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国际农业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且具有竞争优势。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当前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大豆产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大豆种植,但是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基于此,介绍了科右前旗的气候环境,分析了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升了农业产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农田灌溉中容易发生浪费水资源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率。基于此要结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实际情况,加强节水设计,做好农田灌溉管理工作。文章将简述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小麦是其农业领域的重要作物,在其漫长的生长期中,极易受到水源、温度及人为因素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也极易被病虫草害所侵害。文章从河北省的农业基本情况和自然气候条件着手研究,尝试通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提出有助于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蓖麻疫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疫病由蓖麻疫霉菌所引起,是蓖麻上的重要病害,危害盛期在7—8月份。温度在10-25℃,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此病害最容易流行。常会引起猝倒、茎基腐、茎腐、果腐和叶枯等,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蓖麻产量。在蓖麻生产上应采取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农业的发展为我国提升经济水平,结合农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全面分析,制定完善的种植计划于方案,确保农产品产量于质量。其中就包括花椒种植,花椒在种植与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轻则影响花椒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种植会使花椒树直接死亡,会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还需在花椒种植过程中加大对其的保护,在不同的生长环节中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花椒农产品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6.
李玲 《农技服务》2014,(2):49-50
<正>我乡是一个纯农业乡,随着种植制度的改变,农民的种植意识不断提高,本地品种容易倒伏,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农民对新品种的认知不断增强,为了使农民增产增收,进行该新品种密度试验。1、基本情况1.1人口结构状况坪地乡辖15个行政村、182个村民组、10000多户、总人口35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5%,是典型的纯农业乡。1.2气候条件坪地地理位置是东经104°31′~104°38′,北纬26°05′~26°09′,海拔高2060m,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雾重、雨多,相对湿度大,气候暖和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1.7℃,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作物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的高低是影响农作物产量以及温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根据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作物招聘技术研究和分析的力度,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农业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就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长条苦瓜是建瓯本地菜农自行选育的优良品种,它种植容易、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病虫害少。较耐热不耐寒,怕霜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快、座果早、产量高。超过32℃和低于15℃都不利苦瓜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15℃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日光温室冬春茬豇豆栽培中,生长的前期处在低温弱光照阶段,后期处在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的时期,容易出现落花落荚情况,造成产量的降低和效益下降,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豇豆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豇豆喜温耐热,种子发芽温度为10~12℃,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为25~28℃,35℃以上,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荚严重。光照  相似文献   

10.
黄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脆嫩的口感,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温室越冬栽培模式克服了自然因素的限制,有助于扩大黄瓜产量,持续扩大栽培面积。但在温室黄瓜越冬栽培过程中,病害问题很容易出现,严重威胁到黄瓜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需总结黄瓜常见病害类型,深入分析病害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证黄瓜越冬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宁夏年、季平均气温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提高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利用EOF分解法、谱分析法和Mann-Kendall法对宁夏年、季平均气温进行时空分解、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宁夏年、季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宁夏春、夏季平均气温有一个明显的增高趋势,秋、冬季气温变化不明显,且宁夏夏季平均气温的局地性差异较大,冬季一致性较高。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且自1995年以来温度升高显著。宁夏平均气温南低北高,六盘山区是相对阴冷区。宁夏年平均气温具有年代际的振荡变化,20世纪60年代平均气温趋势变化频繁,发生了两次突变。年平均气温在1978、1986、1999年趋势发生了突变。【结论】宁夏是我国西北主要农业生产区,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并存,需要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宁夏年、季平均气温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提高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利用EOF分解法、谱分析法和Mann-Kendall法对宁夏年、季平均气温进行时空分解、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宁夏年、季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宁夏春、夏季平均气温有一个明显的增高趋势,秋、冬季气温变化不明显,且宁夏夏季平均气温的局地性差异较大,冬季一致性较高。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且自1995年以来温度升高显著。宁夏平均气温南低北高,六盘山区是相对阴冷区。宁夏年平均气温具有年代际的振荡变化,20世纪60年代平均气温趋势变化频繁,发生了两次突变。年平均气温在1978、1986、1999年趋势发生了突变。【结论】宁夏是我国西北主要农业生产区,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并存,需要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振旗  沈根祥  钱晓雍  朱江  朱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7-20229
以能够代表上海淀山湖流域农业生产特征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大莲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莲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段水质四季监测和分析,得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季节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莲湖水系TN及COD季节变化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相关性不显著,而水系TP季节变化与面源污染TP季节排放相吻合,且与叶绿素a(Chl.a)值在四季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区域TP污染物是影响大莲湖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区域TP在冬季、夏季和秋季80%以上来自于精养鱼塘排水,因此精养鱼塘TP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应作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主要以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和生物灾害为主,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周期性和交替性等特征,对粮食生产、农户收入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从政府投入、农业保险、农户3个角度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面源污染对上海淀山湖流域水环境的季节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能够代表上海淀山湖流域农业生产特征和面源污染特征的大莲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莲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段水质四季监测和分析,得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季节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莲湖水系TN及COD季节变化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相关性不显著,而水系TP季节变化与面源污染TP季节排放相吻合,且与叶绿素a(Chl.a)值在四季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区域TP污染物是影响大莲湖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区域TP在冬季、夏季和秋季80%以上来自于精养鱼塘排水,因此精养鱼塘TP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应作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中,存在人工生产效率低,在当下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的现象下,人 工成本不断上升,这种完全依靠人力的生产方式急需解决。而种苗的过程又是相当耗时耗力的 一个种植环节。把原本完全依赖人工种植的方式改为机器自动种植,在这个人工成本不断上升 且对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把农业生 产推向更高的机械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与办刊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逐一分析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明确其办刊定位:根据导向性与指导性确定报道方向;根据基层性与终端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确定报道内容;根据地域性与季节性确定报道重点,认为:坚持办刊方针,突出地方特色,准确定位,积极策划,搞好服务,是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落实相关战略,应对现代农业 体系有效完善,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农业体系缺乏健 全,致使现阶段生产技术无法运用到农业生产工作中,对现代农业发展十分不利。本文将基于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对策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plant canopy temperature is useful in both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griculture settings. Industrial-quality infrared thermometers which are often used for measurement of canopy temperatures, while reliable, are not always cost effective. For this study a relatively low-cost, consumer-quality infrared thermometer was incorporated into a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intended for use in plant physiological studies an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ttings. The field performance of this low-cost wireless system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a typical research system based on an industrial-quality infrared thermometer.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reliability of data acquisition, quality of season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seasonal stability of the consumer-quality infrared sensor, and the equivalence of temperatures measured by the consumer-quality and industrial-quality temperature senso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many common uses of plant temperature data, the two sensors provide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results. The cost savings and ease of use associated with the low-cost wireless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present advantages over the higher-cost industrial-quality sensors which may make them a viable alternative in many agricultur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各区域的自然、农作物生长等条件的差异较大,生产结构呈多元化,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要与每个区域农村的生产实际都相适应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研究农业科技区域精准传播策略的目的是探索如何能使农业科技传播内容、途径与当地农村生产实际相适应。本研究应用区域传播学理论,从农业科技区域传播的规律出发,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区域传播"的成功案例为启示,提出以区域环境为坐标划分传播区域,根据传播区域的差异特征来制定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促进区域传播与区域环境良性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