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33%菜草通乳油是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高效选择性除草剂,是2005年全国农技中心农药(械)重点推广产品.本剂适于菜田及旱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牛繁缕、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千金子、马齿苋及藜等.  相似文献   

2.
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防除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稗草是中国南方双季稻稻田的恶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稗草的竞争干扰下,双季早、晚稻的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y=beax可以较好地拟合稗草对早稻分蘖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影响,而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拟合稗草与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最佳;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均可较好地拟合稗草与晚稻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和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丁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防除时,双季早、晚稻稻田稗草的经济危害水平分别为1.64%~2.91%和1.28%~2.28%,经济阈值分别为0.63~1.23株/m2和1.30~1.85株/m2。稗草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 并导致水稻产量损失;通过对经济阈值分析,化学除草剂防治稗草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寒牧区初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群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高寒牧区人工多年生禾草草地建植第一年杂草群落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类组成较为简单 (13种均为阔叶杂草 ) ,但危害很大 ,其中灰绿藜、萼果香薷、微孔草等不但生长旺盛 ,与禾草共生同期生长 ,且密度和盖度大 ,频度高 ,为该草地群落的优势杂草种。通过计算SDR4 值 ,该人工草地群落为 :灰绿藜 -萼果香薷 -禾草 ,即杂草为主的群落 ,故必须进行杂草的防除 ,否则人工草地建植失败。此外 ,通过分析还提出了杂草防除建议  相似文献   

4.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了其杂草种类和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杂草有打碗花、田旋花、藜、刺儿菜、荠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主要杂草的干重为藜、反枝苋、稗草分别列第1、第2和第3位。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藜的时间、水平、垂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分别为0.952 6,0.971 8,0.937 9,其危害最大;其次为反枝苋和稗草。藜、反枝苋和稗草为优势种群,与玉米存在时间、水平、垂直空间的竞争激烈,并且这3种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也最大,因此在使用一种除草剂时,可能会导致另两种杂草的发生与蔓延。马齿苋尽管数量最多,但其在垂直方位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对玉米影响小,处于劣势。除草处理各经济性状指标值均较不除草对照高,其折合产量为10 111.11 kg/hm2,较不除草处理增产36.19%。  相似文献   

5.
微孔草扩繁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并确定微孔草茎尖是组织培养的最佳部位,细胞分裂素(6-BA)最适浓度是3mg/L。经初代培养、继代扩繁、温室育苗等阶段形成的块根,供大田栽培,生产种子扩大繁殖。育苗区的种植密度是200株/m2,收种区25株/m2。同时制定"三区"和"四区"轮作方案及播前土壤处理方法,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提高了种子生产量。  相似文献   

6.
SL-160为暖季型草坪上防除单、双子叶杂草的优良除草剂.马尼拉草坪上以3.75,5,7.5ga.i/muSL-160用于防除草坪杂草.结果表明各处理的sL-160对阔叶莎草科杂草的防效均达100%;对禾本科杂草而言,高剂量SL-160(7.5ga.i./mu)对杂草防效较好,对稗草及千金子防效达100%,对五叶期后的马唐、牛筋草抑制也最强.SL-160对马尼拉草坪质量没有影响,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紫花苜蓿田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辽地区紫花苜蓿田有13科31种杂草,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优势杂草藜、酸模叶蓼、打碗花、稗、反枝苋等呈集群分布;主要杂草发生时间在紫花苜蓿播种后10d左右进入出苗高峰期;一年生杂草大量发生时间在5~6月份,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易常年发生;以禾本科稗草,阔叶类杂草藜、反枝苋、酸模叶蓼、打碗花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8.
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消长动态及群落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相对丰度和生态位计算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群落进行了研究。初步明确了兰州地区胡麻田间杂草种类共有11科23种,其中主要科为:禾本科、菊科、藜科、苋科和旋花科;优势种群为:地肤、狗尾草、藜、苣荬菜、稗草和打碗花。同时明确了优势杂草的消长变化规律,即4月中旬为杂草始发期,5月中旬和6月中旬为2个出草高峰期。优势杂草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肤的综合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对胡麻的危害最大,其次为狗尾草和藜;地肤与狗尾草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与苣荬菜的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而苣荬菜和藜的垂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它们相互之间利用资源的相似性较高。利用相对丰度和生态位宽度均能确定优势杂草的种类,反映杂草对作物危害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SL-160对马尼拉草坪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秀百宫 (shibagen) 2 5 %水分散粒剂 ,通用名flazasulfuron ,啶嘧磺降代号SL 16 0。用SL 16 0马尼拉草坪上进行草坪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 :各处理的SL 16 0对阔叶、莎草科杂草的防效均达10 0 % ;对禾本科杂草而言 ,高剂量SL 16 0 (45 0 g/hm2 )对杂草防效较好 ,对稗草及千金子防效达 10 0 % ,对 5叶期后的马唐、牛筋草抑制作用最强。SL 16 0对马尼拉草坪生长和草坪质量没有影响 ,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SL-160对马尼拉草坪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L - 1 60为暖季型草坪上防除单、双子叶杂草的优良除草剂。马尼拉草坪上以 3 75,5,7 5ga i/muSL - 1 60用于防除草坪杂草。结果表明 :各处理的SL - 1 60对阔叶莎草科杂草的防效均达1 0 0 % ;对禾本科杂草而言 ,高剂量SL - 1 60 (7 5ga.i./mu)对杂草防效较好 ,对稗草及千金子防效达 1 0 0 % ,对五叶期后的马唐、牛筋草抑制也最强。SL - 1 60对马尼拉草坪质量没有影响 ,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草地退化已严重影响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施肥是改良轻度退化草地的常用措施。2011-2012年,本研究以贵南县轻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2011年施加不同氮肥量(0,60,105,150,195和240 kg·hm-2)和菌肥(45 m3·hm-2),探讨施肥在退化草地治理过程中对草地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轻度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的盖度、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且施肥后次年轻度退化草地群落的盖度、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优于当年。45 m3·hm-2菌肥处理在当年的效果较好,195 kg·hm-2氮肥处理在次年更佳,2012年7-10月地上总生物量均为最高,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分别高出44.3%,97.1%,123.0%和135.4%。不同草种对施肥的响应也不同,195 kg·hm-2氮肥处理下,2011年禾草地上生物量较高,2012年莎草生物量高于禾草。综上,195 kg·hm-2尿素施用量配合围栏封育的措施可用于贵南县轻度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水浸提液对田间常见杂草的化感抑制作用以及利用黄花草木樨化感作用进行生物除草的可行性,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对藜(Chenopodium album)、臭草(Melica scabrosa)、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等7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同时测定黄花草木樨干草粉对田间杂草生物量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茎叶水浸提液处理能显著抑制籽粒苋、山苦荬、藜、稗草及车前草的种子萌发(P<0.05);能显著抑制藜、籽粒苋、稗草、山苦荬、车前草的幼苗生长(P<0.05);黄花草木樨干草粉能有效降低田间杂草生物量,且对田间杂草的抑制效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在施用量达90 g·m-2时,对田间杂草数量和干重的抑制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黄花草木樨的抑草能力具有选择性,对不同种杂草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存在差异;黄花草木樨干草粉的施用量在90 g·m-2及以上时,能显著降低田间杂草的数量及重量.  相似文献   

13.
大中型土壤动物对内陆盐沼沿退化序列环境的指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分析了扎龙盐沼湿地土壤大中型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及其对湿地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大中型土壤动物对研究区典型湿地退化序列的土壤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响应。沼泽表层具有最高的个体密度(达728只/m2),羊草草原表层的类群数最高(具有10个科的土壤动物),也具有最高的Shannon-Wiener指数。裸地无论是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还是种群密度都显著低于其他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裸地的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双翅目以及弹尾目。羊草草原的大中型土壤动物以膜翅目、等翅目和双翅目幼虫为优势种群。拂子茅苔草区优势种群为膜翅目和双翅目幼虫。芦苇沼泽以环口螺科和双翅目幼虫为优势种群。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土壤动物的环境因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以湿度和有机质为代表的指标,可以反映湿地湿润和丰富腐殖质的特征;以碱化度为代表的另一类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土壤盐渍化程度。保护湿地植被对于维护湿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海扁茎早熟禾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在青海高寒地区对生长2年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茎(S)、叶(L)、穗(E)及地上总生物量(Ba)的积累均符合一元三次“S”型曲线变化,分别可用S∧=21.04-2.12 d+0.10 d2-0.000 62 d3,L∧=2.71+0.55 d+0.031 d2-0.000 22 d3,E∧=3.17-1.27 d+0.070 d2-0.000 51 d3,B∧a=26.92-2.84 d+0.20 d2-0.014 d3表示。青海扁茎早熟禾自返青至5月中旬进行营养生长,其地上分蘖数、叶面积、叶片数在此阶段迅速增加。5月中旬-6月中旬青海扁茎早熟禾生物量进入快速积累时期,茎、叶、穗及地上总生物量平均日增速分别可达6.836,2.611,2.409和11.876 g/(m2·d),同时茎叶比达到最大值(1∶1.61)。青海扁茎早熟禾茎、叶及地上总生物量在7月中旬达最大值,分别为220.3,151.7和406.1 g/m2;穗生物量在6月中旬达最大生物量92.3 g/m2。青海扁茎早熟禾在1个生长季中株高(H)、叶面积(LA)、枝条数(NT)和叶片数(NL)与地上总生物量(Ba)间的关系可用B∧a=-4.44+6.44 H-58.88 LA-0.065 NT+0.029 NL表示,株高对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积累直接效应最大,叶面积、枝条数和叶片数通过影响株高间接影响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演替的分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12年,进行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分布地区草地状况的调查,禾草-矮嵩草群落是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的典型地带性植被,对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小嵩草群落采取封育或减牧后,均可恢复到禾草-矮嵩草群落,但由于退化程度的不同,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差异。青海果洛地区高寒草甸多处于以小嵩草群落草毡表层剥蚀和杂类草-黑土型退化草地演替阶段,玉树地区处于矮嵩草群落向小嵩草群落的演替阶段,祁连山区处于禾草-矮嵩草群落,藏北高原则处于矮嵩草群落向小嵩草群落转化期或正常小嵩草群落时期。禾本科、莎草科等可食牧草逐渐减少和杂类草盖度急剧增加的趋势反映了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植被变化的基本特征,草地退化造成了土壤容重增加,且表层土壤对放牧的敏感性高于底层,土壤0~10,10~20和20~40 cm容重分别增加了(0.50±0.08) g/m3,(0.16±0.07) g/m3和(0.04±0.03) g/m3。同时,有机质大幅降低,其降低幅度高达19.3%~53.2%,并随着土层的加深,降幅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16.
生草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生草模式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Mode 1)、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Mode 2)、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Mode 3)及鼠茅草(Mode 4),以自然生草处理为对照(CK),观察草种生长特性、研究生草对果园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鼠茅草越冬率最高,样地杂草株数最少。人工生草较自然生草有机质提高了6.46%~38.63%,以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效果更为明显,且该处理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为显著,分别为3.37、44.17和3.46 mg·d-1·g-1。同时,与自然生草相比,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和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存在最多差异显著的细菌分支。综上,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种植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狗牙根制种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杂草种类有灰藜(Chenopodium album)、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等,均主要分布在0~10 cm的土层内,杂草种子量达9180.83粒/m2,其中又以灰藜、反枝苋为优势种,占杂草总量的50%以上。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杂草种子发芽率均在20%以下,总活力在50%左右。同时,阐述了新疆狗牙根制种田土壤种子库杂草种子的来源,提出了减少杂草种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保护播种对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EN)+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FS)]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无保护草种播种为对照,研究了4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M)和燕麦(Avena sativa,AS)保护播种对牧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单播量的20%,30%,40%和50%处理其2年总干草产量分别为9 389 kg·hm-2,17 284 kg·hm-2,12 263 kg·hm-2和14 292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88%,33%和55%,其中EN+FS+30% LM处理牧草粗蛋白产量比对照提高了75%。燕麦播种比例同多花黑麦草相似,单播量的20%,30%,40%和50%比例下2年总干草产量分别为25 975 kg·hm-2,25 249 kg·hm-2,27 077 kg·hm-2和27 306 kg·hm-2,比对照提高了182%,174%,194%和196%;牧草粗蛋白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24%,143%,143%和204%。但播种燕麦对多年生牧草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多花黑麦草。综上,EN+FS+30% LM保护播种有效提高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营养,是建植人工草地理想的保护播种草种及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圆柏(Sabina chinensis)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圆柏叶片浸提液对地肤(Kochia scopari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5种杂草种子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燕麦(Avena sativ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4种作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用圆柏叶片、树枝、树皮粉末和浸提液进行盆栽抑草效果检测。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肤、藜、反枝苋萌发及生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在-0.98以上;盆栽抑草结果表明,圆柏不同部位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稗草及反枝苋株高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叶片化感强度大于树皮和树枝,叶片粉末拌土处理抑草效果好于浸提液叶面喷施;对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稀释1.5倍时,抑制荞麦种子萌发但不影响其株高及根生长,不影响燕麦种子萌发但降低其株高和根长生长,抑制油菜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不影响其种子萌发率,促进油菜株高及根长生长,不影响向日葵种子萌发和生长。综上所述,圆柏具有良好的抑草活性,对作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