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及其N蛋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N蛋白如何特异性地识别病毒基因组RNA、参与病毒RNA的复制和包装、诱导IBV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IBV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制以及IBV的抗体水平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为IBV基因工程疫苗设计及其免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G118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各地相继发现,在经H120和H52疫苗免疫鸡群有嗜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IBV)的感染和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制本病,我们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呈世界分布,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1]。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传支)是由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IB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以肾脏病变为主的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近几年,肾型  相似文献   

4.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肾型 IB)是由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肾型 IB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以肾脏病变为主的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 ,它可引起雏鸡死亡、产蛋鸡产蛋量和蛋的质量下降 ,是危害养鸡业的一大主要疾病[1] 。关于组织原位中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检测 ,国内外学者进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笔者综述了IBV的基因组结构、蛋白组成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除采用常规疫苗预防之外,临床上主要采用中药、西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基因工程疫苗、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研究方面除了对主要结构蛋白S、N和M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外,对其他辅助蛋白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探讨了短的双链RNA(siRNA)对IBV增殖的干扰作用。另外,用中草药或中药复方制剂防治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预防和治疗此病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特点是病情复杂,血清型众多,又具有高度传染性,鸡群同时感染不同毒株或使用弱毒疫苗发生基因重组而不断变异,使IBV侵害鸡体的靶器官也发生了变化。IgnjatovicJ等用澳大利亚分离的25株IBV人工感染SPF鸡,比较了其致病性,发现12株肾致病型IBV,10株呼吸型IBV,3株混合致病型IBV,侵害肺、肾。为有效防制本病,我们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 IB)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IBV的主要特点是多血清型和高变异性 ,且不同血清型甚至不同毒株之间交互免疫力差 ,主要损伤雏鸡的呼吸道、肠道、生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肾等 ,蛋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 ,甚至导致成年鸡死亡 ,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病原1 .1 病原特性  IBV粒子含有 3种特异蛋白 ,即大纤突糖蛋白 ( S或 E2 )、小基质糖蛋白 ( M或 E1)和中心核衣壳蛋白 ( N) ,该病毒的血凝抑制抗体和多数病毒中和抗体是由 S1诱发的…  相似文献   

9.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IB)是由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IB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以肾脏病变为主的,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IBV不仅侵害呼吸器官,而且侵害泌尿和生殖器官.它可引起雏鸡死亡,产蛋鸡产蛋量和蛋的质量下降,是目前发生较多、流行范围广、雏鸡死亡率高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之一,该病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正确诊断和防治该病已成为广大养鸡户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将广东某鸡场暴发的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IBV H52疫苗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信息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对我国养禽业危害巨大。IB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可编码纤突蛋白(S,可裂解为S1和S2)、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等3种主要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冠状病毒科(Coronavrindac)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主要侵害雏鸡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及肾,也可引起产蛋鸡产蛋量和鸡蛋品质下降,甚至成年鸡死亡,肉鸡生产能力下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一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传支”)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63年在美国发现肾病变IBV,血清型不同于M ass株,主要引起鸡的肾脏损伤和死亡。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已成为影响养鸡业的四大重要传染病之一。我市某鸡场2006年初发生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IBV)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危害严重,给全球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IBV血清型较多且抗原易发生变异,肾型和肠型变异株的出现,给该病的诊断和防治造成了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不断深入,特别在病毒基因组的组成、病毒结构蛋白的功能、病毒的转录合成机制、病毒粒子的组装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所有这些成果为IBV预防与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机制和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高度传染的全球性鸡病之一,严重危害养鸡业。IBV众多的血清型及其基因组的不断变异,给IB的免疫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病鸡出现呼吸困难、产蛋下降、肾炎和腺胃炎等症状和病变。IBV的特点是变异频繁,血清型复杂,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IB已成为养禽业最难控制的疫病之一。鸡对IBV的免疫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疫苗已不能完全保护免疫鸡群,开发IBV基因工程疫苗,从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良好表达到免疫策略的不断完善,已成为未来预防I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气管损伤、母鸡产蛋量下降和产畸形蛋为特征。尤其是近年来由于IBV新的血清型不断增加和变异株的不断出现,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IBV的主要结构蛋白为纤突蛋白(S)、膜蛋白(M)和核蛋白(N),其中核蛋白是病毒内部的核衣壳蛋白,由IBV基因mRNA A编码,在进化中最为保守,可产生交叉中和抗体。同时核蛋白具有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在抗IB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核蛋白的研究在IBV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代表意义,文章对I…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原特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IBV为有囊膜单股RNA病毒,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60~160 nm,囊膜表面有棒状纤突.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粒子含有3种主要结构蛋白:纤突糖蛋白(S)、膜蛋白(M)、内部核衣壳蛋白(N).S蛋白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由S1和S2两种糖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支气管炎由冠状病毒科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因毒株不同,又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生殖型、肠型、混合型,是对养鸡业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使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肾等组织出现病变等,产蛋鸡的蛋产量和质量均下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IB的防控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变异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目前已成为养鸡业中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病毒基因组RNA的点突变、缺失、插入和不同毒株基因组间的同源重组所导致的病毒血清型、基因型和组织嗜性的改变是造成现用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病毒的变异已成为当前对IBV病原学及本病免疫防制研究中的热点,作者重点就IBV变异机制及其变异株的来源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在养鸡业中不断发生变异,产生较多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常常导致养鸡生产中的免疫失败,防控难度较大,给我国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论文从IBV变异的分子机制(基因点突变、插入和缺失以及同源重组)、变异的理论基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面阐述了IBV的变异机理,同时对IBV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