率最高,为34.5 mL/kg。以东兴香茅草为例,经比较色谱图发现,不同时期采收的茎秆和叶片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出峰时间一致,且峰型相似,而在7 min 12 s时茎秆和叶片出现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5份资源中共鉴定出23种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相同成分有12种,其中柠檬醛含量最高,分别占东兴、景洪、广州、兴义和望谟来源的柠檬香茅草挥发油的75.86%、75.87%、74.05%、72.23%和75.77%。除醛类物质外,挥发油中还含有少量烯类、醇类、酯类等物质。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展开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时期黄瓜叶片的展开速度有较大差异。10月14日伸出叶片的叶面积35 d时达到最大,12月1日伸出叶45 d时才完全展开,且其最大叶面积明显小于10月14日伸出叶。2月1日伸出叶的叶片展开速度与最大叶面积介于10月14日和12月1日伸出的叶片之间。各时期叶片的色素含量于叶片展开前期逐渐升高,20~30 d后下降。随着叶片展开程度的增加,各时期伸出叶片的Pn逐渐增加,20 d左右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多随叶片伸出时间的延长而降低。AQY变化曲线呈单峰型,高峰分别在叶片伸出后20~40 d出现。CE于叶片伸出20~30 d时达到最大,升降速度以10月14日伸出叶的最快,12月1日的最慢。叶片伸出前期,Fv/Fm和фPSⅡ随叶龄增大而增加,40~50 d时开始下降。叶片初展时,气孔与非气孔因素同时影响叶片的Pn;而叶片衰老时,光合功能的衰退主要与叶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依据越冬期间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对尾叶樟Cinnamomum camphora、猴樟C.bodinieri和樟C.caudiferum 3种樟树的自然降温胁迫响应特性及抗寒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12月中旬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变化不明显,可能与低温持续时间较短,且气温又时有回升相关;进入1月后,连续4 d-8℃的低温(1月5—8日)造成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迅速增加.与12月28日相比,1月9日3种樟树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6.59%、43.44%和24.29%,可溶性含量分别增加了8.19%、21.27%和16.72%,其中猴樟和樟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之后,随着气温的持续降低,过度的低温胁迫导致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下降和电解质渗透率上升;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又略有上升,而电解质渗透率则呈明显的下降态势.结合隶属函数法的应用,得出自然越冬过程中樟树的抗寒性呈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变化.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猴樟>樟>尾叶樟,这与越冬期间外部形态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农户生产中草药爵床提供技术指导,采用人工撒播、育苗移栽及野生种植试验,测定爵床产量和主要成分山奈酚3-0-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表明:采收时间对爵床产量及主要成分含量影响明显,产量以9月23日采收的最高,野生种植、人工移栽、人工撒播的干重分别为466.10公斤/亩、533.20公斤/亩和506.70公斤/亩;野生种植的山奈酚3-0-芸香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含量以10月23日采收的最高,分别为4.60毫克/克、2.85毫克/克和3.26毫克/克,人工移栽、人工撒播9月13日采收的最高,9月23日采收的次之。从产量和含量综合看,爵床采收时间以9月23日至10月23日为宜,即爵床主茎穗状花序中上部的花朵盛开,授粉结束后采收;爵床种子在10月中下旬采收为佳。由于人工移栽比人工撒播和野生种植均费时费工,因此大田生产应采用人工撒播种植为主要。  相似文献   

11.
青蒿挥发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  胡浩斌  郑旭东  王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60-3961,3964
从提取方法、采收期、贮存期、产地、采集部位和种植季节6个方面分析青蒿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因素。并收集整理了不同产地的挥发油组分,总结出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以倍半萜和单萜为主,主要成分是樟脑(Camphor)、1,8-桉叶素(1,8-cineole)、蒿酮(Artemisia ketone)、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side)、石竹烯(Caryophyllene)、芹子烯(Seltnene)、莰烯(Camphene)、蒎烯(Pinene)和大根香叶烯D(Germacrene D)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引种栽培的鼠尾草精油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上海地区引种栽培的一年生和三年生的鼠尾草植物不同季节(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月,春季-4月)的叶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且用GC和GC/MS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生和三年生鼠尾草精油成分和含量在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变化,精油的主要成分是侧柏酮(29.53%~49.70%),其次是樟脑(11.70%~22.72%),1,8桉叶油素(3.39%~12.08%),绿花白千层醇(4.09%~11.49%),蒎烯(0.95%~11.19%),β石竹烯(2.76%~10.58%),龙脑(1.79%~9.86%)和β芹子烯(2.94%~7. 39%).一年生和三年生鼠尾草精油含有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八月达最高,三年生鼠尾草精油含量要高于一年生鼠尾草.  相似文献   

13.
水肥调控对油棕叶片数量与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油棕园适宜的灌水施肥技术,本试验采用L8(4×24)混合型正交试验,研究7龄油棕不同配比供水量和施肥水平对油棕叶片数量与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调控能有效促进油棕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灌溉比施肥更能增加油棕叶片数量;旱季油棕园适合的经济灌水量为1750L/株·周;施肥时间最好在3、7、10、12月,但7月应提高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彭家葵  李宏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46-10947
[目的]确定湖南新宁秋冬季栽培南畔洲萝卜(RaphanussativusL.)的适宜播种时期。[方法]于8月18日、9月18日、10月18日、11月18日、12月18日在湖南省新宁县试验地分别播种南畔洲萝卜。[结果]以收获块根为目的的最佳播种时段为8月下旬到10月中旬,其块根重量、根叶比均比其他播种期显著增加。以收获叶片为目的的最佳播种时段为8月中下旬。在11月及以后播种的萝卜会在块根未充分生长前抽薹,并使块根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下降。[结论]在湖南新宁栽培南畔洲萝卜时,应该根据收获目的的不同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5.
椒样薄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椒样薄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措施(播期、密度、氮磷钾用量、最佳收获期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椒样薄荷精油高产(≥80kg/hm^2)优质的农艺措施优化方案为:播期10月23日-11月7日(即霜降至立冬),密度18.2-27.0万苗/hm^2,施肥量纯氮142.9-180.0kg/hm^2、P2O593.3-139.2kg/hm^2,最佳收获期为主茎10%左右的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16.
吴晓宝  李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77-1678
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水资源紧张、水费高的突出问题,提出采用硬化地面为集雨面、利用蓄水池储存的方法进行雨水的收集、储存与利用。结果表明,盛乐校区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6、7、8月;蒸发量除了1和12月之外,其他月份的蒸发量均较大;硬化地面有效降水量应大于4 mm;硬化地面全年平均可收集雨水为0.31 m3/m2,其中8月份最大,收集雨水约0.17 m3/m2。  相似文献   

17.
机械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收获是油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影响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效益。通过人工模拟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方式,分析不同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机械收获方式选用及配套参数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含油量不同的2个中熟油菜品种,在湖北黄冈和襄阳设置联合收获不同收获时期(终花后20—44 d(黄冈)和终花后23—47 d(襄阳),每隔3 d收获1次)以及分段收获不同割倒时间(终花后20、26和32 d(黄冈)和终花后23、29和35 d(襄阳))和后熟时长(3、6、9和12 d)试验,测定千粒重、含水量、品质等关键指标。【结果】联合收获两试点、两品种均在终花后38 d左右达籽粒生理成熟期,所需积温约1 100℃,千粒重和含油量最大。终花后46 d左右,籽粒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可快速降至最适点,为机械化联合收获适宜时期。籽粒含水量降幅与日均温及大气压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降幅与日均温极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显著负相关。与D1、D2相比,分段收获在D3条件下(终花后33 d左右)割倒后熟,籽粒千粒重、含油量、出油率、整齐度及油酸含量均值最高,叶绿素含量、亚油酸含量及含水量均值最低;后熟天数对籽粒含油量、出油率、千粒重、整齐度、油酸、亚油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后熟6—9 d时籽粒叶绿素与含水量可快速降至最适点,为适宜捡拾脱粒时期。籽粒含水量降幅与太阳辐射量极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终花至收获期间,平均日均温19—22℃、降雨量1.0—3.5 mm,大气压1.45—1.75 kPa条件下联合收获在终花后46 d左右(生理成熟后8 d左右)收获,分段收获在终花后33 d左右(即生理成熟前5 d左右)割倒;平均相对湿度64%—80%、降雨量0.7—3.1 mm、太阳辐射量10—13 MJ·m-2条件下分段收获后熟6—9 d捡拾脱粒最为适宜。此条件下,籽粒含水量均可降至15%左右、叶绿素含量均可降至10 mg·kg-1以下。且2种收获方式在籽粒千粒重、含油量、出油率及整齐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与联合收获相比,分段收获籽粒油酸、亚油酸含量更高,籽粒和油脂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8.
皖西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在皖西 6个县 (市 ) 2 4个乡镇均有发生 ,危害寄主 10科 2 6种。豆科、葫芦科作物危害最重。在自然环境下全年发生 8~ 10代 ,5~ 7月危害较轻 ,8~ 10月危害逐渐加重。 11月中下旬转入冬季温室大棚内危害越冬。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药剂防治为重点 ,一般应在虫叶率 2 0 %左右时用药。连续防治 2~ 3次。爱福丁、杀虫双等杀虫剂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葡萄延迟栽培技术,以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内2年生摩尔多瓦葡萄为试材,系统地研究推迟萌芽+延迟采收+挂树贮藏综合措施的延迟栽培效果。结果表明:在河北省阳原地区,摩尔多瓦葡萄可推迟至5月上旬萌芽,8月20日果粒开始着色,10月21日成熟,成熟后可挂树贮藏至元旦。浆果采收期比露地延迟50~120d,上市期为10月下旬至元旦。延迟采收前40d内,果粒体积和果粒重逐渐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继续升高,酸含量、硬度降低,果皮变薄,颜色由蓝黑色变为黑色,口感多汁、浓甜和酸味消失;40d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继续升高,粒重开始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大。利用春季夜间低温推迟葡萄萌芽期、秋冬季保温延迟采收和落叶后挂树贮藏3项关键技术措施,可使北方日光温室摩尔多瓦葡萄比露地栽培推迟50~120d上市,为11月至元旦市场和冬季观光采摘市场提供优质新鲜葡萄。  相似文献   

20.
采收期对糯玉米郑黄糯2号品质和鲜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采收期,比较了5个不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酶活性及鲜穗产量。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郑黄糯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影响较大。随采收期推迟,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增加,赖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鲜穗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授粉后24 d(即8月24日)采收鲜穗产量最高(15 492.36 kg/hm2)。兼顾品质、产量双重因素,郑黄糯2号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