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糯3号是绍兴市农科所以越糯1号/黑宝//嘉育29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糯新品种.1996年参加浙江省早稻联合品比试验,平均产量6334.2kg/hm2,居11个参试品种(系)之首,分别较对照浙852和嘉育293增产8.01%和3.43%,前者达显著标准.1997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6888.15kg/hm2,较对照浙852和嘉育293分别增产4.41%和0.78%,前者达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2.
台 5 37是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用台 2 0 2与嘉2 5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 ,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好等优点。 1993年参加浙江省晚粳 (糯 )联合品比试验 ,平均产量 70 80 .0 kg/ hm2 ,较对照秀水11增产 3.2 % ,居首位 ;1994年参加浙江省晚粳稻区试 ,平均产量 62 68.5 kg/ hm2 ,较对照秀水 11增产1.9% ;1995年参加浙江省区试续试 ,平均产量65 0 9.4 kg/ hm2 ,较对照秀水 11增产 8.1% ,达极显著 ,居首位 ;1996年参加浙江省晚稻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6777.0 kg/ hm2 ,较对照秀水 11增产 4 .5 %。大面积试种表现高产稳产 ,抗逆性强 ,一般产量67…  相似文献   

3.
临蚕5号是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大粒、抗逆力强的春蚕豆新品种,组合是和政/英175//青海3号,1998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1989~1990年品系鉴定试验比对照临夏大蚕豆增产12%~15.3%。1991年~1992年品比试验比对照增产26.5%和23.5%;1993年较临蚕2号增产21.5%。1994~1995年在甘肃省13个点次区试产量3500kg/hm2,较对照增产11.5%。1996~1997年甘肃省12个点次生产试验产量4000kg/hm2,比对照增产21.2%。1998年示范面积9233hm2。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150天。株高110~165cm。有效分枝1…  相似文献   

4.
曹黎明  顾永平  倪林娟  程灿  袁勤 《种子》2006,25(12):89-90
申优8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宄所自主选育的三系早熟杂交晚粳稻组合,以不育系申4A与恢复系R8号配组育成。2003~2005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熟期早、优质、粒重、大穗、高产,区试产量608.6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5.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产量489.2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11%,增产极显著。2006年1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种兴农单1号是黔两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用白育自交系0519作母本,用白育自交系2011~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粒玉米杂交种,2006年参加贵州省玉米预试,平均单产687.5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6.68%,产量居参试110个组合中第1位。2007年进入贵州省玉米区试平均单产656.8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5.12%,产量居第四位,增产点占总试点的87.5%。2008年参加贵州省玉米区试平均单产663.4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6.95%,产量居第3位,100%试点增产。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8.72%,100%试点增产。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性均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浙优8号(中浙A/T-8)是中国水稻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水稻晚籼稻区试.平均每hm^2单产74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3%:2005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05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6002号),适宜在浙江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7.
秀水05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浙江嘉兴农作物高新技术育种中心从秀水128/秀水123中杂交选育而成,原名为丙07-05,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 1009,作单季常规晚粳稻种植.秀水05经2009年省单季常规晚粳稻区试,每667m2平均产566.0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9.8%,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省单季常规晚粳稻区试,平均产582.6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1.6%,未达显著水平;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为574.3kg,比对照增产5.5%.2010年省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594.7kg,比对照增产6.0%.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引进12个不同基因型鲜食菜用春大豆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早春露地栽培,对各品种的鲜荚产量及农艺性状、鲜荚采摘期、成熟期等进行适应性评价。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晋豆39的鲜荚产量居第1位,鲜荚产量1 211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450kg/667m2,增59%,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龙海3号鲜荚产量居第2位,鲜荚产量1 055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294kg/667m2,增38.6%;产量差异极显著;浙鲜9号鲜荚产量居第3位,鲜荚产量988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227kg/667m2,增29.8%;苏早1号鲜荚产量居第4位,鲜荚产量916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5kg/667m2,增20.4%。供试品种从出苗到采摘鲜荚需要97~137d,均为晚熟品种。台湾292、苏早1号、龙海3号、浙鲜9号、晋豆39表现株高适中、适应性强、抗病,产量高、采摘鲜荚期适宜、鲜荚商品性好等优点,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并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9.
优质硬粒小麦品种 E2 11是云南省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所 1989年从云南省劳改局农科所引进高世代材料 ,经过 1989~ 1991年两年的选种圃 ,系统选育稳定性状的单株进行繁殖 ,初步定名 E2 11。2 0 0 0年12月通过云南省保山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9~ 2 0 0 0年组织 11个品种参加保山市优质硬粒小麦区试。 1999年 E2 11产量2 13.3kg/ 667m2 ,居参试品种第 6位 ,较对照种 (91-5 )增产 63.3kg/ 667m2 ,增 4 2 .2 % ;2 0 0 0年 E2 11产量2 5 5 .0 kg/ 667m2 ,居参试品种第 2位 ,较对照种 (91-5 )增产 72 .7kg,增 39.8%。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0.
天龙优872是四川西科种业股份公司用自育三系不育系天龙8A为母本,与高配合力恢复系天龙恢72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09—2010年参加重庆区试C组,32号(天龙优872):平均产量8 175.6kg/hm2,比对照增产1.65%,产量居第10位;2010—2011年参加区试D组,45号(天龙872):平均产量582.11kg/667m2,比对照增产7.31%,产量居第5位;2011—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A组,2号(天龙优872)产量变幅为504.5~571.9kg,平均产量543.5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14%,产量居第8位。201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种子》1996,(5)
郑单14号(原名邓试201)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有成。1994年获河南省农村科技博览会“金奖”。其亲本组合和制种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951179748),并初审通过。1996年4月在全国第五届专利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命名为豫玉18号。1993~1995年在河南省区试(套种组)平均公顷产8157kg,比对照种沈单7号每公顷增产1221/kg,为17.6%,居5个试验结束品种首位。1994~1995年在全国华北夏玉米区试中熟组中平均公顷产6750kg比掖单13号增产747kg/hm2,为12.4%,比琢玉15号(豫单13号)增产13.5%,居10个参试种首位。1994~1995年在河南省16个地市80多个县试验示范,均表现竖叶大穗、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抗倒耐旱,很受群众欢迎。比掖单13号增产4.7%~40.3%,比掖单12号增产13.4%~44.4%,比沈单7号增产19.4%,多居首位。1994年在长葛市6.6公顷示范方平均产9300kg/hm2,比方外玉米(掖单2、13号)增产29.2%,其中最高产快达12291kg/hnm2,19...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选育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高产广适的杂交早稻新组合T优15,2004年参加湖南怀化、常德等地“四所一校”早稻联合品比平均产量7901kg/hm2,比湘早籼13号(对照)增产7.65%,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参加南方稻区早籼早中熟组国家区试初试平均产量7422kg/hm2,比浙733(对照)增产4.5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为70.6%,各区试点最高产量为9585kg/hm2;该组合在南方稻区作双季早稻平均全生育期109.9d,株高91.7cm,株型较紧凑,茎秆矮壮,坚韧抗倒,剑叶窄长挺直,分蘖力较强,生长稳健,后期成熟落色好,于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05),适于长江流域杂交早稻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产量高、品质优,高抗穗颈瘟病。1999-2001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产量比对照(1)圣稻301增产24.2%,比对照(2)京引119增产25.36%。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定名。该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是利用现有丰富的基因资源,组配杂交组合。选育矮秆抗倒、叶挺、穗直、穗大、粒多、分蘖力强的单株株系,单产达700~750kg/667m^2,高产地块可达8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不同厢面宽度丢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表明,以2m开厢丢秧产量居第1位,单产579.4kg/667m^2;其次是2.67m开厢行秧产量居第2位,单产568.9kg/667m^2;产量最低是4.67m开厢丢秧产量最低,单产531.4kg/667m^2;其次是4m开厢丢秧单产536.4kg/667m^2。  相似文献   

15.
杭玉甜12是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TM-1为母本、TF-5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优质、高产、鲜食甜玉米新品种,2019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玉2019001)。该品种2017-2018年区试每667m2平均鲜穗产量1030.9kg,比对照超甜4号增产22.4%,达极显著水平;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065.5kg,比对照增产10.3%。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2.8d,比对照长0.8d;鲜食品质综合评分86.7分,比对照高1.7分。该品种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品质较优;感小斑病、纹枯病,中抗大斑病,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相似文献   

16.
连嘉粳1号是连云港市农技推广中心从秀405突变单株中系统选育出的中粳水稻品种,2001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15.6/667m^2,因优质高产,2002年破格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6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4%,同年区域试验产量为627.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豫北、鲁南、苏北、安徽淮北及陕西西安等地种植,尤其适于肥水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区。  相似文献   

17.
20011年选用了5个优质油菜新品种与多年种植的当家品种(油研十号)作对比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油研817产量最高,为186.8kg/667m2居第1位;居第2位的是油科1号,产量为164.4kg/667m2;居第3位的是黔油28,产量为162.2kg/667m2;居第4位的是臻油8,产量为153.3kg/667m2;居第5位的是对照油研十号,产量为136.6kg/667m2;最低是华龙油一号,产量为132.6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京花10号小麦品种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而成,2008、2009年两年北京高肥区试平均产量为480.17 kg/667m2,比对照京411平均增产5.1%;2009年生产试验,产量为435.2 kg/667m2,比对照京411增产4.4%.2011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高油分优质油菜农华油101系贵州省油菜所选育,于2006-2008年度参加全国冬油菜品种长江下游组区域试验,两年试验结果平均单产204.43kg/667m^2,居试验第一位。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15%,芥酸含量0.45%,硫苷含量20.77μmol/g·饼。2007-2008年度全国多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91.03kg/667m^2,居试验第1位。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说明该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1主要特征特性 1.1产量情况 1996~1997年在市良种场、沈高镇试种1hm2,实收种子6 423.5kg,产量443kg/667m2,平均比扬麦158增产7.2%;1997~1998年在4个农场繁种60hm2,平均产量325.1kg/667m2,平均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5.86%;1998~1999年生产种植繁种田、示范田2 333hm2,都发现比扬麦158增产.其中34个小农场繁种427hm2,平均产量400kg/667m2以上,桥头扬院村办农场57hm2,入库种子产量462kg/667hm2;1999~2000年全市3 000hm2小麦中,扬麦10号种植2 800hm2,全市小麦产量突破360kg/667m2,比上年增产超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