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雄性生殖毒性的机理及建立相应的防控措施,研究ZEA对大鼠原代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C)的氧化损伤作用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的保护作用,试验用不同浓度ZEA[0(对照组),5,10,20μmol/L]处理大鼠原代SC 24 h,用试剂盒法检测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JC-1免疫荧光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等的变化;添加NAC[设0(对照组)、20μmol/L ZEA、100μmol/L NAC、20μmol/L ZEA+100μmol/L NAC等4组]保护后,检测其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0μmol/L ZEA染毒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20μmol/L ZEA染毒组极显著升高(P0.01);10,20μmol/L ZEA染毒组MDA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5μmol/L ZEA染毒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10,20μmol/L ZEA染毒组ROS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5μmol/L ZEA染毒组ΔΨm显著下降(P0.05),10,20μmol/L ZEA染毒组ΔΨm均极显著下降(P0.01)。与20μmol/L ZEA染毒组相比,20μmol/L ZEA+100μmol/L NAC联合处理组睾丸支持细胞胞内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ROS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ΔΨm极显著增高(P0.01)。说明ZEA可以造成睾丸支持细胞氧化毒性损伤,且一定浓度的NAC对这一过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
以TM4细胞(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株)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酶烯酮(zearalenone,ZEA)染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设0,5,10,20μmol/L ZEA浓度组),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了细胞超微结构、凋亡率、凋亡相关调控蛋白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变化(设0,0.1,1,10,20μmol/L ZEA浓度组);通过转染PERK(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siRNA,沉默PERK基因后检测了ZEA诱导TM4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浓度组损伤最为严重。随着ZE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值逐渐升高,cleaved caspase 9、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均呈升高趋势,1μmol/L以上染毒组均较各自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CHOP的表达量也呈升高趋势,10μmol/L以上染毒组BIP、0.1μmol/L以上染毒组CHOP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PERK通路蛋白含量在10μmol/L时最高,20,30μmol/L时逐渐降低,但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TM4细胞caspase3的活性和凋亡率均呈升高趋势,10μmol/L以上染毒组caspase3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染毒组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10μmol/L ZEA处理组相比,siRNA PERK+10μmol/L ZEA组细胞凋亡率呈显著下降(P0.01),Bax/Bcl-2比值、cleaved 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9表达量均下降(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可触发TM4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过PERK-eLF2α-ATF4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ERK信号通路在ZEA诱导TM4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27-1333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雄性生殖毒性的机理,本试验展开了ZEA对睾丸支持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自噬在ZEA对睾丸支持细胞细胞周期影响中的作用研究。试验以原代睾丸支持细胞为材料,分别以浓度为0(对照组),0.1,1,10,20,30μmol/L ZEA进行染毒,24h后利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等进行ZEA对睾丸支持细胞的活率、细胞周期分布、LC3聚点、自噬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等影响的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当ZEA浓度高于10μmol/L时,G0/G1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G2/M期的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与20μmol/L ZEA组相比,自噬抑制剂(CQ)+20μmol/L ZEA组细胞周期的G2/M期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自噬促进剂(RAP)+20μmol/L ZEA组细胞周期的G2/M期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当ZEA浓度高于10μmol/L时,产生LC3荧光信号的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呈极显著性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当ZEA浓度高于10μmol/L时,LC3蛋白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性升高(P<0.01),CDK4、CyclinD1等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20μmol/L ZEA组相比,CQ+20μmol/L ZEA组CyclinD1、CDK4等蛋白的表达量上升(P<0.05),RAP+20μmol/LZEA组CyclinD1、CDK4等的表达量下降(P<0.05)。结果表明:ZEA能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发生自噬,并使睾丸支持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促进自噬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造成M期延长,而自噬的缺陷可以部分逆转ZEA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周期G2/M期的阻滞。在一定浓度范围内,ZEA能显著抑制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细胞自噬在这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生殖毒性的机理,试验以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TM3细胞为对象,白藜芦醇(RSV)为激活剂,探究了SIRT1在玉米赤霉烯酮(ZEA)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氧化损伤中的调控作用。试验分设对照组、RSV组(5μmol/L)、ZEA组(10μmol/L)、RSV+ZEA组(5μmol/L RSV+10μmol/L ZEA),处理24 h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检测细胞SIRT1基因表达,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实时监测细胞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qRT-PCR检测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ZEA浓度为10μmol/L时能极显著抑制TM3细胞的活性(P0.01),提高细胞内MDA水平(P0.01),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晚期凋亡的TM3细胞明显增多;与ZEA组相比,RSV+ZEA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SIRT1基因明显激活(P0.01),MDA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CAT活力呈现显著性上升,GSH-Px和SOD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晚期凋亡的TM3细胞明显减少。结论认为,SIRT1基因的激活可减轻ZEA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减少细胞的凋亡损伤,对ZEA致TM3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以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材料,研究了ZEA对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刀豆蛋白A(Con A,5 mg/L)作为T细胞活化特异性刺激剂,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加Con A)、Con A组(5 mg/L Con A)、不同浓度的ZEA染毒组(Con A+ZEA 10、20和40μmol/L),处理48,72 h后,使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T细胞分泌IL-2、IL-3、IL-5、IL-6和GM-CS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细胞在48,72 h时间段5种细胞因子分泌均明显上升;与Con A组比较,染毒48,72 h后,10,20,40μmol/L ZEA染毒组各细胞因子分泌浓度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IL-3、IL-5、IL-6和GM-CSF的分泌,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进行,降低整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167-1172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低质量浓度ZEA暴露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细胞增殖及核内γH2AX荧光焦点产生的影响。以TM3细胞为材料,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ZEA,设0,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TM3细胞增殖活力,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及其调控蛋白Cyclin D1、CDK4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M3细胞中γH2AX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染毒72h后,低质量浓度的ZEA对TM3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检测细胞周期发现1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2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极显著下降(P<0.01),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通过免疫荧光发现,5μg/L ZEA染毒组中部分细胞开始出现1至2个荧光焦点,与对照组相比,10μg/L ZEA染毒组和20μg/L ZEA染毒组出现γH2AX荧光焦点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荧光焦点数呈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ZEA能够促进γH2AX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对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的表达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质量浓度的ZEA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诱发TM3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试验研究了ZEA对小鼠离体刀豆蛋白(Con A)活化T淋巴细胞内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分选高纯度小鼠T淋巴细胞后,以Con A(5μg/m L)作为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剂,以不同浓度ZEA染毒处理细胞24 h后,设立细胞空白组(只有细胞)、Con A组(细胞+Con A)、20μmol/L ZEA组(细胞+Con A+20μmol/L ZEA)、40μmol/L ZEA组(细胞+Con A+40μmol/L ZEA),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小鼠T淋巴细胞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结果:细胞在活化培养24 h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空白组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很低,ZEA在40μmol/L时,与空白组相比ROS水平显著上升(P0.05)。此外,细胞在活化培养24 h后,与空白组相比,ZEA在40μmol/L时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可以影响小鼠T淋巴细胞的正常氧化还原,进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染毒终浓度分别为0,3,30和300μmol/L)染毒,MTT法测定乐果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测定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研究了乐果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乐果对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染毒后48 h细胞生长达高峰时,细胞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97%、82%和75%;300μmol/L染毒组细胞染毒后24 h、36 h、48 h、60 h和72 h细胞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67%、82%、75%、71%和63%。同时,乐果染毒12 h和24 h后各染毒组培养液上清中LDH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尤其是300μmol/L染毒组12 h和24 h培养液上清中LDH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7.35倍和8.75倍;同一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延长,LDH含量呈上升趋势。染毒12 h和24 h后30μmol/L及300μmol/L组细胞内GSH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延长,GSH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乐果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能够抑制其增殖,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制,本试验以TM3细胞为材料,加入不同浓度的ZEA,设对照组,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应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TM3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及连接蛋白Cx43、P-Cx4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LDT)技术观察GJIC功能的变化,同时通过免疫荧光观察Cx43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各ZEA染毒组对TM3细胞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免疫印迹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0、20μg/L染毒组c-fos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5、10、20μg/L染毒组c-myc、c-jun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连接蛋白Cx43表达量在10μg/L染毒组中显著下降(P0.05),在20μg/L染毒组中极显著下降(P0.01),其磷酸化水平在20μg/L染毒组显著下降(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到10、20μg/L染毒组荧光黄(LY)在细胞间的扩散距离较对照组有极显著下降(P0.01);ZEA染毒后,分布于细胞膜上的Cx43逐渐减少,出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上。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EA即可诱发Cx43及其磷酸化水平的下调,Cx43在细胞内的异常分布,导致GJIC的功能受到抑制,同时引起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异常的表达,低浓度的ZEA对TM3细胞的增殖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自噬在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睾丸支持细胞株TM4凋亡中的作用,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20μmol/L ZEA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喹(CQ)或促进剂雷帕霉素(RAP)后对TM4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及自噬关键蛋白LC-3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 ZEA以上染毒组Bax/Bcl-2的比值、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0μmol/LZEA+c Q可使ZEA诱导的TM4细胞的凋亡率上升,Bax/Bcl-2的比率以及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表达上升;20μmol/LZEA+RAP,可使ZEA诱导的TM4细胞的凋亡率下降;Bax/Bcl-2的比率,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及LC-3的表达显著上升。结果表明:在ZEA诱导的TM4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凋亡率与自噬水平的高低有明显的关系,抑制自噬,ZEA诱导的TM4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促进自噬,ZEA诱导的TM4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研究表明,自噬能够延迟TM4细胞发生凋亡,自噬在ZEA对TM4细胞的毒性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试验以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为材料,刀豆蛋白A (ConA)作为特异性刺激剂,用不同浓度的ZEA (0,10,20,40μmol/L)处理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流式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2、CCR7的表达和趋化因子MIP-1α及RANTES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与未刺激活化的T淋巴细胞相比,ConA组细胞CCR2和CCR7的表达、MIP-1α和RANTES的分泌均显著升高(P0. 01)。随染毒浓度升高,ConA刺激细胞的CCR2和CCR7表达率、及MIP-1α和RANTES分泌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与ConA组比较,20和40μmol/L ZEA染毒组CCR2表达率和MIP-1α分泌量均差异显著(P0. 05),40μmol/L ZEA染毒组CCR7表达率和RANTES分泌量均差异显著(P0. 05)。结果表明,ZEA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趋化效应,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镉对新生大鼠原代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的保护效应,对神经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醋酸镉染毒和NAC(100 μmol/L)进行保护,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氩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时照组比较,染毒组细胞内ROS水平、MDA含量和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GSH-Px活性降低,20μmol/L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NAC保护组与相应染毒组比较,ROS水平、MDA含量和CAT活性呈不同程度降低,部分组间出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镉有促进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的作用,NAC可提高神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镉暴露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线粒体在玉米赤霉烯酮(ZEA)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联合染毒诱导仔猪睾丸支持细胞(SCs)内质网途径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机制。将对数生长期仔猪SCs分为对照、ZEA+DON、线粒体分裂抑制因子-1(Mdivi-1)和ZEA+DON+Mdivi-1 4个处理,处理24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率,采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及内质网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内质网途径凋亡相关基因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途径凋亡相关蛋白PERK、ATP4、CHOP和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ZEA+DON处理相比,添加Mdivi-1可极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缓解细胞、线粒体及内质网结构损伤。2)与对照处理相比,Mdivi-1处理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ZE...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进行染毒,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了ZEA对Leydig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了ZEA对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了Bax、Bcl-2、caspase-3、caspase-9、P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EA可明显抑制睾丸Leydig细胞的活力(染毒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40mg/L染毒组相对活力为40.67%;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 ZEA染毒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升高(P<0.05),呈明显剂量关系;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显示,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P<0.05),且有明显的剂量关系;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 ZEA染毒组Bax、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表达均上调,bcl-2蛋白表达均下调。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发生凋亡,Bax、Bcl-2、caspase-9、caspase-3等基因参与ZEA诱导Leydig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镰刀菌毒素之一的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作者拟研究ZEA对刀豆蛋白A(Con A)介导的小鼠离体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的影响。以Con A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以不同浓度ZEA(0、10、20、40μmol·L~(-1))染毒处理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及中期活化标志CD25分子表达情况,用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细胞分别培养48、72、96h后,Con A组与细胞空白组相比均产生了明显的刺激增殖效应(P0.01)。与Con A对照组相比,ZEA染毒可明显抑制Con A刺激引起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除10μmol·L~(-1) ZEA组在72和96h时间段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染毒组在各时间段均差异极显著(P0.01),并呈浓度-效应关系。细胞加入Con A分别活化6、30h后,Con A组与细胞空白组相比,早期活化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明显升高,提示细胞发生明显的活化效应。与Con A对照组相比,当ZEA染毒浓度为10μmol·L~(-1)时,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明显抑制,差异均极显著(P0.01),当ZEA浓度为20、40μmol·L~(-1)时,CD69和CD25的表达进一步抑制(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ZEA对动物免疫抑制作用的产生与其可直接抑制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选用40~60日龄健康的伊莎公鸡,无菌条件下取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ZEA染毒浓度为0(对照)、0.10、0.40、1.60、6.25和25.00μg/m L,染毒48 h后检测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坏死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以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ak-1、p5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及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上述相应凋亡基因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ZEA染毒导致鸡脾脏淋巴凋亡率、坏死率、ROS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53、Bax、Bak-1及caspase-3的含量以及细胞内p53、Bax、Bak-1及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且随毒素浓度升高而升高;而ZE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上清液Bcl-2含量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知,ZEA染毒可促进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六氟双酚A(BPAF)对斑马鱼肝脏细胞的毒性机制。试验以斑马鱼肝脏细胞为研究模型,选择不同浓度的BPAF(0、10、20、30μmol/L)作用于斑马鱼肝脏细胞系ZFL细胞,检测BPAF对ZFL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0、20、30μmol/L BPAF均可极显著抑制ZFL细胞的细胞活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BPAF组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30μmol/L BPAF组细胞MD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20、30μmol/L BPAF组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10、20、30μmol/L BPAF组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20、30μmol/L BPAF组ZFL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BPAF可通过干扰细胞的氧化应激,对ZFL细胞产生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0.
乐果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0、3、10、30、100、300μmol/L),染毒122、4 h后,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分别用Fluo-2/AM、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和罗丹名123检测细胞内Ca2+浓度、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并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情况,探讨乐果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细胞染毒12、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呈时间-剂量效应。3μmol/L组细胞内Ca2+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a2+浓度逐渐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在3~100μmol/L随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300μmol/L组略有下降,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Δψm除24 h 300μmol/L组外均出现持续下降。结果表明,低剂量乐果染毒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内Ca2+、ROS和Δψm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