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坤 《蜜蜂杂志》2000,(11):25-25
1花粉的产生植物雄蕊是被子植物产花粉的器官 ,由纤细的花丝和产生花粉的花药组成 ,花药是由弯曲的花粉囊所组成。每个花粉囊中充满着花粉粒 ,在花药发育的早期 ,花粉囊内产生花粉母细胞 ,每一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称为孢子的单倍体细胞 ,每个小孢子又分化成为一个花粉粒。当花粉粒成熟时花药沿一裂缝开裂 ,散出其中的花粉。2花粉的形状花粉粒是植物的雄配子体 ,其中孕育着雄性生殖细胞或精子以及营养细胞 ,花粉还有内壁和外壁。内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质、半纤维素及蛋白质 ,较薄 ,软而有弹性 ;外壁主要成分为孢粉素和纤…  相似文献   

2.
正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3期《外源ABA和EBR处理对酿酒葡萄"赤霞珠"生长成熟的调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作者王利廷等)报道,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其生长过程中不同组织(果肉、果皮、种子)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对葡萄生长成熟的调节作用。在转色前2周(花后52 d)对葡萄进行外源ABA和EBR处理,采用  相似文献   

3.
花粉是有花植物雄蕊花药里的精细胞,直径50μ左右,外被内外二层花粉壁,外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孢粉素(Sporopollenin是类胡萝卜素和胡萝卜素酯的氧化多聚化的衍生物)。内壁主要是果胶质和纤维素。内外壁均含有活性蛋白质,花粉壁上有许多萌发孔,萌发孔处只有内壁而无外壁。近十年来蜂花粉在欧、美、日各国的应用发展很快,我国近两年来也生产了不少花粉制品。  相似文献   

4.
研究雌雄异株草本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繁殖策略及生殖分配可塑性,对发展雌雄异株植物的生活史进化理论和该类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葎草为材料,通过设置轻度(LS)、中度(MS)、重度(RS)水分胁迫梯度,研究雌、雄单株的花芽分化、生物量分配、花穗性状、花药(或子房)数、花粉数及活力等与生殖生长相关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葎草通过提前花芽分化应对水分胁迫,雄株先于雌株进入生殖生长(P<0.01)。2)雄株增加生殖分配应对LS胁迫,雌株减少花穗生物量应对水分胁迫;在RS胁迫时雄株的生殖分配为雌株的近3倍。3)葎草通过减少花穗数应对胁迫,雄株显著增加单个花穗的小花数来应对轻中度缺水(P<0.05),雌株则减少开花频次降低水分胁迫下生殖能量消耗。4)轻中度水分胁迫对雌株子房宽度无显著影响;中重度胁迫虽使雄株显著缩短了花药长度、减少了单个花药的花粉数(P<0.05),但花粉大小、花粉活性受影响较小。5)雄株花穗的PO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雌株,雄株对水分胁迫更加敏感。在水分胁迫下,葎草在生存和防御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协调分配有限资源,实现有性繁殖来完成草本植物较为短暂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5.
<正>新烟碱农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农药,被植物吸收后传递到植物各个组织,包括花朵,从而污染花粉和花蜜,以及植物产生的其他液体物质。蜜蜂等传粉昆虫在采集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暴露在空气中或者植物表面的残留杀虫剂,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乙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荔枝资源的花粉生物学特性,本文以海南30个不同荔枝优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荔枝优株花药数、花药散粉量、花粉形态特征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不同荔枝优株单朵花的花药数、散粉量、形态及花粉萌发率不同;以紫娘喜、白糖罂、妃子笑3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花期及3种不同类型花的花药散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发现从雄花的铃铛花期至完全开放阶段(花药变褐之前)的花粉散粉量和萌发率最高。这为荔枝杂交育种父本的选择、花粉的收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选取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JN1A)与保持系(MSJN1B)花蕾发育早期的花药进行细胞学观察,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e 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注释、筛选与分析。结果表明:花粉败育始于四分体后期,于单核早期出现明显的不育现象;两系花药间共存在4 284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FDR<0.001,|log2FC|>2);GO功能注释分析表明,DEGs涉及物质代谢、细胞过程、转运蛋白活性等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DEGs涉及淀粉与蔗糖代谢、戊糖与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糖酵解/糖异生、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转录因子分析表明,DEGs涉及bHLH,MYB,PHD等已知与花粉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本研究通过对紫花苜蓿花药结构观察和转录组分析,为研究紫花苜蓿雄性不育成因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泌乳牛葡萄糖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乳牛代谢葡萄糖的来源包括内源生成和小肠吸收。内源葡萄糖难于调控,小肠吸收葡萄糖是调控代谢葡萄糖供应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内源、外源葡萄糖的产生及外源葡萄糖对泌乳牛养分代谢和泌乳性能的影响。依据现有资料,结合理论推导,初步提出了不同生理状况泌乳牛葡萄糖供应方案,并初步探讨了泌乳牛葡萄糖营养中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木地肤的开花动态与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超  严成  魏岩 《草业学报》2014,23(4):87-93
在自然种群中对木地肤的开花物候、开花动态进行观察,用MTT法测定了木地肤单花花粉的活力及其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木地肤生殖枝穗状花序的开花顺序是:中上部→下部→顶部,叶腋聚头状花序的开放顺序是:中央小花→外轮小花;木地肤单花花期分为雌性亚期和雄性亚期,雌性亚期10~12 d,雄性亚期1 d;木地肤有红黄两种颜色柱头,雄蕊有红黄两种颜色花药,自然种群中花有 4 种不同的柱头花药组合类型;木地肤的花粉活力在盛花期>80%,4~8 h内花粉活力最高,之后活力明显下降,黄色花药的花粉寿命(8 h)长于红色花药内花粉寿命(4 h);木地肤红色和黄色柱头的可授性变化趋势一致,柱头在刚露出花被片时就具有可授性,并随柱头生长持续加强,在第8~12天时可授性最强,柱头可授期长达12 d,占单花花期的92.3%;P/O(花粉/胚珠)比值为61900~64200,属于异交繁育系统。对开花动态与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研究将为探讨其繁育系统进化及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疆荒漠地区饲用半灌木良种的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_3)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高加索三叶草根蘖芽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在不同浓度的GA_3(0对照、300、600、900和1200 mg·L~(-1))和6-BA(0对照、25、50、100和200 mg·L~(-1)),对其根蘖芽生长后的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GA_3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株高(P0.05)。尤其在600 mg·L~(-1) GA_3处理下,平均株高为21.33 cm(高于对照处理4.12倍)。GA_3还促进了叶绿素a的合成,最显著效果是在600 mg·L~(-1) GA_3处理下,叶绿素a的浓度为0.92 mg·g~(-1)(高于对照76.92%)(P0.05)。GA_3对叶绿素b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6-BA所有处理浓度下,株高约为对照处理2.6倍,并且对于叶片数,6-BA处理比GA_3处理更敏感,在200 mg·L~(-1)时最多,高于对照2.99倍。6-BA显著促进了叶绿素a和b的积累(P0.05)。内源激素含量在整个处理浓度下均显示出对外源激素应用的剂量反应。对于地上植物部分,600 mg·L~(-1)的外源GA_3引起内源玉米素(ZT),GA_3和生长素(IAA)分别增加约23.84%,55.71%和137.99%,而脱落酸(ABA)减少约44.09%。与对照相比,外源200 mg·L~(-1) 6-BA使内源ZT,GA_3和IAA含量分别提高了约293.23%,49.71%和49.84%,而ABA降低了约52.48%。对于地下植物部分,内源激素变化与地上部分植物的响应大致相似,明显不同在于外源同样浓度GA_3(600 mg·L~(-1))和6-BA(200 mg·L~(-1))处理引起的ABA降低要少(分别为15.15%和28.26%)。总之,600 mg·L~(-1) GA_3和200 mg·L~(-1) 6-BA是促高加索生长发育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1.
新疆高葶韭雄蕊开花动态特征与花粉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高葶韭(Allium obliquum)花粉发育、传粉生物学以及为高葶韭人工有性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定株观察了花期高葶韭雄蕊的开花进程以及形态变化特征,并采用6种方法测定了高葶韭花粉育性。结果显示,高葶韭单花开放经过5个形态变化至花药脱落和花被片完全闭合。高葶韭内轮花丝先于外轮花丝伸长,内轮花药先伸出花被片,随后外轮花药陆续伸出花被片。雄蕊开放至6枚花药全部脱落4~5 d。单枚花药从散粉到完全散粉一般需要1.5~2.0 h。散粉后高葶韭花粉活力(萌发率) 0~10 h内超过50%。0.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四甲基偶氮唑、联苯胺和离体萌发法可以用来检验高葶韭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而醋酸洋红和碘 碘化钾不适合高葶韭花粉育性的测定。高葶韭具有雌雄异熟、雄蕊先熟于雌蕊的花部特征,花粉可育且寿命短。  相似文献   

12.
张勃  孙淑范 《草业学报》2022,31(5):84-91
开花植物的繁殖成功在自然种群普遍受到花粉限制的影响。选择理论认为,当植物种群内不同个体的花粉限制程度存在差异时,将发生传粉者介导的自然选择。通过比较毛地黄鼠尾草在不同授粉条件下的繁殖成功和花性状选择,探究了该植物花表型的适应性及其选择机理。结果表明:1)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该植物的繁殖效率(即坐果率和结籽率)与个体的花柱头高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其繁殖效率与个体的花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个体的结籽率与柱头探出花冠长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31)。2)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该植物因花粉限制导致的结籽率折损与个体的花数量和柱头探出花冠长度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6,0.041)。3)在两种授粉条件下,花产量性状均受到显著的定向选择作用,且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的选择强度显著低于自然授粉状态。花柱头高度仅在自然授粉条件下检测到显著的定向选择,相反,柱头探出花冠长度仅在人工补充授粉条件下检测到显著的定向选择;另外,花冠口大小与柱头探出花冠长度的组合性状受到了显著的相关选择。研究表明,毛地黄鼠尾草的花性状明显受到传粉者介导选择;其中,花部结构性状为提高传粉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功能整合趋向。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下雌雄异株植物草繁殖策略的可塑性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雌雄异株草本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繁殖策略及生殖分配可塑性,对发展雌雄异株植物的生活史进化理论和该类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草为材料,通过设置轻度(LS)、中度(MS)、重度(RS)水分胁迫梯度,研究雌、雄单株的花芽分化、生物量分配、花穗性状、花药(或子房)数、花粉数及活力等与生殖生长相关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草通过提前花芽分化应对水分胁迫,雄株先于雌株进入生殖生长(P <0.01)。2)雄株增加生殖分配应对 LS 胁迫,雌株减少花穗生物量应对水分胁迫;在 RS 胁迫时雄株的生殖分配为雌株的近3倍。3)草通过减少花穗数应对胁迫,雄株显著增加单个花穗的小花数来应对轻中度缺水(P <0.05),雌株则减少开花频次降低水分胁迫下生殖能量消耗。4)轻中度水分胁迫对雌株子房宽度无显著影响;中重度胁迫虽使雄株显著缩短了花药长度、减少了单个花药的花粉数(P <0.05),但花粉大小、花粉活性受影响较小。5)雄株花穗的 POD 和 SOD活性显著高于雌株,雄株对水分胁迫更加敏感。在水分胁迫下,草在生存和防御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协调分配有限资源,实现有性繁殖来完成草本植物较为短暂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法、遮光处理法和人工杂交法研究了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雄性不育单株不育性对光照、温度的反应,主要营养元素施用量、不同纬度地区栽培对育性的影响,以及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与可育花相比,不育花雄蕊短小、花药干瘪萎缩、花粉败育;雌蕊发育正常,而花冠略大,结实特性与可育花相似。较低温度对彻底败育单株育性无明显影响,但可使微粉单株花粉量有一定增加;而不同地域栽培、不同土壤肥力、光照对桔梗不育性无明显影响;桔梗不育材料与商洛桔梗、淄博桔梗杂交结果表明,商洛栽培种中存在不育材料PA2、PA4的保持基因,淄博栽培种中存在不育材料的恢复基因。因此,本研究发现的桔梗彻底败育单株不育性在不同环境中表现较为稳定,败育特性受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属核质互作不育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以沃柑和无核沃柑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自交异交亲和性和种子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沃柑和无核沃柑花药发育均不良,表现为花粉囊狭小甚至缺失,产生的花粉粒少,同属于败育型花药。沃柑和无核沃柑异花授粉后,花粉管均能正常生长进入子房室,但产生的种子数差异大;不同授粉组合,沃柑平均每果种子数为10-18.5粒,无核沃柑平均每果种子数为0-1.5粒。沃柑和无核沃柑种子发育动态也不同,沃柑异花授粉后4周胚珠出现明显的大小分化,授粉后12-16周合子胚从球形、心形快速发育成子叶胚,授粉后20周部分子叶胚已占满整个胚囊;无核沃柑异花授粉后2周胚珠已停止发育,部分珠心细胞解体,授粉后10周胚珠组织细胞明显解体萎蔫,授粉后12周完全萎蔫皱缩,形成0.5 mm左右的微小瘪子。研究结果表明,雌性不育、受精受阻或胚早期败育可能是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  相似文献   

16.
花椰菜2种雄性不育系花器特征及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R9、保持系09-24和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GS-19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研究2种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和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特点。结果表明,2种雄性不育系在育性转换、花器形态特征及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特征都存在着差异。不同温度处理的09-R9、09-24和GS-19之间的育性转换存在差异。09-R9和09-24的育性不受温度影响,09-R9表现为不育,09-24完全可育;GS-19的育性受温度影响,高温(20 ℃)不育,低温(15 ℃)育性恢复。GS-19和09-R9花蕾和花药大小差异显著,GS-19花蕾和花药显著小于09-R9;不育株与其可育株花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育株花显著小于可育株。显微结构观察发现2种雄性不育系之间的花药败育时期和方式不同,09-R9花药早期可以形成外形正常的花粉囊,但囊内物质随着花蕾的发育逐渐解体,最终这种不正常的花粉囊全部解体消失,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形成之前,属于无花粉囊败育类型。GS-19的花药发育过程有花粉母细胞的分化,能形成正常花粉囊,不产生花粉粒或者产生微量的无生活力的花粉粒,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到四分体时期,属于花粉母细胞败育类型。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不育系09-R9和高温条件下不育系GS-19花药败育相似,发生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没有四分体的形成,形成了花粉粒外壁发育异常的“拟小孢子”,最后“拟小孢子”逐渐降解,只剩下花粉空壳。说明2种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方式有差异,但是败育时期一致,花药发育均受阻于四分体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17.
文慧慧  陈明林  张自生 《草业学报》2015,24(11):155-162
本研究发现了红蓼的异型花柱现象,红蓼野外居群存在长柱型花和短柱型花。研究表明长/短柱花型具有精确的交互式异位特征,其花大小,柱头形态,乳突大小,花粉粒数目、大小都表现出两型性(P<0.01)。与长柱型花相比,短柱型花较大,有短且排列紧密的柱头乳突细胞,花药产生较少且大的花粉。长/短柱型花花瓣长度无显著差异(P>0.01)。扫描电镜显示两型花的花粉均具有散孔,孔近似圆形,边缘形状不规则。野外调查发现蓟马、蚂蚁、食蚜蝇为主要访花者。人工授粉,红蓼长/短柱型花自交、型内异交以及型间异交花粉管均萌发,0.5 h花粉管已萌发至子房,只有部分花粉管能萌发至子房且沿花柱壁及子房壁生长,说明其受精方式为合点受精。长/短柱型花型内异交座果率分别为14.00%和13.33%,自交座果率分别为4.62%和2.86%,型间异交的座果率分别为43.33%和44.61%,表明红蓼长/短柱型花自交表现出一定的亲和性,但座果率低,仍以异交为主。  相似文献   

18.
郭凤霞  陈垣  张荩凤  白刚 《草地学报》2017,(6):1324-1332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是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自然授粉为对照,采用观察和7种花器操作对漳县荒坡地驯化栽培暗紫贝母开花物候和传粉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其传粉结实特性,探寻繁种策略,为野生驯化扩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仿野生农田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株型多样化趋势明显,2013年采用鳞茎播种的暗紫贝母次年3月下旬返青,返青株以单叶株为主,多叶株少量,开花株稀少。随栽培年限延长,多叶株和开花株比率提高,单株开花数增多。开花株5月上旬现蕾,下旬进入盛花期,6月中旬蒴果成形,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倒苗,花蕾期茎叶持续生长,株高10.18~19.26cm。自然结实率75.0%,去雄套纸袋不结实,人工异交率80%以上,自然异交率70%,自交率低于30%,单果结种子(110±22)粒,百粒鲜重(94.53±53.62)mg。访花昆虫有蜂类、蝇类、蜘蛛和蚂蚁等。说明这种小株植物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属异花授粉类型,部分自交亲和,传粉媒介以虫媒为主,风媒为辅,暗紫贝母特有的物候、株形多样化和传粉特性是其长期适应高寒恶劣多变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3种野生葱属植物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TTC法、孢粉染色法及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从花粉活力、花粉可育性及柱头可授性方面研究了蒙古韭Alliummongolicum、碱韭A.polyrhizum和细叶韭A.tenuissi mum3种野生葱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3种野生葱属植物的花粉活力和可育率均较高,分别为蒙古韭73.40%±2.94%,79.44%±2.83%;碱韭71.23%±4.39%,84.32%±1.63%;细叶韭80.62%±4.11%,70.93%±4.86%。三者花粉活力下降快,花粉寿命约为8 h,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3~4 h。三者的柱头均具较高的可授性,可授性持续5 d左右,最佳授粉期为2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