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工混交林生态效益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多年来实验观测和调查资料的分析,对人工混交林与纯林进行各种生态指标的对比,提出人工混交林从树冠截持雨量、枯枝落叶的持水量、持水率以及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作用等方面都优于纯林。建议大力提倡营造人工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以桉树(Eucalyptus spp.)混交林和纯林为研究对象,集成树种选择和林分结构调控等定向培育技术,构建桉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混交可促进桉树生长,提高林分生物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桉树×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的营林效果最好.在不同间伐强度桉树纯林林下套种米老排(Myti...  相似文献   

3.
营造纯林好,还是营造混交林好,这一问题直至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场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于1963年春季设计营造了四种人工混交林,即红松-大青杨混交林、红松-长白落叶松混交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和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分别以红松纯林和长白落叶松纯林作为对照,以探讨如下问题:1.在以红松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混交林和以长白落叶松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混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南方近自然混交林营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中国南方人工纯林固有的弊病和传统混交林营造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近自然混交林的营造途径、重建原则、营造方法,最后分析近自然混交林营造的效益,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或造近自然混交林是中国林业振兴的必由之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桉树混交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出现的病虫害、地力下降等问题,在长泰岩溪林场开展了桉树、红椎、杉木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的对比试验,6年生的试验林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桉树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分别比纯林增加了34.2%、18.6%和109.2%,桉树蓄积量减少了13.6%,但混交林总蓄积量提高了19.1%,混交林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肥力略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壶关县人工油松纯林所带来的各种负效应和威胁性实际出发,结合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论证了营造针阔混交林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阐明了营造针阔混交林势在必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8.
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该文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为对照,分析白桦、色赤杨、水曲柳、刺楸、紫椴与红松人工混交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红松纯林现存凋落物量明显高于人工阔叶红松林,红松纯林凋落物有效拦蓄量最高;5种不同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土壤持水能力、综合涵养水源功能均高于红松纯林。因此,在辽东地区应尽可能营造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对桉树二代萌芽更新套种30%黑木相思的混交林进行调查,对比3 a林龄的混交林与桉树二代萌芽纯林的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抗风性差异。混交林可以有效促进林木生长,提高生长量,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抗风性。混交林中桉树树高、胸径、冠幅、材积显著大于桉树纯林,蓄积量比二代萌芽纯林高12.56%,林中黑木相思也生长良好。纯林的林木径阶已偏离正态分布,林木生长分化明显,而混交林中桉树的林木径阶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林分质量明显优于纯林。混交林中桉树风折木比例显著低于纯林。桉树二代萌芽套种黑木相思更新成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彰武县人工造林多以单一树种纯林为主,大面积纯林生态稳定性差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改变传统的发展人工治沙模式,以种群生态学理论为指引,建立了樟子松混交林造林试验和优化配置试验示范区。文章总结了示范区混交林治沙造林模式,阐述了造林技术措施,并对混交林治沙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超 《桉树科技》2015,(4):46-50
桉树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及生态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就如何健康发展桉树产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目前桉树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原生分布和引种分布)并用DMAP软件将桉树分布的国家进行标记。对桉树分布区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发现气候类型与我国相近的国家桉树生长良好,林间物种丰富。通过对桉树生态问题的详细分析,表明只要经营科学合理,桉树人工林单位耗水耗肥量并不高,并且林内生物多样性较好,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其本身造成的,而是种植经营技术不科学导致。为提高桉树人工林的木材质量和生态效益,对桉树人工林需进行合理栽培,如重视科研、改良造林技术、集约经营和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桉树+草珊瑚复合经营模式研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地利用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在桂中平原低丘和高丘陵区两种立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桉树+草珊瑚两种复合经营模式、3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桉树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复合经营比对照桉树纯林增值456623.73元·hm-2,增值率422.67%。(2)桉树人工林下套种草珊瑚的桉1+草1、桉1+草2、桉1+草3等复合经营模式分别比对照桉树纯林增值?1041.89元·hm-2、18934.23元·hm-2、20212.27元·hm-2,增值率分别是?3.95%、71.88%和76.73%,以桉1+草3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最好。(3)桉树林下套种的草珊瑚生长5个月、16个月和25个月比对照桉树纯林分别增值2264.14元·hm-2、15823.69元·hm-2和42334.03元·hm-2,增值率分别是8.73%、49.64%和115.45%。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萌芽力强的多年生植物草珊瑚而言,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草珊瑚的分蘖数量和生物量增加,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桉树发展的贡献和可持续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最早于1890年引进桉树,刚开始主要作为庭院和四旁绿化树种,20世纪50年代在粤西和桂南大面积试种成功后,逐步推广作为南方主要造林树种.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1986年,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达46.6万hm2,进入21世纪后,桉树发展迅猛,2015年达450万hm2,年产木材3000万m3,占全国商品林木材产量的26.9%,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桉树产业已形成包括种苗、肥料、制材、制浆造纸、人造板、生物质能源和林副产品等完整的产业链,年总产值达3000亿元.发展桉树人工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缓解我国木材供应紧张局面,减少对外依存度,以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二是桉树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构成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是对提高森林碳汇、发挥气候调节、完善森林的生态和防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四是重要的民生林业,促进林农增收和农村致富.桉树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经营.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由木材生产为主向木材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转化,由封闭式经营向开放式经营转化,由传统的永续利用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转化.同时,必须推行以下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1)立地与树种、品种相匹配;(2)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3)进行科学的植被管理;(4)改进造林技术;(5)控制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初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文中从桉树人工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森林和林产品认证制度,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了我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战略和措施,主要包括:(1)立地与树种、品种相匹配;(2)适当的人工林混交措施;(3)控制林分的遗传成分;(4)进行科学的植被管理;(5)改善造林技术;(6)采取合理的收获作业措施;(7)控制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评价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桉树是广东省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这一,并带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面积桉树人工林存在着地力迅速消耗、水土流失、破坏林地水分平衡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不适当的人为经营活动和一些外界因素所造成的。椐研究,桉树对水分和养分利用率是比较高的,由于生长量大,桉树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量也较大,但桉树本身并不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2种广西乡土阔叶树种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红锥、米老排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与米老排(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而混交模式下,红锥生长量增加,而米老排生长量降低。初步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166.89 t·hm-2)>大叶相思(128.72 t·hm-2)>马尾松(70.12 t·hm-2)。3种人工林平均碳汇经济价值按大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45611.04元·hm-2)>大叶相思(35179.18元·hm-2)>马尾松(19163.80元·hm-2)。尾叶桉是这3种人工林中碳储量的主要部分,对广东三岭森林公园发挥着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在广东省碳汇造林时选择尾叶桉种植。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南方近自然混交林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德国哥廷根大学木材生物学与木材工艺学研究所所长 Edmone Roffael最近指出 ( 2 0 0 0年 1 1月 1 7日 ) ,木材过去和现在都是一种最重要的天然原材料。许多著名科学家近年来又反复论证 ,认为木材的地位和意义在未来呈上升趋势。他们的根据主要有 3点 :1 .木材生物合成是一个有利于环境的过程 ,减轻环境负担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 CO2 ,把有效能量与熵蓄贮起来。2 .世界许多地区的实践证明 ,通过速生造林与森林的集约经营 ,扩大木材供应潜力的可能性是广泛存在的。速生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能年产 2 0m3木材 ,相当于每天可产 1 5g纤维素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