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鼠害是我国草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环境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该方法在草原鼠害监测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若尔盖草原为例,将Mask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Res2Net网络与无人机影像数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方法,对草原不同地物类型进行检测和分割,进而统计相应地物类型的面积与数量,建立了若尔盖草原的鼠害监测模型。得出如下结论:无人机低空遥感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监测方法可以为若尔盖草原鼠害调查提供准确度甚高的解译结果;其中,土丘的检测精度最高,恢复斑块检测精度最低,但其面积占比最高;样地中土丘分布均匀,鼠洞呈集聚分布,两类害鼠分布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反映的信息与鼠害发生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监测鼠害提供了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原生产力和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3S”技术在草地鼠虫害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益严重的草地鼠虫害,己成为引发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威胁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3S"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技术手段,具有探测范围广、信息量大、成本低、受地面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影响小等特点,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这一技术与地面调查资料的结合,不仅加快了对草地资源的宏观监测速度,而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草地鼠虫害的变化动态。结合鼠虫害发生的特点,重点概述了运用"3S"技术对草地鼠虫害进行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3S"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肃南县天然草地每年都有大面积的鼠害发生,严重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根据资料、实地调查,摸清了肃南县天然草原鼠害的种类、分布及发生面积,可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鼠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草地鼠害是草原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生态学问题。随草地退化和荒漠化进程的加剧,我国草地鼠害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增趋势。加上由害鼠终年不断的挖掘活动而加剧的草地退化、沙化,鼠害已成为恶化草地生态环境、遏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草原生物的多样性、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巩固以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青藏高原气候等条件比较恶劣,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易遭破坏、恢复缓慢、覆盖度低、草地负载日益严重,害鼠  相似文献   

5.
富蕴县新疆主要畜牧业大县之一,草原面积辽阔,畜牧业一直沿袭游牧方式,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利用,天然草场“三化”面积逐年增加,加之草地鼠害的日益猖獗,造成草地产草量下降,畜、鼠争草矛盾突出。应用招鹰灭鼠控制害鼠,达到长效控制鼠害,一劳永逸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1年,采取实地调查,按主要生境,地形地貌和鼠害区域设置调查范围和调查点,利用每年春秋季灭鼠机会进行捕鼠,统计鼠种类及数量分布状况,研究了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提出了县级草原鼠害区划原则、区划指标、区划系统和命名方法。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系统包括草原鼠害小区和鼠害草地2级,前者采用地形地貌+鼠害小区命名,后者用鼠害核心区地名+鼠害草地命名;将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为4个鼠害小区,14个鼠害草地。  相似文献   

7.
王鑫  惠文  杨会平 《草业科学》2007,24(7):62-65
位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华池、镇原和庆城4县的82.8万hm2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鼠害,其中3、4级危害面积达10万hm2,预计蔓延发生面积将达到33.3万hm2,草地鼠害严重影响当地的畜牧业生产.从害鼠对草地的危害现状入手,提出了适合于当地条件的综合治理鼠害策略,对陇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勒泰市部分可利用草原,分布在沙吾尔山,该区域是阿勒泰市主要冬季放牧场,根据草情,正常年份放牧牲畜8—12万头(只)。多年来对鼠害的防治没有间断,历时1994年鼠害高发,在该区域实施了新疆首次飞机撒播敌鼠钠盐草颗粒饵料灭鼠。2004年申报纳入自治区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连续10年的监测和持续控制,基本摸清了阿勒泰市草原鼠害发生动态。通过建设鹰架、鹰墩,野放银黑狐,D型生物毒素饵料人工投放,飞机喷撒敌鼠钠盐草颗粒毒饵等多种对策,有效控制了害鼠的危害,鼠害控制面积占严重危害面积的84%,对维护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平均每年发生鼠害面积在0.4亿hm2左右,因鼠害每年造成的牧草损失约30亿kg,是世界上鼠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疆地域辽阔,草地资源丰富,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位置为鼠害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据1989~1995年,新疆草原优势种鼠害区域划分调查统计:新疆有鼠害危害区总面积1090.2万hm2,鼠害危害面积900万hm2,草地优势种鼠害发生面积190.2万hm2,鼠害危害区面积占新疆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9.4%;据调查鉴定,新疆现有害鼠种类近80余种,在草原上形成危害发生的害鼠、蝗虫种类各有10多种。主要形成危害的鼠种有黄兔尾鼠、大砂鼠、子午砂鼠、草原兔尾鼠、赤颊黄鼠、印度地鼠、柽柳砂鼠、鼹形田鼠、小家鼠、褐家鼠、田鼠类、帕氏鼠兔等。它们严重影响着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构成对草原鼠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新疆在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的工作。本文对历年来新疆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把生物毒素灭鼠、鹰墩鹰架控制鼠害、人工野化训练狐狸控制鼠害等多种蝗虫鼠害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新疆鼠害防治中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优缺点,对今后新疆草原鼠害防治走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突破的困难和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区域内草原植被与生态环境状况,划分出草原鼠害的适生范围,是草原鼠害监测的新方法。本文以石渠县高原鼠兔为例,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和3S技术,通过对草原类型、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植被指数等5个影响因子与高原鼠兔分布的相关性分析,计算出石渠县高原鼠兔宜生指数、宜生区分布及其分布图。结果显示:宜生区与实际发生区基本吻合,草原技术推广部门勾绘的高原鼠兔分布区与宜生区重叠率57. 9%;经计算,石渠县高原鼠兔宜生区面积1041885. 0hm~2,比统计面积少17. 1%;本文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过计算获取高原鼠兔分布区域和面积的方法,可用于草原鼠害的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水剂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灭鼠制剂,不仅对高原鼠兔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伤害鼠类天敌,对人、畜安全,同时减少了化学药品对草地的污染,因此,在草地鼠害治理中,推广应用这一新型生物灭鼠技术,对持续控制草地鼠害,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维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藏那曲地区在长期的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下,对草地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管理,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因此,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过牧现象,导致草地资源退化加剧,草地畜牧业生产难以可持续发展。对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及草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天然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加强草地管理、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草地畜牧业对晴隆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亚敏  张大权 《草业科学》2011,28(4):671-678
草地畜牧业不仅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贵州省晴隆县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地畜牧业对晴隆县土地利用,种植业,畜牧业和农、林、牧业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草养畜后耕地减少和养羊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晴隆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一是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由坡耕地向栽培草地合理转变;二是种植业压粮扩...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在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利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振伟 《草业科学》2007,24(12):79-81
阐述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紫花苜蓿利用方式,旨在有效地解决内蒙古自治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及紫花苜蓿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内蒙古畜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的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毓堂 《草业学报》2000,9(1):60-64
概述了大西北和黄河流域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调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 ,说明了草产业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提出了以草产业为基础 ,综合治理的规划、方略和当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草地畜牧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玛曲县的天然草场类型和分布特点、利用方式、生产经营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的主要原因,从优化畜群结构、发展季节畜牧业、家庭牧场统分经营、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今后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鞠馨  哈洁  王冰莹  陈晨  李治国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2,30(5):1263-1272
家庭牧场是草原牧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单元,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四子王旗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依据草场面积划分为小型牧户(SH)、中型牧户(MH)、较大型牧户(RLH)和大型牧户(LH),通过构建以投入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DEA-ost模型以及Tobit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0.764)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小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即在当前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下,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且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与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牧户通过减少家畜养殖成本投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增加人工草地面积等方式提升牧场生产效率,以期实现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境和地形对伊犁绢蒿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钰荣  安沙舟 《草业科学》2010,27(12):21-26
为了客观地了解生境和地形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正规野外取样方法结合室内常规土壤样品分析方法,对新疆天山北坡不同生境和不同地形条件下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生境和地形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均有促进或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地上生物量;2)随着生境从西到东,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土壤剖面变化相同,都为0~10>10~20>20~30 cm,而pH值的土壤剖面变化则相反,为0~10<10~20<20~30 cm;3)不同地形和不同生境的土壤剖面中养分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20.
草原是内蒙古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对维护我国北方生态屏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结合地理特征、植被特征、优势种蝗虫种类及多年草原蝗虫分布和发生资料及生产实践经验,将内蒙古草原划分为呼伦贝尔温性干草原、大兴安岭南麓典型草原、大兴安岭北麓典型草原、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苏尼特半荒漠草原、蒙古高原南缘典型草原、阴山北麓半荒漠草原、乌拉特荒漠草原、鄂尔多斯沙生草原、阿拉善荒漠草原10个蝗虫发生区。针对不同草原区域的蝗虫为害特点,提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可持续的草原蝗虫防控技术体系,即协调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天敌防控、生态调控等措施,采用飞机、大型机械等配套施药技术,实现对蝗虫种群的持续控制,对于指导草原地区畜牧生产、实现草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