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抗寒石榴品种,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生长的石榴品种突尼斯、中农红、红双喜和千层花1年生休眠期枝条为试材,通过模拟低温胁迫环境,分别在4℃、0℃、-3℃、-6℃、-9℃、-12℃和-15℃的低温下处理24 h,测定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品种石榴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千层花的半致死温度(LT50)最低,达到-6.94℃,红双喜最高,为-2.27℃;随着温度降低,4个品种枝条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S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石榴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千层花>红双喜>突尼斯>中农红。  相似文献   

2.
结合低温胁迫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项目组引种的5个以色列软籽品种石榴进行抗寒性评价。以突尼斯及以色列软籽品种石榴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4、0、-5、-10、-15℃)进行低温处理,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8个品种石榴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8个品种石榴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变化, SOD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8个品种石榴抗寒性为‘豫大籽’>‘以色列3号’>‘突尼斯’>‘以色列1号’>‘以色列2号’>‘中农红’>‘以色列M’>‘以色列Y’。  相似文献   

3.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 ℃,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以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和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CV.‘CuZhi’)的扦插植株为试验材料,测定4℃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抗氧化酶(POD,SOD和CAT)活性以及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和北海道黄杨叶片POD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先升后降,并在低温胁迫的第2天达到最高值;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两种植物叶片SOD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叶片CAT活性明显高于大叶黄杨,大叶黄杨叶片MDA含量明显高于北海道黄杨;而且大叶黄杨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明显,北海道黄杨叶片脯氨酸含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罗宾娜’百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增温对百合10叶期、20叶期及现蕾期低温胁迫后生理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宁夏地区温室中常见的切花百合品种‘罗宾娜’为试验材料,以室温(昼/夜温度22℃/14℃)为对照(CK),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环境(昼/夜温度8℃/2℃)对其胁迫处理3、7、10 d,随后立即进行增温处理(温度增至室温),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电导仪法、酸性茚三酮比色法和蒽酮比色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的含量,为冬季日光温室的调温和切花百合的种植管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低温胁迫后百合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胁迫10 d后分别达到CK的1.03~2.19、2.96~5.48、1.94~2.15、1.58~2.43、0.72~1.81、1.35~2.59倍,增温后其SOD、POD和CAT活性、REC、Pro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增温10 d后各指标均趋于各期CK,分别为CK的1.03~1.49、1.33~1.55、1.11~1.14、1.24~1.39、0.70~1.05、0.38~1.10倍。【结论】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百合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变化最为明显,且低温胁迫后增温可降低‘罗宾娜’百合不同生长期所遭受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6.
花期低温胁迫对梨花器官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花期低温处理对梨花器官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抗寒性强、中、弱的‘花长把’、‘鸭梨’和‘砀山酥梨’为材料,取初花期枝条分别在-2℃条件下处理0、2、4和8 h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花朵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活性以及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0 h后抗寒能力强的品种‘花长把’花朵中SOD、CAT、POD和ASP活性相对较低,而抗寒能力相对较弱的品种‘砀山酥梨’上述活性相对较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过氧化酶类活性除呈现已经报道的"先升后降"、"先降后升"与"持续下降"3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外,‘砀山酥梨’SOD、CAT和ASP活性还呈现出"先降后升又降"的S形曲线变化。低温处理0 h条件下,抗寒力弱的‘砀山酥梨’花朵中脯氨酸含量最高,抗寒力强的‘花长把’最低,‘鸭梨’脯氨酸含量比‘花长把’略高。但在低温胁迫下,‘花长把’脯氨酸含量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砀山酥梨’脯氨酸水平变化不明显。低温处理0 h‘花长把’对MDA具有较大的耐受力,低温胁迫时表现出很强的MDA清除能力;而‘鸭梨’和‘砀山酥梨’对MDA耐受力较低,低温胁迫时清除MDA能力也相对较差。该研究结果为梨树抗寒品种资源筛选及预防花期冻害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低温胁迫条件下核桃枝条内的生化代谢与树体抗冻能力之间的关系,对离体‘香玲’核桃枝条以-2℃、0℃、4℃低温处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分析相关酶活性与抗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0℃、4℃低温胁迫能够使核桃枝条内SOD、CAT、POD的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下显著增加。说明SOD、CAT、POD和脯氨酸参与了核桃树体的抗低温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8.
以一年生‘红地球’葡萄‘贝达’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2%、0.4%、0.6%、0.8%的NaCl、Na2CO3处理对其新梢相对生长量、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CO2胁迫浓度的增大,‘红地球’葡萄‘贝达’嫁接苗新梢相对生长量明显被抑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大,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减小的趋势;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贝达’嫁接苗叶片的伤害程度大于Na2CO3处理.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厚皮甜瓜幼苗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抗寒性不同的厚皮甜瓜品种“玉金香”和“白兰瓜”在低温胁迫下的抗寒生理反应,以20℃为对照温度,分别在4,6,8℃下低温胁迫6 h,在6℃下低温胁迫2,4,6 h后,测定幼苗叶片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品种随温度降低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其电导率增大,SOD、POD和CAT活性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但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低温下的电导率较低,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较高,并且能够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在6℃下胁迫6 h后,抗寒性强的“玉金香”电导率较对照增加幅度比抗寒性弱的“白兰瓜”低69%;在4℃下胁迫6 h后,“玉金香”CAT活性较对照增加幅度比“白兰瓜”高122%。由此得出,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厚皮甜瓜品种自身膜系统稳定性较强,保护酶类活性较高,而且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大,从而降低了低温给细胞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不同浓度NaCl溶液浸泡苗木成活率对CAT活性、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以及POD活性进行测定,研究NaCl胁迫对苗木中SOD、丙二醛、脯氨酸、CAT、POD等指标的影响,为苗木成活率的生理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