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目的]分离多菌灵降解菌XJ-D,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以期用于多菌灵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从长期施用多菌灵农药的葡萄园中分离筛选1株多菌灵降解菌XJ-D,经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和16SrDNA聚类分析等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鉴定菌株XJ-D为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其可利用多菌灵为唯一碳源、氮源进行生长,将其接种在600mg/L多菌灵的无机盐培养基中,11天时多菌灵的降解率达99.0%,平均降解能力为52.87mg/(L·d)。[结论]该菌株在干旱区土壤农药污染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筛选鉴定高效降解油脂菌,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从一学校食堂下水道口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高效降解油脂的菌株,经16S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试验鉴定出该筛选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以大豆油作为碳源,温度为35℃,最初pH为8,摇床速率为150 r/min,培养48 h后时对油脂的降解率87.4%。[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用于含油废水的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3.
降解烟碱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株具有高效降解烟碱能力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基础培养基、富集培养基从南昌卷烟厂废弃烟草及其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烟碱能力的菌株,通过观察该菌株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该菌在含0.5%烟碱为唯一碳源选择培养基上生长,48h烟碱降解率为83.2%,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的嗜烟碱节杆菌。[结论]试验所筛选的X5菌株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烟草工业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具有降解多菌灵功能的菌系和菌株,了解菌系构成和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确定实验室条件下菌系和菌株对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效果。【方法】采用无机盐培养基富集、筛选降解多菌灵菌系及菌株,比色法测定菌系及菌株降解多菌灵能力,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合切胶回收测序分析菌系构成,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细菌常规鉴定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到9个菌系,纯培养条件下10 d对初始浓度600 mg•L-1多菌灵降解率23.14%-70.64%;从5个降解菌系中筛选到5株降解菌,编号为111-3、161-4、165-2、166-2、167-4,纯培养条件下15 d对初始浓度600 mg•L-1多菌灵降解率33.90%-72.66%;菌株111-3、165-2、166-2、167-4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菌株161-4初步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筛选到的9个菌系和5株降解菌处理污染土壤,72 h 对初始浓度5 mg•kg-1多菌灵的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每个降解菌系大约由6-10株优势细菌组成,筛选到的降解菌株占菌系构成约1/10,推测菌系中其它菌株可能与多菌灵降解中间产物的进一步分解有关。【结论】筛选到9个多菌灵降解菌系和5株降解菌,72 h对污染土壤中5 mg•kg-1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红球菌属是目前已知的环境中降解多菌灵的优势种群;筛选到的降解菌只是菌系构成的小部分,菌系对于残留农药降解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5.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琳  景晓辉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55-7857
[目的]寻找更多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及其科学利用方法。[方法]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好;6株深绿色,长势一般;4株绿色,长势较好。这20株都产孢子,被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用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选,得到9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9株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用DNS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2株酶活较强的菌株。这2株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通过滤纸崩解测试筛选出20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种。DNS法酶活测定结果表明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的产酶活性最高。[结论]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可以作为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6.
田连生  陈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74-13476,13491
[目的]分离筛选出能够降解土壤中多菌灵的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作初步研究。[方法]从长期被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利用富集培养法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菌株YB-6,并研究了初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外加碳源、氮源对其生长量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菌株YB-6能够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基础培养基中,5 d内对100 mg/L的多菌灵降解率为61%,而加入0.5%蛋白胨后5,d内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可达90%;菌株BY-6对多菌灵具有良好降解性能,最合适降解温度为30℃、pH为7.0,降解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外加氮、碳源能促进其降解效果。[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菌株YB-6降解多菌灵机理,并将其大规模运用到土壤修复技术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俊峰  尹尧  陈玉花  加春生  王晓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851-10852,10900
[目的]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方法]从抗生素制药工业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抗生素高效降解菌NG3,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同时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从抗生素制药工业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抗生素高效降解菌NG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NG3。[结论]为抗生素类工业废水高效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珊垚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06-10408
[目的]筛选并鉴定多环芳烃厌氧降解茵。[方法]通过富集,在厌氧条件下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多环芳烃的高效厌氧降解茵,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鉴定。[结果]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多环芳烃降解茵W2和Y3,经综合表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2为鞘氨醇单胞茵属(Sphingomonas sp.),菌株Y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结论]为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76-9777,9872
[目的]为了分离、筛选出Orbal氧化沟中高效降解菌。[方法]以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基质,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中的微生物进行接种培养,并将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COD降解试验。[结果]筛选出5株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细菌,经过2次复筛得到3株能高效降解废水且降解效果稳定的细菌。研究表明,大多数细菌在18h左右降解效率达到最高值。[结论]这对于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株苄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利  王克柱  高乐全  文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80-11881
[目的]从长期使用苄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苄嘧磺隆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从河北保定农郊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苄嘧磺隆的微生物菌株。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筛选降解苄嘧磺隆的菌株,分别于18、48、72h取发酵液。用结晶紫染液涂片染色,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对涂片结果中菌体生长较好的菌种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含有除草剂苄嘧磺隆的初筛培养基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C1—11-2,它能够以苄嘧磺隆作为碳源生长。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该菌为黄单胞菌属(Xanthornonas)。[结论]为苄嘧磺隆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玉米秸杆还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苗。[方法]通过CMC固体培养初筛和摇床培养复筛从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16rDNA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内切酶活力较高的1株细菌和1株真菌,滤纸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和2种酶活均较高的1株细菌(5号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号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达到100%。[结论]5号菌株鉴定为枯草芽炮杆菌  相似文献   

12.
油松菌根根际一株高效磷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获取能与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配伍制作复合生物菌剂的高效解磷细菌。[方法]从4年生(2+2)油松菌根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并采用溶磷圈法筛选出16株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P1~P16。利用试剂盒法选出一株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P15),采用液体培养对其培养条件和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的优良解磷细菌可使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量达591.82 mg/L;其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其培养条件:装液量35 m l培养基/100 m l三角瓶中;转速210 r/m in;初始pH值7.5~8.0;培养温度30℃。营养特性: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Mg2+、Ca2+、Fe3+对细菌生长无影响,Na+、Fe2+、K+促进细菌生长,而Mn2+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油松菌根根际土壤中有丰富的解磷细菌群,菌根真菌通过与根际解磷微生物的互作来改善宿主植物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并优化产酶条件。[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8株产碱性蛋白酶菌株,采用滤纸片法和Folin-酚法测定8个菌株的产酶能力。将具有较强产酶能力的菌株作为目的菌株,研究该菌株产酶能力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产酶条件。[结果]经过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得到一个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5号),作为目的菌株,其产酶能力为6.00 U/ml,为地衣芽孢杆菌的134.1%,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梭菌。正交试验表明,在pH为11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3%蔗糖和0.8%蛋白胨,并以105个/ml的接种量接种,目的菌株可得到较好的产酶效果,且蛋白胨对该菌株产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江西红壤α-淀粉酶分离株的多态性。[方法]以江西红壤中分离的产α-淀粉酶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研究产α-淀粉酶菌株的多态性。[结果]从江西红壤中共分离到33个产α-淀粉酶的菌株,用HhaI酶对这些菌株的16S rDNA进行酶切,共得7种酶切类型。这些菌株存在表型差异,而且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遗传背景有很大相似性,但个别谱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结论]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产α-淀粉酶的菌株在红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周文雨  王丹  王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59-12761,12773
[目的]从土壤环境中分离出琥珀酸产量高,营养要求低的琥珀酸生产菌株。[方法]采用选择性较强的富集培养基结合溴甲酚绿快速筛选平板,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产酸的菌株,利用TLC法和荧光法分离出具有不同产琥珀酸能力的菌株,并进一步利用HPLC法定性、定量。[结果]菌落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不透明,呈淡黄色,边缘锯齿形,菌体粘稠、边缘不规则,细胞大多数单个或成双成串出现,菌体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对菌株进行生化和16S rRNA分析确认为肠杆菌属。[结论]筛选得到的肠杆菌JLT9与其他菌株相比产酸量略低,但副产物较少,培养条件简单,JLT9菌株具有好的开发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赵山山  石楠  张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55-4957
[目的]介绍了红酵母分离纯化的方法,菌株系统发育分析及发酵产物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从土壤及落花样品中分离纯化出7株红酵母,对其进行18S rDNA序列分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株野生菌株的胞内色素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鉴定。[结果]18SrDNA序列分析可初步鉴定这7株菌分别属于红冬孢酵母菌属和红酵母属。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7株菌种胞内抽提物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发现仅有菌株06944的胞内抽提物中含有番茄红素。将菌株06944发酵产番茄红素的HPLC图谱与番茄红素标准品的对比,可初步鉴定所筛出的菌株06944产番茄红素,产量为2.96μg/ml。[结论]菌株06944为红冬孢酵母属,无致病性,可直接作为工业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7.
王笑颖  雷白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27-16128,16130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将无抑菌活性的右旋磷霉素转化为有抑菌活性的左旋磷霉素的链霉菌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土样中分离链霉菌,再将获得的链霉菌接种在含有右旋磷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取上清液采用纸片法进行生物检测。[结果]通过对抑菌圈产生情况的分析,初步确认从土样中分离获得的121株链霉菌中有4株能将无抑菌活性的右旋磷霉素转化为有抑菌活性的左旋磷霉素。[结论]该研究为工业上磷霉素的转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盐碱土壤进行嗜(耐)盐碱菌的筛选。[方法]采用不同Na Cl浓度梯度的Sehgal-Gibbons平板筛选,利用琼脂块法获得对人参锈腐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嗜(耐)盐碱菌株,并将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大庆地区盐碱土壤中共分离出48株细菌,其中60.4%的菌株为耐盐菌,其余为中度嗜盐菌。所有菌株的耐碱能力在pH 8.0~11.0,其中64.6%的菌株耐碱能力高达pH 11.0,除2株为嗜碱菌,其余均为耐碱菌。人参锈腐病毁灭柱孢菌R2拮抗性筛选获得3株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3株菌分别为Halomonas elongata、Halomonas xianhensis和Oceanobacillus iheyensis。[结论]从盐碱土中获得3株对人参锈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嗜(耐)盐碱菌,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的拮抗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方法]以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为供试菌,从耕作土壤中筛选拮抗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番茄灰霉病发病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13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制率达60.00%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别鉴定为固氮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降解毒死蜱的新的微生物资源.[方法]应用最大或然数(MPN)法,通过添加适量复苏促进因子(Rpf)从多种土壤及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分离活的非可培养(VBNC)资源菌种,根据文献报道的已知毒死蜱降解菌株的系统关系综合分析,初步筛选出与已知降解毒死蜱菌种近缘的VBNC菌株并进行降解试验.[结果]共筛选出6株具有毒死蜱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CHZYR63对毒死蜱的生物降解能力最强,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后降解率可达70.15%.[结论]可培养化VBNC菌种资源在残留农药降解方面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为揭示受染环境中VBNC微生物的形成及其活性化、环境污染物质的共代谢等微生物群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