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5):24-27
新疆地区在迎来国家"一带一路"和"十三五"重大规划发展之际,也遇到了土地执法监察问题。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为研究对象,从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手段、队伍建设现状整体,到阿克苏市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基层局部,以实地调查问卷为依据,总结阿克苏市土地执法监察现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地区整体加阿克苏市局部的解剖研究,为学者提供研究参考资料,填补阿克苏地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土地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使得违法使用土地行为不断发生,而这些土地违法案件在主体、性质、情节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给土地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困难,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违法行为的查处增添了难度。因此,面临这种新形势下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如何开展,这是当前摆在我们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84-187
随着不断加快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土地供应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各种违法用地的现象屡见不鲜。通过对木垒县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执法监察技术手段有待提升、执法缺乏强制执行力、执法队伍建设落后、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公众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剖析,提出构建长效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的对策,以期能破解执法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越来越多,土地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土地违法现象日趋严重。给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和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土地执法监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19,(14):255-257
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宏观调控要求及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并从总量调控、区域调控、结构调控、效益调控、土地宏观调控绩效评价与监测等角度构建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五位一体"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入的基础上,土地市场也得到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监督机制尤为重要。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与土地流转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耦合关系,但在该阶段还未能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认识土地流转制度的意义,且土地流转补贴标准偏低、土地流转成本上升、土地纠纷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应明确土地权利,完善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同时提高构建纠纷预防机制,完善土地法律法规制度,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合理有序运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作为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土地管理领域也同样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供给侧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土地市场供给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总结各地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经验,并提出土地管理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规模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土地流转后"非粮化"趋势明显。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粮食安全战略视角出发,通过面源数据、实地调研,深入分析"非粮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对策与建议,促进河北省土地流转健康、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三块地"改革互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明确入市的条件和范围;健全宅基地权益保障方式等对策,以期为地方政府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旱地裸燕麦新品种"燕科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科一号"是内蒙古农业科学院燕麦育种课题最新育成的旱地裸燕麦高产新品种,来源于(8115-1-2×鉴17)组合,2002年12月通过内蒙古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准予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和《民法典》颁布,承包地"三权分置"由政策转化为法律,但是承包地"三权"关系以及"三权"运行在法律表达上并不清晰,是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障碍。承包地发包制度,奠定了"三权"关系的基础,是"三权"运行的逻辑起点和首要途径,需要从理论上解析制度内涵、探究要素构成、明确体系定位,并证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可分为土地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公社化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四个阶段.当前,"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的农村土地制度在所有权上存在主体模糊、内容抽象、绩效低下、处于强势等缺陷,造成所有权对经营承包权的干预.因此,在物权化经营承包权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弱化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家所有,逐步恢复土地生产要素性质,虚化所有权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权,明确规定所有权主体的权利边界,设立土地法庭,培育农民利益集团,构筑所有权、监督权、经营承包权"三权分立"、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立足服务于禄丰县生态安全的视角,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纵向的评价研究,对禄丰县2009~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9 ~ 2013年禄丰县生态综合安全值持续不断上升,生态综合安全值为0.12~0.45.2013年生态综合值处于第Ⅳ级,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级.根据评价结果,利用ArcGIS软件生成禄丰县生态安全分布图,对指导未来禄丰科学建设开发的发展规模和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地荒论"入手,分析了国内的土地供求特征,认为"地荒"主要是供地和用地双方对于整个土地市场供给情况的判断存在差异.国内的用地的确非常紧张,但是由于大量闲置土地、粗放用地的存在,因此仍然具有巨大的用地潜力,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增量土地、积极重整存量土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礼力  李三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86-4487,4490
“30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出台是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地过分细碎化,提高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保护土地肥力和生产力。但政策运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又引发了土地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土地股份化和农地在妇、幼、老三者之间合理调整的政策以增强“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李三谋  张鸿宾 《古今农业》2006,12(3):108-115
近代军阀阎锡山,统治三晋长达38年之久。他在1935至1949年,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经济方面的“改革”,其中在农业方面,进行过“土地村公有”方案的订定和宣传,欲将境内的农业经济活动完全纳入他的军阀政权运行轨道。企图通过农业的发展,达到巩固其割据山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调查,湖南省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着使用林地法律依据不足,土地分类标准差异引发林地认定矛盾,使用林地工作程序不规范,办理林地使用手续缺乏指导性意见的问题.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对林地资源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林地资源流失;破坏了原生植被,导致一些地方滥伐林木;加大了林业主管部门保护林地资源的压力和难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林地保护,建议:国家从法律法规层面统一土地分类系统和标准;进一步调整完善土地开发的相关政策;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强化责任追究;利用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果,保证耕地“占补平衡”依法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能有效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和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通过阐述政策的由来及内涵、现实运作的模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挖潜测算方法,分析了当前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挂钩"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耕地平衡仅局限于数量平衡,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耕地的隐性失衡,已成为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的焦点问题之一,而且对农民、农村和农业产生了许多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耕地隐性失衡的主要形式,包括耕地实际数量减少,耕地社会功效有较大改变,耕地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着重阐述了因耕地隐性失衡所导致的农民隐性失业、农业结构失衡、农村环境生态破坏等三农问题;并提出防治耕地隐性失衡的建议和对策,为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更好地进行耕地保护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