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长江下游安徽省油菜产区氮肥使用量过高、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在安徽当涂县,选用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施用常规尿素(N)180 kg·hm -2和240 kg·hm -2时,单位面积产量和纯收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相同施氮量下,分3次施用比1次施用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纯收入显著(P<0.01)增加。施用油菜专用控释尿素,随着施氮量增加(60~240 kg·hm -2),单位面积产量和纯收入均显著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 -2时,单位面积产量并不会进一步增加。当施氮量同为240 kg·hm -2时,与分3次施用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增产19.02%,单位面积纯收入可增加2 604.56元·hm -2。与施用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可以通过增加全株角果数来提高产量。在长江下游安徽油菜产区,建议施用折纯N 240 kg·hm -2的油菜专用控释尿素来替代常规尿素,既省工省力,又可使油菜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
合理施肥是促进水稻高产的关键,然而过量施肥特别是氮肥过量现象较为普遍,为达到化肥减量增效之目的,在武义县进行水稻甬优6760氮肥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减氮20%、常规施肥减氮30%和常规施肥减氮40%处理比常规施肥对照水稻产量分别减产2.4%、5.0%和12.1%。常规施肥氮素投入量较高,为251 kg·hm -2,大穗型水稻甬优6760将基肥复合肥改为缓释肥,追肥早施,实现氮素减量20%,可保证水稻产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探讨缓控释肥与速效氮的合理配比,实现水稻的轻简化生产。以南粳9108为试材,开展2个稻季的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缓控释肥与速效氮比例(缓控释肥∶速效肥=80%∶20%、65%∶35%、50%∶50%),研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增产0.11%~11.69%,其中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65%缓控释肥+35%速效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缓控释肥占比越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越高。水稻成熟期,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3个配施处理水稻茎蘖数2年平均分别增加1.35%、0.72%和0.42%。配施处理2年水稻4个时期平均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肥与速效肥配比处理间差异,发现速效肥比例越高,对水稻前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反之,对水稻后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与常规施肥相比,2年试验中3个缓控释肥配施速效肥处理能...  相似文献   

4.
缓控释肥可以降低氮肥过量使用、节约人工,提高肥料利用率、稻米品质、产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氮肥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本试验选用了3种缓控释肥硫包膜缓控释肥、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和缓控释掺混肥在减氮施肥(只施用常规施肥的70%)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相比常规施肥可以保障水稻生育期氮素积累、提高肥料利用率,最终通过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的节肥增产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邱家店镇黄沟岗村设置不施氮(CK)、常规氮优化施肥(OPT)及5种缓控释肥一次性施入7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用氮肥增产显著。(2)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OPT处理增产11. 4%和10. 2%;高塔有机硅缓释肥处理则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3)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差异不显著,但秸秆生物量差异较明显,以鲁西脲甲醛复合肥处理最高。(4)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比OPT处理分别增加37. 3%和35. 3%。本试验条件下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为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及小麦栽培使用的缓控释肥类型。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滴灌夏玉米上的肥料效应,从而优化滴灌施肥系统,为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滴灌带设置为一管带两行,氮磷钾分别设4个处理,其中氮肥处理为0、144、180、216 kg·hm -2(记为N0、N1、N2、N3),磷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P0、P1、P2、P3),钾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K0、K1、K2、K3),氮磷钾肥料分4次滴施,以研究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肥料的利用率。结果 (1)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施氮磷肥的用量呈抛物线性变化,当施氮量为180 kg·hm -2,施磷量为90 kg·hm -2时,作物产量最高;当氮磷肥施用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时,作物产量随施氮磷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氮肥处理的下降程度差异不显著,而磷肥施用量超过90 kg·hm -2时,作物产量随施磷量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在本处理中,夏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提高,均呈增加趋势。(2)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几乎没有影响,在灌浆期与收获期时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抛物线性变化,变化趋势与产量基本相同。(3)不同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不同,分别为33.39%—58.44%、14.15%—28.88%、54.70%—65.75%,当夏玉米产量最高时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两年平均为51.21%、28.88%、65.75%;在最高产量条件下,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8.08、11.41和8.83 kg·kg -1;偏生产力分别为59.88、119.75和100.65 kg·kg -1结论 在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滴灌施肥条件下,最适宜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180 kg·hm -2和90 kg·hm -2,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 -2、施磷量超过90 kg·hm -2时,夏玉米产量会出现下降,但随施钾量的提高,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滴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1.21%和28.88%和65.75%。  相似文献   

8.
吴雯 《农技服务》2023,(9):24-27
为科学指导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探清安顺市水稻化肥利用率,设置常规肥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4个处理的水稻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肥区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最高,分别为25.01万穗/667m2、165.43粒、150.23粒,水稻籽粒净产量、秸秆折合产量常规肥区最高,分别为543 kg/667m2、460 kg/667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安顺市水稻化肥利用率表现为氮肥利用率43.56%,磷肥利用率14.36%,钾肥利用率20.29%。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控释BB肥侧深施用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以等氮量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净收益均为最高。等氮量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1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2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10%控释BB肥撒施处理均较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有所提高。减氮1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相较于减氮10%控释BB肥撒施处理,肥料利用率、产量与净收益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施瑾  马彩婉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19-2220
在田间进行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氮肥一次性施用的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2.3%~8.5%;施用缓释肥的水稻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氮肥表观利用率为24.7%~30.5%,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的18.3%~20.1%。表明缓释氮肥可以用于水稻一次性施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控释尿素对云南旱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云南省玉米主产旱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氮肥为对照(CK),研究单独施用100%,75%,50%控释尿素(CU)和普通尿素(U),普通尿素分批施用,以及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共同施用对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收获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有差异,2年试验中均以CK玉米的农艺性状最差;2011年单独施用100%控释尿素处理(CU100%)和40%普通尿素+60%控释尿素作基肥共同施用处理(U40%+CU60%)玉米的农艺性状较优,2012年单独施用100%控释尿素(CU100%)和75%控释尿素处理(CU75%)以及U40%+CU60%处理玉米的农艺性状较优。2011年,CU100%处理玉米产量最高,CK产量最低;2012年,CU7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其次为CU100%和U40%+CU60%处理,CK产量最低。当氮肥用量相同时,所有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均高于U处理。一次性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22.2%~33.5%,一次性施用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为32.7%~46.5%,高于一次性施用普通尿素处理。当氮肥用量相同时,所有CU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U处理。一次性施用U的处理中,氮肥农学利用率为3.1~8.6kg/kg;一次性施用CU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7.7~12.7kg/kg,均高于一次性施用U的处理。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共同施用处理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分批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低于控释尿素处理或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共同施用的处理。【结论】云南旱区玉米种植中,施用比常规施肥氮用量少的控释肥可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研究地内,氮用量为105.0~157.5kg/hm2的控释尿素处理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氮素释放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旨在筛选有利于东北春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利用的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比例,为控释氮肥在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和海城市两地以当地主栽品种东单6531和铁研358开展田间试验。供试肥料: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两个试验区均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K0)、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CK)和减氮对照处理(CK1)、树脂包膜尿素较CK减氮处理(T0);沈阳试验区还设置了3个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及减氮处理(T1、T2、T3),海城试验区设置了两个处理(T1、T2)。T1、T2、T3处理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分别为8:2、6:4、4:6;沈阳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44 kg·hm -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220 kg·hm -2;海城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17 kg·hm -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195 kg·hm -2。玉米生长季内各生育时期分别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每个小区单独采收记录产量。 【结果】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且随着配施比例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T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10 250 kg·hm -2),CK1产量最低(9 307 kg·hm -2)。在等氮素条件下,玉米产量表现为T2>T3>T1>T0>CK1,籽粒产量较CK1处理增产幅度为3.89%—25.76%。在减氮10%条件下,T2处理产量与CK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无机氮含量,树脂包膜尿素可以为玉米中后期生长提供氮源,且在等氮条件下,随着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配比增加,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均以T2处理最高,CK1处理最低,两地结果一致。 【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优于普通尿素处理,其中以T2处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为6:4,效果最好;根据两种肥料不同时期的释放特点,通过拟合曲线,在辽中南地区,当62%包膜尿素搭配38%普通尿素条件下,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且最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普通尿素和包膜肥料优势,可有效增加春玉米中后期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氮磷钾需求及化肥减施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氮、磷、钾肥的施用现状及需求情况,为合理施肥和科学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农户调查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产量水平及氮、磷、钾肥施用情况,阐明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春小麦产量构成及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影响。【结果】农户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产量平均为(6 985±867)kg·hm -2,偏高产及高产农户比例达82.7%;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氮、磷肥施用量和过量施肥量均呈降低趋势,钾肥施用量总体不足。平均来看,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94、162和49 kg·hm -2;97.1%的农户氮肥投入过量,过量施氮量为69—114 kg·hm -2;20.5%的农户磷肥投入过量,过量施磷量为18—42 kg·hm -2;钾肥投入总体不足,比推荐施钾量少30—51 kg·hm -2。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120—240 kg·hm -2时,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均显著增加,并在施氮量180 kg·hm -2时达到最高,此时籽粒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亦达到最大,分别为168.2、23.9和23.2 kg·hm -2;随施氮量增加,氮收获指数无显著变化,平均值为56.5%,磷收获指数呈增加趋势,钾收获指数表现为下降趋势。施氮180 kg·hm -2时,春小麦氮素需求量达45.8 kg·Mg -1,比对照增加19.6%;磷需求量从不施氮的6.0 kg·Mg -1显著降到高量施用氮肥(240 kg·hm -2)的5.3 kg·Mg -1,而钾需求量则从42.6 kg·Mg -1增加到49.7 kg·Mg -1。磷肥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磷肥时春小麦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明显增加,但地上部生物量和穗粒数均明显降低,因此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平均为5 446 kg·hm -2。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籽粒吸氮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需求量,平均值分别为141.6 kg·hm -2、54.5%和25.9 kg·Mg -1,分别比不施磷肥提高28.6%、27.9%、26.2%;施用磷肥亦可促进磷素向籽粒转移并提高磷收获指数,籽粒吸磷量和磷收获指数分别比不施磷肥提高15.9%和15.2%,磷需求量呈增加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 钾需求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降低,从不施磷的68.1 kg·Mg -1降到施磷120 kg·hm -2的49.7 kg·Mg -1。钾肥试验结果发现,施钾量对生物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每公顷穗数,籽粒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高量施钾(75 kg·hm -2)可显著减少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和氮、磷、钾收获指数,穗粒数比对照下降9.1%,千粒重比对照增加7.6%,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可达57.2%、73.5%、7.3%。施钾60 kg·hm -2时,氮、磷、钾需求量均达最高,分别为55.3、5.5、57.6 kg·Mg -1,而高量施钾(75 kg·hm -2)时,氮和钾需求量显著降低20.6%和13.7%。可见适量施钾可提高氮、钾需求量,而高量施钾则降低氮、钾需求量。【结论】减少氮肥、调控磷肥、适当增加钾肥依然是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化肥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春小麦氮需求量为38.3—57.2 kg·Mg -1,在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时可显著增加;磷需求量为5.1—6.0 kg·Mg -1,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对磷、钾肥无显著响应;钾需求量为42.6—68.1 kg·Mg -1,随施氮量增加呈升高趋势,随施磷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在高量施钾时显著降低。推荐氮肥适宜用量为120—180 kg·hm -2,比农户平均施氮量减少25%—60%;磷肥用量在48—96 kg·hm -2时,更有利于稳定春小麦产量并促进氮、磷向籽粒的转移,比农户平均用量减少40.7%—70.3%;钾肥用量在0—60 kg·hm -2时可稳产增质,在现有施肥水平上适量增加即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生物炭作为比表面积大、富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一种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弄清生物炭与化肥氮配合施用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氮肥利用率的综合影响,为合理使用生物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穴市花桥镇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180 kg·hm -2)(IF)、常规施氮+10 t·hm -2生物炭(IF+C)、减氮30%+10 t·hm -2生物炭(RIF+C)。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018和2019年水稻生长季节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测定水稻产量,探讨生物炭配施不同量无机氮对稻田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稻季CH4和N2O排放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CH4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分蘖期和齐穗期,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氮肥施用和排水后。2018和2019年稻季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分别为0.01—48.97 mg·m -2·h -1和0.36—18.08 mg·m -2·h -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0.002—0.17 mg·m -2·h -1和0.01—0.28 mg·m -2·h -1。2018年各处理CH4和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17—7.16 mg·m -2·h -1和0.02—0.04 mg·m -2·h -1,2019年的分别为5.16—5.83 mg·m -2·h -1和0.05—0.08 mg·m -2·h -1。(2)与CK相比,无机氮肥的施用对CH4排放没有影响,但显著提高了N2O排放,增幅为32.6%—113.0%。与IF处理相比,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IF+C、RIF+C)显著降低N2O排放,在2018年降幅为33.4%—43.1%,2019年为37.0%—39.5%,但对CH4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对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处理IF+C与RIF+C间CH4和N2O排放差异不显著。CH4排放是综合增温潜势(GWP)的主要贡献者,对GWP的贡献达84.4%—95.2%。(3)氮肥施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4.0%—6.0%。与IF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IF+C、RIF+C)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幅达9.9%—11.9%。生物炭与无机氮配施处理IF+C与RIF+C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与IF处理相比,IF+C、RIF+C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了7.7%—8.1%,且RIF+C的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分别增加了57.1%、52.3%。【结论】减氮30%配施生物炭能有效地降低稻田N2O排放、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项可持续的农艺措施。但生物炭对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效应还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双季稻种植过程中,在等氮代替常规施肥以及在基肥和追肥分别给予减量的条件下,控释肥对比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主要性状、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控释肥(等氮或减氮处理)处理的双季稻总产量和年收益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总产量增加2.46%~8.11%,收益增加2 070.8~3 074.4元/hm2;等氮控释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早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9.57~24.14个百分点),但降低了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6.56~13.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试验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比较了宜施壮控释肥不同的控释时间及施肥方式对水稻(Oryza sative L.)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施用控释肥具有缓慢释放养分的作用,能与水稻的生长期保持一致,并能满足水稻高产稳产需求;控释肥处理区的株高、穗长、千粒重和水稻专用肥区、常规施肥区均无太大差别,但可以明显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水稻控释肥CRU1产量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增产3 135.0 kg/hm~2,增产率为43.5%;比常规施肥对照增产1 800 kg/hm2,增产率为21.1%。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不合理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九香粘’品种为材料,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随机区组小区试验,研究了侧深施用控释肥对机插中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采用侧深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水稻茎蘖数显著增多,植株器官干物质重和收获指数均较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提高显著,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侧深施用控释尿素、控释尿素减氮20%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9.98%、7.53%和8.37%,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4.57%、57.62%和29.02%。处理效果以控释尿素最好,控释复合肥优于常规尿素。机插中稻侧深施用控释肥可改变机插中稻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形成,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减量化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一级品率,并且能较好地保证马铃薯产量,马铃薯产量增加8.00%~25.59%,以100%控释肥增产效果最好。马铃薯品质方面,减氮控释肥处理能提高马铃薯品质。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10.53%~22.69%,其中,以减氮40%控释肥的氮肥利用率最高。在马铃薯土壤硝态氮含量方面,施用控释肥能降低硝态氮在各个土层的累积,其中减氮30%~40%控释肥处理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以夏玉米鲁单818为供试品种,在磷肥、钾肥用量相等,氮肥用量分别在240 kg/hm2和192 kg/hm2用量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类型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比对照(CK)增产23.82%~33.79%,比一次性普通肥料施用增产1.04%~3.23%;施氮240 kg/hm2时,A控释肥的应用效果最好,施氮192 kg/hm2时B控释肥的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