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雕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却没有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有人这么说:根雕艺术是从泥土中走出的民间艺术,展示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它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独特的艺术珍品。数千年来,作为融艺术、实用和收藏于一体的产品,根雕行业从覆盖面、技术等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彰显了根雕行业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谢代立是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他退休后,为了弘扬我国民间根雕艺术,几年来,静坐斗室,潜心从事根雕艺术,制作人物雕像和各型根雕品,大大小小共计80余件工艺珍品,令人惊喜。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慕名前去参观。我的脚刚踏进他的家门,谢代立老人就迎上来了。我开门见山地说:“谢老,我今天特意前来参观你的根雕艺术珍品,以饱眼福哇。”“雕得不好,欢迎你观看指教!”谢老谦虚地说了一句,便领着我到他的“根雕作品陈列室”参观。走进“根雕作品陈列室”一看,啊赁!我仿佛进了“百花园”一样,只见一件件各式各样的根雕作品摆在架子上…  相似文献   

3.
根雕中根材处理的诀窍董金伟,李承水根雕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的树根所做的既“奇”又“巧”的文章。奇,是使千姿百态的根材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巧,是借助根材的某一特定角度或方位,通过天然产生的瘤疤、窟窿等来表现大自然的神韵。据笔者的经验,根雕艺术的加工成...  相似文献   

4.
模仿不属于艺术,而只是工艺的过程而已。根雕艺术也不应去模仿事物,根雕艺术的创作现状,还出现了一种"模仿的模仿的模仿"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5.
《湖南林业》2010,(7):24-24
根雕是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各种千姿百态的枯根,经过人工巧妙的雕琢加工,创造出具有天然形质美和人工雕艺美的“奇”、“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收藏欣赏根雕艺术.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6.
根雕花架是格调高雅的室内装饰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采用根雕形式做成的花架摆放各种盆景花卉,显得名贵、古朴,欣赏价值高,但毕竟树根采集不容易,根雕材料资源有限,因而根雕花架价格不菲。若对根雕花架进行仿制,既可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又因价格低廉,易被众多消费者所接受。这种仿真根雕花盆架,造型奇异,古朴自然,形态逼真,且可批量生产。现将其制作方法简介如下:1、选胎模:胎模很重要,它决定着仿根雕作品的艺术价值,作为胎模的树根应选千姿百态,纹理清晰的天然好材料,然后把它适当拼组,上下两端磨平定型,再清洗上光…  相似文献   

7.
《世界竹藤通讯》2006,4(2):F0002-F0002,F0003
张德和 中国一级高级根艺美术师,浙江工艺美术大师。自1978年致力于竹根雕艺术开发、创作和研究。30年锲而不舍,苦苦求索、广学博览、触类旁通,使濒临绝迹的中国传统竹根雕艺术得以全面继承、发展和提高。并迅速走向世界。此外,他还潜心于根艺理论研究,已撰写和发表论文10余篇。对根艺的创作和审美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根趣     
我在搞好本职工作之余,好收捡些树根,钟爱于根雕。十几年来,通过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所构思雕刻的‘二龙戏水’、‘黄龙再现’、‘墨龙腾飞’、‘千古灵芝’、‘金鹤呈祥’、‘美丽的山庄’等根雕作品别具一格,独有一番情趣,展现出新、奇、活、美的自然风采和勃勃生机。茫茫林海是根雕艺术的源泉。从古至今埋藏和夜奔了不知多少树根短脑。而往往在这些无8的残余物中,读来告各种外型复观、绿烧酒脑、物形远见的白村并根。只已通过艺术的染加工,他们担会以绚丽亏目的色彩,崭状分表的风掘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丰目包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  相似文献   

9.
张德和为了他的根雕艺术不断求索,先后自创竹根雕仿古法、局部巧雕法、乱刀法和大写意,不仅把濒临绝迹的中国竹根雕艺术推向新高峰,而且还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新秀,象山竹根雕也因此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名闻遐迩,直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竹根雕艺术之乡。目前,已有“眷恋”“人之初”“茅屋·秋风”等40余件作品获得省级和国家级会奖,数百件被国内外行家名人及博物馆、艺术馆珍藏。张根艺创作是心、手、眼并用,形、意、神兼顾,业艺敢于“犯法”。提出“雕而不雕、不雕而雕”“绝处求生”和“心雕”的说法,多为专家,学者和根艺同道所推…  相似文献   

10.
从任何角度看,徐谷青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圈立了自己独特的根雕王国,在这个艺术王国里,每一件根雕作品都能寻到它适合的位置;他坚持与古老的树根进行“灵魂对话”,坚信自己能听懂树的语言;他有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理想,比如花上十五六年时间缔造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套根艺五百罗汉造像,恢宏、大气、震撼之势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1.
从任何角度看,徐谷青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圈立了自己独特的根雕王国,在这个艺术王国里,每一件根雕作品都能寻到它适合的位置;他坚持与古老的树根进行“灵魂对话”,坚信自己能听懂树的语言;他有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理想,比如花上十五六年时间缔造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套根艺五百罗汉造像,恢宏、大气、震撼之势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2.
树根七角八杈,貌不出众。长期以来,一般人多把它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废物。因此,树木砍伐之后,不少树根均置留干地下任其烂掉,有的掘出之后充当烧柴。树根作为一般用材,材质和抗压性并不亚于树干。一棵树的根部约占全树的20%左右。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开始大规模利用树根材来制作木片、小板方材、纸浆等,从而节约了大量森林资源。如瑞典每年生产的树根材达四五百万立方米。用树根制作各种工艺品,是变废为宝的创举。根雕艺术,在我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已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三国时期的根雕家具。后来,不少朝代都有根雕绝世精品出现。如今故宫博物院中还存有精美无比的根雕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根雕艺术在我国历史较悠久,而在我区,尤其是林业战线艺术创作时间尚很短,从事创作的人材也不多。根雕作品以木本植物的根,以它独特的自然造形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情趣。它选材广泛,我区的榆、杨、松、柽柳、梭梭、白刺、枇杷柴等等树种的根都是最理想的材料。希望林业战线中爱好雕刻的同志,利用有利的资源条件,开辟这一新的艺术创作天地。  相似文献   

14.
木雕、根雕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我国的木(根)雕艺术源远流长,尤其是清代,木雕技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木雕工艺品作坊还从民间走向官办,并相继形成浙江东阳、乐清,福建福州、莆田、泉州,广东潮州汕头,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江西和四川等许多地方色彩鲜明的民间木雕流派。其中浙江东阳、福建福州、广东潮州被称之为我国木雕三大产地。  相似文献   

15.
根雕是我国传统艺术园地中绽开较早的一朵瑰丽奇葩。对此,古书中也略有记载。《唐书·李沁传》中说:"沁尝取松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在《题木居士》一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一件居士根雕的艺术形象。诗曰:"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  相似文献   

16.
正年过60,但有着优于同龄人的身体素质,这完全是因为退休后的生活选择。多年山区工作的经验,让田瑞洪深刻意识到保护林业的重要性。在接触根雕的7年时间里,田瑞洪走遍密云周边众多山区林场,带回了一根又一根已经死掉的树根,用根雕的艺术手法,让这些树根绽放最后的光彩。热血60岁,退休也要动起来在没有接触根雕之前,田瑞洪只是一个在山区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干部,2012年,面临退休的他和同龄人一样,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感到迷茫,"忙了一辈子的人怎么能就这么闲下来呢?"田瑞洪心里暗想着,又开始找适合自己的事。但是退休的他年事已高,也没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新源县民间艺术节期间,新源林场业余根雕爱好者凌万余师傅的根雕作品展,一举获得艺术节特别奖而得到广泛好评,引来人们争相观赏品评。如果你是初次接触凌师傅的根雕作品,你很可能想它们是出自某位名家之手,至少也是专业人员创作而成,很难想象如此精妙的艺术作品竟然出自一位普普通通的林业工人之手。在新源林场提起凌万余其人,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是以性格倔犟而闻名全场的,对他的根雕很多人根本就闻所未闻,因为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对一个只上过两年小学的普通工人,又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外界的帮助,全凭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高潮,树根艺术在社会上已不再陌生了,欣赏喜爱和苦心追求它的人日益多了起来。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从创作到产生社会效果,这中间,不仅有创作者的劳动,也有观赏者的再创作的劳动。其中,作者提供的客观欣赏对象是主要的,但,欣赏者如何欣赏也同样不可忽视。因为同一作品,往往因为各人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和知识积累的不同,总会产生感受程度上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都包含了欣赏者的艺术偏爱在内。目前还少见关于如何欣赏根雕艺术的专著,这里仅就个人多年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番禺田园之家这一案例,探讨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如何将传统的造园艺术与现代的规划理念、功能结构共冶一炉,营造新时代的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20.
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的开化县又在金秋时节迎来一场文化盛会。9月17日,2010中国(衢州·开化)根雕艺术文化节在根艺美术博览园隆重开幕。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根博园里处处洋溢着热烈欢快的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