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和教学如何深度融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深入应用而产生的焦点话题。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物流人才岗位能力培养,更有利于实现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目标。以《物流配送管理与实务》的"分拣方式选择"为例,详细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构建了学教并重的交互主体式教学模式,追求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晓兰 《农学学报》2017,7(5):50-55
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关键。通过对农林高职院校152名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软硬件支持度比较高,英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较好,对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创新的态度也较积极,但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偏弱,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与技能以及技术应用与研究创新能力均较弱,尤其是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差。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提出以下提升策略:(1)强化信息化教学理念;(2)注重信息化教学专题培训;(3)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激励机制;(4)构建高职英语教师教研合作共同体;(5)创建农林高职特色信息化英语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了现阶段的主流趋势,越 来越多的新模式构成了如今的多元化教学网络。例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等。传统的高职 英语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打破根深蒂固的师生地位,加强双方合作交 流,而且能够大幅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学习效果。本文对英语信息化教学下的多 元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高职英语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基本都接受和运用了这项技术,教育更是如此。全国各大院校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英语学习一直依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更进一步地拓宽英语学习领域,让高职英语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就业,高职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急需更新,而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恰好契合了高职英语从传统的讲授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与高职继续教育的特性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移动学习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式既适合课堂教学,又方便学生课外时间随时学习,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方式,并能有效促进高职继续教育人才的培养。基于移动学习的视角,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和基于雨课堂移动学习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尝试探索可行的移动学习下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曾凡娇  霍磊 《河南农业》2020,(9):9-10,13
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即TPCK的视角出发,分析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探讨了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优化路径,这对于进一步深入推动高职教育的信息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密切。在分析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模式现状基础上,就互联网时代大学教学信息化建设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构建高职实践教学。借助互联网创新性、开放性、实时性、共享性,并从教师资源、实践教学的相关设备以及教学的学科性质、内容和学生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高职《水力学与泵站》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寻求高职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科学道路,推进"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互联网+时代必需的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也给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立足信息化时代背景,分析了信息化对高职公共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角色和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并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测量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介绍了信息化环境下对测量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对策,主要包括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新型教学方法、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五化"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线上教学的开展,对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从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道德水平等指标对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从创新培训模式、完善激励和考评制度、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开展组织各种信息大赛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以期为高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助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创新能力,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如何开发优秀高职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文章以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课件为例,介绍开发高职插花技艺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经验。主要经验有:利用视频激发学生艺术灵感、动画演示解决教学重难、"玩中学,学中玩"营造轻松学习气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和知识拓展。课后,借助课程网站、任课教师QQ、QQ空间、博客、微信等互联网络平台,建立网上的学习与交流环境。效果:师生认可本课例教法新颍,每年受益学生达1000人以上,教学效果显著。启示:继续深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学段"优化教学过程;重视组建高效、互补、默契的开发团队。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云课堂是教育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方法,通过云课堂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良好,充分验证了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互联网+"背景下教育领域的重要革新方向。本文首先对高职会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以及保障体系进行了探究,进而从课前准备与自学活动、课堂教学与互动活动以及课后巩固与提升活动三个层面,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并对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论述,达成了从优化高职会计课堂教学角度推动人才培养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用人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也随之更新,高等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逐步被信息化课堂替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成为传统课堂的补充。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平台课《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对基于MOOC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在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相结合,培养新型德育发展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岗位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将德育渗透、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学改革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科教学中。在高职《大学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发展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等有重要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问题,通过阐述相关教学原则,重点讨论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展  艾军 《河南农业》2016,(30):33-34
信息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当前高职教学的主要模式,高职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以高职机械制造类课程的教学和调研为依据,分析了当前高职机械制造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双高计划”改革发展任务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路径,调查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了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转变教育观念、丰富信息化资源、制定考核制度、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和加强信息化培训方面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与高等农科学校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首先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高等农科院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然后提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拓展和整合教学内容以及动态监测学生等手段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可从创设学习环境、树立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学习过程方面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期为信息技术在高校农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的大环境里,针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需求分析上设计了问卷调查,从而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能力看法的与目前的发展水平。为"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