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96 h静态水试验法研究硫酸锌和三氯异氰尿酸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锌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99、1.946 mg/L和221.135 mg/L;硫酸锌对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1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96 mg/L和334.808 mg/L;三氯异氰尿酸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12、0.167 mg/L和1.255 mg/L,三氯异氰尿酸对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1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519 mg/L和3.044 mg/L。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对硫酸锌和三氯异氰尿酸的耐受性顺序均为黄色伪角毛虫>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24日和8月2日对辽河保护区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原生动物36种,其中鞭毛虫12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33.33%;肉足虫1种,占2.78%;纤毛虫23种,占63.89%.原生动物的组成规律为植物性鞭毛虫多,动物性鞭毛虫少;纤毛虫多,肉足虫少.辽河原生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个体丰度及多样性指数等特征均因水质的变化而变化.2次采集的优势种类为草履唇滴虫(Chilomonas paramecium)、隐滴虫(Cryptomonas sp.)、织毛虫(Histriculus sp.)、似织毛虫(Histriculus similis)、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和尖毛虫(Oxytricha sp.).通过原生动物多样性分析,可初步确定辽河保护区的水质等级为Ⅳ~V级.  相似文献   

3.
盾纤类纤毛虫病是一种对大菱鲆与牙鲆危害很大的寄生虫性的疾病,2000~2002年山东省文登市的几家养殖场先后发生过此病,引起苗种及商品鱼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70%以上,危害很大。现将我们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一、病原喙突拟梭虫(Paralembusrostratus)是盾纤类纤毛虫(Scuticociliatidciliate)的一种,为兼性寄生纤毛虫,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在水中自由生活,亦可侵入寄主体内营寄生生活,虫体为葵花籽状,体被均匀一致的纤毛,大小20~40微米。二、症状患病鱼摄食量减少,在育苗池或养殖池中分布散乱,且常有不安地狂动、狂游。患病的大菱鲆商品鱼…  相似文献   

4.
盾纤类纤毛虫是一种危害大菱鲆与牙鲆的寄生虫性疾病,2000年~2002年,山东省文登市的几家养殖场先后发生此病,引起苗种及商品鱼的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70%以上,危害较大。一、病原喙突拟梭虫(Paralembusrostratus),是盾纤类纤毛虫(Scuticociliatid ciliate)的一种,为兼性寄生纤毛虫,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在水中自由生活,亦可侵入寄主体内营寄生生活。虫体为葵化籽状,体被均匀一致的纤毛,大小20um~40um。二、症状患病鱼体摄食量减少,在育苗池或养殖池中分布散乱,且常有不安地狂动、狂游。患病的大菱鲆商品鱼体色发黑或发红,眼球突出,鳃盖及吻…  相似文献   

5.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2001,26(11):36-36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虾蟹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触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及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常栖于水草上或水边潮湿岸上懒于活动,虾蟹周身外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鳃丝间塞满纤毛虫及丝状藻,鳃呈黑色或灰褐色,呼吸困难,鳃丝受损,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虾蟹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弱不蜕壳;解剖观察常见肠空,有的肝脏呈浅肉黄色或深褐色或无色透明状病变,最终衰竭死亡。2预…  相似文献   

6.
海水小瓜虫生活史及白点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集约化海水养殖过程中,很多寄生性原虫都能很好地生长繁殖,其中,海水小瓜虫是致病性最强的原虫之一。海水小瓜虫学名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一种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通常寄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形成针头大的小白点,所以生产上俗称“白点病”。该寄生虫会引起鱼的活动异常、上皮增生、呼吸困难以及机械损伤,继而带来病菌的继发感染。在自然情况下,野生的海洋鱼类很少受到海水小瓜虫的严重感染,因为宿主的聚集密度不够,虫体的繁殖量不足以达到严重感染的程度。然而,在水泥池、室内的水族箱或渔排的网箱等高密度鱼类养殖场所,虫体就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而致病。  相似文献   

7.
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鲇血液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急性、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鲇体重及血液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慢性盐度胁迫实验表明,在盐度5的水体中,许氏平鲇体重增长率为负值,其余各盐度组(10、20、40)的生长指标与自然海水组(盐度33)差异不显著(P〉0.05);随海水盐度的降低,许氏平鲇的溶茵酶活力逐渐上升,但当盐度降至5时,其活力与自然海水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随海水盐度降低呈逐渐上升趋势。急性盐度胁迫实验证实,在盐度5、10的急性胁迫初期,许氏平鲇血液的各项免疫酶活力波动较大。溶菌酶活力在胁迫24h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血液SoD活力在96h检测过程中呈高低起伏变化趋势;血液CAT活力在胁迫初期持续降低,12h后逐步稳定在较低水平,显著低于胁迫前血液CAT活力(P〈0.05)。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渔业》2009,(6):24-24
病名: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最常见的为聚缩虫、单缩虫、微孢子虫、吸管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症状:虾类(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等)被固着类纤毛虫附着时,虾体外观呈黑色,体表有灰黑色绒毛。当大量虫体寄生在虾体、鳃、附肢时,轻者病虾活动能力下降,不摄食、不蜕壳,生长缓慢,影响鳃的呼吸,重则与细菌性疾病并发,引起虾的死亡;成虾感染寄生虫后体表粗糙,  相似文献   

9.
在0-32范围内设置10组盐度梯度,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急性盐度胁迫对体长22.3—50.5mm黑鲷幼鱼行为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均体长(40.2±0.5)mm的黑鲷幼鱼对急性盐度变化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从海水转移至地下淡水时初步适应时间仅需2小时,72小时急性盐度变化存活率为100%。2)黑鲷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以适应盐度变化,尤其是在低渗水环境中。从海水转移至娃哈哈纯净水中,72小时急性盐度变化存活率为75%,死亡个体极度瘦弱。3)黑鲷幼鱼会根据盐度选择不同的水层活动,且体色产生变化。盐度在0-10范围内,幼鱼更倾向于水槽下层,尾部黄色及鳍部黑色斑点颜色逐渐消褪;盐度在15—32范围内活动无明显差异,体色不发生明显变化。4)利用急性盐度胁迫可有效治疗黑鲷细菌感染,杀死纤毛虫等。  相似文献   

10.
卓琦 《海鲜世界》2001,(1):29-31
海水观赏鱼的刺激隐核虫病又称白点病,对水产养殖和海水观赏鱼的养殖危害很大。本文就刺激隐核虫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点;生活史;感染的典型症状以及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进行了描述。并对铜离子治疗海洋水观赏鱼白点病及剂量控制;淡水浴或低盐度溶液疗海水观赏鱼白点病;刺激隐核虫不同株的研究和刺激隐核虫的繁殖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引发海水观赏鱼白点病的原因及机理以及水族箱中新进鱼和老鱼同时发生白点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5‰、10‰、20‰及32‰4种盐度的海水,对罗非鱼池塘中的裸藻进行了杀灭试验。5‰盐度,64.8h以上可对裸藻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10‰盐度,72h可杀灭部分裸藻;32‰盐度,48h以上可完全杀灭裸藻。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控制裸藻宜用10‰盐度,处理时间55一146h。  相似文献   

12.
盐度突变对大黄鱼受精卵孵化及稚鱼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度21 0~33 0,大黄鱼受精卵孵化率较高,其中盐度29时孵化率达79%。盐度22的海水中饲育20日龄的稚鱼,移到盐度21、25的海水中,48h内的成活率大于95%;移到盐度29以上或17以下的海水中,48h内的成活率明显降低。在盐度22的海水中饲育的30日龄的稚鱼,移到盐度17、21、25、29的海水中,48h内的成活率均大于96%;移到盐度33以上或13以下的海水中,48h内的成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张效新 《齐鲁渔业》2001,18(4):11-11
青虾虾苗放养后,要每隔半月检查生长情况1次,以便及时预防、治疗可能发生的疾病。目前青虾常见的疾病主要有:1蜕皮障碍症 在青虾养成期间,有时会出现不能蜕皮现象,病虾全身甲壳增厚变硬,手触时有明显的粗糙感,生长停滞。此病多见于盐度偏高、水草丛生的虾塘内,发病原因是营养缺乏,或水质条件差、疾病感染。防治措施;①大量换水或适量引入淡水;②投喂营养丰富、适口的鲜活饵料,并且在饲料中添加1.5%的蜕皮促生长素;③全池泼洒 20×10-6生石灰,发现其它疾病及时治疗。2聚缩虫等纤毛虫类疾病 与育苗过程一样,青虾…  相似文献   

14.
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感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患病鱼体中分离出一种寄生性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特征分析。经鉴定,该纤毛虫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 & Leglise,1977),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异阿脑虫属。患病鱼常表现为静伏池底,体色变暗,活力弱,摄食差,生长减慢,并发生急、慢性死亡。最明显的特征是病灶部位变白,略有浮肿,触摸柔软。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在大菱鲆的苗期、养成期、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纤毛虫感染,幼鱼期发生率较高,发病水温14-20℃,盐度12~40。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表明,病灶组织处以盾纤虫为主要入侵微生物,常伴有细菌存在,但没有发现病毒性细胞病变和霉菌等其他寄生生物。  相似文献   

15.
虾、蟹纤毛虫病是虾、蟹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危害海、淡水中养殖的各种虾、蟹的卵、幼体和成体,其中尤以对虾、蟹的幼体危害为大。少量寄生时一般危害不大;但当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技水量少时,该虫大量繁殖,充满鳃、附肢及体表各处,在水中溶氧低时,可引起大批死亡,残存的商品价值也大大降低。引起纤毛虫病的病原体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累枝虫。少量寄生时,外表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大量寄生时,病虾外观鳃区呈黄色或灰黑色;虾蟹的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将病置提起肘,附肢吊垂,螫足不…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了仙女虫科的毛腹虫对家鱼孵化的危害,并进行了防治初步试验,毛腹虫喜生于偏碱性水体,将孵化用水pH值变为弱酸性,可使虫体消失,5-20ppm的高锰酸钾、0.2-0.7ppm的硫酸铜、0.2-0.5ppm的90%敌百虫对毛腹虫无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与渔业》2010,(11):36-36
10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0月份监测到的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罗非鱼链球菌病、溃疡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刺激隐核虫病、本尼登虫病、鳖疖疮病和红底板病、对虾白斑病、红腿病、桃拉病、不明病因病和固着类纤毛虫病。潮州和湛江市海水网箱养殖区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发病较严重,部分地区发病率高达70%、死亡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体长10.4~8.0cm、平均体长8.6cm;体重19.5~12.2g平均体重16.63g的点带石斑鱼的淡化试验,分别采用盐度突变及渐变淡化两种方式,在水温27.5~29.0℃,经过30d的试验,结果是:将点带石斑鱼鱼苗从盐度(‰)30的自然海水中直接投放至盐度2.6的水体中时,其成活率100%;直接投放至盐度1.3的水体中的成活率80%。而渐变淡化,在盐度降至0.3时的成活率100%,进入纯淡水时的3d后才有逐渐死亡现象出现,10d后的成活率55%。点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从纯海水至盐度5.2,随着盐度的降低其生长速度加快。研究结果证明,点带石斑鱼对盐度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不但能在海水中养殖而且也可以在河口及低盐地区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9.
对室内人工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用水、盐度、温度、接种密度、饵料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工海水尽可能采用无机盐全面的配方,盐度1.5%左右,温度25~30℃,接种密度20~50个/mL,每100万轮虫投喂酵母0.5~1.0g。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小瓜虫病的药物治疗及其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又叫白点病Whitespotedisease),是淡水养殖生产中极为常见的鱼病之一。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膜口目凹口科,寄生在淡水鱼体上的是多子小瓜虫,成虫卵圆形或球形,大小为350~800um×300~500um,肉眼可见;虫体很柔软,可任意变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大核呈马蹄形或香肠形,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上。小瓜虫寄生处常形成1mm以下的小白点,当病情严重时,病鱼体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并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