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燕飞 《种子科技》2023,(2):33-35+7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玉米种植开始利用农业机械设备,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文章主要论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以期为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文章主要研究了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论述了推广和应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意义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成义 《种子科技》2023,(10):67-6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农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农作物种植的价值和潜力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众多农作物中,玉米作为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经过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提升后逐渐发挥出其优质高产的优势,吸引了很多种植户学习新的玉米种植技术。文章阐述了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分析了应用玉米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的意义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孔丽 《种子科技》2023,(10):121-123
合理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提升玉米的质量及产量,而且能完善玉米种植生产体系,促进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点,探讨了玉米种植中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策略,并分析了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实现玉米种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玉米种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优势,阐述了该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推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当地农民的种植能力和水平,实现玉米高质高产,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玉米种植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玉米田间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玉米是我国农业种植中主要农作物之一,可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并为社会和农民带来经济价值。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会对玉米田造成一定影响,容易产生内涝情况。文章简单阐述了将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应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玉米田间整体栽培水平,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陆代平 《种子科技》2023,(17):60-62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玉米和大豆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在实践中,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土地紧张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山区玉米和大豆种植过程中,选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并且多收获1季大豆,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文章主要论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分析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齐鸣 《种子科技》2023,(16):54-56
玉米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幅度提升,对玉米种植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提升我国北方地区玉米种植的产量以及质量,应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的种植技术以及保证玉米高产病虫害防治手段,以实现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郭奎 《种子科技》2023,(4):46-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玉米和大豆两个不同季节作物,使其生长特征相辅相成,达到单位面积玉米、大豆增产的一种集约化农业技术。传统的间作套种虽然可以增加耕地产量,但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且经济效益较低。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能促进作物间的和谐共生,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连续耕作造成的土地钙化和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等问题,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概念,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点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国林 《种子科技》2023,(20):86-88
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区域已实现了规模化玉米种植,为了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推动绿色玉米种植模式良好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玉米绿色种植模式,同时要重视玉米田间管理工作,并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才能保证玉米种植效益,促进玉米绿色种植技术更新,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讨论了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要点,分析了该技术推广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雯 《种子科技》2023,(8):108-110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积极调整传统农业发展结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种植收益。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因此,农民要积极采取科学的优化措施,研究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价值,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土壤特点,为促进玉米生长保驾护航。文章分析了玉米需肥特点和规律,探讨了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苏南南 《种子科技》2023,(13):72-74
玉米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种植,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许多地区会在大田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选择性应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基于此,文章研究了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大田玉米高产栽培中的有效应用,以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历来重视农业生产。玉米适应能力极强,在我国大范围种植,现代农业技术为玉米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基于此,详细介绍了现代农业技术对玉米种植的重要性,分析了现代玉米种植技术的运用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建议,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李登飞 《种子科技》2023,(10):82-84
为了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当前对粮食的需求,需要不断优化玉米种植技术。在实践中,要结合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播种面积等情况,注重运用高产种植技术及高效病虫害防治措施,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文章简要介绍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助力我国玉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曹娟 《种子科技》2023,(3):52-54
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适应性较强,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玉米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种植人员需做好玉米种植田间管理工作,积极引入农业信息化,保障玉米种植顺利进行,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文章分析了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提出了玉米种植中应用农业信息化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探究了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种植现状,重点分析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阐述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有效的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虫害种植技术,通过科学选种、选地,做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从根本上提高种植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方华 《种子科技》2024,(6):122-124
玉米、大豆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不断优化,出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玉米及大豆产量,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集约化利用,还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阐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成效,提出几点发展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金洋 《种子科技》2023,(23):55-57
玉米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广,作为高产农作物,玉米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种植的整体产量和质量,必须采用更加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的整体效率。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问题的侵袭和威胁,严重时会导致玉米绝收,这不仅会影响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我国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分析了我国玉米种植现状,探讨了玉米高效种植综合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为推动我国玉米高产种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玉米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为了促进玉米质量与产量提升,要求种植人员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灵活应用到日常栽种过程中,有效防治各类病虫害。文章主要探讨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爱明 《种子科技》2023,(11):47-49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价值较高.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在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利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论述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