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in trout,IPN)是鲑科鱼类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病毒疾病。该病主要病症是胰脏坏死。该病于1940年首次发现于加拿大的鲑科鱼,目前已遍及欧洲、亚洲和美洲等。  相似文献   

2.
鱼类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病毒学特征、诊断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胰腺坏死(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主要是鲑科鱼类鱼苗、鱼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其病原为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死亡率高,给鲑科鱼类特别是大西洋鲑(Salmon salar)、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曾报道过此病的爆发,而后国内的流行情况偶见报道;鉴于此病在世界上其他养殖鲑鳟鱼类的国家大面积发生且危害巨大,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讨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胰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一种危害多种水产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疫病,能造成鲑鳟稚鱼大量死亡,造成世界范围内鲑鳟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IPN的病原为双链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水生双链RNA病毒属(Aquabirnavirus)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本文概述了该病原的基因组结构、生物学特征、诊断技术及免疫防治等研究进展,以期为IPN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引起鲑鳟鱼暴发性死亡的急性传染性病毒疾病。IHN分布广、传播快,每年给全球鲑鳟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最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IHN疫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及DNA疫苗等,以期为水生动物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传染病胰脏坏死症(IPN)和造血器官坏死症(IHN)是鲑鳟鱼养殖业的大敌,在国外常因此病造成重大损失,但迄今并未研究出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娟 《科学养鱼》2021,(3):53-54
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于1941年在北美发现,1960年证实其病原为传染性胰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PNV)。此后传至欧洲,20世纪80年代末又传入朝鲜及我国的台湾及东北、山西、山东、甘肃等地,目前各产鱼国均有发现,是最典型的鱼病之一。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执行苗种检疫制度,采取严格消毒和隔离措施,能有效阻断病原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我国主要冷水鱼养殖种类之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是世界性的鲑科鱼类传染性疾病和制约我国冷水鱼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对IHN陆续开展了流行病学、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虹鳟IHN病害防控研究现状,主要包括IHN病毒基因型、分布、流行规律及疫苗研制等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我国虹鳟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1.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发病情况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是鲑科鱼类鱼苗、幼鱼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急性病毒性疾病。1941年Mgonigle首次报道加拿大大西洋鲑(Salmosalar)患此病,1960年Wolf等首次从河鳟病鱼中分离出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相似文献   

9.
人工免疫是防治鱼类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品化学药物残留以及病原耐药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烂鳃病、鳗鱼弧菌病、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等已通过使用疫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今后,随着相关研究工  相似文献   

10.
赵江 《淡水渔业》1979,(3):24-24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简称“IHN”,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一样,也是由美国传入日本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日本首次发现是在1971年,当时发生由阿拉斯加(Alaska)引进的红大麻哈鱼卵孵出的稚鱼体。几年来这种病发展很快,已成为虹鳟养殖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8)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鲑鳟鱼类养殖的重要病原,具有传播快、发病急等特点,主要损伤鱼类的造血器官,因此称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临床症状、病理损伤、流行规律、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VHS)又名鳟鱼腹水病(abdominal dropsy of trout)、埃格特维德病(Egtved disease)、肝肾肠道综合征(entero-hepatic-renal syndrome)、流行性突眼病(epizootic exophthalmia)、出血性病毒败血症(hemorrhagic virus septicemia)、传染性贫血(infectious anemia)、传染性肾肿大和肝变性(infectious kidney swelling and liver degeneration)、传染性肾水肿和肝变性(infectious renal hypertrophy and liver degeneration)、新鳟鱼病(new disease of trout)、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9):38-39
2010年世界鲑鳟鱼总产量为273.7万t(换算为原条鱼的推算产量,下同),其中,捕捞的鲑鳟鱼产量为82.1万t(占30%),养殖的鲑鳟鱼产量为191.5万t(占70%)。以下介绍世界养殖鲑鳟鱼产量、各鱼种养殖产量、主要国家的养殖鱼种。  相似文献   

15.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在农业农村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被列为二类疫病。2010年7月~2012年5月,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在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和循化县鲑鳟鱼养殖场相继暴发,为了有效预防传染源的传播和蔓延,切断传播途径,确保青海省鲑鳟鱼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从2012年起青海省开始全面推广和实施鲑鳟鱼养殖生物安全管理技术。2014年开始,又在农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2023,(2):135-136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多年来造成我国虹鳟养殖业重大损失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冷水性鱼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潜心研究10余年,研制出实验室保护率高达90%以上、田间相对保护率高达88%以上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鳟IHN核酸疫苗,并于2019—2022年顺利完成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实验和生产性实验,  相似文献   

17.
<正>鲑鳟鱼是北京市主要渔业养殖品种之一,并形成"怀柔虹鳟一条沟"知名旅游和餐饮品牌,在养殖户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鲑鳟鱼疫病频频发生,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危及食品安全。本文作者在近几年对北京鲑鳟鱼病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几种病毒病和细菌病的病原、临床症状、流行情况、检测诊断、防控措施做一总结。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一种重要的冷水鱼病毒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动物疫病;2008年11月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IHN  相似文献   

18.
19.
1、鲑鳟鱼类对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鲑鳟鱼类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与温水性鱼类相比,一是需要较高的蛋白质,一般为30%—55%,且动物性蛋白质占总量蛋白质的35%—70%;二是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但对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要量比温水性鱼类高0.6—2.5倍,而且要求氨基酸平衡性(即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及氨基酸之间比率)较好;当限制性氨基酸缺乏时,鲑鳟鱼类极易出现营养性疾病,导致免疫力和应激能力的降低。这就要求饲料中所提供给鲑鳟鱼类的蛋白质应为“理想蛋白质”,且易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所说的鲑鳟鱼类,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不是特指某一种鱼,而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在我国主要包括虹鳟、大西洋鲑、银鲑等。鲑鳟鱼类只能在低温水域中繁衍、生长,正常生长的上限水温很低,没有明显的下限温度,因此被称为冷水鱼。其中降海型鲑鳟鱼类是指能适应各种盐度,在淡水和海水中均能成活、生长的鲑鳟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