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M edicago sativa)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优良豆科牧草。为指导北疆地区的苜蓿种植,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所从2004年起,在塔城地区进行优良苜蓿的筛选试验。1供试品种新牧1号、新牧3号、W L324、苜蓿王、苜蓿皇后、金皇后、三得利、费纳尔、阿尔冈  相似文献   

2.
任然 《种子科技》2022,(3):34-36
苜蓿是优质饲草饲料之一,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发展前景较好。苜蓿种植必须了解其生长习性和先进的种植手段,加强日常管理。文章主要就苜蓿种植与管理技术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苜蓿草产业的开发与生产,使得苜蓿在新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集约化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管理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单一品种种植,病害成为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赵震宇、陈耀、南志标、王雪薇、李春杰、苏生昌等先后对新疆的苜蓿病害和病原菌等进行过调查研究,共发  相似文献   

4.
新疆大叶苜蓿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 挑战,发展以苜蓿为主的草业,以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势在必行。苜蓿属于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 之王"。新疆是我国的苜蓿起源地,自公元前一三五 年和一一九年张骞出使西域从新疆带回苜蓿种子, 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新疆具有得天独 厚的气候、水土和资源优势,有很多的农家品种,一 直没有开发出来,新疆大叶苜蓿是其中之一。该品种 由当地农牧民有意识的选育而成,1987年,原八一 农学院闵继淳教授整理登记,品种登记号为007。  相似文献   

5.
17份贮存40年的苜蓿种子,经测定发芽率在90%以上的有6份占总数的35.3%,发芽率在60%以上者14份,占总数的82.4%,研究结果证明:在新疆保存的苜蓿种子寿命,一般在40年以上:同时也表明新疆的气候对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新疆苜蓿制种普遍产量较低。本文综述了苜蓿制种主要的灌水方式,并总结了各种灌水方式的优缺点,加以分析比较,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苜蓿芽期对重金属镉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镉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5个品种间的耐镉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镉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大,甚至有促进作用。随着镉浓度的增加,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胚根和芽长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胚芽直径则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而后又在50mg/L的镉浓度下迅速下降。通过耐镉性系数的计算,综合各个指标比较得出5个品种苜蓿的芽期耐镉性,排名为:新疆大叶苜蓿牧歌401号苜蓿0104号苜蓿玛纳斯苜蓿佩里苜蓿。  相似文献   

8.
菟丝子主要为害苜蓿,属世界性苜蓿草地的恶性杂草。吉木乃县大部分紫花苜蓿种植地菟丝子为害严重,一般导致减产10%~20%。介绍了菟丝子防治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万双  刘玉欣 《种子科技》2003,21(5):297-298
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是各类家畜的优质牧草,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苜蓿种子需求量较大。为了提高苜蓿种子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种子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 选择种子生产田 苜蓿适应性广,最适宜的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以6~8为好,年降水量在300~800mm的地区栽植最好。苜蓿最忌水渍,连续淹水24 h即大量死亡,所以不能选择低洼地及易积水的地。为了便于机械  相似文献   

10.
苜蓿是新疆主要栽培牧草,是多年生的豆科作物,他的生态体系独特,不同于比较稳定的果园生态体系,也不同于每年发生较大变化的大田一年生作物生态体系。苜蓿田中的昆虫比较丰富,被称为昆虫的“天堂”,据统计有500多种,其中一类是危害苜蓿的害虫;另一类对苜蓿不造成危害的昆虫。  相似文献   

11.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推进,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也成倍增长,在农牧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制定《楚雄南苜蓿生产技术规程》的必要性和目的、制定该标准的原则和依据、该标准中规定的楚雄南苜蓿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播种、田间管理、监测与记录、收获和利用、种子收获与加工、种子标识与种子储藏等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楚雄南苜蓿的饲草生产和良种生产。同时,进行了预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不同苜蓿品种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苜蓿的品质及饲用价值,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N,P,K)对加拿大苜蓿阿尔冈金、美国苜蓿WL232HQ、敖汉苜蓿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制度下、不同苜蓿品种之间粗蛋白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美国苜蓿WL232HQ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2.20%、加拿大苜蓿阿尔冈金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1.863%,敖汉苜蓿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098%,其对应的施肥方案为尿素60.33kg/hm2、过磷酸钙90.78kg/hm2、硫酸钾132.00kg/hm2,并得知美国苜蓿WL232HQ在同一施肥条件下粗蛋白含量较其他品种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制出苜蓿饺子的较优配方,用苜蓿、猪肉、白菜、韭菜和平菇等材料不同比例搭配制成6种不同配方的苜蓿饺子,通过外观评价和品尝评价,筛选出苜蓿饺子的最佳配方为苜蓿与猪肉5∶3搭配,此配方下苜蓿饺子口味最佳,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苜蓿的清香,味美不油腻。将最优配方制成的苜蓿饺子,进行市场接受度等市场调查,通过公众品尝得出苜蓿与猪肉配比为5∶3时,苜蓿饺子的口感、味道能得到公众认可。  相似文献   

15.
李波  焦德志  战春岩 《种子》2006,25(12):28-30
实验对两个苜蓿品种(敖汉苜蓿和图牧二号苜蓿)进行了不同强度的微波处理,并对干旱胁迫下两种苜蓿的发芽率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60 s下用不同强度微波处理苜蓿种子,发芽率、幼苗的抗旱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高火×60 s和低火×60 s分别是敖汉苜蓿和图牧二号苜蓿种子的最佳处理效果;且图牧二号苜蓿的抗旱性强于敖汉苜蓿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旱作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是西部黄土高原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该区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分布也非常广泛。持续的作物连作和多年苜蓿种植系统都存在很多问题。雨养农业系统发展的关键是最佳水分利用策略的应用。发展合理的苜蓿-小麦轮作系统对该区农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苜蓿终止时间严重影响土壤水分,所以在适宜的时间终止苜蓿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关于苜蓿-小麦轮作中老苜蓿在一年中适宜终止时间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西部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30年老苜蓿布设田间试验,旨在探索老苜蓿地土壤水分状况、苜蓿终止时间和少量氮肥施用对系统生产力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苜蓿后0~3 m土壤水分很少,即便遇到丰水年(2003年),3年的时间都不足以恢复土壤水分。30年苜蓿在一年中春季还是秋季终止对土壤水分状况无显著影响。种植苜蓿30年后杂草竞争力增强,苜蓿干物质和产量水平都相当低,且对1 kg hm-2的氮肥使用无明显响应。由于土壤水分含量太低,后茬春小麦对1 kg hm-2的氮肥使用和苜蓿终止时间也无明显响应。因此,苜蓿持续种植时间太长会耗竭土壤水分,使后茬春小麦对苜蓿在一年中的终止时间及少量的氮肥使用无响应,需要3年以上时间才有可能恢复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苜蓿切叶蜂及在苜蓿制种中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f.)]原产于西亚和欧洲,与一般切叶蜂不同,它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半家养蜂,可以人工筑巢,大量繁殖后代,在苜蓿开花季节释放到田间,集中为苜蓿授粉,并能回收贮藏供来年使用.它的这些特点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自20世纪初经过近50年的研究和生产试验,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利用苜蓿切叶蜂授粉已成为苜蓿种子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该项技术现已被许多国家采用,形成了强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胶质苜蓿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胶质苜蓿苗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水分饱和亏缺(WSD)、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糖含量(WSS)均有明显增加,其含量的变化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密切相关,抗旱性强的材料Pro、WSS积累强度大于抗旱性弱的材料,电导率、MDA含量和WSD含量变化则是抗旱性弱的大于抗旱性强的材料;而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均呈下降的趋势,抗旱性强的材料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材料,叶水势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全球性广泛栽培的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饲草,然而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苜蓿在非生物胁迫下调控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紫花苜蓿在盐碱、淹水、干旱、低温和重金属胁迫下响应的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结果对深入研究紫花苜蓿的抗逆分子遗传机理,选育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苜蓿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苜蓿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它具有品质优良、易于栽培等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本文简单介绍了苜蓿组织培养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苜蓿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苜蓿基因工程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