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重庆市云阳县3个样点镇172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设计了农户土地流转感知测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三峡库区农户土地流转感知值,分析了土地流转感知特征;并从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6个方面探寻农户土地流转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地流转感知值为3.21,其中,土地流转参与维度得分最低,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得分最高。影响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和家庭劳动力数量;影响土地流转关注度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农地质量维度的因素有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土地流转参与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205-2209
选取2013—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差值法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了山西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状况;运用泰尔指数、库兹涅茨比率等指标全面分析了山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结果表明,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山西农户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山西城镇家庭,山西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高收入农户;山西农户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的差异;山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稳定的缩减趋势;山西城乡收入差距同样也呈现出显著的、持续的缩小趋势,但是山西城乡收入差距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农户收入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采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土地流转水平、加大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等多方举措,以达到提高山西农户收入水平、缩小山西农户收入差距的根本目的,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杨凌区380户农户为样本,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入社农户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未入社农户的平均收入,两者之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与户主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及农户农业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户主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合作社对农户的增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推进,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完善传统农区农村金融体系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河南省滑县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分别研究影响农户总借贷需求和正规借贷需求的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耕地面积、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关系对农户的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2)而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农户的正规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农村信贷担保体系、规范发展并创新农户借贷模式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山西6个贫困县281户搬迁农户的微观数据,利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索人力资本和其他影响因素对农户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对搬迁农户的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边际贡献分别达10.4%和34.8%;其他变量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搬迁户收入的促进效应较高。人力资本对中、高收入组的边际贡献更大,是拉大搬迁农户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物质、社会、自然和金融资本对缩小中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有积极的贡献,而制度因素对中、高收入群体的边际贡献更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究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对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福建、河南和四川3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部模型,将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分为参与意愿和支付水平,分析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状况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探讨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60.98%的农户愿意为改善村庄环境支付费用,具有参与意愿的农户平均支付水平为429.08元。农户之间虚拟社会网络存量分布较不平均,有较多农户虚拟社会网络存量尚处于较低水平,农户之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均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群体差异。农业收入越高的农户参与意愿越高。虚拟社会网络的拓展有利于缓解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在参与村庄环境治理时所面临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出应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改善农户用网环境;激发农村地区经济活力,改善农户收入状况。  相似文献   

7.
龚继红  张黎黎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23-4228
基于湖北省526户农户样本的分析,描述了农资服务中农户选择意愿的总体状况,分析了户主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及农户从事的产业、收入等对农户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不同渠道的选择意愿具有趋同性,对政府和企业的选择意愿较高,对村集体的选择意愿较低,农资服务市场化不足;性别、从事产业、务农年限以及家庭年毛收入对农户的选择意愿具有影响作用.完善农资服务体系,需要充分挖掘村集体组织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重视组织协同等.  相似文献   

8.
刘华  嵇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79-20381,20384
利用江苏省建湖县273份农户问卷的相关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本身特征、农户经济活动情况等,其中,农户家庭经营支出、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和对农信社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发展多元经济,提高农户收入;增加农户人力资本储备,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信社的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19,(24):250-253
[目的]以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抽取新疆386份农户为样本获取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新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方法]从户主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土地流转基本特征和农户自身特征4个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选取因素的显著性。[结果]影响农户土地转入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对农业风险的感知、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年限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农业风险的感知、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年流转租金和流转年限。[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在维护家庭经营稳定、维持农民耕种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将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划分为无风险型和风险型,利用Logit方法对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家庭变量的作用有不同表现。【结论】①家庭收入、家庭财富、人力资本和风险态度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概率有显著影响;②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性别和家庭是否从事工商业经营显著影响农户的金融市场参与意愿;③婚姻状况和家庭规模对农户的金融市场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格玲  陆迁  王昕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6):200-202
运用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等三大资本对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与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与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关联强度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参与、社会声望、社会网络、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福建省顺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了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影响因素,得出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及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完善森林保险体系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探究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农户非农就业、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770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OLS、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及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非农就业在家庭禀赋与农户收入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1)家庭禀赋对农户收入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家庭自然资本,最后是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2)家庭禀赋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具有不同的影响差异,且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非农就业在家庭人力资本与农户收入和家庭经济资本与收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9.0%和6.4%。因此,为促进农户增收,建议充分考虑农户家庭禀赋水平,要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丰富和拓宽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要重视低收入水平农户养老服务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最后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农户非农创业,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视角,运用Probit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51份农户调研问卷进行计量分析,检验户主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离正规金融网点的距离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有影响;耕地面积仅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有影响;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仅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有影响。据此,提出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增强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祁门县茶农户和粮农户生产、收入状况调查比较为依据,调查比较结果显示:茶农户生产、收入状况主要表现为茶农户生产不断增长,茶农户之间收入水平差异显著,其中纯茶农户的收入水平最高,茶农户总体收入水平高于粮农户;粮农户生产规模减小,收入水平下降;并对两者现状差异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调查分析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高邮市周巷镇和东海县平明镇的290个农户家庭因素与水稻新技术采用情况。结果表明:户主年龄与技术采用率呈负相关,户主受教育年限与技术采用率呈正相关;家庭水稻种植面积越大,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可能性越大,家庭人口对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技术采用率与收入关系呈“∩“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毛竹材不同部位纤维形态及部分物理性能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青、竹黄及竹肉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力学性能以及干缩性能等差异,为毛竹材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通过纤维离析与显微观察、力学性能与尺寸稳定性测试,分析比较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  结果  毛竹材竹黄、竹肉与竹青不同部位中,纤维长度和宽度以及纤维占比差异极显著(P<0.01)。竹青和竹黄的纤维长宽比较为接近,且极显著小于竹肉(P<0.01)。竹青密布维管束,对毛竹材抗弯强度、弹性模量贡献最为大,其次为竹肉和竹黄。就顺纹抗压强度而言,从大到小依次为竹青、竹黄、竹肉。竹材横向干缩性明显大于纵向,全干干缩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径向、弦向、纵向。竹材不同部位中,径向和弦向气干干缩率的大小关系略有差异。  结论  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明显,竹黄抗压力学性能优于竹肉,可将竹黄保留用于制备新型竹木复合材料,有助于提高竹材利用率。图2表5参37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土地租赁市场对促进农户收入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效,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首先运用内生转换(ESR)模型研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平均收入的影响,其次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UQTE)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GQR)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分布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农户人均收入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显著提高参与土地流转农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如果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能够参与土地流转,其家庭人均收入可以得到大幅提高。此外,土地流转对低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相对较小。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缩小农户人均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森林碳汇的解决方法,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农户是碳汇林经营者,研究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对农户碳汇林流转意愿的影响,对森林碳汇项目的可持续开展和推进有重要意义。  方法  基于浙江省遂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已参与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定性分析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对碳汇林流转意愿影响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  ①84.32%的农户愿意转入更多的碳汇林经营,10.36%的农户愿意转出已经营的碳汇林,5.33%的农户愿意维持现状;从分类型看,风险偏好型农户愿意转入的比例最高,为96.67%,风险厌恶型农户愿意转出的比例最高,为15.95%;在风险感知方面,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及自然风险感知低的农户愿意转入的比例均高于88.00%,而不愿意转出的比例均高于92.00%。②从实证结果看,风险态度对农户碳汇林转入意愿在5%的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碳汇林转出意愿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向影响。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感知对农户碳汇林转入意愿分别在10%、1%、5%的水平下显著负向影响,对农户碳汇林转出意愿分别在10%、1%、1%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③市场风险感知在风险态度与碳汇林流转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结论  农户森林碳汇项目参与的积极性整体较高;风险偏好型农户相对于风险厌恶型农户转入意愿更高、转出意愿越低;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感知越高的农户转入意愿越弱、转出意愿越强。图1表5参19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农村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诱因以及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主要起因是农业收入太低、农户户主年龄较大或家庭成员有疾病;非农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对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拥有土地价值、农业机械价值、是否困难户与到县城时间对农地流转有显著负向影响。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水平总体有所改善,但仍有工作稳定、劳动力健康、强关系、失业保障等方面的福利水平是降低的。基于此,对于促进农地流转有序开展及农地流转助推农户福利改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