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做好种苗检疫工作保障引种安全周乐峰林时迟(福建省植保植检站福州350003)90年代以来,福建省每年都从台、港、澳等地区及国外30多个国家引进200批次、300t左右的种苗,引进品种超过300个,引进渠道也十分复杂。几年来我省植保植检站把引进的种苗按...  相似文献   

2.
王旭  朱伟祖 《植物检疫》2003,17(3):163-165
在检验检疫工作中 ,隔离检疫监管是有效防止有害生物随种苗传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诸多因素 ,各地隔离监管工作的开展尚未建立一套完善、规范、行之有效的隔离检疫监管办法。在我国园艺事业大发展 ,绿化环境、保护生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引进种苗种类、数量急剧增加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 ,改革、完善进境种苗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国际机场检验检疫局浦东办事处自2 0 0 0年 1 0月始根据上海空港口岸的实际情况 ,在种苗检验检疫工作中摸索试行了引种单位隔离场圃疫情自我监测与检验检疫机关重点抽查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3.
柴燕 《植物检疫》2006,20(5):315-317
本文提出在我国利用国外天竺葵母本繁殖、出口天竺葵插条过程中的检疫问题。应对引进种苗进行风险分析,掌握母本来源国的疫情,制定隔离试种方法,开展生长期鉴督管理和疫情调查,制定检验检疫操作规程,以防有害生物传入并保证种苗顺利出口。  相似文献   

4.
种子苗木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特殊产品,从国外引进种苗不但能弥补我国部分农作物种苗数量欠缺,还能为我国种苗产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品种资源,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我国从国外引进种苗批次和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2011年各引种单位共计引进种苗8005批次,引进种子1735.62万kg,苗木7786.99万株,分别是2000、2001年的9.1倍和1.4倍.同时,种苗也是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远距离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有害生物随种苗入境,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定殖成功后,很难根除,将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随引进种苗传入的风险,做好从国外引进种苗的检疫审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境种苗检疫监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和外经贸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种苗将蜂拥而入,种苗检验检疫工作将面临新的更大的考验和挑战.针对当前的检验检疫形势,探索切实可行的种苗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已成为当前检验检疫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当前种苗检验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强化引种检疫保证优良种苗安全引进林芙蓉赵守歧王福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1基本情况1996年部省两级共办理国外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近1900批次,其中审批种子1500批次,共3450t,苗木400批次,共850万株,包括粮食、油料...  相似文献   

7.
加强国外引种检疫审批既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引种检疫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从国外引进植物种苗的批次和数量不断增加,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国外引种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国外引种检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进境的植物种苗大致可分为种质资源和进出口生产用种(以下简称商业性引种).目前有95%以上的进境植物种苗是属于商业性引种.随着我国种植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性引进数量势必日益增加.商业性引种的植物种苗直接下地种植而进入生态系统,风险高,控制难度大,涉及问题多.所以商业化种苗是一种风险性极高的农产品,需要改进检疫管理模式,提高检疫技术方法,加强检疫监管.本文着重讨论商业性引进的植物种苗的检疫管理的现状与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进境种苗检疫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进境种苗不同于一般供食用的小麦、水果、蔬菜等进境植物,因其用途的特殊性,它将被种植、繁殖、扩大。带疫率高、传入有害生物的风险大,特别是,它是一些重要病害的传播途径。因此,种苗检疫是进境检疫的重中之重,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种苗呈?..  相似文献   

10.
王培贵 《植物检疫》1991,5(5):361-365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引进种苗及其检疫工作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过去需要总结,对将来需要探讨。1 种苗检疫工作概况1.1 引进种苗的基本情况引进的种苗是应检物,是检疫的任  相似文献   

11.
李一农  李芳荣 《植物检疫》2006,20(2):120-122
检疫审批制度是1991年10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以下简称《检疫法》)确定的一项重要的检疫制度。通过实施检疫审批,可以根据已掌握的输出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安全引进种苗等繁殖材料,防止病虫害传人。随后,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先后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又对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工作作了具体规定。尽管如此,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办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中国大陆引进植物种苗的程序及引进植物种苗的种类,统计了2011年中国大陆48个口岸从47个国家和地区引进植物种苗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分析了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提出了预防和检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农业部(80)农业(保)20号“关于印发《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的函”精神,我站于1981年开始对全省进口种苗实行检疫审批管理。1983年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十二条“从国外引进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苗木和繁殖材料,必须隔离试种”的规定,开始了进口种苗隔离试种监督工作。这些工作的开  相似文献   

14.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7,21(1):45-47
引种隔离检疫评估是外来物种安全引进的基础,特别是针对初次引进的植物种苗,或在大量商业化引种前,提前1~2个生长季,少量引进到隔离检疫圃进行观察试种和检测,在风险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实际评估并确定其风险,为后续引种检验检疫提供目标支持和管理措施。引种隔离检疫评估应成为持续改进我国种苗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市场逐年扩大,检疫对象传入与传出的危险性也加大。为此,东昌府区植保站于199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种子市场检疫管理工作。从贯彻落实《植物检疫条例》、《山东省农作物种子检疫管理办法》及《山东省农作物种苗检疫工作程序》入手,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全国主要甘蔗产区之一。为提高产量,近几年曾多次从台湾省及菲律宾等地引进优良品种。怎样才能防止甘蔗危险性病虫害传入,又要加速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服务,我们的做法是内检、外检密切配合,加强试种监管,促进良种的引进推广工作。1.检疫基本情况 1986~1988年经我所检疫的大宗甘蔗种苗共5批,3685段。引进或携带的甘蔗繁殖材料,通常是  相似文献   

17.
杨勤民  朱国亮 《植物保护》2014,40(4):161-165
分析了山东农业2000-2012年国外引种数据,结果表明:近年国外引种呈现出数量阶段性增长变化、种苗来源全球化、作物种类全面化、引种单位多元化、引种用途多样化、种植区域分散化、引种渠道复杂化等7大新特点,存在着入境包装材料及类别增多、入境检疫检验业务量增大、植物疫情来源广泛、风险分析要求更高、有害生物传播载体增多、同一起源中心的有害生物传入机会增大、监管对象多元、种植栽培管理模式多样、种苗逃逸变害可能性增加、监测区域范围增大和逃检漏检现象普遍等11项潜在的检疫风险点,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限制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8.
进口花卉种苗生长期检疫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琦 《植物检疫》1992,6(5):331-332
1988~1990年间,向我局申请检疫的进口花卉种苗逾35万头(株),品种主要有郁金香、香雪兰(小苍兰)、唐菖蒲、月季、香石竹、热带兰等。产地主要为荷兰、波兰、捷克、日本、德国、法国、台湾等。这些引种的花卉种苗分别种植于北京、杭州、武汉、烟台、青岛、深圳等地。为了防止国外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保证国内花卉生产,我们在加强进行现场检疫和室内检测的同时,也加强了隔离试种的监督管理工作,向各引种单位发送了(引进花卉种苗球茎生长情况调查表),并  相似文献   

19.
厦门口岸是厦门经济特区、闽南厦漳泉经济开放区及其邻近地区进出口的主要门户,进口植物种苗的检疫工作特别艰巨。农牧渔业部在《关于加强进口植物种子,苗木检疫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从国外引进的种苗,对可能带有口海检疫中不可能发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必须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隔离试种,查明确实不带危险性病虫后,方可分散种植”。为  相似文献   

20.
《植物检疫》1994,8(2):117-118
山东省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情况山东省植保植检站抓好产地检疫是做好调运检疫的基础,如何切实做好产地检疫工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是我们几年来一直力争努力实现的目标。据统计,1988~1992年全省对各种农作物种苗实施产地检疫的面积达125.8万hm2,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