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漯麦1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的以'绵阳21'为母本,'漯麦4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品种.为进一步了解'漯麦116'的生产特性,根据多年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漯麦116'丰产性、稳产性、抗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2017-2020年...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10—2012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比较了漯麦6010和对照品种郑麦9023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漯麦6010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平均产量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11.15%。具有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多、千粒重高、产量三因素协调、品质优、综合抗病性表现较好等特点,为适合湖北地区、黄淮海麦区以及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适合漯河地区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连续3年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对3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综合分析田间表现、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得出,漯麦116、漯麦26、漯麦906、杂交小麦、华科016的丰产稳产性和抗性表现突出,适合漯河地区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漯麦2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麦9号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本文通过对漯麦26在2016-2019年度间的区试及生产试验结果进行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成穗率、适应性等分析,结果表明,有具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广适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等多地种植,本研究旨为更好的推广应用该品种夯实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漯麦163是漯河市农科院以漯麦6010为母本,弗罗里达301(Florida 30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中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采用产量对比、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高稳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漯麦163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5-2017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D组,2016-2018年度广适性小麦新品种试验黄淮冬麦区南片试验,2016-2018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小麦联合体区试和2016-2018年河南省丰优小麦试验联合体冬水组区域试验共9组试验汇总资料。结果表明,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漯麦163兼具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广适性及抗逆性,适宜在江淮地区、长江流域种植,本研究旨在为更好的推广该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漯麦163的生产特性和育种价值,以2015~2019年度湖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漯麦163的丰产稳产性、抗逆广适性及品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漯麦163不仅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逆适应性,属中筋型品种,适宜在黄淮地区和长江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川麦59的推广应用,本文对化控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川麦59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麦59在两年的区试中比对照分别增产19.2%和30.9%,在大区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23.5%,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川麦59对条锈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川麦59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较高,硬度中等.由此表明,川麦59是一个新型高产中抗中筋小麦疆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8.
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漯麦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04~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B组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分别对漯麦8号和对照品种豫麦49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椎广应用。结果表明,漯麦8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沧麦15的生产特性,以2 a的区域生产试验产量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参试品种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沧麦15表现为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通过抗性鉴定沧麦15表现为较好的抗旱性,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开麦1706的生产性能和育种价值,根据河南省丰优联合体2018-2020年度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的汇总资料,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多种方法,对开麦1706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开麦1706产量较高、变异系数较小、高稳系数较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丰产性与适应性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个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和适应性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渝麦10号、R210、渝麦7号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以在重庆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考查西南冬麦区新近育成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冬小麦品种,试验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新近育成的14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川麦43、川麦42、内麦836、绵麦185、内麦9号以及川麦59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考查西南冬麦区新近育成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冬小麦品种,试验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新近育成的14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川麦43、川麦42、内麦836、绵麦185、内麦9号以及川麦59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喜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1-8402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适合在河南省高水肥田推广;郑366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构合理,植株较矮,抗倒、抗病性较好,稳产性较好,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周麦19较对照增产,稳产性较高,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许农5号产量最高,但稳产性较差,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均以高产与稳产不协调,不宜推广种植。[结论]郑农17和周99343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郑366和周麦1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驻麦328的产量、品质以及抗病性等情况,本研究结合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方法对驻麦32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以及品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偃展4110的产量(P﹤0.05),显示出较好的丰产性;(2)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稳产性;(3)驻麦328在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适应度分别为100%、95.5%和100%,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4)驻麦328拥有较好的条锈病(中抗/中抗)和叶锈病(高抗/中抗)抗性,可作为绿色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应用。(5)驻麦328是中筋小麦品种,适用于面条、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的制作。本研究可以为驻麦328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合理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部分糯性小麦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生产试验鉴定丰产性;利用条锈病接种方式和赤霉病、白粉病自然发病方式相结合鉴定抗病性,同时选取Yr5、Yr10、Yr15、Fhb1和Pm21抗病基因通过分子标记鉴定分析材料抗病基因情况,利用试剂盒测定淀粉含量,同时利用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品质情况。结果表明,中科糯麦258、中科糯麦208、中科糯麦18和中科糯麦11在丰产性和抗病性上综合表现最好;所有参试材料的支链淀粉含量均超过95%,且大部分材料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单项指标达强筋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进行高产稳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对照高,稳定性顺序为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佃庄9433>浚旱1号>豫麦2号>商5283>金麦6号>洛麦9775>周麦18,即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的丰产稳产性较好;结合抗旱性分析,洛旱6号和科旱1号的抗旱性较好,是目前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上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稳产、抗旱小麦新品种.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产3因素中有效穗的变异系数较大,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栽培措施,使小麦品种达到理想穗数,是保证旱地品种取得高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法等对驻麦328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品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中,驻麦328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丰产性;驻麦328产量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稳产性;驻麦328在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适应度分别为100.0%、95.5%、100.0%,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驻麦328对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较强,可作为绿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驻麦328为中筋小麦品种,适用于面条、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的制作。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周麦1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早、中茬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