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零速投种导种筒工作面曲线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零速投种”的要求,通过对种子在导种筒内几种运动可能的分析,从理论上找出影响种子在导种筒内的相对速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对速度的数值范围,为播种机导种筒工作曲面的设计提供了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2.
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充种过程的种子运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在对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充种过程种子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种子在充种过程中的运动方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充种过程种子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分种勺边缘侧面导种台上种子的极限充种角和回落角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随着排种器垂直倾角的增大,极限充种角将减小,回落角将增大;随着排种器角速度的增加,极限充种角和回落角都将增大.  相似文献   

3.
免耕精密播种机由于在高茬硬地作业 ,一般都在较高位投种 ,加上硬茬地开沟阻力变化较普通耕耙地相对较大 ,作业速度稳定性低 ,从而造成投种后的粒距变异系数比普通地精播机大 ,合格指数低。笔者设计的曲线导种管 ,经过优化设计计算 ,投种时的水平速度受排种速度影响最小 ,且接近播种机作业速度 ,提高了投种的一致性 ,降低了粒距变异系数 ,已应用在 2BQYF— 6A气压式硬茬精密播种机上  相似文献   

4.
免耕精密播种机由于在高茬硬地作业,一般都在较高位投种,加上硬茬地开沟阻力变化较普通耕耙地相对较大,作业速度稳定性低,从而造成投种后的粒距变异系数比普通地精播机大,合格指数低。笔者设计的曲线导种管,经过优化设计计算,投种时的水平速度受排种速度影响最小,且接近播种机作业速度,提高了投种的一致性,降低了粒距变异系数,已应用在2BQYF-6A气压式硬茬精密播种机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宽吸种盘结构的振动气力式穴盘育苗精密播种技术存在吸种与生产率不高,功耗与噪音大等问题,基于幕流—气力式吸排种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窄吸种板结构的精密播种机,介绍了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研究设计了幕流稳流控制装置、吸种和气力分配组件的关键结构。播种机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精密播种装置自身振动的幕流—气力式播种技术有利于改善吸种运动,吸种率接近100%;单行多孔组窄吸种板结构设计,可提高吸排种运动的连续性,扩大播种应用范围至异型种子,每小时播种量高达800盘;整机设计满足高速、高效、低功耗精密播种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垂直型孔轮式排种器结构及技术参数的优化选择,找到了该排种器适应高速精密播种的途径。从而打破了此类排种器不能适应高速精密播种的局限,使之成功地适应了12km/h的大豆、玉米等中耕作物的高速精密播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种内充式三七精密排种器,为实现三七播种机械化提供支持。【方法】利用冲突解决原理对排种器关键部件进行设计,通过对排种器运动过程分析、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确定主要结构参数;利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对排种器转速、导种槽倾角、凸包分布和种层高度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进一步确定各因素取值范围;以排种盘转速、导种槽倾角和种层高度为因素,以单粒率、漏充率和重充率为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对排种器工作性能进行优化,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验证。【结果】影响单粒率的主次顺序为排种盘转速、种层高度和导种槽倾角;当排种盘转速为31.1~37.8 r/min,种层高度为46.6~58.2 mm,导种槽倾角为43.0°时,单粒率大于96.00%,漏充率小于2.50%;3组9次台架验证试验表明,排种器的充种单粒率平均值分别为96.67%,96.67%和96.33%,漏充率平均值分别为2.00%,2.33%和2.33%,重充率平均值分别为1.33%,1.00%和1.33%,台架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一致。【结论】设计了内充式三七精密排种器,该排种器能满足三七播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分种勺持种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分种勺形状和结构位置进行分析的基础,提出了分种勺持种空间定义。建立了持种空间及在排种平面投影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持种空间随分种勺结构参数和工作位置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分种勺清种角和滑种角上下限,提出了排种器隔板开口处转角和分种勺顶部厚度的确定方法,为倾斜圆盘勺式精密排种器分种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充种垂直轮式小麦精密排种器(专利号:ZL98244378.1)实现了小麦精密播种的精确、定量、可控,播种量的确定性和播种均匀性高于其他小麦排种器,解决了小麦精密排种的关键。根据该排种器的清种原理,不应有种子损伤。但试验结果表明其伤种率高于国家标准规定。因而解决如何降低其伤种率即成为研究该排种器的难点。本研究从种子的损伤形式入手,分析了种子尺寸、排种器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种子损伤的影响,并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进一步优化了该排种器的结构和参数。  相似文献   

10.
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播排种器导种管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自行研制的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定距成穴的排种要求,对排种器的投种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构建了稻种的理论投种轨迹,并以此设计了一种具有投种轨迹特征形状的变截面矩形导种管.运用离散元方法与台架排种试验,对影响排种成穴性与均匀性的导种管底板倾角与吸种滚筒转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表明,每穴颗粒排出最大时间差与相邻穴时间...  相似文献   

11.
精密播种机监测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精密播种机的播种质量 ,避免发生漏种和开沟器堵塞造成的缺苗断垄现象 ,利用红外光敏管作为传感器 ,采用高稳定性的cmos集成电路元件 ,完成了精播机监测器的研究与设计。该装置与 2BJ— 3型气吹式精密播种机配套 ,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对当年采收的甜瓜种子进行48h~216h中8个时间段的处理,加对照、1993和1986年种子,经恒温发芽、低温发芽、TTC测定和田间出苗试验,结果显示:甜瓜种子活力随人工和自然老化的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短期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下降不太明显,而反映发芽速度、幼芽生长状况的相应指标出现变化提前。长期处理的种子上述几种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种子活力越低,种子的适应性越差。POD、CAT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MAD含量则随种子的活力降低而升高。认为室内选用发芽率与发芽速率或幼芽生长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较为实际的反映出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精密播种机排种自动控制装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提高精密播种机的播种均匀性。解决地轮打滑和手动调换链轮或调整排种器排种量的问题.研究了一种用于精密播种机的排种自动控制装置。系统由五轮仪、智能控制单元、人机接口单元和执行单元组成,可以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和排种器转速的控制。作业时系统采用五轮仪测量播种机的作业速度。用步进电机代替地轮作为执行机构带动排种器转动,减小了地轮打滑对播种均匀性的影响。该控制装置可以直接对五轮仪直径、排种器孔数和播种量等参数进行设置,使用方便。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保证排种器与五轮仪转速同步。提高了播种机的播量均匀性,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单粒精密播种机工作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对自行设计的小麦育种用气吹式排种器进行排种性能的分析与试验,找出了影响排种器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工作范围。采用优化试验设计方法,对其排种性能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各指标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找出了能满足排种性能要求的最佳工况值。  相似文献   

15.
免耕播种机播种的工况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免耕播种机播种工况监测系统采用红外对管监测装置,排种管一旦出现堵塞、漏播等现象时,监测报警显示仪即可发出报警信号,及时指示故障的位置和性质,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播现象发生,大大提高了播种机的工作效率和播种质量,具有监测精度高,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索三江平原白浆土地区小麦高产途径,采用垄作和垄上多条精量播种相结合的栽培模式,提高小麦单产。结果表明:70cm垄距、垄上4条播比对照15cm单条播增产26%;采用70cm垄宽、垄上4条播的最佳播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将本年度结果与前两年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拟合,其结果三年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机械驱动式精密变量施肥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精准农业变量投入的技术要求,研制成功国产变量施肥播种机。该播种机由变量控制器控制机械式无级变速器,根据GPS的位置信号,完成处方图设计的播种施肥作业。通过对播种机的静止和地块工作试验可知,变量施肥控制可靠,变量数据记录正常,播种作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BLZ-2型垄上镇压式精密播种机的结构和特点,并对其主要部件的参数选取作了详尽的阐述。该播种机前端为圆犁刀,用于切断残须根或玉米叶,可提高垄上播种时播种单体的对行性能;采用垄上仿形驱动装置,取代传统机上的地轮,垄上仿形提高了播深的一致性;采用双圆盘开沟器开沟,开沟宽度较小,不搅动土壤,有利于保墒;设计了可调镇压器,可根据土壤含水率不同,适当调节镇压强度。通过田间作业试验,表明各项作业指标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设计了由发红外光二极管、凸透镜、PD-0120A型硅光电池裸片组组成的无盲区检测精密排种器性能的传感器以及以89C51型单片机为核心控制部件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人工检测对比试验证明了该无盲区传感器可准确地检测精密排种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