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石羊河下游绵刺群落物种生态位特征,以期明确绵刺群落各物种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和种间关系,为绵刺群落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分析石羊河下游绵刺群落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揭示绵刺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结果】(1)在绵刺群落中,绵刺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明显高于群落中其他物种,为群落优势种。(2)在整个群落中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绵刺、珍珠猪毛菜、蒙古韭、蝎虎驼蹄瓣、细叶骆驼蓬、短叶假木贼等。(3)在整个绵刺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和与绵刺生态位重叠度都较大的物种是珍珠猪毛菜和蝎虎驼蹄瓣。(4)绵刺群落中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偏低,只有个别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结论】石羊河下游绵刺群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绵刺、珍珠猪毛菜、蒙古韭、蝎虎驼蹄瓣、细叶骆驼蓬、短叶假木贼等在绵刺群落中生态幅较宽,在植物群落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与绵刺生态位重叠度也大。绵刺与珍珠猪毛菜、蝎虎驼蹄瓣等对生境的要求比较相近,首先与这些物种发生竞争。  相似文献   

2.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生态位重叠度均在0.800以上;在云杉-白桦混交林群落中,金露梅、高山柳、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细叶绣线菊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973~0.994,而生态位重叠度却均为0.400~0.600,表明这4种植物对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生物生态学特性可能不同;在青海云杉人工林群落中,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中,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锦鸡儿(Caragana sinica)、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86,0.933和0.295,峨眉蔷薇和锦鸡儿是该人工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结论】1)不同人工林下灌木种群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这是由人工林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共同决定的;2)人工林下灌木物种对人工林单一群落结构的改善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3)一般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在一些林分中却相反,这种现象可能与物种呈斑块性分布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有关,在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有限的空间内灌木种群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凤凰县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天然种群分布相对集中的9个样地作为资源位,按重要值总和排序确定主要植物种,应用Levins、Shannon–Wiener、Pianka和Schoener公式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总计29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中,刺楸的重要值总和最高(1.345),杉木、柞木、刺楸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多数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对环境需求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高重叠种对的相似度为69.23%,高相似种对的相似度为52.75%;刺楸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呈正相关;灌木层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在资源不足时极易产生竞争;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相似比例值关系复杂;刺楸生态位宽度较宽,当资源不足时,刺楸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其种群更新会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威龙  高万林  曾新德  王承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01-21204,21320
对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个优势灌木群落的28个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0.5的只有5个,0.1~0.5的有13个,≤0.1的有38个,说明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当优势种生态位减少时,一年生短命植物往往会进入群落中。绵刺群落、盐爪爪群落及猫头刺群落生态位相似比列相对较小,膜果麻黄群落及红砂群落整体相似性较高,表明该灌木层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有较高的相似程度。该研究为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垟林场省级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Shnnow-wiener、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石垟林场常绿阔叶林16种主要乔木和23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利用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公式测定了16种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并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主要优势种木荷、青冈栎、马银花和麂角杜鹃的Shnnow-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25、0.908、0.840、0.814和0.799、0.748、0.578、0.574,灌木层主要优势种矩形叶鼠刺、马银花、尖连蕊荼和窄基红褐柃的Shnnow-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46、0.913、0.855、0.868和0.794、0.745、0.663、0.650.乔木层主要种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高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相似文献   

6.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20种主要灌木种群在土壤水分、全N、速效P、速效K和pH 5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小花滇紫草、三花莸、白刺花、多花胡枝子、马鞍羊蹄甲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维持岷江干旱河谷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种群在各个资源维上的宽度值不同,说明对不同的资源利用能力不尽相同,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亦不同.各个资源维上所有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的大小依次为pH全N土壤水分速效K速效P.由此看出,物种对速效P和速效K的利用能力低于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同属种群间的重叠值较低.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但并非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其重叠值也就小.灌木种群生态位的研究可用于指导岷江干旱河谷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缙云山草珊瑚群落20个物种的生态位特征.研究表明:①草珊瑚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宽度值大小依次为草珊瑚、狗脊、红盖鳞毛蕨、杜茎山、山黄皮、茶、马尾松、四川山矾、四川大头茶、芒萁、里白、杉木、重楼排草、川杨桐、白毛新木姜子、细枝柃、薯豆,而广东钓樟、短刺米槠以及香樟生态位宽度值相同且最小;②草珊瑚与短刺米槠、重楼排草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存在着较激烈的竞争;③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大小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8.
缙云山草珊瑚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缙云山草珊瑚群落20个物种的生态位特征.研究表明:①草珊瑚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宽度值大小依次为草珊瑚、狗脊、红盖鳞毛蕨、杜茎山、山黄皮、茶、马尾松、四川山矾、四川大头茶、芒萁、里白、杉木、重楼排草、川杨桐、白毛新木姜子、细枝柃、薯豆,而广东钓樟、短刺米槠以及香樟生态位宽度值相同且最小;②草珊瑚与短刺米槠、重楼排草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存在着较激烈的竞争;③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大小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乐清市生态公益林主要群落的结构特征,本文作者通过系统研究40个生态公益林固定小班样地,对乐清市重点公益林主要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种群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碳储量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益林样地调查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数共计124种;在乔木层中,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是枫香,漆树与枫香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值最高,毛竹与其他物种的重叠程度最低;灌木层中,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是柃木,柃木与细叶冬青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值最高,枫香与其他物种的重叠程度最低;草本层中,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是芒萁,芒萁与紫花地丁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值最高,乌蔹莓与其他物种的重叠程度最低。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表现为阔叶林>杉木林>竹林>针阔混交林>松林>灌木林,群落生物多样性排序依次为杉木林>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松林>灌木林。乐清市重点公益林目前积累的总生物量为150.84万t,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7.43 t/hm2。研究结果为公益林物种配置及群落结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境的不同,测定了重庆东部金荞麦及其群落的16个优势种中每一物种的多度、盖度和高度.利用重要值对金荞麦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金荞麦的生态位宽度变化较大,趋向于泛化种;②金荞麦与其它优势种的重叠值也较高,表明它们对生境有很相近的资源需求;③金荞麦与其它物种种群可以和谐共存,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Ochiai、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荒漠区固沙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分析发现,沙拐枣群落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的关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2)χ2检验正关联种对数(98)高于负关联种对数(92),正负联结种对比1.07,显著关联种对占总种对数的7.37%。3)沙拐枣与沙蓬、梭梭的正联结Ochiai指数最大分别为0.90和0.79,体现出互相促进的种间关系,但大部分种对Ochiai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低,种间联结关系松散。4)沙拐枣、梭梭、沙蓬、猪毛菜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绿洲荒漠过渡带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5)生态位重叠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碟果虫实和骆驼蓬(0.93)>阿拉善碱蓬和红砂(0.89)>黄花补血草与画眉草(0.68)。其均值0.16,整体上群落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干旱区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应以种间竞争较小的林草植物种为主,构建稳定人工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重庆四面山杉木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种不同类型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生态位重叠公式统计分析重庆四面山杉木林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四面山杉木林中,杉木、腺萼马银花、光叶山矾、长蕊杜鹃、细枝柃、城口桤叶树都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Ba值分别为0.589 8、0.563 2、0.594 1、0.558 8、0.595 2、0.566 0和0.928 7、0.787 1、0.955 0、0.775 1、0.960 7、0.807 6;而檫木、薯豆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BiBa值为0.121 1、0.057 5和0.427 3、0.503 6。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呈明显的规律性。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物种是杉木林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或伴生种,其对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相近的生态特性或对生境因子有互补性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营造杉木人工林时,可以选择光叶山矾、长蕊杜鹃、细枝柃等与杉木进行混交。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三明栲类次生林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三明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是1958年皆伐后经过自然演替恢复的林分,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计算公式,结合态势理论,以幼苗层、幼树层、小树层、大树层中重要值较高的10个主要树种进行更新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树种栲树的重要值最大,更新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处于优势地位。木荷、苦槠、青冈具有较大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幼苗、幼树适应能力较强,是栲树的主要伴生树种;甜槠、黄樟更新生态位宽度值较小,林内幼苗幼树较少,是群落中的衰退树种;杉木在郁闭状态下难以自然更新,是逐步被替代的树种;拟赤杨在幼苗层和幼树层的更新生态位宽度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应采取人工抚育措施,促进拟赤杨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新疆哈熊沟森林公园岩面生地衣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特点,设置16个样点,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指数,分析40种岩面生地衣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地衣种群之间的重叠现象比较普遍,但大部分重叠值偏低,重叠值较高的物种大都分布于相同样点,且相同样点盖度相似,聚类分析也发现海拔分布相近的种群聚在一起,它们对生境要求有很大的相似性。从生态位宽度值可知,亚分枝黄梅、蓝灰蜈蚣衣、淡肤根石耳、碎茶渍、包氏平茶渍等的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较宽,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但是大部分地衣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偏窄,分布范围小。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此外,地衣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同的环境资源会影响地衣的生态分布,应重视地衣在不同环境资源梯度上的生态位的研究,从而为保护地衣多样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林龄云南松的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法探究云南松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关系;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F孢子,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苯胺蓝压片中未观察到丛枝菌根的特有结构,认为云南松根系与AMF不存在共生关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7属25种AMF,包括无梗囊霉属6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多样孢囊霉属2种、巨孢囊霉属3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1种、根孢囊霉属1种,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是云南松根际土壤AMF优势属;云南松林分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存在差异,Shannon-Weiner指数、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种数和优势种:幼龄林15.15个·g-1、9种、瑞氏无梗囊霉、微白巨孢囊霉、长孢球囊霉,中龄林38.13个·g-1、22种、瑞氏无梗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疣壁球囊霉,成熟林14.19个·g-1、7种...  相似文献   

16.
运用系统聚类将戴云山黄山松群落29个调查样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和Petraitis普遍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多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总群落中,黄山松生态位最宽,在群落中地位高,分布范围广;亮叶水青冈生态位最窄,与黄山松形成共建群落;总群落物种生态位宽度比各群丛大。各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偏低,91.78%种对生态位重叠值在0-0.5之间波动。群丛Ⅶ的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群丛Ⅷ与群丛Ⅶ相似,说明该2群丛各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共性较强;而群丛Ⅱ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群落中各物种资源利用共性最差,优势种的优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文中采用相邻格子法,对长期处于近自然经营条件下的75年生杉木老龄林乔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树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基本上呈正相关。生态位宽度大小顺序为杉木>木荷>丝栗栲>刨花楠>虎皮楠>细齿叶柃>枫香>短梗幌伞枫>毛八角枫>千年桐,除千年桐外,其余树种均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生态位重叠也较大。各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非正相关关系。杉木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木荷、丝栗栲、刨花楠与杉木的种间关系比较协调。综合比较各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在近自然经营模式下,木荷、丝栗栲、刨花楠可与杉木良好共存,是较为理想的杉木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8.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群落内,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调查面积共7200m^2),以不同林层作为一维资源位,以个体多度作为计测指标,计测了广东松群落中10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显示,在考虑资源利用率和不考虑资源利用率2种情况下,所得出的生态位宽度值不同,2种情况下优势种群排列顺序有很大差异.结合重要值分析结果,认为在考虑资源利用率情况下所计测的生态位宽度值更具有合理性.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大部分较高,各优势种之间能相互适应与互补,整个群落处于稳定状态.广东松与其他优势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一方面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在不考虑资源利用率情况下其生态位宽度值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青海省大通县不同人工林下草本群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当地人工林配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杉林、白桦林和云杉-白桦混交林3种人工林,运用Levins公式及Pianka公式计测分析林下草本群落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云杉-白桦混交林下草本群落与另外两种纯林相比,优势种的重要值明显较大,其优势更加突出;生态位宽度平均值最大,说明植物更能适应环境,生长更好;优势种的重叠度相对偏高,植被表现出相互适应共存且能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的特点。【结论】混交林下草本群落的生态位所代表的群落结构更为合理,混交林的配置模式更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逸生生境特征和样地内的伴生物种,并分析了其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西番莲逸生生境地形较复杂多样,土壤多为半连续、零星土,少有石漠;石漠化严重地块坡度较陡,土层薄,雨水冲刷导致有机质严重流失,侵蚀严重,土壤容重较大,土壤结构差。西番莲萌生主枝多分布于石块间空隙,其伴生优势物种有忍冬(Lonicera japonic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粉枝莓(Rubus biflorus)、香椿(Toona sinensis)、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等20种。其中,粉枝莓和构树的重要值分别为60.54%、51.64%;生态位宽度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西番莲、粉枝莓、构树、八角枫、香椿、忍冬、菝葜(Smilax china Linn);西番莲与伴生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大多为0.023~0.088(Lih),反向为0.014~0.075(Lhi)。调查区域内藤本植物分布也较丰富,主要以灌丛+藤本为主。20个优势种间并未出现明显的生态位完全重叠,各种群间对资源的利用差异显著,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并不突出,表明西番莲群落不稳定。西番莲与构树、粉枝莓、八角枫、香椿有着显著的双向生态位重叠值。西番莲与逸生生境伴生物种能互利共生,适应环境,而且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今后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西番莲资源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