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浓度APM(4~6 μmol/L)和不同处理时间(4~6 h)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5.6 μmol/L APM处理洋葱分生组织16 h后,中期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et.Ⅰ)从0.8(对照)分别提高至5.0、5.2.结果也同时表明,当APM浓度超过4 μmol/L时,严重影响细胞有丝分裂.在根尖细胞中,多极分裂细胞(尤其是3~4级),中期染色  相似文献   

2.
构建染色体特异文库是简化小麦基因组测序的有效途径,而通过同步化处理提高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使根尖细胞中富集高比例的中期染色体是实现染色体分选成功的前提。采用双阻断法用50 µmol L-1羟基脲和100 µmol L-1氟乐灵对普通小麦根尖细胞进行同步化处理,然后用流式核型分析法观测各周期细胞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最佳方案为羟基脲处理10 h,恢复7 h,氟乐灵处理4 h。以此方案处理中国春小麦根尖可获得最高的有丝分裂指数,达70.1%。附加冰水处理(0°C)有助于减少染色体碎片和增加流式核型的分辨率,但对富集更多的中期染色体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APM对洋葱细胞分裂和微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细胞毒理学和免疫化学角度对磷酰胺除草剂AMP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微管功能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经10μmol/L APM处理16h后,细胞出现多极分裂和不均等分裂现象,免疫化学检测表明,纺锤丝失去正常向两极辐射状排列的功能,而是凝聚成一团故引起细胞的不正常分裂。  相似文献   

4.
细胞S期为DNA复制期,探索细胞S期的同步化将为研究各种调控因子对DNA复制、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影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家蚕BmN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脱氧胸苷(TdR)双阻断、脱氧胸苷-诺考达唑(TdR-Nocodazole)双阻断及羟基脲(HU)法,探索BmN细胞S期同步化的最佳体系。结果发现,TdR双阻断法处理对BmN细胞S期的同步化效率为67.2%,TdR-Nocodazole双阻断法处理为69.7%,HU处理对S期同步化效果最好,达90%以上。进一步对HU处理后不同释放时间点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1 mmol/mL HU处理后释放7 h时BmN细胞S期同步化效率最高,达94.9%。通过不同处理方法研究家蚕BmN细胞的S期同步化效果,发现1 mmol/mL的HU处理16 h,然后于正常培养基中释放7 h,可有效的将BmN细胞同步化在S期,且该处理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5.
利用农业上广泛使用的酰胺类除草剂甲基胺草磷,在1~4μmol/L浓度下,对野二燕1号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及蛋白质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浓度升高,染色体结构变异率呈上升趋势。在3~4μmol/L浓度下处理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多极分裂细胞的出现频率为0.08%;染色体桥、断片和滞后染色体的出现频率为0.434%。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约有10个蛋白质斑点产生变化,2个蛋白质斑点(8 kDa/PI 6.5,10kDa/PI 7.7)消失。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分变化可以认为与甲基胺草磷的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硫酸铜对大麦根尖细胞的畸变效应,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0.05g/L、0.10gL、0.25g/L、0.50g/L和1.00g/L)分别处理大麦根尖,统计分析了大麦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千分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均能使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增加0.10g/L硫酸铜处理有丝分裂指数最大,为9.64%而前期、中期和末期分裂指数均高于对照,后期分裂指数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浓度低于0.10g/L时,细胞微核千分率随硫酸铜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随着硫酸铜浓度的进一步升高反而呈下降趋势。硫酸铜还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畸变在浓度低于0.25g/L时,染色体畸变率随硫酸铜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然而随着硫酸铜浓度的进一步升高染色体畸变率呈下降趋势,但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以大葱为材料,采用叶片环剥方法,分别用乙酰胆碱(Ach)、细胞松弛素B(CB)和甲酰氨草磷(APM)对裸露维管束处理,以叶片中N、P和K为指标,研究了这三种药剂对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ch促进细胞内含物的运输;CB和APM均有效地减弱了细胞内含物的运输。初步从维管束水平上证实,维管束中原生质参与韧皮部运输。  相似文献   

8.
以豌豆根尖为材料,在离体与非离体条件下分别采用低温、0.002mol/L 8-羟基喹啉、0.01g/L秋水仙素及0.01g/L秋水仙素与0.002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V:V=1:1)进行预处理,对有丝分裂指数,中期分裂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0.002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的有丝分裂指数最高,比对照提高了2.15%,低温预处理的中期分裂指数最高,比对照提高了2.50%;非离体条件下,低温预处理的有丝分裂指数最高,比对照提高了2.51%,0.01g/L 秋水仙素预处理的中期分裂指数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59%。整体而言,豌豆有丝分裂指数和中期分裂指数是非离体条件下各种预处理均高于离体条件下各种预处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管解聚型三唑类化合物VHZ对玉米分生组织的影响,从细胞学及生物化学水平分析了VHZ的毒害机理.结果表明,VHZ能够诱导玉米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前期、中期的同步化以及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桥、染色体滞后、染色体凝集).临界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 μmol/L和12 h.免疫荧光标记检测表明,同步化细胞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结构变异与纺锤丝的功能受到抑制有关.2D/SDS-PAGE检测发现,经VHZ处理后玉米根尖蛋白有两种组分消失,四种蛋白质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蛋白质组分可能对VHZ的防御机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棉花根尖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1 mg/L,0.5 mg/L,1.0 mg/L,1.5 mg/L,2.0 mg/L)的乙草胺分别处理12 h、24 h、48 h和72 h,研究乙草胺对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乙草胺处理浓度为0.1 mg/L,处理12 h条件下,棉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达到最高,为8.46%,染色体没有出现畸变现象。在乙草胺处理浓度为2.0 mg/L,72 h条件下,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达到最低,为3.24%,染色体形态受畸变率为7.93%。在试验范围内,高浓度与长时间的乙草胺处理对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形态有抑制作用并具有遗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蒜提取液拮抗纳米金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以100μg/m L纳米金溶液对蚕豆根尖进行染毒处理,分别以浓度为0~1 g/m L的大蒜提取液作为拮抗效应物。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大蒜对纳米金处理下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金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且随着大蒜提取液浓度的不断增加,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P0.05),表明大蒜提取液对纳米金引起的蚕豆根尖细胞毒害作用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且最适拮抗浓度为0.25 g/m L。同时,试验结果还表明,高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根尖为材料,探讨了低温、秋水仙素、8-羟基喹啉和对二氯苯4种预处理对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积累中期分裂相的效果.结果表明,这4种预处理方法积累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效果的明显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秋水仙素、低温、对二氯苯和8-羟基喹啉,前2种方法效果明显且差异不大,后2种方法效果略差.在此基础上,对低温预处理后的根尖在制片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摸索,发现影响制片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低温预处理时间和HCl解离时间.最终得到以小麦根尖为取样对象的体细胞染色体制片的最适方法.为小麦族物种的染色体加倍、异染色体系的鉴定、细胞遗传学研究等领域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空心莲子草为研究材料,以农作物蚕豆、玉米为受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空心莲子草对受试农作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检测幼苗的生理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以及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变化,来探讨化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根、茎、叶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受试农作物种子萌发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处理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水浸提液使受体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上升。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使受试农作物受到了氧化胁迫,抗氧化酶系统、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受到了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农作物幼苗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4.
Ni2+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根尖细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镍在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异常细胞数目明显增多,间期细胞主要表现为微核,分裂期细胞主要表现为C-有丝分裂、染色体桥、染色体断裂、滞后染色体、染色体粘连等畸变类型。说明氯化镍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化镍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有显著影响。氯化镍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除草剂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效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比较3种除草剂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效率,提出了利用除草剂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新方法。以先玉335、中农大4号和8607×8609三个基因型诱导的单倍体籽粒为材料,利用20、40、80和160 μmol L-1浓度的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作为加倍药剂,在单倍体植株生长到三叶期和五叶期时,用滴心法处理幼苗,选择有花粉的单株自交,收获后调查果穗加倍率;采用细胞学方法观察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和花粉的活性。结果表明,20~160 μmol L-1的3种除草剂对玉米单倍体加倍均有效果,加倍率在3.42%~26.32%之间。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的加倍率分别为4.29%~26.32%、3.85%~20.81%和3.42%~17.61%;其中80 μmol L-1甲基胺草磷的加倍效果最佳,使用80 μmol L-1甲基胺草磷处理3个杂交种的单倍体,平均加倍率分别为25.02%、20.13%和14.99%。方差分析表明,3个基因型间的单倍体加倍率均呈极显著差异,可见使用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氟乐灵可以提高玉米单倍体的加倍频率,但不同基因型单倍体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Ca2+和茉莉酸对菠菜CB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钙离子、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菠菜CBF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4℃)或JA处理、或用钙离子载体A23187预处理菠菜幼苗,利用Northern印迹技术检测各处理时CBF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低温和JA均可诱导菠菜中CBF基因的表达。推测低温可能首先导致细胞中JA含量升高,JA通过一定的机制诱导细胞质基质中游离钙离子浓度([Ca2+]cyt)升高,然后Ca2+可能通过CaM (Calmodulin)或CaM相关蛋白传递低温信号,从而诱导CB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 Maxim.)是新疆达坂城荒漠植被组成的重要物种,具有耐旱抗风、耐贫瘠等特性,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扭果花旗杆幼苗对盐胁迫的应答机制,本研究以30 d扭果花旗杆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了四组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胁迫处理(0 mmol/L,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对扭果花旗杆幼苗生理特性及根尖细胞染色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在150 mmol/L达到最大值。(2)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低浓度的NaCl胁迫(50 mmol/L)胁迫促进扭果花旗杆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较高浓度胁迫(NaCl>50 mmol/L)胁迫则表现出抑制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且随盐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时,研究发现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NaCl浓度呈正相关。因此,扭果花旗杆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及小分子物质的积累来抵御NaCl胁迫,另外低浓度NaCl胁迫对扭果花旗杆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还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干旱区抗逆野生植物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狗舌草提取物对L1210细胞的体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淋巴性白血病L1210细胞,以单猪屎豆碱、槲皮素和环磷酰 胺为参照,检查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 (EX) 对L1210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 通过L1210细 胞台盼蓝拒染率的测定,研究EX对L1210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EX、单猪 屎豆碱、槲皮素和环磷酰胺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淋巴性白血病L1210细胞的作用,且这种作 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中EX和槲皮素在体外对L1210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小,而单猪屎 豆碱在体外对L1210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铝(Al^3+)对洋葱根生长和细胞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洋葱(Allium cepa L.2n=16)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铝(AlCl_3·6H_2O)溶液对根生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3+)浓度的增加,根的生长量递减,呈明显的负相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每单位时间的生长量亦递减,甚至停止生长;在50~200ppm Al~(3+)处理下,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随着Al~(3+)浓度增高而递减,随着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递减;不同浓度的Al~(3+)处理都能引起染色体畸变,如,c-有丝分裂、染色体桥、染色体粘连等;恢复培养后各处理的鳞茎均能恢复生长.染色体畸变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研究Cu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胁迫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芽长、苗高、根长,有丝分裂指数等均呈下降的趋势。低浓度的Cu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大,而高浓度的Cu对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盐培比水培处理对小麦毒害严重。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降低至对照的33.43%、36.74%、39.25%和39.31%,各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4个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