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卤虫无节幼体(体长约0.5mm)是培养牙鲆等多种海产鱼和对虾幼体的理想饵料,它在一般幼体饵料系列里,居轮虫与桡足类之中。由于桡足类等天然浮游生物难于进行计划性采集,往往导致种苗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因此,人工培养其休眠卵随手易得的卤虫及大型卤虫、以大型卤虫取代桡足类等天然浮游生物,确保初期饵料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日本曾采用以面包酵母、  相似文献   

2.
真蛸人工繁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5年春、秋两季在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开展了真蛸(Dctopus vulgaris)人工繁殖初步试验.引进本地海区真蛸亲体48头,获得受精卵216万粒,孵化出幼体139万头,在春季成功培育着底幼蛸121头.开口饵料配置试验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桡足类可作为真蛸幼体的开口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物饵料种类对拟穴青蟹后期蚤状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Z3~Z4阶段分别投喂初孵卤虫无节幼体、活体桡足类以及冰冻桡足类的3个实验组的培育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均在90%以上,但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实验组的变态时间间隔缩短一天;Z4~Z5和Z5~M阶段,投喂活体桡足类实验组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95.72%和89.66%,Z3~M累计成活率达到80.18%,比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实验组各发育阶段的培育成活率分别提高1.07%、6.09%和7.11%;比投喂冰冻桡足类实验组分别提高0.92%、5.14%和6.27%;3个实验组Z3~M所需天数,除投喂冰冻桡足类实验组为10 d外,其余两组均为9 d。实验结果可为丰富青蟹苗种培育的生物饵料种类和开展土池育苗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单乐州  邵鑫斌 《渔业现代化》2007,34(1):29-30,32
对花尾胡椒鲷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幼体培育饵料系列采用牡蛎受精卵、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海水桡足类或淡水枝角类,历时34 d,育苗成活率30%;探讨了鱼苗的生长、生活习性和饵料系列。  相似文献   

5.
香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饲养的香鱼成鱼作亲鱼进行人工育苗,在育苗池中充气孵化,按生长日龄采用轮虫、桡足类及卤虫无节幼体作饵料,配合其它措施可使成活率高达82.14%。  相似文献   

6.
不同饵料对香鱼育苗生长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不同饲料作为香鱼开口饵料的试验情况。其结果:鸡蛋黄、对虾无节幼体饵料(BP)、丰年虫片进取有替代或部分替代轮虫作为香鱼开口饵料,其中(BP)效果较好,另外在育苗后期,用不同饲料对香鱼稚渔的生长和成活情况作了初步的比较。效果好坏依次是:桉角类+桡足类〉卤虫幼体〉半年虫虾片〉鸡蛋羹+蛏子肉。  相似文献   

7.
于1996-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完成了共计836份养殖对虾,2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对虾在每年的4-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6月出现最高峰,阳性检出率达到42.6%;其次,为7月和5月,分别达31.6%和24.5%。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包括亲虾、各期幼体、仔虾、幼虾及成虾)均可检出WSSV,其中以仔虾的带毒率最高,达36.4%,其次为糠虾幼体,达34.6%。体长范围1.1-2.0cm的仔虾阳性率最高,其次体长为5.1-6.0cm的幼虾样品。检测的中国对虾样品(625份)带毒率为16.8%,日本对虾样品(211份)带毒率为45.0%。对虾主要饵料及环境生物类群包括鱼类、虾类、蟹类、桡足类、端足类、沙蚕、卤虫均可检出WSSV,其中小型虾类、端足类、桡足类、蟹类样品的WSSV检出率均高于20%。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饵料系列的,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可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9.
潘丽萍 《齐鲁渔业》2006,23(7):41-42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的系列饵料,在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且可以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南部癆鱼产卵场癆鱼仔、稚鱼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研究了山东半岛南部Ti鱼产卵场体长2.5-17.9mm的Ti鱼仔、稚鱼的摄食。Ti鱼仔、稚鱼主要饵料为原生动物的鼎形虫、单角铠甲虫、三角铠甲虫。小型桡足类的卵、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桡足类种类为墨氏胸刺水蚤、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双刺纺锤水蚤和拟长腹剑蚤等小型类桡足类。各种饵料所占的个数的百分比为:鼎形虫2.2%,单角铠甲虫7.6%,三角铠甲虫3.3%,桡足类的卵42.2%,无节幼体30.4%,桡足幼体14.1%,Ti鱼仔、稚鱼的摄食率为16.2%,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在水的中下层进行。由于摄食率低,肠道饱满度差,饥锇可能是引起Ti鱼仔、稚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5种饵料动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种饵料动物(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后的卤虫幼体、中华哲水蚤、短额刺糠虾、强壮藻钩虾)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旨在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5种动物饵料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种动物饵料水分含量为87.83%~92.89%,灰分含量为1.69%~4.12%,粗脂肪含量为0.55%~1.36%,其中卤虫无节幼体含量最高(1.36%湿重);粗蛋白质为4.25%~8.74%,含量以短额刺糠虾最高(8.74%湿重)。均含有20种氨基酸,结构较为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综合氨基酸含量及评价来看,5种饵料动物中营养价值最高是短额刺糠虾,然后依次是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后的卤虫幼体、中华哲水蚤、强壮藻钩虾。检测到23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3.21%~41.03%,中华哲水蚤短额刺糠虾强壮藻钩虾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后的卤虫幼体(P0.05);其中EPA和DHA,除卤虫无节幼体含量较少(3.96%、0.22%)外,其他4种饵料中含量丰富,其中中华哲水蚤(13.89%、21.88%)和短额刺糠虾(17.79%、15.97%)最为丰富。由此可见,5种饵料动物富含蛋白质、脂肪,均符合作为饵料动物的基本营养需求,其中中华哲水蚤和短额刺糠虾营养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虾苗种生产的发展,对动物性饵料——卤虫无节幼体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主要产于河北、辽宁二省的卤虫冬卵供不应求。为解决卤虫无节幼体供应不足的问题,1986年我们在启东县海水养殖场对虾人工育苗中,试用新鲜糠虾代替卤虫无节幼体喂仔虾,取得了可喜的结果。该场共有对虾育苗池  相似文献   

13.
沈盎绿 《重庆水产》2000,(2):24-25,27
星斑神仙鱼是一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热带鱼,饲养较为容易,试验表明:星斑神仙鱼自然繁殖及鱼卵孵化的适宜条件为水温28.5℃~29.5℃,pH=6.7~7.0;仔、稚鱼阶段可选水蚯蚓(剪碎)为饵,投喂活饵可按草履虫、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直致桡足类的顺序选择饵料种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1,25(4):330-335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孵出后1-2h就开始摄食、其适宜的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叶状幼体Ⅱ、Ⅲ、Ⅳ期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的变态率分别为80%、40%和32.5%。卤虫幼虫体和贻贝卵巢混合投喂,可提高叶状幼体的存活率。叶状幼体对不同饵料具有选择性,昼夜均可摄食,没有明显的摄食节律性。光照和黑暗对叶状幼体的摄食和存活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卤虫无节幼体下,叶状幼体5-9min就可饱食,然后经过45-90min消化完毕;初孵叶状幼体对不同大小的卤虫无节幼体(349.5-604.9μm)的摄食没有明显差异,本试验可为开展中国龙虾的人工育苗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5.饵料投喂策略初孵仔鱼→3天仔鱼(投放益生菌1毫克/升、投喂小球藻30万个/毫升、S型轮虫2个/毫升)→8天仔鱼营养强化(投喂S型或L型轮虫3个/毫升)→18天仔鱼(投喂卤虫或桡足类无节幼体0.5个/毫升)→28天稚鱼(停喂藻类和轮虫、投喂小卤虫或桡足类1个/毫升)→38天稚鱼(投喂卤虫或桡足类成体2个/毫升)→40天幼鱼(投喂颗粒饲料,投喂量为幼鱼体重的5%~8%)。  相似文献   

16.
夏初辽东湾海蜇放流区大型水母和主要浮游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2007年6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辽东湾海蜇放流区进行的大型水母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大型水母及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并且试图寻找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大型水母的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小型桡足类及桡足类幼体: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大型水母主要有: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大型水母的高密集区往往位于浮游动物高丰度区的附近。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β-胡萝卜素强化对卤虫(Artemia)体内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以渤海湾卤虫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β-胡萝卜素强化剂梯度(1、3、5、7、9 mg·L-1),并设1个不添加β-胡萝卜素的对照组,分析添加不同浓度β-胡萝卜素强化剂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体内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强化后,卤虫体内检测到β-胡萝卜素、角黄素和海胆酮3种类胡萝卜素;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体内β-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强化剂量增大显著上升(P<0.05);无节幼体体内海胆酮和成虫体内角黄素含量变化大致上与β-胡萝卜素强化剂梯度变化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饥饿12 h后,强化组体内β-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但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现出较好的富集效果。因此,通过营养强化的卤虫,不仅可以作为外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载体,还可以利用其体内代谢转化,为养殖苗种提供多级类胡萝卜素营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水鱼类、虾蟹类人工育苗的迅速发展,幼体鲜活饵料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目前常用卤虫无节幼体做鱼虾蟹类的幼体饵料,效果较好,但卤虫休眠卵价格昂贵,育苗厂常望而却步;而其他代用饵料因效果欠佳而尽量少用,故适口活饵料已成为海水鱼虾蟹类育苗生产的瓶颈,开发价廉、营养丰富的适口活饵料已迫在眉睫。 海水桡足类俗称水蚤、虾籽,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含有鱼虾蟹生长发育的必需氨基酸,是营养全面的海水鱼虾蟹的活饵料。实践证明,海水人工育苗投喂桡足类可提高海水鱼虾蟹幼体的成活率与活力,因而,在海水育苗中用桡足类作饵料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饵料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幼体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饵料组:小球藻组、虾片(对虾开口饵料)组、卤虫无节幼体组和混合组(卤虫无节幼体和虾片等比例混合),养殖实验持续进行30 d.结果显示:混合组和卤虫无节幼体组海蜇的增重率(WGR)和特...  相似文献   

20.
~~幼体为主,并保持水体中卤虫无节幼体密度2个/mL~3个/mL,同时增加投喂小型桡足类、端足类;经20日~25日的培育,稚鱼全长可达18mm以上,开始投喂死亡的成体卤虫、糠虾、鱼糜、配合饲料等进行驯化,直到完全摄食配合饲料为止。水温16℃~24℃条件下,从仔鱼产出至培育到全长25mm以上的幼鱼约需30日~40日。三、适时分池、筛选及出池为促进鱼苗快速生长,减少互残机会,应及时分池、筛选、出池。仔鱼全长10mm后,进行第一次分池;稚鱼全长18mm后,进行第二次分池;幼鱼全长25mm后可完全摄食配合饲料,进行第三次分池,此时最好结束室内培育,出池到室外用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