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旨在研究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菊苣酸(chicoric acid, CA)对SD大鼠心肌组织低氧适应性的影响。选取60只6~8周龄、体质量为(192.00±7.35)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CA组(10,20,40 mg/kg),每组15只,连续灌胃49 d。灌胃50 d时采集SD大鼠心脏,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活性氧(ROS)含量,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CAT)活性,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活性,能量代谢相关指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及低氧适应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A组显著降低ROS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SOD、GSH-Px、CAT活性(P<0.05);显著提高线粒体呼...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低氧诱导下菊苣酸(CA)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水平、炎性因子、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以H9c2大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氧组)、低氧组(1%氧浓度)和低氧(1%氧浓度)+CA组(60 mg/L),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及能量代谢因子Ca2+ATP酶(Ca2+-ATPase)、Na+K+-ATP酶(Na+K+-ATPase)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低氧组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低氧组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 (HO-1)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低氧组相比,低氧+CA组细胞GSH-Px、Ca2+ATP酶、Na+K+...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紫锥菊提取物对SD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选择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组(10、20、40 mg/kg),每组15只,进行饲养试验。饲养结束后,麻醉并取出心脏,检测心肌组织各生化指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心肌组织做病理检测。SD大鼠随着添加紫锥菊提取物浓度增加,SD大鼠氧化应激指标ROS含量和MDA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添加10、20、40 mg/kg紫锥菊提取物组SD大鼠ROS和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D大鼠抗氧化指标SOD、GSH-Px和CAT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添加10、20、40 mg/kg紫锥菊提取物组SD大鼠SOD、GSH-Px和CA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大鼠呼吸链复合体Ⅰ和呼吸链复合体Ⅲ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显著上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活性(P<0.05);SD大鼠Ca2+-ATP酶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添加20、40 mg/kg紫锥菊提取物组SD大鼠Ca2+-ATP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青海柴达木黑果枸杞花青素(AC)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选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常氧组、常氧+AC组、低氧组和低氧+AC组,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过氧化物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能量代谢相关因子Na^(+)-K^(+)-ATP酶、Ca^(2+)-ATP酶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常氧+AC组大鼠心肌细胞MDA、TNF-α、IL-6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CAT、HO-1、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SH-Px、SOD活性和IL-10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低氧组大鼠心肌细胞GSH-Px、HO-1、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CAT、SOD、Ca^(2+)-ATP酶活性和IL-10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MDA、TNF-α、IL-6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低氧组相比,低氧+AC组大鼠心肌细胞MDA、TNF-α、IL-6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CAT、GSH-Px、SOD、HO-1、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和IL-10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AC能够通过减轻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增强低氧下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抑制低氧诱导的炎症发生,进而缓解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低氧损伤。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灌胃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10只。5个试验组小鼠分别按照0.2、0.4、0.6、0.8和1.0 g/kg BW的剂量灌胃COS(溶解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灌胃不同剂量COS对小鼠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2)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32.87%。3)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14%和20.69%。4)灌胃不同剂量COS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5)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27.61%;灌胃0.8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45.08%。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COS可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并具有调节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薏苡仁油对过度运动大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免疫功能改善效果的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度运动组及薏苡仁油低、高剂量组(0.60、1.20 g/kg/d),灌胃给予薏苡仁油,每天1次;同时,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过度运动训练。结果表明,与过度运动组比较,薏苡仁油低、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肝糖原、肌糖原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脾脏B、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增加(P<0.05,P<0.01),血尿素氮(BUN)及血清IL-4、IL-10含量降低(P<0.01)。研究结果显示,薏苡仁油对过度运动大鼠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机制与免疫功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雄性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对不同脂肪代谢酶/因子的作用,初步揭示其调节脂肪代谢的机理。选择20只日龄、体重接近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D)和褪黑素处理组(ND+MT)。ND+MT组除饲喂正常的饲粮外,每天灌服10mg·kg-1 BW的MT溶液。试验60d后采血,分析血液生化、激素及脂代谢相关指标;试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摘取肝组织,分离腹部各部位脂肪组织并称重,采集肝组织样品用于基因芯片检测和相关分子分析。结果表明:1)ND+MT组大鼠肝重、肝指数、大网膜重、大网膜指数、附睾脂肪重显著降低(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含量下降,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肝组织中长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基因芯片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肝组织中脂肪分解相关因子CPT1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脂肪分解相关酶ALDH3a2的mRNA表达升高(0.05P0.1),脂肪合成相关酶ACSL3、FAS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果提示,MT可显著影响脂肪的代谢,减少内脏脂肪的含量,其机制与相关激素及肝脂肪代谢相关酶(因子)对MT的不同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氧化应激仔猪肠道黏膜结构、抗氧化能力、紧密连接蛋白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胎次相近的28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30、90 mg/kg Res,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于试验第15天清晨给试验组[敌草快(Diquat)组、Diquat+10 mg/kg Res组、Diquat+30 mg/kg Res组、Diquat+90 mg/kg Res组]仔猪按照10 mg/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Diquat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对照组只注射相同剂量灭菌生理盐水为参照。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iquat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和跨膜蛋白(Cla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Diquat组相比,Diquat+30 mg/kg Res组和Diquat+90 mg/kg Res组回肠绒毛高度和V/C显著提高(P<0.05);肠黏膜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GSH-Px和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其中以Diquat+90 mg/kg Res组效果最为显著;肠黏膜ZO-1、Occludin和Cla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不同Res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肠黏膜IL-1β、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Res可以提高氧化应激仔猪回肠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回肠黏膜形态结构,同时抑制肠道炎症的发生,维持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9.
壳寡糖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灌胃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10只。5个试验组小鼠分别按照0.2、0.4、0.6、0.8和1.0 g/kg BW的剂量灌胃COS(溶解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灌胃不同剂量COS对小鼠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2)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32.87%。3)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14%和20.69%。4)灌胃不同剂量COS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5)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27.61%;灌胃0.8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45.08%。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COS可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并具有调节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麸皮多糖对大鼠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75只健康断奶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100、200mg/kgBW发酵麸皮多糖。试验期为21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大鼠进行屠宰,采集空肠、肝脏和脾脏组织及盲肠食糜,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盲肠菌群结构。结果表明:1)低剂量组大鼠各组织中IL-1β、IL-2、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脾脏组织中TNF-α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中IL-2和脾脏组织中IL-6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大鼠空肠组织中TNF-α、肝脏组织中IL-2及脾脏组织中IL-6的含量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00、200mg/kgBW发酵麸皮多糖后大鼠盲肠菌群Shannon、Chao1、ACE指数有提高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00和200mg/kgBW发酵麸皮多糖均显著提高了大鼠盲肠食糜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盲肠食糜中普氏菌属9(Prevotella_9)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中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_1)以及高剂量组中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粪球菌属1(Coprococcus_1)的相对丰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灌胃低剂量(100mg/kgBW)发酵麸皮多糖可增加大鼠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调控其盲肠菌群结构,进而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AMP)对固始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00只固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 AMP。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固始鸡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00 mg/kg组固始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组固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固始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试验组固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显著下降(P<0.05);200 mg/kg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固始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200 mg/kg组固始鸡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100 mg/kg组、200 mg/kg组固始鸡盲肠链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AMP可提高固始鸡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建议固始鸡日粮中添加200 mg/kg AMP。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琼胶寡糖缓解呕吐毒素(DON)诱导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效果与机制。选取32只7周龄、初始体重为(20.04±0.80)g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对照组(CON组)和呕吐毒素组(DON组)小鼠每天灌胃200μL无菌生理盐水,琼胶寡糖组(AO组)和琼胶寡糖+呕吐毒素组(AO+DON组)小鼠每天灌胃200μL(200 mg/kg BW)琼胶寡糖,连续处理21 d;随后,DON组和AO+DON组小鼠每天灌胃100μL(4.8 mg/kg BW)DON,CON组和AO组小鼠每天灌胃100μL无菌生理盐水,连续处理7 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CON组和AO组相比,DON组和AO+DON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2)与CON组相比,DON组血清和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6(IL-6)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减少(P<0.05)。与DON组相比,AO+DON组血清和肝脏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脏IL-6和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T-AOC及CAT、T-SOD和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3)肝脏组织病理结果表明DON组肝细胞出明显的炎性浸润,排列呈现不规则结节撞,有特征性放射纤维状,然而AO+DON组肝脏呈现明显改善。F4/80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DON组肝脏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AO+DON组肝脏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AO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DON组肝脏AST、ALT活性和TG、TC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AO+DON组肝脏AST、ALT活性和TC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DON组肝脏IL-1β、TNF-α、IL-6、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DON组相比,AO+DON组肝脏IL-1β、TNF-α、IL-6、NLRP3、Caspase-3、LC3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琼胶寡糖能够通过改善小鼠肝脏抗炎、抗氧化功能,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分泌,抑制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和炎性浸润,缓解DON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褐藻寡糖(AOS)对呕吐毒素(DON)诱导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选取32只7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4个组:基础饲粮组(CON组)、褐藻寡糖组(AOS组)、呕吐毒素组(DON组)、褐藻寡糖+呕吐毒素组(AOS+DON组),每组8只小鼠。试验共28 d,分为DON处理前和处理后;前21 d,AOS组和AOS+DON组小鼠每天灌胃200μL(200 mg/kg BW)AOS,CON组和DON组小鼠每天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后7 d,DON组和AOS+DON组小鼠每天灌胃100μL(4.8 mg/kg BW)DON,CON和DON组小鼠每天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AOS组的10和11周龄体重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DON组的12周龄体重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AOS+DON组的12周龄体重显著增加(P<0.05),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DON组的血清和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AOS+DON组的血清和肝脏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IL-8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DON组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DON组相比,AOS+DON组的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T-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4)肝脏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DON组肝细胞出现明显的点状坏死,且变形、肿胀,存在炎症浸润、脂质沉积,有特征性放射纤维状,添加AOS可明显改善上述病理损伤症状。F4/80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DON组的肝脏巨噬细胞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AOS+DON组的肝脏巨噬细胞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DON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AOS+DON组的血清AST、ALT、LDH活性和TG、T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AOS可改善肝脏指数和病理组织结构,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进而缓解DON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紫锥菊提取物-菊苣酸在低氧环境下影响SD大鼠肝脏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6~8周龄,(192±7.35)g)(P>0.05),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CA组(10、20、40 mg/kg),每组15只,连续灌胃49 d。4组大鼠均自由采食和饮水,灌胃第50天对SD大鼠进行麻醉处理后,采集肝脏组织,并通过油红O染色法计算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油滴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以及测定PPAR信号通路关键因子PLIN2、PLIN5、PPARα、PPARγ、RXRα的表达情况。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紫锥菊提取物-菊苣酸组极显著降低油红O染色面积(P<0.01);PPAR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紫锥菊提取物-菊苣酸组显著降低PLIN2、PLIN5、PPARα、PPARγ、RXRα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P<0.05),其中以添加10 mg/kg紫锥菊提取物-菊苣酸组对PLIN2、PLIN5、PPARα、PPARγ、RXRα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效果最显著(P<0.05)。结果表明,紫锥菊提取物-菊苣...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富硒黑木耳硒多糖对鲤鱼镉暴露的减毒作用,本试验选取540条鲤鱼分为6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富硒黑木耳硒多糖组、未富硒黑木耳多糖组、镉暴露组、镉暴露富硒黑木耳硒多糖组和镉暴露未富硒黑木耳多糖组,其中镉暴露剂量为1 mg/L,多糖和硒多糖分别加入基础日粮,多糖组添加3 g/kg多糖,硒多糖组添加3 g/kg多糖和8.1μg/kg硒,试验周期为60 d。分别在试验30和60 d时,采集脾脏、肝脏、鳃、肾脏、大脑、肌肉和血液样本,检测各样本中镉浓度,血液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大脑乙酰胆碱酯酶、Na+/K+-ATP酶、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在试验60 d时,采样的同时称取体重和肝胰脏重量,计算增重、生长速率、肝胰脏指数和饲料转化率。结果显示,与镉暴露组相比,富硒黑木耳硒多糖或未富硒黑木耳多糖能够显著降低组织和血液中镉浓度(P<0.05)、提高血红蛋白含量(P<0.05)、降低白细胞数量(P<0.05),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酶、多巴胺、Na+/K+-ATP酶和5-羟色胺含...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五味子醇提物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小鼠肠炎的治疗效果,本试验将18只健康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致病组(TNBS组)和治疗组(S+TNBS组),采用TNBS法建立小鼠肠炎模型,对S+TNBS组小鼠进行为期10 d的五味子醇提物(1 g/mL,0.2 mL/只)治疗。结果显示:血清和肠组织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S+TNBS组显著低于TNBS组(P0.05),极显著高于C组(P0.01),S+TNBS组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极显著高于TNBS组(P0.01),显著高于C组(P0.05);血清与肠组织中抗氧化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S+TNBS组极显著高于C组和TNBS组(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力(T-AOC)的含量S+TNBS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显著高于TNBS组(P0.05),S+TNBS组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TNBS组(P0.05),显著高于C组(P0.05)。表明S+TNBS组小鼠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降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升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小鼠剖检观察肠道损伤减轻。五味子醇提物在浓度为1 g/mL时对TNBS致小鼠肠炎的损伤修复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硫辛酸对蛋鸡开产阶段血液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2周龄的雪山鸡28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分别饲喂不同浓度(0、300、500 mg/kg)的硫辛酸日粮。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免疫球蛋白G(IgG)和干扰素-γ(INF-γ)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含量显著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HF-α)、肌酐(CRE)和尿酸(UA)含量有降低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硫辛酸可以提高动物机体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泌乳水平奶牛在瘤胃发酵和血清代谢上的差异,从消化和代谢的角度解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的泌乳合成机制差异,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24头体况良好、体重[(648.50±68.65)kg]、胎次[(2.64±0.70)胎]相近的泌乳中期[(182.0±31.5)d]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分为高产组[(41.7±4.8)kg/d]和低产组[(24.1±3.9)kg/d],各12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乳成分分析仪、酶免法、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对乳成分、血清代谢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高产组奶牛乳成分中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乳总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而乳蛋白率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2)高产组奶牛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及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乙酸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3)高产组奶牛血清能量代谢指标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β-羟丁酸(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抗氧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免疫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综上所述,高、低产奶牛在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建立阿司匹林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模型。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周龄SD大鼠18只,经过7 d的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只,单笼饲喂。模型1组和模型2组阿司匹林的灌胃剂量分别为50和200 m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灌胃14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灌服50 mg/kg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体增重、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肠道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但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灌服200 mg/kg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体增重、肝脏指数、血清IL⁃2含量与LZM活性、肠道黏膜sIgA含量、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及二者的比值(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200 mg/kg剂量的阿司匹林连续灌胃14 d可以成功建立大鼠的肠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个组(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3 000、6 000、15 000、30 000和45 000 IU/kg维生素A),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2~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1~42日龄肉鸡的ADFI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22~42日龄肉鸡的料重比(F/G)的影响有显著的趋势(0.05≤P<0.10),且22~42日龄和1~42日龄肉鸡的ADFI以及1~42日龄肉鸡的F/G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均呈线性升高(P<0.05或0.05≤P<0.10),3 000 IU/kg组肉鸡增重效果较差,6 000和15 000 IU/kg组肉鸡增重高且F/G低,30 000和45 000 IU/kg组肉鸡ADFI较高、F/G不同程度升高。2)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1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42日龄血清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42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趋势(0.05≤P<0.10),其中3 000、6 000和45 000 IU/kg组血清免疫因子含量较低,15 000 IU/kg组较高。3)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1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42日龄血清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21日龄血清丙二醛(M DA)含量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升高趋势(0.05≤P<0.10),42日龄血清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分别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其中45 000 IU/kg组血清MDA含量较高且T-SOD活性较低。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添加6 000和15 000 IU/kg的维生素A可使肉鸡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且15 000 IU/kg维生素A可满足肉鸡免疫和抗氧化需要,而添加水平增至30 000和45 000 IU/kg时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抗氧化机能均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