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滨海吹填土快速脱盐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滨海地区吹填土的高盐分和质地粘重,从改善物理性状和降低盐分入手,通过添加不同量的脱硫石膏进行不同处理的脱盐试验,结果显示:3个处理都能够改善吹填土粘重的物理性状,有效降低吹填土中有害离子(Cl-和Na+)的含量,脱盐后的吹填土无次生碱化现象。3个处理中5%脱硫石膏和5%有机肥较单纯施用脱硫石膏的处理脱盐显著,且改良后的碱化指标明显低于另两个单纯施用脱硫石膏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掺拌不同废弃物对吹填土快速脱盐后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了炉灰渣(LHZ)、锯末(JM)、粗砂(CS)、蘑菇棒(MGB)、诺沃肥(NWF)、腐殖酸(FZS)、秸秆(JG)、醋渣(CZ)、木糖醇渣(MTCZ)和稻壳(DK)等10种废弃物料,采用废弃物料掺拌改良与室内淋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废弃物料对吹填土快速脱盐后土壤性质的影响,筛选吹填土高效改良材料。结果表明,与未掺拌废弃物料处理(CK)相比较,滨海吹填土脱盐过程中掺拌废弃物料可降低快速脱盐后吹填土容重,以JM效果最好,较CK降低了40.66%;可提高土壤渗透速率、非毛管孔隙度,以LHZ效果最好,较CK分别提高了1.03 mm·min-1和3.43个百分点;亦可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以JM效果最好,较CK提高了31.18%;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土壤pH值降低,以FZS效果最好,较CK降低7.74%。综合而言,掺拌废弃物料在一定程度上均提高了滨海吹填土快速脱盐后土壤性质,其中以锯末(JM)和炉灰渣(LHZ)改良土壤结构效果最佳,腐殖酸(FZS)抑制脱盐碱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掺拌不同废弃物料对吹填土洗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废弃物料掺拌改良与室内淋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废弃物料对吹填土洗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掺拌废弃物料处理(CK)相比较,滨海吹填土脱盐过程中掺拌炉灰渣(LHZ)、锯末(JM)、粗砂(CS)、蘑菇棒(MGB)、诺沃肥(NWF)、腐殖酸(FZS)、秸秆(JG)、醋渣(CZ)、木糖醇渣(MTCZ)和稻壳(DK)等10种废弃物料,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排水速率和渗出液p H值,使渗出液电导率提前达到稳定完成洗盐过程,同时可节约洗盐用水量,其中以锯末和木糖醇渣效果最佳,在脱盐率与CK相当的情况下,可分别减少洗盐用时7 d,节约洗盐用水量33.33%。  相似文献   

4.
王国强  吴涛  项颈松  黄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49-17251
[目的]探讨磷石膏改良吹填土的机理。[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脱盐试验,探讨磷石膏对吹填土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吹填土的脱盐速率,以混施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差异达0.01显著水平;磷石膏的施入使单位体积水量的淋盐效率下降,增加淋洗用水量;混施磷石膏可以部分抑制吹填土脱盐碱化,淋洗后pH比对照低0.6个单位,总碱度、RSC、SAR都低于对照,而且可使吹填土的离子组成由NaCl型转为CaSO4或Ca(HCO3)2型。[结论]磷石膏对吹填土淋洗脱盐不但有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改善吹填土的理化性状。不同施用方式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与吹填土混合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枯枝碎屑对吹填土的脱盐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枯枝碎屑对吹填土脱盐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注淋洗模拟脱盐试验,设不添加枯枝碎屑(CK)、添加土柱体积5%的枯枝碎屑、添加土柱体积10%的枯枝碎屑,研究枯枝碎屑的脱盐效果。[结果]添加枯枝碎屑有利于加快吹填土盐峰形成、下移和消失,且随着枯枝碎屑添加量的增加而加快,脱盐碱化特征明显高于CK。[结论]枯枝碎屑可应用于吹填土脱盐。  相似文献   

6.
针对滨海地区吹填土盐分含量高、理化性状差、难以利用的现状,选用脱硫石膏、草炭、污泥营养土和褐煤作为改良材料,对吹填土进行脱盐改良,同时抑制次生碱化。试验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四种物质对吹填土脱盐抑碱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2 m3·m-2灌水量下,脱硫石膏的淋水速度最快,从节约成本考虑,在促进吹填土脱盐抑碱方面,脱硫石膏用量为1.5 kg·m-3的处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耕地盐碱化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碱化土壤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脱硫石膏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碱化土壤改良剂,淋洗可以促进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上层土壤脱盐。针对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在河套灌区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不同脱硫石膏用量(10.1、14.5和0t/hm2)配合不同淋洗量(1.52×103、2.20×103和0t/hm2)改良处理下土壤0~100cm土层的土壤化学指标(碱化度ESP、酸碱度pH和电导率EC)变化规律及2012年食葵的生长特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处理0~40cm土层ESP、pH和EC在第一年淋洗和秋浇后显著降低,之后逐渐趋向稳定,ESP和EC在年内有增加趋势;40~100cm土层各指标较0~40cm稳定,综合改良处理土壤ESP、pH略有降低,仅淋洗处理有升高的趋势;2)0~60cm土层综合改良处理改良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当深度大于60cm时,所有处理的改良效果不明显;3)高脱硫石膏配合淋洗对食葵的生长指标和产量的提高程度优于其他处理。脱硫石膏配合淋洗改良能够有效地改善碱化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情况,可为碱化土壤的改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吹填土来源于海底淤泥,含盐量高,土质黏紧,无法直接用于生态建设,为改善吹填土结构,提高吹填土的脱盐效率,提升吹填土生态利用价值,利用新型土壤改良剂——高分子聚合物PVA,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PVA溶液对天津滨海吹填土透水性、水稳性团聚体、含水量、电导率、水溶性盐基离子和pH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0.5%和1.0%3个PVA浓度下的吹填土淋出液电导率降至1 dS/m以下,历时分别为350、361 h和400 h,未施用处理则用时587 h;淋洗412 h后淋出液总体积分别为1.69、1.76、1.28 L,未施用处理为0.47 L,较未施用分别增加了259.57%、274.47%、172.34%;0.25 mm以上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未施用处理的22.40%分别增加了37.9、42.6、46.9个百分点;淋洗412 h后吹填土全盐量均小于9.674 g/kg,pH值较处理前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下渗水中Na+和Cl-含量分别比CK高54.78%和58.25%、35.44%和39.22%、32.65%和34.82%,表明添加这3种改良剂对土壤的降盐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钙处理效果最好;第二次淋洗,硫酸铁、硫酸钙和硫酸铝处理的Na+含量比CK高75.14%~347.76%。综合2次淋洗效果,表明硫酸钙处理对土壤中的Na+淋洗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各改良剂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降低2.23%~3.84%;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改良剂各处理土壤中的Ca2+和Mg2+含量均高于CK。综合考虑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Na+和Cl-含量的影响,建议用硫酸铁和硫酸钙组合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0.
微咸水淋洗与施改良剂结合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微咸水淋洗与施改良剂结合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微咸水淋洗能够明显降低土壤全盐量和Na+、Cl-含量,但会造成土壤pH值的升高;改良剂葡萄酒泥和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能够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微咸水淋洗与施改良剂结合对黑麦草的出苗和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周转对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探明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周转差异的来源。【方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25℃,100%空气湿度)培养100 d,研究了5个水分梯度下(45%、60%、75%、90%、105%WHC,WHC为土壤饱和持水量)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并测定了培养期内3个水分梯度下(45%、75%、105%WHC)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水田和旱地)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DOC和MBC均有显著影响。水田(45%-90%WHC)和旱地(45%-75%WHC)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量)随含水量增高而增高,有机碳的周转半衰期随含水量的增高而缩短(水田为5.23-7.57 a,旱地为6.79-12.87 a)。100 d的培养期内,水田和旱地土壤分别有2.33%-3.94%和1.66%-3.33%的有机碳参与了矿化。淹水条件下,水田和旱地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高于好气条件。同时,淹水条件还使水田土壤的DOC、MBC含量显著降低,对旱地则无影响。【结论】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水田:45%-90%WHC;旱地:45%-75%WHC),提高含水量可以促进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DOC和MBC)无促进甚至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率(量),在淹水条件下和水田土壤中比在好气条件和旱地土壤中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样制样过程中土样经历的干湿交替过程促进了有机碳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碱改良剂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盐碱土壤修复材料是适宜于滨海盐渍土壤的最佳改良剂;盐碱土壤修复材料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从而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协调土壤中的水气状况,提高土壤通气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盐碱土壤修复材料能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降低土壤含盐量和pH值,提高土壤速效N、P、K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保证作物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为作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褐土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及盆栽试验,以玉米为栽种作物,对左权、和顺褐土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左权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P,N,Zn,Cu,和顺项目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P,N,K。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求改良酸性土壤的有效方法,在醴陵和攸县,以石灰、酸易客、亚科丰3种土壤调理剂为材料,开展了酸性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均有一定改良作用,可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也表现出积极影响;其中,以亚科丰土壤调理剂的效果较好。醴陵和攸县两个试验点,土壤p H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0.65和0.53,其他理化性状也有明显改善;土壤的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0.78×104和105.17×104cfu/g;产量、产值、产投比分别为549.8和544.2 kg/667m2、1 517.4和1 502.0元/667m2、0.98和0.43。  相似文献   

15.
土壤含水率和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基于电流-电压四端法的“polar-dipole array”形式,以壤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盐分和含水率2个相关因素中,土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土壤含水率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褐土和潮土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可行性,并与开氏法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了河北省不同肥力水平褐土和潮土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可使褐土和潮土浸提液中加入的有机态氮(尿素和EDTA)和铵态氮的回收率达95.33%~100%,与开氏法所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0.99.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得河北省2大土类不同肥力水平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为1.80~66.76 mg/kg,其中褐土为6.39~66.76 mg/kg、潮土为1.80~20.98 mg/kg.  相似文献   

17.
苹果梨园土壤质地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土壤质地分析表明,延边地区大部分苹果梨园土壤为壤质粘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土壤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粉粒和粘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因素、团聚体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和团聚体与养分流失的关系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团聚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肇州县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肇州植烟土地为研究对象,选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4项属性作为评价指标,运用修正的内梅罗(Nemoro)公式,对土壤肥力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植烟土壤肥力系数Pi平均为2.398~2.608,Pi最小为1.420~1.840,综合肥力系数P为1.48~1.72,各年度肇州植烟表土综合肥力系数P大小顺序为:P2003〉P2008〉P2006〉P2005〉P2004〉P2002〉P1994。2002~2008肇州植烟土壤的肥力属肥沃水平,1994年肇州植烟土壤肥力一般。  相似文献   

20.
塬地黄麻土土壤肥力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塬地黄麻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土种.通过定点土壤肥力监测试验研究,初步了解土壤基础肥力的变化规律和土壤养分的平衡情况,为指导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